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简化权衡判断计算实例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简化权衡判断计算实例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简化权衡判断计算实例

工程概况:

某办公楼,一层,建筑面积498.97 m2,层高3.4m。

外墙:采用240mm蒸压粉煤灰砖,外贴80mmEPS外保温板,内墙20mm 混合砂浆抹面,构造柱GZ 240×240,圈梁QL 400×240。

窗户: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窗,传热系数K为2.6 W/(m2·K), 具体规格为:C1 2700×2100, C2 2400×2100, C3 1500×2100

屋面:①防水屋4mm(λ=0.17)②水泥砂浆找平20mm(λ=0.93);

③70mm挤塑板(λ=0.03,a=1.3);④1:6水泥珍珠岩找坡层55厚(λ=0.18,a=1.5)。

地面:① 20mm水泥砂浆;② 40mm细石砼垫层;③ 20mm挤塑板;④素土夯实1200;⑤100mm基础垫层。

一、基本参数

1、建筑物体形系数

S=F0/V0=[(35.04+14.24)×2×3.4+35.04×14.24]/(35.04×14.24×3.4)=834.07/1696.50=0.49

2、建筑面积:A0=35.04×14.24 = 498.97m2

3、窗墙面积比:

南向:(2.7×2.1×8+3.6×3.0)/(35.04×3.4) = 56.16/119.14 = 0.47

北向: 2.4×2.1×10/(35.04×3.4) = 50.4/119.14 = 0.42

东、西向:1.5×2.1/(14.24×3.4) = 3.15/48.42 = 0.065

二、静态指标计算

1、传热系数计算

①主墙体:

K=1/[0.11+0.02/0.87+0.24/0.56+0.08/(0.041×1.2)+0.04]=1/2.228=0.449

②GZ(240×240):

K=1/[0.11+0.02/0.56+0.24/1.74+0.08/(0.041×1.2)+0.04]=1/1.9497=0.513

③QL(400×240)

K=1/[0.11+0.02/0.87+0.24/1.74+0.08/(0.041×1.2)+0.04]=1/1.937=0.516

3、传热面积计算

①南向:墙面传热面积35.04×3.4-2.7×2.1×8-3.6×3.0=62.98m2

其中F柱= 0.24×3.4×6个柱子= 4.896m2

F梁= 0.4×(6.96×4+5.76)= 13.44m2

F主墙体= 62.98-4.896-13.44 = 44.64m2

②北向:墙面传热面积35.04×3.4-2.4×2.1×10个= 68.74m2

其中:F柱= 0.24×3.4×6个+0.32×3.4 = 5.984m2

F梁= 0.4×(6.96×4+5.44) = 13.31m2

F主墙体= 67.92-5.168-13.31= 49.44m2

③东、西向:墙面传热面积:14.24×3.4-1.5×2.1 = 45.27m2

其中:F 柱 = 0.24×3.4×4个=3.264m 2

F 梁 = 0.4×(14.0-0.24×3)=5.312m 2 F 主墙体 = 45.27-3.264-5.312=36.69 m 2

3、计算每个朝向的平均传热系数

①南向 K m = ②北向K m =

③东、西向:K m = 4、屋面计算:

①防水屋4mm (λ=0.17);②水泥砂浆找平20mm(λ=0.93);

③70mm 挤塑板(λ=0.03,a=1.3);④1:6水泥珍珠岩找坡层55厚 (λ=0.18,a=1.5)。 热阻:R = 0.004/0.17+0.02/0.93+0.07/(0.03×1.3)+0.055/(0.18×1.5)

+0.1/1.74+0.02/0.87=2.124

传热阻: R 0 = 0.15+2.124=2.274 传热系数:K =1/2.274=0.44 屋面传热面积:45.03×14.24=498.97m 2 5、地面计算:

① 20mm 水泥砂浆;② 40mm 细石砼垫层;③ 20mm 挤塑板;④ 素土夯实1200; ⑤ 100mm 基础垫层。

热阻:R = 0.02/0.93 + 0.04/1.51 + 0.02/(0.03×1.2)+ 1.2/1.16 + 0.1/1.51 = 1.789 (m 2·K/W)

传热阻 R 0= 0.11+1.789+0 =1.899 传热系数 K= 1/ R 0= 0.53

三、参照建筑指标计算:

标准体形系数限值:[S ] = 0.4 设计建筑体形系数:S =0.49 参照建筑缩小比例系数为

1、屋面F i = 498.97×0.816 = 407.16m 2

2、外墙:F W 南 = 62.98×0.816 = 51.39m 2

F W 北 = 68.74×0.816 = 56.09m 2 F W 东、西 = 45.27×0.816 = 36.94m 2

0.449×44.64+0.513×4.896+0.516×13.44

44.64+4.896+13.44 =

29.49 62.98

0.449×36.69+0.513×3.264+0.516×5.312

45.27

= 20.89 45.27 =0.461 [S ] 0.40 S = 0.49 =0.816

= 0.468 0.449×49.44+0.513×5.984+0.516×13.31

49.44+5.984+13.31

= 32.14 68.73 = 0.468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简化权衡判断计算表

结构力学求解器求解示例

结构力学(二)上机试验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 上机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实验三、计算结构的影响线 1.实验任务 (1)作以下图示梁中截面D 的内力D M 、QD F 的影响线。 观览器:D M 的影响线 观览器:QD F 的影响线 D |F=1 3 365

