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科普讲座PPT课件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科普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cf1c8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1d.png)
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包括观 察、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手术治疗。
大多数病例在观察和支持治疗下可自愈。
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来抑制免疫反应,增加血 小板数目。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如何治疗?
长期管理
定期随访和监测血小板水平,防止复发。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和良 好的作息。
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儿童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 。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如何预防?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特别是在流感季节,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 5. 如何预防?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定义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系统 异常引起的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儿童,男孩和女孩的发病率 相似。
部分患有家族史的儿童风险较高。
谁会受到影响?
易感因素
病毒感染、某些药物和疫苗接种可能增加患病风 险。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
谁会受到影响?
发病率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但在某些地区可能有所增加。
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包括观 察、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手术治疗。
大多数病例在观察和支持治疗下可自愈。
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来抑制免疫反应,增加血 小板数目。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如何治疗?
长期管理
定期随访和监测血小板水平,防止复发。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和良 好的作息。
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儿童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 。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如何预防?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特别是在流感季节,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 5. 如何预防?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定义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系统 异常引起的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儿童,男孩和女孩的发病率 相似。
部分患有家族史的儿童风险较高。
谁会受到影响?
易感因素
病毒感染、某些药物和疫苗接种可能增加患病风 险。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
谁会受到影响?
发病率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但在某些地区可能有所增加。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课PPT课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30c19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9.png)
讲解疾病知识, 减少恐惧和焦虑
鼓励患者积极配 合治疗,树立信 心
与家属沟通,共 同关心患者心理 健康
护理注意事项
避免外伤和碰撞,以防出血不止。
避免使用抗凝药物,以防加重出血。 注意饮食调理,多吃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的食物,以提高血小板的 数量和质量。 定期检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血小板减少06性紫癜的饮
患者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K的食物,如菠菜、柑橘、猕猴桃 等,以促进血小板生成和功能正常。
宜食食物
花生衣:补血、 止血、提高血小 板数量
大枣:益气养血, 增加血小板数量
猪肝:富含铁元 素和维生素K, 有助于提高血小 板数量和质量
菠菜:富含铁元 素和维生素C, 有助于促进血液 凝固和增加血小 板数量
心理支持: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
康复护理
定期监测:定期检查血小板计 数,评估病情状况
饮食调理:合理搭配营养,避 免刺激性食物
预防出血:避免外伤和过度用 力,预防出血不止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 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 化,提供心理支 持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 课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Part Three
Part Four
Part Five
Part Six
01
汇报人员:XX医院-XX
血小板减少02性紫癜的概
述
定义和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特征为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皮肤、粘膜出血。 患者通常会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内脏出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常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成人。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课护理课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课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cdb06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7.png)
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出血的预防
避免剧烈运动、碰撞和挤压,减少出血风险。
出血的护理
一旦发生出血,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 减少与感染源接触。
感染的护理
一旦发生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加强口腔、皮肤等护理。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 、瘀斑、紫癜等,严重时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 多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
诊断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检查、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等 ,有助于明确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 据。
制定护理措施
根据护理目标,制定具体的护理 措施,如药物治疗、饮食调整、 生活指导等。
03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与记录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 ,如皮肤瘀点、瘀斑、鼻 出血等,以及是否有内脏 出血的表现。
记录生命体征
定期记录患者的体温、脉 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 征,以及出血量、用药情 况等相关信息。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则可由感染、风湿性疾病、肿瘤、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
发病机制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自身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导致针对血小板的抗体产生,进而引起 血小板破坏增多和生成减少。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因其他疾病或药物对骨髓造血功能或免疫系统的抑制 作用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多。
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0048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a.png)
• Zhang J, et al. (2019).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omiplostim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A multicentre, double-blind,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Haematol. 6(3):e143-e153.
症状
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 出血、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 、脑出血等)等。
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
可能的原因有自身免疫反应、药物、 感染等。
病理机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存在针对 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 过多和血小板生成受抑,进而引发出 血。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抗 体检测等)进行诊断。
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03
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现出不良情绪,以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05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最 新研究进展 CHAPTER
新药研发和治疗新技术
新型血小板生成素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血小板生成素,可 以更有效地促进血小板生成,减轻紫癜症状。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已成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热门治疗方法。研究 发现了新的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能够有效地控制疾 病进展。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感染
感染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 的诱发因素之一。患者应积极预 防感冒、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
触感染源等。
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可能会加重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的症状。患者应注意休息,保 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等。
症状
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 出血、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 、脑出血等)等。
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
可能的原因有自身免疫反应、药物、 感染等。
病理机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存在针对 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 过多和血小板生成受抑,进而引发出 血。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抗 体检测等)进行诊断。
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03
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现出不良情绪,以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05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最 新研究进展 CHAPTER
新药研发和治疗新技术
新型血小板生成素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血小板生成素,可 以更有效地促进血小板生成,减轻紫癜症状。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已成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热门治疗方法。研究 发现了新的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能够有效地控制疾 病进展。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感染
感染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 的诱发因素之一。患者应积极预 防感冒、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
触感染源等。
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可能会加重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的症状。患者应注意休息,保 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等。
护理查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护理查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03404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3.png)
3、用药指导,不滥用药物,特别是对血小板有
损伤作用的药物。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应该
告知按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减量或突然停药,
否则易出现反跳现象。服药期间注意个人卫生,
防止感染;低盐饮食,每周测体重,防止水钠
潴留,加重肾脏负担;注意观察其不良反应。
ppt课件
48
健康教育
ppt课件
49
谢谢!
ppt课件
ppt课件
5
病因
• 感染 :细菌或病毒 • 免疫因素:病毒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后者
与血小板膜的Fc受体结合;病毒使血小板抗原性发 生改变,导致自身抗体形成,从而影响巨核细胞生成 血小板;血小板与血小板相关抗体或补体相结合。
ppt课件
6
• 肝与脾作用
– 脾可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1/3血小板滞积于 脾
• 免疫球蛋白:400mg/kg·d,iv连续5天,必要时每4周重 复一疗程。或小剂量疗法,1g/kg·d用1天;800 mg/kg·d 用2天;400mg/kg·d用3天 。
ppt课件
36
• 环孢霉素A(CsA):4mg/kg·d分2次口服,用3个月, 显效后逐渐减量,维持治疗3个月,有效率52.9%。
ppt课件
39
评估
防跌倒评分:0分,防压疮评分:23分 T:36.4℃ P: 81次/分 R:27次/分 BP:120/70mmHg 神志清,精神可,营养良好,无贫血貌,巩膜无黄染, 双下肢皮肤可见少量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 及肿大,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 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问及干湿啰音,心率81次/分, 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 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https://img.taocdn.com/s3/m/7d9802b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0.png)
四、高剂量静滴免疫球蛋白
适应症:儿童ITP或难治慢性ITP;输入抗D血清后Rh(D)抗原阳性ITP。
01
注意:可引起轻度溶血;对Rh(D)阴性无效;血小板上升缓慢;不适用于脾切除后患者。
02
五、抗D血清输入
弱化的雄性激素。
剂量:10-15mg/kg.d(0.6-0.8g/d)分次口服
机制:抑制巨噬细胞FC受体的表达,降低血小板抗体产生。
第一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1
可称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ATP)或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2
主要由于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生存期缩短,故破坏增多致血小板减少。
3
女性多于男性;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血小板抗体
ITP发病机理与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有关。
4.抗血小板抗体测定:
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1-3天,正常8-10天)
5.其他检查:
01
02
诊断和鉴别诊断
全国统一诊断标准: 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数减少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以下五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 泼尼松治疗有效;切脾治疗有效;PAIgG增多;PAc3增多;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脾亢
01
SLE
02
HIV感染
03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
04
恶性血液病
05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登革热等)
06
妊娠期及妊高征血小板减少
07
老年血小板减少,注意排除MDS
08
鉴别
治疗
综合治疗: 考虑年龄,出血情况,血小板减少程度 紧急处理包括: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输注浓缩血小板 非常紧急时可考虑 紧急脾切除术
适应症:儿童ITP或难治慢性ITP;输入抗D血清后Rh(D)抗原阳性ITP。
01
注意:可引起轻度溶血;对Rh(D)阴性无效;血小板上升缓慢;不适用于脾切除后患者。
02
五、抗D血清输入
弱化的雄性激素。
剂量:10-15mg/kg.d(0.6-0.8g/d)分次口服
机制:抑制巨噬细胞FC受体的表达,降低血小板抗体产生。
第一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1
可称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ATP)或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2
主要由于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生存期缩短,故破坏增多致血小板减少。
3
女性多于男性;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血小板抗体
ITP发病机理与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有关。
4.抗血小板抗体测定:
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1-3天,正常8-10天)
5.其他检查:
01
02
诊断和鉴别诊断
全国统一诊断标准: 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数减少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以下五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 泼尼松治疗有效;切脾治疗有效;PAIgG增多;PAc3增多;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脾亢
01
SLE
02
HIV感染
03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
04
恶性血液病
05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登革热等)
06
妊娠期及妊高征血小板减少
07
老年血小板减少,注意排除MDS
08
鉴别
治疗
综合治疗: 考虑年龄,出血情况,血小板减少程度 紧急处理包括: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输注浓缩血小板 非常紧急时可考虑 紧急脾切除术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演示ppt课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演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6170d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1.png)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
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艾曲波帕 等,可促进血小板生成,提高血小 板数量。
其他治疗手段
血浆置换
通过去除患者血浆中的有害物质,同时补充正常血浆或血小板, 以达到治疗目的。适用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脾切除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可考虑脾切除手术,以减 少血小板破坏和抗体产生。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汇报人:XXX 2024-01-19
目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PP)是一种由血小板数量 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以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紫癜、鼻出血、牙 龈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环境因素
感染、药物使用、疫苗接种等环境因 素也可能与TPP的发病有关。
遗传因素
部分TPP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提 示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可能起一定 作用。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TPP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紫癜、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如颅内 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危及生命。
支持治疗
包括输血、止血、抗感染等措施,以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出血
血小板减少导致凝血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皮肤、 黏膜出血,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危及生命。
感染
由于免疫功能异常,患者易并发各种感染,如呼 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加重病情。
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艾曲波帕 等,可促进血小板生成,提高血小 板数量。
其他治疗手段
血浆置换
通过去除患者血浆中的有害物质,同时补充正常血浆或血小板, 以达到治疗目的。适用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脾切除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可考虑脾切除手术,以减 少血小板破坏和抗体产生。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汇报人:XXX 2024-01-19
目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PP)是一种由血小板数量 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以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紫癜、鼻出血、牙 龈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环境因素
感染、药物使用、疫苗接种等环境因 素也可能与TPP的发病有关。
遗传因素
部分TPP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提 示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可能起一定 作用。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TPP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紫癜、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如颅内 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危及生命。
支持治疗
包括输血、止血、抗感染等措施,以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出血
血小板减少导致凝血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皮肤、 黏膜出血,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危及生命。
感染
由于免疫功能异常,患者易并发各种感染,如呼 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加重病情。