编辑器: 结点,1,0,0 结点,2,3,0 结点,3,6,0 结点,4,12,0 结点,6,6,1 结点,5,17,1 单元,1,2,1,1,0,1,1,1 单元,2,3,1,1,1,1,1,1 单元,3,4,1,1,1,1,1,0 单元,3,6,1,1,0,1,1,0 单元,6,5,1,1,0,1,1,0 结点支承,1,3,0,0,0 结点支承,4,1,0,0 结点支承,5,3,0,0,0 影响线参数,-2,1,1,3 影响线参数,-2,1,1,2 End

作以下图示梁中截面D 的内力D M 、QD F 的影响线。 观览器: D M 的影响线 QD F 的影响线

编辑器: 结点,1,0,0 结点,2,2,0 结点,3,4,0 结点,4,6,0 结点,5,8,0 结点,6,0,1 结点,7,8,1 结点,8,2,1 结点,9,4,1 结点,10,6,1 单元,1,2,1,1,0,1,1,1 单元,2,3,1,1,1,1,1,1 单元,3,4,1,1,1,1,1,1 单元,4,5,1,1,1,1,1,0 单元,1,6,1,1,1,1,1,0 单元,6,8,1,1,0,1,1,0 单元,8,9,1,1,0,1,1,0 单元,9,10,1,1,0,1,1,0 单元,10,7,1,1,0,1,1,0 单元,7,5,1,1,0,1,1,0

围护结构保温材料选用及热工性能指标

附录围护结构保温材料选用及热工性能指标 附录A 屋面保温材料选用及热工性能参数 A.0.1屋面保温材料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A.0.1的要求 表A.0.1屋面保温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 A.0.2正置式屋面的保温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按表A.0.2-1、表A.0.2-2确定

A.0.3倒置式屋面的保温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按表A.0.3-1、表A.0.3-2确定 注:倒置式屋面保温层的设计厚度按计算厚度增加25%;

A.0.4倒置式屋面采用B1级保温材料时,应按住宅单元设置防火隔断墙,防火隔断墙为厚度不小于100 mm 的不燃烧体,应从屋面板砌至高出屋面完成面不小于250mm ;防火隔断墙可利用住宅单元分隔墙延伸至屋面以上,高度不小于250mm ;防火隔断墙之间的屋顶面积不应大于300㎡,当屋面面积大于300㎡时,应增设一道防火隔断墙;防火隔断墙的泛水构造应符合屋面防水技术规范要求。 图A.0.4 屋面防火隔断墙示意图

附录B 外墙保温材料选用及热工性能参数 B.0.1 保温材料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B.0.1的要求 表B.0.1外墙内保温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 能参数取自上海市地方标准《保温装饰复合板墙体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122-2013表B.0.5 B.0.2全装修房外墙内保温的装饰面层由装修设计确定,内保温的构造组成应符合表B.0.2的规定, 2、保温材料采用硬泡聚氨酯时,应采用板材或硬泡聚氨酯龙骨固定内保温系统 3、岩棉、硬泡聚氨酯龙骨固定内保温系统的基本构造详见《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T261-2011表6.6.1,并应符合《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T261-2011第6.6节的规定。

结构力学计算题及标准答案

《结构力学》计算题61.求下图所示刚架的弯矩图。 a a a a q A B C D 62.用结点法或截面法求图示桁架各杆的轴力。 63.请用叠加法作下图所示静定梁的M图。 64.作图示三铰刚架的弯矩图。 65.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66. 用机动法作下图中E M 、L QB F 、R QB F 的影响线。 1m 2m 2m Fp 1 =1m E B A 2m C D 67. 作图示结构F M 、QF F 的影响线。 68. 用机动法作图示结构影响线L QB F F M ,。 69. 用机动法作图示结构R QB C F M ,的影响线。 70. 作图示结构QB F 、E M 、QE F 的影响线。

71.用力法作下图所示刚架的弯矩图。 l B D P A C l l EI=常数 72.用力法求作下图所示刚架的 M图。 73.利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作弯矩图。 74.用力法求作下图所示结构的M图,EI=常数。 75.用力法计算下图所示刚架,作M图。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答案 q A B C D F xB F yB F yA F xA 2qa3 2/ 2qa3 2/ q2a ()2/8 2qa3 2/ =/ qa2 2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0 A M=,得 2 220 yB xB aF aF qa +-=(1)(2分) 取BC部分为研究对象,由0 C M= ∑,得 yB xB aF aF =,即 yB xB F F =(2)(2分) 由(1)、(2)联立解得 2 3 xB yB F F qa ==(2分) 由0 x F= ∑有20 xA xB F qa F +-=解得 4 3 xA F qa =-(1分) 由0 y F= ∑有0 yA yB F F +=解得 2 3 yA yB F F qa =-=-(1分) 则222 422 2 333 D yB xB M aF aF qa qa qa =-=-=()(2分) 弯矩图(3分) 62.解:(1)判断零杆(12根)。(4分) (2)节点法进行内力计算,结果如图。每个内力3分(3×3=9分)63.解: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简化权衡判断计算表.