预防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预防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2ad03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06.png)
总结与展望
健康保障
通过预防和早期治疗,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健 康保障。
希望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谢谢观看
预防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为什么要预防ITP? 3. 如何预防ITP? 4. 在发生ITP后如何管理?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
什么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定义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 性疾病,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
在发生ITP后如何管理? 定期随访
定期回访医生,监测病情变化。
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 效果。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多方合作
预防ITP需要医疗机构、患者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ITP的认识。
总结与展望
未来研究
未来应加强对ITP病因及治疗的研究。
探索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 质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健康都有助于预 防ITP。
在发生ITP后如何管理?
在发生ITP后如何管理?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ITP症状,应及时就医以进行相关检 查和治疗。
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推荐不同的治疗方案。
在发生ITP后如何管理? 遵循医嘱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和进行治疗。
不自行停药或更改药物,避免加重病情。
为什么要预防ITP?
为什么要预防ITP? 减少发病率
通过预防,能够显著降低ITP的发生率。
早期干预可以避免病情恶化,减少医疗费用 。
为什么要预防ITP? 保护患者健康
预防措施有助于保护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讲课护理课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讲课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223b9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6.png)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皮肤 黏膜出血情况等,评估患 者病情严重程度。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指标,了解血小板数量和 功能,为后续护理提供依 据。
病情观察
出血情况观察
密切关注患者皮肤、黏膜 出血情况,记录出血部位 、范围和程度,及时发现 并处理出血并发症。
生命体征监测
定时记录患者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等指标,观 察患者病情变化,预防休 克等严重并发症。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 持,缓解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04 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患者及家属教育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01
详细解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发病机制,让患者及家属
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
02
介绍常见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
休息与活动等方面的指导。
预防与日常护理
03
强调预防措施和日常护理的重要性,如避免创伤、定期复查等
。
心理护理与支持
疾病认知与心理调适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减轻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相关社交活动, 建立互助小组,分享经验,互相鼓励 支持。
药物反应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 ,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过 敏、不良反应等情况。
护理诊断与目标
护理诊断
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和自身认知情况,确定护理诊断,如出血、感染、营养失调等 。
护理目标
针对护理诊断,制定具体的护理目标,如控制出血、预防感染、改善营养状况等 。
03 护理措施与操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4afb0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1f.png)
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应及时使 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加强日常 护理,保持口腔卫生,注意保暖,避 免感冒等感染源接触。
04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病史等。
症状表现
出血点、紫癜、牙龈出血等。
诊断过程
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等。
治疗过程与效果
诊断
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检查显示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但 产生血小板功能低下。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如再 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0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 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促进血小板生成,减 少出血。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 皮肤破损和感染,对于已 经出现的皮肤破损和溃疡, 应及时就医处理。
病情监测
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其 他相关指标,以便及时了 解病情变化。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出血的预防与处理
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出血症状,如牙 龈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如 有发现应及时就医处理。同时,避免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以免 加重出血。
联合治疗
目前的研究趋势是探索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如药物治疗与免疫疗法、传统疗法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减 少副作用。
对患者的建议与展望
保持乐观心态 关注新药研发 加强健康教育 定期复查与随访
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对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应积 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了解新药研发的进展,积极参与临床试验,为自己争取更好的 治疗机会。
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应及时使 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加强日常 护理,保持口腔卫生,注意保暖,避 免感冒等感染源接触。
04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病史等。
症状表现
出血点、紫癜、牙龈出血等。
诊断过程
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等。
治疗过程与效果
诊断
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检查显示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但 产生血小板功能低下。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如再 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0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 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促进血小板生成,减 少出血。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 皮肤破损和感染,对于已 经出现的皮肤破损和溃疡, 应及时就医处理。
病情监测
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其 他相关指标,以便及时了 解病情变化。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出血的预防与处理
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出血症状,如牙 龈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如 有发现应及时就医处理。同时,避免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以免 加重出血。
联合治疗
目前的研究趋势是探索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如药物治疗与免疫疗法、传统疗法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减 少副作用。
对患者的建议与展望
保持乐观心态 关注新药研发 加强健康教育 定期复查与随访
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对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应积 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了解新药研发的进展,积极参与临床试验,为自己争取更好的 治疗机会。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0265a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8.png)
提高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最终目标。
谢谢观看
TTP常见于儿童,需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防止并 发症。
什么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病因
TTP的病因可能与免疫反应、遗传因素及感染有 关。
对儿童而言,常见的诱因包括感染和自身免疫性 疾病。
什么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紫癜、疲乏、发热和神经系统 症状等。