附表7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简化权衡判断计算表 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A 0) 窗 墙 面 积 比 屋顶透明部分与屋顶总面积之比 中庭屋顶透明部分与中庭屋顶面 积之比 原设计建筑 南 东 西 北 建筑外表面积 建筑体积 体形系数 参照建筑 规定值 设计值 规定值 设计值 调整后设计建筑 围 护 结 构 传 热 量 计 算 体形系数S 计算项目 i ε 原设计建筑 参照建筑 调整后设计建筑 S ≤0.30 0.30

围护结构隔声性能计算报告

围护结构隔声性能计算报告 二0一三年七月

1.概述 噪声进入建筑围护结构有三种方式:1.孔洞直接传声;2.声波撞击到墙面引起墙体震动向对面传声,对应的隔声措施称为空气声隔声;3.物体撞击地面或墙体产生结构振动而辐射声音,对应的隔声措施称为撞击声隔声。对于绿色建筑对建筑构件隔声的要求主要考虑构件的空气声隔声和撞击声隔声。 2.计算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200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工程做法(自重计算)》GJBT-1033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 《金雁饭店项目环评报告书》 建筑设计相关施工图图纸 其中,《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对建筑围护结构隔声要求为:“5.5.9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隔声性能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的一级要求”。 客房空气隔声标准表6.1.2 客房撞击声隔声标准表6.1.3

3.计算过程 3.1 空气声计权隔声量计算 外门窗选用断桥铝合金框LOW_E中空玻璃门窗,隔声不小于35dB。户门隔声不小于35dB。户门、外门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均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 客房的楼板、隔墙的分层做法和材料属性见表3-2所示,分别对其进行空气声计权隔声量的计算。 表3-2客房的楼板、隔墙的分层做法和材料属性 计算楼板空气声计权隔声量时采用单层构件空气声计权隔声量计算公式: R = 23lgm - 9dB (m>200kg/m2) R = 13.5lgm + 13dB (m<200kg/m2)

上面公式中,R为单层构件的隔声量;m为构件的面密度。楼板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为: 楼 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为: 隔墙 隔墙 外墙 因此,日出东方酒店项目的楼板、客房与客房之间隔墙、客房与走廊间隔墙、外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表6.1.2客房空气隔声标准中的一级要求,满足《绿色建筑标准》GB/T50378-2006的“5.5.9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的一级要求”的要求。 3.2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计算 本项目装修,客房地板做见表3-2, 根据《建筑物理》建筑声学附录3中已知的常用楼板计权标准撞击声压级,如图3-1所示,100厚混凝土楼板+8-12mm地毯的面密度为270kg/ m2,撞击声级达到52dB,该项目的客房地板做法优于规范规定的做法,故撞击声压级低于52dB;项目的客房远离噪声源,未出现客房与噪声源相邻,所以项目的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满足标准中不大于65dB的要求。

隧道设计衬砌计算实例讲解(结构力学方法)

隧道设计衬砌计算范例(结构力学方法) 1.1工程概况 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位于四川省雅安天全县与甘孜泸定县交界的二郎山地段, 东距成都约260km , 西至康定约97 km , 这里山势险峻雄伟, 地质条件复杂, 气候环境恶劣, 自然灾害频繁, 原有公路坡陡弯急, 交通事故不断, 使其成为千里川藏线上的第一个咽喉险道, 严重影响了川藏线的运输能力, 制约了川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郎山隧道工程自天全县龙胆溪川藏公路K2734+ 560 (K256+ 560)处回头, 沿龙胆溪两侧缓坡展线进洞, 穿越二郎山北支山脉——干海子山, 于泸定县别托村和平沟左岸出洞, 跨和平沟经别托村展线至K2768+ 600 (K265+ 216) 与原川藏公路相接, 总长8166km , 其中二郎山隧道长4176 m , 别托隧道长104 m ,改建后可缩短运营里程2514 km , 使该路段公路达到三级公路标准, 满足了川藏线二郎山段的全天候行车。 1.2工程地质条件 1.2.1 地形地貌 二郎山段山高坡陡,地形险要,在地貌上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盆地边缘山区分水岭地带,隶属于龙门山深切割高中地区。隧道中部地势较高。隧址区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及构造条件密切相关。由于区内地层为软硬相间的层状地层,构造为西倾的单斜构造,故地形呈现东陡西缓的单面山特征。隧道轴线穿越部位,山体浑厚,东西两侧发育的沟谷多受构造裂隙展布方向的控制。主沟龙胆溪、和平沟与支沟构成羽状或树枝状,横断面呈对称状和非对称状的“v ”型沟谷,纵坡顺直比降大,局部受岩性构造影响,形成陡崖跌水。 1.2.2 水文气象 二郎山位于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与青藏高原大陆性干冷气候区的交接地带。由于山系屏障,二郎山东西两侧气候有显著差异。东坡潮湿多雨,西坡干燥多风,故有“康风雅雨”之称。全年分早季和雨季。夏、秋两季受东进的太平洋季风和南来的印度洋季风的控制,降雨量特别集中;冬春季节,则受青藏高原寒冷气候影响,多风少雨,气候严寒。

5.2.3 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率计算书

1#楼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提高率计算书 (居住建筑) 提供者: XXXX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绿色建筑咨询中心 电话:0635-XXXXXX 传真:0635-XXXXXX 地址:山东省XXX市XX区XX路X号 日期:2017-05

目录 一、项目概况 (3) 二、建筑信息 (3) 三、设计依据 (3) 四、体形系数 (3) 五、参考标准 (3) 六、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率汇总表 (5) 七、结论 (5)

一、项目概况 二、建筑信息 三、设计依据 1.《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_5026_2014) 2.《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4.《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四、体形系数 五、参考标准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依据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中有关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条目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5.2.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评价总分值