症状可能迅速恶化,需及时识别和处理。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患者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 2. 为什么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4. 如何进行护理 5. 护理效果评估
什么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TTP)
什么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定义
TTP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疾病,主要特征为血小板 减少、溶血性贫血和微血管性血栓形成。
在患者恢复期,关注其营养和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生活,预防复发。
如何进行护理
如何进行护理 基础护理
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良好的卫生和营养状 态。
基础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如何进行护理 药物管理
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药物管理,观察药物副作 用。
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防止漏服和误服。
如何进行护理 并发症预防
做好感染预防和出血管理,及时处理异常情 况。
通过教育和预防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效果评估
护理效果评估
临床表现
定期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症状改善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标志。
护理效果评估
心理状态
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谢谢观看
TTP常见于儿童,需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防止并 发症。
什么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病因
TTP的病因可能与免疫反应、遗传因素及感染有 关。
对儿童而言,常见的诱因包括感染和自身免疫性 疾病。
什么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紫癜、疲乏、发热和神经系统 症状等。
症状可能迅速恶化,需及时识别和处理。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患者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 2. 为什么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4. 如何进行护理 5. 护理效果评估
什么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TTP)
什么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定义
TTP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疾病,主要特征为血小板 减少、溶血性贫血和微血管性血栓形成。
在患者恢复期,关注其营养和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生活,预防复发。
如何进行护理
如何进行护理 基础护理
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良好的卫生和营养状 态。
基础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如何进行护理 药物管理
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药物管理,观察药物副作 用。
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防止漏服和误服。
如何进行护理 并发症预防
做好感染预防和出血管理,及时处理异常情 况。
通过教育和预防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效果评估
护理效果评估
临床表现
定期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症状改善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标志。
护理效果评估
心理状态
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共23张PPT)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52df7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3.png)
沉积于血管内膜,激活补体,导致中性粒细胞游走、趋化及一系列炎症介质
的释放,引起血管炎症反应此种炎症反应除见于皮肤、黏膜小动脉及毛细血
管外,尚可累计肠道、肾及关节腔等部位小血管。
2、小分子致敏原作为半抗原:
与人体某些蛋白质结合构成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此类抗
体吸附于血管及其周围的肥大细胞,当上述半抗原再度进入体内时,
半数以上阳性, 毛细血管镜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扭曲及渗出性炎症反应。
2、尿常规检查
肾型或混合型可有血尿、管型尿、蛋白尿。
3、血小板记数
除BT可能延长外,其他均为正常。
4、肾功能
肾型或混合型可有肾功能受损,如血尿素氮升高、内生肌酐升高。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1、发病前1-3周有低热、咽痛、全身乏 力或上呼吸道感染史;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典型四肢皮肤紫癜,可伴腹痛、关节肿痛及血尿;
4、其他(花粉、尘埃、菌苗、疫苗接种、虫咬、受凉及寒冷等) 有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禁忌证 慢性型多在50×109/L左右 可同时伴发血管神经性水肿、蕈麻疹等其他过敏反应。
HLA-DRW9是、D一QW组3与因ITP外密切周相血关 中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的疾病
为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
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
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
血。可同时伴发血管神经性水肿、蕈麻疹等其他过
敏反应。
本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女性,春秋多发。
病因
1、感染
1)细菌(呼吸道感染最多);
2)病毒(多为发疹性病毒,麻疹、水痘、风疹);
血小板检查 急性型多<20×109/L 慢性型多在50×109/L左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课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29862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9.png)
病例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经验教训
总结词
误诊案例,早期识别是关键
VS
详细描述
患者女性,28岁,因牙龈出血就诊。曾 被误诊为“牙龈炎”,后经仔细检查发现 血小板减少。通过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 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早期识别和诊断对 于该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病例三:预防措施的实际应用
总结词
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复发
03
CATALOGUE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血常规检查
总结词
血常规检查是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重要依据,通过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和 血小板数量,评估患者的病情。
详细描述
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以及血小板计 数等指标。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及其程度, 以及是否伴随其他血液异常。
发病机制
病因
免疫系统异常、感染、药物、肿瘤等 。
病理生理
血小板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增多、 血小板分布异常等。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在成人和儿童中均可见,但儿童发病率较高。
地域分布
全球范围内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地域性。
季节分布
无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02
CATALOGUE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出血
总结词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是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重要指标,通过检测体内 是否存在针对血小板的抗体,有助于判断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详细描述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包括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和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等检测。这 些抗体可以与血小板结合,导致血小板破坏或抑制其功能,进而引起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
影像学检查
总结词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危害及预防PPT课件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危害及预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56dc4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2.png)
如何预防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早期识别
家长和医生应对小儿的异常出血症状保持警惕, 及时就医。
早期识别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如何预防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健康生活方式
提倡健康饮食和适度锻炼,增强儿童的免疫力。
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如何预防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定期检查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危害
脏器损害
血栓形成可能导致多脏器损伤,尤其是肾脏 和中枢神经系统。
肾功能衰竭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可能需要长期 治疗。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危害 心理和社会影响
长期的疾病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同时也会影响家庭的社会生活。
患者及家属需接受心理支持和教育。
如何预防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的危害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危害 3. 如何预防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4.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5. 结论
什么是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
什么是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什么是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皮肤出血、贫血、发热和神经症状 等。
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儿童可能 会出现肾功能损害。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的危害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危害 血液系统危害
由于血小板减少,患者易出现出血,可能导 致严重的内出血和外出血。
急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及时处理。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检查是关键。
结论
社会支持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3dc2c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4.png)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易感人群
主要影响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
男女发病率相似,但男孩的病情往往较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因素
有家族史、过去有免疫系统疾病的儿童更易 发病。
环境因素和病毒感染也可能增加风险。
谁会受到影响? 并发症
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和内 脏损伤。
及时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风险。
主要影响儿童,通常在5岁以下发病。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因
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 和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常见的感染包括风疹、流感等。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症状
症状包括皮肤出血、鼻出血、淤血等,严重时可 引发内脏出血。
症状可能会随着时间波动,需定期观察。
小儿特发性小板减少性紫癜护 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4. 如何进行护理? 5. 如何与医生沟通?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定义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 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和皮肤紫癜。
可与心理医生沟通,必要时进行心理辅导。
如何与医生沟通?
如何与医生沟通? 准备问题
在就医前准备好相关问题,如病因、治疗方案等 。
确保每次就医都能有效沟通。
如何与医生沟通? 记录病情
记录孩子的症状变化、用药情况及任何副作用。
这将帮助医生做出更好判断。
如何与医生沟通? 遵循医嘱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与护理,定期复查 。
遵循医嘱是有效控制疾病的关键。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60127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1.png)
定期随访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新生儿进行随访检查。
随访有助于评估病情恢复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后续随访与评估
评估护理效果
对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记录效果与不 足之处。
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护理提供参考。
后续随访与评估
家庭健康教育
向家属提供新生儿护理知识,帮助他们掌握护理 技巧。
增强家庭对疾病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护理的依从 性。
为什么需要护理? 促进康复
通过专业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 促进身体健康。
护理方案应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护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护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体 温等。
及时发现异常变化,便于采取相应措施。
护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观察皮肤情况
这类疾病通常是由于母体抗体传递导致的新生儿 血小板破坏。
什么是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因
常见病因包括母亲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 性红斑狼疮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此外,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母体产生抗体。
什么是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会出现皮肤紫癜、出血倾向、以及可能 的贫血等症状。
确保医护团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与医护团队沟通? 参与讨论
积极参与病例讨论,分享护理过程中的观察 与体会。
团队合作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如何与医护团队沟通? 寻求指导
在护理过程中如遇到疑难问题,及时向资深 护理人员或医生寻求指导。
持续学习和请教有助于提升护理技能。
后续随访与评估
后续随访与评估
谢谢观看
密切观察新生儿皮肤的紫癜、出血情况及其他异 常表现。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科普知识课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科普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f2d10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b.png)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负责止血和凝 血。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致,继发性则是由其他疾病引起。
常见的继发性原因包括某些药物、感染和其他血 液疾病。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流行病学
该病在儿童和成年人中均可发生,儿童多为急性 ,成年人多为慢性。
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皮肤和黏膜上。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有哪些? 出血倾向
患者可能容易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情况 。
轻微的外伤也可能导致显著出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有哪些? 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感到疲乏、虚弱或出现其他全 身不适的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与贫血或其他并发症有关。
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以抑制免疫系统的 异常反应。
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输血治疗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血小板输血以迅 速提高血小板数量。
输血通常是应急处理措施。
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脾脏切除手术,以 改善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什么原因导致血小板减少? 3. 如何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有哪些? 5. 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定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而 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有所差异。
什么原因导致血小板减少?
什么原因导致血小板减少?
免疫系统问题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致,继发性则是由其他疾病引起。
常见的继发性原因包括某些药物、感染和其他血 液疾病。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流行病学
该病在儿童和成年人中均可发生,儿童多为急性 ,成年人多为慢性。
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皮肤和黏膜上。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有哪些? 出血倾向
患者可能容易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情况 。
轻微的外伤也可能导致显著出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有哪些? 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感到疲乏、虚弱或出现其他全 身不适的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与贫血或其他并发症有关。
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以抑制免疫系统的 异常反应。
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输血治疗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血小板输血以迅 速提高血小板数量。
输血通常是应急处理措施。
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脾脏切除手术,以 改善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什么原因导致血小板减少? 3. 如何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有哪些? 5. 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定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而 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有所差异。
什么原因导致血小板减少?
什么原因导致血小板减少?