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提高幅度达到5%,得5分;达到10%,得10分。 注:外墙、屋面的传热系数,外窗/幕墙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比《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中表4.2.2-5规定的现行值高出5%或10%,即可判定满足该条款。

六、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率汇总表 注: 1.东西向窗墙比小于0.2,外窗遮阳系数不做要求。 2.该汇总表传热系数设计值来源于5.1.1 1#楼节能计算书、节能登记表。 七、结论 根据计算,该工程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现行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的相关标准规定,提高幅度达到10%。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5.2.3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提高幅度达到10%,”本项目得10分。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11.2.1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高20%,”本项目得2分。

结构力学计算题

三、计算题(共5小题,共70 分) = ∣qi (2 分) X ∣ 1 1 ∏2q'2ql (2 分) M A =0= Y2I 1 ql 2 =ql2 =丫 2 Jql (2 分) 2 =1 ql (2 分) 2 2、用机动法求图示多跨静定梁M B、R B、Q C的影响线。(12分)

P=1 P=I 3、求图示桁架结点 C 的水平位移,各杆 EA 相等。(15分) P 解:(1)求支座反力:H A= Py A = P,V B = P I- 3m M B 影响线: P=1 B JL 2m 夕冷 2m C D -≡≡M L B 2m 2m J r 3m C -O ---------- 2 2m 2m 2m 2m i A P h-Y- 3m B -H 2m 2m 2m 1 R B 影响线: 2m

N BC ~ 0 N BD P N BD=I P *N, Bn P (3)求 N AC 、N AD N AC ' N AD cos45 =P = N AC =° N AD Sin 45 =P= N A ^= 2P N CD N AD cos45 =°= N CD--P (2)求 N BC 、 N BD (4)求 N CD

A CH =送 N P N I l =丄 p*5 +J2P*(?*』2*5) =10(1 + EA EA 3、求图示结构B 点竖直方向的位移△ BV 。 ( 12分) q=10kN∕m 20k N 4m (5)外荷载作用下,各杆的轴力 N P 如下: (6) C 点水平单位荷载作用下,各杆的轴力 N 1如下: 4m El 2)PzEA

围护结构说明

围护结构(building envelope)是指建筑及房间各面的围挡物,如门、窗、墙等,能够有效地抵御不利环境的影响。 围护结构分透明和不透明两部分:不透明维护结构有墙、屋顶和楼板等;透明围护结构有窗户、天窗和阳台门等。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规定:围护结构(envelop enclosure )是指围合建筑空间四周的墙体、门、窗等。构成建筑空间,抵御环境不利影响的构件(也包括某些配件)。根据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围护结构分为外围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外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顶、侧窗、外门等,用以抵御风雨、温度变化、太阳辐射等,应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潮、耐火、耐久等性能。内围护结构如隔墙、楼板和内门窗等,起分隔室内空间作用,应具有隔声、隔视线以及某些特殊要求的性能。围护结构通常是指外墙和屋顶等外围护结构。 分类 50353-2005中规定:围护结构(envelop enclosure )是指围合建筑空间四周的墙体、门、窗等。构成建筑空间,抵御环境不利影响的构件(也包括某些配件)。根据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围护结构分为外围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外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顶、侧窗、外门等,用以抵御风雨、温度变化、太阳辐射等,应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潮、耐火、耐久等性能。内围护结构如隔墙、楼板和内门窗等,起分隔室内空间作用,应具有隔声、隔视线以及某些特殊要求的性能。围护结构通常是指外墙和屋顶等外围护结构。 构造 外围护结构的材料有砖、石、土、混凝土、纤维水泥板、钢板、铝合金板、玻璃、玻璃钢和塑料等。外围护结构按构造可分为单层的和多层复合的两类。单层构造如各种厚度的砖墙、混凝土墙、金属压型板墙、石棉水泥板墙和玻璃板墙等。多层复合构造围护结构可根据不同要求和结合材料特性分层设置。通常外层为防护层,中间为保温或隔热层(必要时还可设隔蒸汽层),内层为内表面层。各层或以骨架作为支承结构,或以增强的内防护层作为支承结构。 性能 围护结构应具有下述性能: 保温 在寒冷地区,保温对房屋的使用质量和能源消耗关系密切。围护结构在冬季应具有保持室内热量,减少热损失的能力。其保温性能用热阻和热稳定性来衡量。保温措施有:增加墙厚;利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设置封闭的空气间层等。 隔热 围护结构在夏季应具有抵抗室外热作用的能力。在太阳辐射热和室外高温作用下,围护结构内表面如能保持适应生活需要的温度,则表明隔热性能良好;反之,则表明隔热性能不良。提高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的措施有:设隔热层,加大热阻;采用通风间层构造;外表面采用对太阳辐射热反射率高的材料等。 隔声 围护结构对空气声和撞击声的隔绝能力。墙和门窗等构件以隔绝空气声为主;楼板以隔绝撞击声为主(见建筑物隔声)。 防水防潮 对于处在不同部位的构件,在防水防潮性能上有不同的要求。屋顶应具有可靠的防水性能,即屋面材料的吸水性要小而抗渗性要高。外墙应具有防潮性能,潮湿的墙体会恶化室内条件,降低保温性能和损坏建筑材料。外墙受潮的原因有:①雨水通过毛细管作用或风压作用向墙内渗透;②地下毛细水或地下潮气上升到墙体内;③墙内水蒸气在冬季形成的凝结水等。为避免墙身受潮,应采用密实的材料作外饰面;设置墙基防潮层以及在适当部位设隔