免疫系统问题
第六篇第十五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医学课件
![第六篇第十五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2594a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5.png)
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检查 急性型多<20×109/L 慢性型多在50×109/L左右,如无严重出血一
般不会出血贫血 骨髓检查:红系及粒、单核系正常,巨核细胞
异常 急性型:轻度增多或正常,幼稚巨核细胞增多 慢性型:显著增多,颗粒巨核细胞增多
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为66%~100%.
诊断标准
诊断要点: (1)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减少; (2)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正常增多,有成熟障碍; (4)具备以下5点中任何一点:①强地松治疗有效;②脾功除有
示血小板减少与对原发感染的免疫反应有关,可能感染后, 病毒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在体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与血小板膜上受体相结合,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被破坏, 而导致血小板减少。这一现象在体外已得到证实。另一种 理论认为,感染因素改变了血小板膜的结构,使其具有抗 原性,致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 者抗病毒抗体对血小板膜抗原有交差免疫反应。这些假说 尚待证实。
慢性型女性患者月经过多时,于月经来潮前10~ 14天起,每日给予肌肉注射丙酸睾丸酮50mg,至 月经来潮时停用,常有较好疗效。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
1、作用机制:①降低毛细胞细血管通透性,减少 出血倾向;②减低免疫反应,并可减少PAIgG的产 生及抑制脾脏单核巨噬细胞对附有抗体血小板的吞 噬作用。故在ITP患者早期应用大量激素后,出血 现象可较快好转。
慢性型:
(一)占ITP的80%,多为20~50岁,女性为男性 的3~4倍。一般起病隐袭,无前驱症状,较难确定发 病时间。
多数在确诊数月甚至数年已有易发紫癜、鼻衄、牙龈 参血、月经过多、小手术或外伤后出血时间延长等病 史。
(二)出血倾向出血程度不一,一般较轻,紫癜散 在色淡,多发生在下肢,很少出现血肿或血疱,牙 龈渗血多于鼻出血,月经过多者常伴有缺铁性贫血。 在本病发作时,亦可见消化道、泌尿系统出血,甚 至颅内出血或失血性休克,其病死率<1%,多因 上呼吸道感染或过劳诱发急性发作,每次发作可延 续数周甚至数月。缓解期出血不明显,仅有血小板 计数减少。
老年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健康宣教PPT课件
![老年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健康宣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b9a61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b.png)
谁会受到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老年人群体因免疫功能下降,尤其是超过65岁的 人更易发病。
此外,有家族史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也更容易 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女性患者的比例高于男性,可能与激 素水平有关。
需要更多研究来探讨性别在此疾病中的作用。
谁会受到影响?
发病率
此病的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体中逐渐增加,成为重 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血小板是帮助止血的重要成分,数量减少会导致 出血风险增加。
什么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因
该疾病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体免疫反 应、感染、某些药物或疫苗接种有关。
老年人因免疫系统衰退,易受此病影响。
什么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皮肤出现紫癜、易瘀伤、出血等。 患者可能还会感到乏力、眩晕等症状。
采取早期筛查措施对降低发病率至关重要。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出现症状
如发现皮肤出现紫癜或有持续性出血,应及时就 医。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血小板水平。
尤其是在有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情况下。
何时就医?
注意特殊情况
如有感染、用药史等,应特别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变化。
老年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与治疗?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什么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3. 遗传因素:
现已证明:HLA-DRWa及HLA-DQW3阳性与ITP密切相关。 ITP的发生可能受基因调控。
4. 其他因素:
(1) 雌激素作用:抑制血小板生成;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吞噬 抗体结合的血小板。
(2) PAIg影响血小板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可加重出血
8
临床表现
(一)起病情况
急性ITP多见于儿童,起病急,大多在发病前1-3周有 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多见。
2
第一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可称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ATP)或称原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 少性疾病。
主要由于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生存期缩短, 故破坏增多致血小板减少。
女性多于男性;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3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急性型 2-6岁多见 无差异 1-3周前常有感染史 急骤,常伴畏寒、发热 严重,粘膜及内脏出血常见 常<20109/L 增多或正常,幼稚型巨核细胞 增多为主,无血小板形成 约1-6小时 2-6周,>80%病例可自行缓解
慢性型 20-40岁多见 男:女为1:3 常无 常无 皮肤瘀点、瘀斑、月经过多 常在(30-80)109/L之间 明显增多,颗粒型巨核细胞增 多为主,血小板形成减少 约1-3天 反复发作及迁延数月、数年, 未见自行缓解