结构力学中反弯点法计算例题2

例:用反弯点法计算图1所示刚架,并画出弯矩图。括号内数字为杆件线刚度的相对值。 图1 解:顶层柱反弯点位于柱中点 22h ,底层柱的反弯点位于柱高12 3 h 处,在反弯点处将柱切开,脱离体如图2、图3所示。 F QIF 图2 顶层脱离体 F QAD F QBE F QCF G I F E D 8 17 图3 底层隔离体 (1)求各柱剪力分配系数k k i k k μ=∑ 顶层: 2 0.286223 GD IF μμ== =?+ 3 0.428223 HE μ= =?+ 底层: 3 0.3324 DA FC μμ== =?+

4 0.4324 EB μ= =?+ (2)计算各柱剪力: 0.2868kN 2.29kN QGD QIF F F ==?= 0.4288kN 3.42kN QHE F =?= 0.325kN 7.5kN QAD QCF F F ==?= 0.425kN 10kN QBE F =?= (3)计算杆端弯矩,以节点E 为例说明杆端弯矩的计算 杆端弯矩: 2 3.3 3.42kN 5.64kN m 22EH QHE h M F m =-? =-?=-?(反弯点位于22 h 处) 1 3.610kN 12kN m 3 3EB QBE h M F m =-? =-? =-?(反弯点位于柱12 3 h 处) 计算梁端弯矩时,先求出节点柱端弯矩之和为: 17.64kN m EH EB M M M =+=-? 按梁刚度分配: 12 17.647.84kN m 27ED M =?=? 15 17.649.8kN m 27 EF M =?=? 图3是刚架弯矩图。

混凝土热工计算公式

冬季施工混凝土热工计算步骤 冬季施工混凝土热工计算步骤如下: 1、混凝土拌合物的理论温度: T0=【0.9(mceTce+msaTsa+mgTg)+4.2T(mw+wsamsa-wgmg)+c1(wsamsaTsa+wgmgTg) -c2(wsamsa+wgmg)】÷【4.2mw+0.9(mce+msa+mg)】 式中 T0——混凝土拌合物温度(℃) mw、 mce、msa、mg——水、水泥、砂、石的用量(kg) T0、Tce、Tsa、Tg——水、水泥、砂、石的温度(℃) wsa、wg——砂、石的含水率(%) c1、c2——水的比热容【KJ/(KG*K)】及熔解热(kJ/kg) 当骨料温度>0℃时, c1=4.2, c2=0; ≤0℃时, c1=2.1, c2=335。 2、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 T1=T0-0.16(T0-T1) 式中 T1——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 T0——搅拌机棚温度(℃) 3、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到浇筑时的温度: T2=T1-(at+0.032n)(T1-Ta) 式中 T2——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到浇筑时的温度(℃); tt——混凝土拌合物自运输到浇筑时的时间; a——温度损失系数 当搅拌车运输时, a=0.25 4、考虑模板及钢筋的吸收影响,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的温度: T3=(CcT2+CfTs)/( Ccmc+Cfmf+Csms) 式中 T3——考虑模板及钢筋的影响,混凝土成型完成时的温度(℃); Cc、Cf、Cs——混凝土、模板、钢筋的比热容【kJ/(kg*k)】; 混凝土取1 KJ/(kg*k); 钢材取0.48 KJ/(kg*k); m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重量(kg); mf、mc——与每立方米混凝土相接触的模板、钢筋重量(kg); Tf、Ts——模板、钢筋的温度未预热时可采用当时的环境温度(℃)。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C30混凝土的配比如下: 水泥:340 kg,水:180 kg,砂:719 kg,石子:1105 kg。 砂含水率:3%;石子含水率:1%。 材料温度:水泥:10℃,水:60℃,砂:0℃,石子:0℃。 搅拌楼温度:5℃ 混凝土用搅拌车运输,运输自成型历时30分钟,时气温-5℃。 与每立方米混凝土接触的钢筋、钢模板的重量为450Kg,未预热。 那么,按以上各步计算如下: 1、 T0=【0.9(340×10+719×0+1105×0)+4.2×60×(180-0.03×719-0.01×1105)+2.1×0.03×719×0+2.1×0.01×1105×0-335×(0.03×719+0.01×1105)】/【4.2×180+0.9(340+719+1105)】=13.87℃ 2、 T1= T0-0.16(T0- T1)=13.87-0.16×(13.78-5)=12.45℃ 3、 T2= 12.45-(0.25×0.5+0.032×1)(12.45+5)=9.7℃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权衡计算--软件说明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 ―――软件说明 当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计算时,需要应用动态计算软件。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开发的建筑能耗动态模拟分析计算软件,适用于办公建筑及其它各类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达标评审。其计算内核为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开发的DOE-2程序,可以对建筑物的采暖空调负荷、采暖空调设备的能耗等进行全年8760小时的逐时能耗模拟。 在标准宣贯和使用过程中,大量采取能耗分析软件的主要原因在于:标准对性能化设计方法的要求以及权衡判断(Trade-off)节能指标法的引入。 首先,在标准中设置了两种指标来控制节能设计,第一种指标称为规定性指标,第二种指标称为性能性指标。规定性指标规定建筑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窗墙比、体形系数等参数限值,当所设计的建筑能够符合这些规定时,该建筑就可判定为符合《标准》要求的节能建筑。规定性指标的优点是使用简单,无需复杂的计算。但是规定性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性能性指标的优点在于突破建筑设计的刚性限制,节能目标可以通过调整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等措施来达到。也就是说性能性指标不规定建筑围护结构的各种参数,但是必须对所设计的整栋建筑在标准规定的一系列条件下进行动态模拟,单位面积采暖空调和照明的年能耗量不得超过参照建筑的限值。因此使用性能性指标来审核时需要经过复杂的计算,这种计算只能用专门的计算软件来实现。 同时,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近年来公共建筑的窗墙面积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建筑立面更加通透美观,建筑形态也更为丰富。因此,传统建筑设计中对窗墙面积比的规定很可能不能满足本条文规定的要求。须采用标准第4.3节的权衡判断(Trade-off)来判定其是否满足节能要求。 图B-1 公建标准权衡判断(Trade-off)评价流程

最新结构力学作业答案

精品文档 [0729]《结构力学》 1、桁架计算的结点法所选分离体包含几个结点 A. 单个 2、固定铰支座有几个约束反力分量 B. 2个 3、从一个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上去除二元体后得到的新体系是 A. 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4、两刚片用三根延长线交于一点的链杆相连组成 A. 瞬变体系 5、定向滑动支座有几个约束反力分量 B. 2个 6、结构的刚度是指 C. 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 7、桁架计算的截面法所选分离体包含几个结点 B. 最少两个 8、对结构进行强度计算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结构 A. 既经济又安全 9、可动铰支座有几个约束反力分量 A. 1个 10、固定支座(固定端)有几个约束反力分量 C. 3个 11、改变荷载值的大小,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不变。 A.√ 12、多余约束是体系中不需要的约束。 B.× 13、复铰是连接三个或三个以上刚片的铰 A.√

14、结构发生了变形必然会引起位移,结构有位移必然有变形发生。 B.×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5、如果梁的截面刚度是截面位置的函数,则它的位移不能用图乘法计算。 A.√ 16、一根连杆相当于一个约束。 A.√ 17、单铰是联接两个刚片的铰。 A.√ 18、连接四个刚片的复铰相当于四个约束。 B.× 19、虚功原理中的力状态和位移状态都是虚设的。 B.× 20、带拉杆三铰拱中拉杆的拉力等于无拉杆三铰拱的水平推力。 A.√ 21、瞬变体系在很小的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很大的内力,所以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A.√ 22、一个无铰封闭框有三个多余约束。 A.√ 23、三铰拱的水平推力不仅与三铰的位置有关,还与拱轴线的形状有关。 B.× 24、三铰拱的主要受力特点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水平反力。 A.√ 25、两根链杆的约束作用相当于一个单铰。 B.× 26、不能用图乘法求三铰拱的位移。 A.√ 27、零杆不受力,所以它是桁架中不需要的杆,可以撤除。 B.×

围护结构计算要点

明挖基坑围护结构计算书要点 1、工程概况 简单描述本工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基坑的尺寸及深度、围护结构及支撑形式、现状地面及规划地面的标高等。 2、计算所依据的规范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5)《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8)《岩土锚杆技术规程》(CECS 22:2005) (9)《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 (10)当地的规范、标准。 注意: ①当其他规范、标准与当地规范、标准矛盾时应以当地规范、标准为准; ②注意规范版本的有效性。 3、设计标准 (1)基坑支护结构采用以分项系数表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设计; (2)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的受力关系,作为临时结构还是永久性结构。(是否承受使用阶段的荷载) (3)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支护结构的重要性系数; (4)基坑保护等级以及变形控制标准; (5)围护桩按强度设计,不再验算裂缝宽度; (6)基坑周边超载;是否有偏压问题。 (7)计算中对于地下水的考虑(即是否考虑水压力) (8)基坑稳定性安全系数(整体稳定性、抗滑移、抗倾覆、抗隆起(坑底、墙底)、抗管涌或渗流、抗承压水突涌); 注意:采用的安全系数与地层参数取值以及使用年限的一致性。

(9)内支撑竖向荷载(支撑自重和支撑顶面的施工活荷载等)、支撑安装误差造成的偏心距; (10)结构抗浮安全系数。 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注意地质参数取值,并考虑与采用规范的对应性。 5、基坑围护结构计算 (1)计算采用的软件 如北京理正基坑程序、上海同济启明星程序等 注意: ①对于采用的程序要研究其适应性,要搞清其计算原理、基本假定和适用条件等。哪些条件下可用,哪些条件下不能用,哪些条件下用了与实际出入较大,必须进行修正。 ②最好采用当地通用程序。 (2)围护及支持结构内力、变形及地面沉降计算。(结果一般为标准值) 6、围护桩配筋计算:采用设计值进行计算 7、钢支撑计算:验算强度、稳定性。 8、锚杆(索)计算:计算杆体受力以及锚固体与土体的摩阻力。 9、钢围檩计算 10、土钉墙面板计算 11、桩顶冠梁计算 12、结构抗浮验算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 一、计算参数信息 1.1 热工参数和计算结果 1.2 室内计算参数表