慢性ITP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起病隐袭。
9
(二)出血症状:
ITP出血常是紫癜型。 皮肤粘膜瘀点、瘀斑、紫癜、血疱 急性型:出血症状明显,但可有自限性 慢性型:出血症状较轻,常以月经过多为主诉 急性或慢性型若血小板过低<20109/L可致颅内出血危及生 命。或明显内脏出血。
10
11
12
鉴别点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重要特点为皮肤紫癜的形态不 高出皮肤,分布不对称及血小板计数减少。多为针尖大小 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或瘀斑和紫癜,少见皮肤出血斑和 血肿。
19
鉴别
1. 脾亢 2.SLE 3.HIV感染 4.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 5.恶性血液病 6.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登革热等) 7.妊娠期及妊高征血小板减少 8. 老年血小板减少,注意排除MDS
20
急性型与慢性型ITP的鉴别
年龄 性别 诱因 起病 出血症状 血小板计数 骨髓巨核细胞
血小板生存时间 病程
21
治疗
综合治疗:
考虑年龄,出血情况,血小板减少程度
紧急处理包括:
1.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2.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3. 输注浓缩血小板
非常紧急时可考虑
4.紧急脾切除术
22
一、糖皮质激素:治疗ITP一线用药
药物及剂量:泼尼松:1-2mg/kg.d,分次口服,恢复正常后 逐步减量5-10mg/d,至少维持3-6个月,甚至1-2年。
用51铬或111铟标记ITP病人血小板生存期仅2-3天甚至仅数分钟 (正常为8-10天)。
被自身抗血小板抗体包裹的血小板在脾脏被“扣押”破坏。 脾脏在ITP发病机理作用:
(1)产生抗血小板抗体; (2)巨噬细胞介导的血小板破坏。
5
补充:ITP患者产生自体抗体的原因有:
1. 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与ITP发病有密切关系,其佐证 有:
(1) 80%的急性ITP,在发病前9周左右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 慢性ITP患者,感染所致病情加重; (3) 病毒感染后发生的ITP患者,血中可发现抗病毒抗体或免疫
复合物(IC),这种抗体滴度及IC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及血小 板寿命呈负相关。
6
2. 肝、脾作用:
脾产生血小板抗体地方; 血小板破坏地方; 体外培养证实:脾是ITP患者PAIg(血小板相关抗体)产 生部位; 肝在血小板的破坏作用与脾类似。
1. 血象:血小板数多次检查减少
急性型:10-20109/L 慢性型:30-80109/L 血小板体积增大,分布宽度增加。 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减少 白细胞数及分类正常
15
2. 止血和凝血象: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 束臂试验阳性 凝血象(CT、PT、APTT)正常 纤溶功能正常
16
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严重者可用地塞米松或甲泼尼松静滴; 激素治疗有效率60-90%. 治疗作用机制: 减少抗体包被的血小板在脾脏和骨髓中的 破坏; 抑制脾脏抗血小板抗体的生成; 抑制骨髓巨噬细胞对 血小板吞噬,促进血小板生成;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出 血症状。
(一)血小板抗体
ITP发病机理与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有关。 75%患者可测出血小板自身抗体多为IgG和IgA型。抗体通过 Fab片段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结合了自身抗体的血小板通过与 单核-巨噬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而易被吞噬破坏。 难活ITP,抗血小板抗体对巨核细胞成熟有抑制作用。
4
(二)血小板生存期缩短
3.骨髓象:
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 幼稚巨核细胞增多 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 呈现成熟障碍 红系和粒系正常
17
4. 抗血小板抗体测定:
ITP患者多可检出抗血小板抗体,包括抗血小板糖蛋白(GP)复 合物的抗体(GPIIb/IIIa、Ib/IX……等) 可有血小板相关补体(PAc3)阳性。 注意有假阳性和假阴性。 但假阳性小,假阴性多见。
过敏性紫癜皮疹皮肤紫癜常为首发症状,皮疹多见于下肢 及臀部,呈对称性的分批出现。紫癜大小不等、呈紫红色 且常常高出皮肤面。少数重症紫癜可融合成大疮以致出血 性坏死。
13
(三)其他表现:
反复出血或较大量出血 可致贫血 ITP患者常无脾肿大或仅少数有轻度脾肿大。 若明显脾肿大则可能不是ITP。
14
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教研室
张明海
1
血小板减少常见原因
1. 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人为计数不准确。 2. 血小板生成不足
应用骨髓抑制剂、辐射、再障、巨幼细胞贪血、原发 性巨核细胞减少症等
3. 血小板破坏过多:ITP、TTP、DIC等 4.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脾亢等
5. 其他检查:
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1-3天,正常8-10天)
18
诊断和鉴别诊断
全国统一诊断标准:
1. 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数减少 2.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3.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4. 以下五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
泼尼松治疗有效; 切脾治疗有效; PAIgG增多; PAc3 增多; 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5. 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3. 遗传因素:
现已证明:HLA-DRWa及HLA-DQW3阳性与ITP密切相关。 ITP的发生可能受基因调控。
4. 其他因素:
(1) 雌激素作用:抑制血小板生成;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吞噬 抗体结合的血小板。
(2) PAIg影响血小板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可加重出血
8
临床表现
(一)起病情况
急性ITP多见于儿童,起病急,大多在发病前1-3周有 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多见。
2
第一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可称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ATP)或称原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 少性疾病。