二、能耗计算结果 2.1建筑累计负荷计算结果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第3.4章的要求,并参照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进行计算,本建筑的建筑累计负荷如下: 表 7 累计负荷计算结果 2.2 建筑全年空调和采暖耗电量计算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第 3.4章的要求,应按照附录B.0.6所给的公式计算建筑物全年耗电量: 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 式中:E——建筑物供暖和供冷总耗电量,(kWh/m2); E C——建筑物供冷耗电量,(kWh/m2); E H——建筑物供热耗电量,(kWh/m2); Q H——全年累计耗热量(通过动态模拟软件计算得到),(kWh); η1——热源为燃煤锅炉的供暖系统综合效率,取0.60; q1——标准煤热值,8.14kWh/ kgce; q2——上年度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发电煤耗,2008年数据为0.360 kgce/kWh; Q C——全年累计耗冷量(通过动态模拟软件计算得到),(kWh); A——建筑总面积,(m2); SCOPT——供冷系统综合性能系数,取2.50; η2——热源为燃气锅炉的供暖系统综合效率,取0.75; q3——标准天然气热值,取9.87 kWh/m3;

Φ——天然气的折标系数,取1.21 kgce/m3。 依据以上建筑全年累计负荷计算结果与附录 B.0.6条所给参数,计算得到该建筑物的全年空调和采暖耗电量如下: 表 8 全年空调和采暖耗电量 本建筑的单位面积空调和采暖耗电量结果如下: 表 9 全年空调和采暖耗电量指标 能耗分析图表如下: 表 1 能耗分析图表 三、结论 该设计建筑的全年能耗小于参照建筑的全年能耗,因此该项目已达到《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的节能要求。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简化权衡判断计算表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简化权衡判断计算表 工程名称工号建筑面积A0(m2)窗墙比采光顶与屋顶 总面积之比 南东西北 建筑外表面面积(m2)建筑体积(m3) 体形 系数 参照建筑 设计建筑 计算项目εi 参照建筑设计建筑 S≤ 0.3 0.3<S ≤0.4 S> 0.4 Ki[W/ (m2· K)] Fi (m2) i i i F K εKi[W/ (m2· K)] Fi (m2) i i i F K ε传热系数限值 [W/(m2·K)] 屋顶非透明 部分 0.91 0.55 0.45 0.40 采光顶0.18 2.70 外墙南0.70 0.60 0.50 0.45 东0.86 西0.86 北0.92 外窗墙窗 面积 比≤ 0.2 南0.18 3.50 3.00 东0.57 西0.57 北0.76 0.2< 墙窗 面积 比≤ 0.3 南0.18 3.00 2.50 东0.57 西0.57 北0.76 0.3< 墙窗 面积 比≤ 0.4 南0.18 2.70 2.30 东0.57 西0.57 北0.76 0.4< 墙窗 面积 比≤ 0.5 南0.18 2.30 2.00 东0.57 西0.57 北0.76 0.5< 墙窗 面积 比≤ 0.6 南0.18 2.00 1.80 东0.57 西0.57 北0.76 墙窗南0.18 ————— 1.5

面积比>0.7 东0.57 ———西0.57 ———北0.76 ——— 接触室外空 气的架空或 外挑楼板 1.00 0.60 0.50 ∑i i i F Kε 注:由于参照建筑与设计建筑的空气渗透耗热量和室内得热量相同,因此本表进行了简化,只需调整设计建筑的F i和K i,使其∑i i i F Kε小于等于参照建筑的∑i i i F Kε即可。 设计校正审核审定

2006典型例题解析--第2章-静定结构内力计算

第2章 静定结构内力计算 §2 – 1 基本概念 2-1-1 支座反力(联系力)计算方法 ●两刚片组成结构(单截面法) 满足两刚片规则的体系,两个刚片之间只有三个联系,可取出一个刚片作隔离体( 如图2-1c 或 如图2-1d ),联系力个数与独立平衡条件个数相等,利用平衡条件: 0x F =∑ 0y F =∑ 0M =∑ 即可计算出两个刚片之间的三个联系力。 ●三刚片组成结构(双截面法) 先求一个铰(或虚铰)的两个联系力。切断两个铰(或虚铰)得到一个隔离体,有两种情况的隔离体。 首先,切断A 、B 铰得到第一个隔离体(如图2-2c),求B 铰的联系力,对A 铰取矩列平衡方程。 0A M =∑ 然后,切断C 、B 铰得到第二个隔离 体(如图2-2d),求B 铰的联系力,对C 铰取矩列平衡方程。 0C M =∑ 将上述两个平衡方程联立,即可求出B 铰的联系力。 (d)隔离体 2 图2-1 二刚片隔离体示意图 Bx (c)隔离体 (b)三链杆情况 (a)一链杆一铰情况 图2-2 三刚片隔离体示意图 Ax (c)部分隔离体 (a)三刚片取1-1截面 (d)整体隔离体 (b)三刚片取2-2截面