主要由于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生存期缩短, 故破坏增多致血小板减少。
女性多于男性;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3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急性型 2-6岁多见 无差异 1-3周前常有感染史 急骤,常伴畏寒、发热 严重,粘膜及内脏出血常见 常<20109/L 增多或正常,幼稚型巨核细胞 增多为主,无血小板形成 约1-6小时 2-6周,>80%病例可自行缓解
慢性型 20-40岁多见 男:女为1:3 常无 常无 皮肤瘀点、瘀斑、月经过多 常在(30-80)109/L之间 明显增多,颗粒型巨核细胞增 多为主,血小板形成减少 约1-3天 反复发作及迁延数月、数年, 未见自行缓解
慢性ITP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起病隐袭。
9
(二)出血症状:
ITP出血常是紫癜型。 皮肤粘膜瘀点、瘀斑、紫癜、血疱 急性型:出血症状明显,但可有自限性 慢性型:出血症状较轻,常以月经过多为主诉 急性或慢性型若血小板过低<20109/L可致颅内出血危及生 命。或明显内脏出血。
10
11
12
鉴别点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重要特点为皮肤紫癜的形态不 高出皮肤,分布不对称及血小板计数减少。多为针尖大小 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或瘀斑和紫癜,少见皮肤出血斑和 血肿。
19
鉴别
1. 脾亢 2.SLE 3.HIV感染 4.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 5.恶性血液病 6.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登革热等) 7.妊娠期及妊高征血小板减少 8. 老年血小板减少,注意排除MDS
20
急性型与慢性型ITP的鉴别
年龄 性别 诱因 起病 出血症状 血小板计数 骨髓巨核细胞
血小板生存时间 病程
21
治疗
综合治疗:
考虑年龄,出血情况,血小板减少程度
紧急处理包括:
1.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2.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3. 输注浓缩血小板
非常紧急时可考虑
4.紧急脾切除术
22
一、糖皮质激素:治疗ITP一线用药
药物及剂量:泼尼松:1-2mg/kg.d,分次口服,恢复正常后 逐步减量5-10mg/d,至少维持3-6个月,甚至1-2年。
用51铬或111铟标记ITP病人血小板生存期仅2-3天甚至仅数分钟 (正常为8-10天)。
被自身抗血小板抗体包裹的血小板在脾脏被“扣押”破坏。 脾脏在ITP发病机理作用:
(1)产生抗血小板抗体; (2)巨噬细胞介导的血小板破坏。
5
补充:ITP患者产生自体抗体的原因有:
1. 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与ITP发病有密切关系,其佐证 有:
(1) 80%的急性ITP,在发病前9周左右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 慢性ITP患者,感染所致病情加重; (3) 病毒感染后发生的ITP患者,血中可发现抗病毒抗体或免疫
复合物(IC),这种抗体滴度及IC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及血小 板寿命呈负相关。
6
2. 肝、脾作用:
脾产生血小板抗体地方; 血小板破坏地方; 体外培养证实:脾是ITP患者PAIg(血小板相关抗体)产 生部位; 肝在血小板的破坏作用与脾类似。
1. 血象:血小板数多次检查减少
急性型:10-20109/L 慢性型:30-80109/L 血小板体积增大,分布宽度增加。 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减少 白细胞数及分类正常
15
2. 止血和凝血象: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 束臂试验阳性 凝血象(CT、PT、APTT)正常 纤溶功能正常
16
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严重者可用地塞米松或甲泼尼松静滴; 激素治疗有效率60-90%. 治疗作用机制: 减少抗体包被的血小板在脾脏和骨髓中的 破坏; 抑制脾脏抗血小板抗体的生成; 抑制骨髓巨噬细胞对 血小板吞噬,促进血小板生成;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出 血症状。
(一)血小板抗体
ITP发病机理与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有关。 75%患者可测出血小板自身抗体多为IgG和IgA型。抗体通过 Fab片段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结合了自身抗体的血小板通过与 单核-巨噬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而易被吞噬破坏。 难活ITP,抗血小板抗体对巨核细胞成熟有抑制作用。
4
(二)血小板生存期缩短
3.骨髓象:
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 幼稚巨核细胞增多 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 呈现成熟障碍 红系和粒系正常
17
4. 抗血小板抗体测定:
ITP患者多可检出抗血小板抗体,包括抗血小板糖蛋白(GP)复 合物的抗体(GPIIb/IIIa、Ib/IX……等) 可有血小板相关补体(PAc3)阳性。 注意有假阳性和假阴性。 但假阳性小,假阴性多见。
过敏性紫癜皮疹皮肤紫癜常为首发症状,皮疹多见于下肢 及臀部,呈对称性的分批出现。紫癜大小不等、呈紫红色 且常常高出皮肤面。少数重症紫癜可融合成大疮以致出血 性坏死。
13
(三)其他表现:
反复出血或较大量出血 可致贫血 ITP患者常无脾肿大或仅少数有轻度脾肿大。 若明显脾肿大则可能不是ITP。
14
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教研室
张明海
1
血小板减少常见原因
1. 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人为计数不准确。 2. 血小板生成不足
应用骨髓抑制剂、辐射、再障、巨幼细胞贪血、原发 性巨核细胞减少症等
3. 血小板破坏过多:ITP、TTP、DIC等 4.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脾亢等
5. 其他检查:
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1-3天,正常8-10天)
18
诊断和鉴别诊断
全国统一诊断标准:
1. 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数减少 2.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3.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4. 以下五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
泼尼松治疗有效; 切脾治疗有效; PAIgG增多; PAc3 增多; 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5. 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