4结构力学典型例题解析 ●基附型结构(先附后基) 所谓基本部分就是直接与地基构成几何不变体系的部分;而不能与地基直接构成几何不变体系的部分称为附属部分,这类型结构称为基附型结构。 由于基本部分除了具备和地基构成几何不变所需要的联系外,还与附属部分有联系,若先取基本部分作隔离体,未知力的个数将很多。而附属部分的联系就比较少,因此,先选取附属部分作为隔离体进行求解,最后求解基本部分。 对于基附结构求解顺序是:先附后基。 2-1-2 快速弯矩图方法 ●利用微分关系 (1)无外荷载的直杆段,剪力为常数,弯矩图为直线; (2)无外荷载的直杆段,若剪力为零,则弯矩图为常数; (3)铰(或自由端)附近无外力偶作用时,铰(或自由端)附近弯矩为零; 有外力偶作用时,铰(或自由端)附近弯矩等于外力偶; (4)直杆段上有荷载时,弯矩图的凸向与荷载方向一致; (5)直杆段上仅有集中力偶作用时,剪力不变,弯矩图有突变但斜率相同。 ●悬臂梁法作弯矩图 一端自由的直杆件,当将刚结点当作固定端时,如果得到悬臂梁,那么该杆件可以当作悬臂梁作弯矩图。将这种作弯矩图的方法称为悬臂梁法。 ●简支梁法(区段叠加法)作弯矩图 从结构中任意取出的一个直杆段,若直杆段两端的弯矩已知,将两端弯矩当作外荷载(力偶),可以将该直杆段及其上作用的荷载一起放到简支梁上,得到一个简支梁,该直杆段可以按照简支梁方法作弯矩图。将这种作弯矩图的方法称为简支梁法。 ●利用刚结点力矩平衡 取刚结点作隔离体,利用力矩平衡条件可得到如下结论: (1)当刚结点连接两个杆件,无外力偶作用时,两个杆端弯矩一定等值同侧。 (2)连接刚结点的杆件只有一个杆端弯矩未知时,利用力矩平衡条件可以求出。 ●几种结点的内力特点 (1)铰结点传递剪力但不传递弯矩; (2)与杆轴线一致的定向结点传递弯矩但不传递剪力; (3)与杆轴线垂直的定向结点传递弯矩但不传递轴力; (4)与杆轴线一致的链杆结点传递轴力,但不传递弯矩和剪力; (5)与杆轴线垂直的链杆结点传递剪力,但不传递弯矩和轴力。 2-1-3 桁架特殊内力的计算 ●桁架零杆判断 如图2-3所示的两种杆件轴力为零的情况(可利用平衡条件证明)。

玻璃幕墙热工计算

常熟--局幕墙热工性能计算书 (一)本计算概况: 气候分区:夏热冬冷地区 工程所在城市:南京 传热系数限值:≤2.80 (W/m2.K) 遮阳系数限值(东、南、西向):≤0.45 遮阳系数限值(北向):≤0.45 (二)参考资料: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21-2005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02-2004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13-2003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 《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及分析系统(W-Energy 2010)》 (三)计算基本条件: 1.计算实际工程所用的建筑门窗和玻璃幕墙热工性能所采用的边界条件应符合相应的建筑设计或节能设计标准。 2.设计或评价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所采用的环境边界条件应统一采用规定的计算条件。 3.以下计算条件可供参考: (1)各种情况下都应选用下列光谱: S(λ):标准太阳辐射光谱函数(ISO 9845-1); D(λ):标准光源(CIE D65,ISO 10526)光谱函数; R(λ):视见函数(ISO/CIE 10527)。 (2)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 室内环境温度 T in=20℃ 室外环境温度 T ou t=0℃ 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 h c,in=3.6 W/m2.K 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 h c,out=20 W/m2.K 太阳辐射照度 I s=300 W/m2 (3)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 室内环境温度 T in=25℃ 室外环境温度 T ou t=30℃ 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 h c,in=2.5 W/m2.K 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 h c,out=16 W/m2.K

建筑热工指标计算及其标准

建筑热工指标计算 及其标准 皖源集团—安徽节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2011年12月

一、适用范围 新标准(JGJ 26-95)中规范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简称三北地区)等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一般都在90天以上,最长的满洲里达211天。这一地区习惯上称为采暖区,其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0%。新标准适用于集中采暖的新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热工与采暖节能设计。居住建筑主要包括住宅建筑(约占92%)和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托幼建筑等。集中采暖系指由分散锅炉房、小区锅炉房和城市热网等资源,通过管道向建筑物供热的采暖方式。 二、相关的热工指标计算方法的规定 1、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 H H T INF I H q q q q =+- 式中: H q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2/W m ); H T q —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2/W m ); INF q —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2/W m ); I H q —单位建筑面积的建筑内部得热(包括炊事、照明、家电和人体散热),住宅建筑取3.80(2/W m )。 2、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计算 1()()/m i c i i i i H T t t K F A q ε==-∑ 式中: i t —全部房间平均室内计算温度,一般住宅建筑取16℃;

e t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i ε—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取用方式详见附录1); i 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2/m K W ,对于外墙应取其平均 传热系数(计算方法详见附录2); i F —围护结构的面积(2m )(计算方法详见附录3); 0A —建筑面积(2m )(计算方法详见附录3)。 3、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计算 ()()/i e INF t t C N V A q ρρ=- 式中: C ρ —空气比热容,取0.28/()W h kg K ; ρ—空气密度(3/kg m ),取e t 条件下的值; N —换气次数,住宅建筑取0.5(1/h ); V —换气体积(3m )(计算方法详见附录3)。 4、采暖耗煤量指标计算 1224/c H c q Z q H ηη= 式中: c q —采暖耗煤量指标(2/kg m 标准煤); H q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2/W m ) ; Z —采暖期天数(d )(采用方法详见附录4); c H —标准煤热值,取38.1410/W h kg ? ; 1η—室外管网输送效率,采取节能措施前,取0.85,采取节 能措施后,取0.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