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新文化运动资料

合集下载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 (教师课件)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 (教师课件)

多角度探讨中外近代思想文化
探讨几种中外思潮对传统文化态度及原因
社会思潮 洋务思潮 维新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是根本 利用儒家思想宣传 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打倒孔家店”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尊孔复古”逆流;资产 阶级要求民主政治;西方 自由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 播 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 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古希腊罗马文化是西 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3.(2012福建卷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
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 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 倡导 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源自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打倒“孔家店” ——吴虞
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 王专制之护符也…… ” ——李大钊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 支柱。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 文
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 教呢? ——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
动摇传统礼教的正统地位
材料三:《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
的“良师益友”。毛泽东说看的谈的讨论的都是《新青年》。青年得此,如 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材料四:中国存亡,就在这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
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 同胞起来呀!——1919年五四运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节选)

《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文化运动》课件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胡适 陈独秀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 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 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2.意义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
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
出的问题。”
——毛泽东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
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 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 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新文化运动》
新课讲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
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 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1915年 标志:《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3.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 化上的觉醒。”

高中历史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与练

高中历史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与练

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与练【重点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具有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因为只有新文学才能更自由地表达新思想。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新道德是为民主与科学服务的,由于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新道德成为广大民众自觉的日常行为规范。

新文学和白话文,是传播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的载体。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主体,而新文学和新道德则是达成反封建目标的必要保障。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

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的新文化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运动。

进步: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已经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沉重地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核心)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形式、手段)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思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五、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 3、特点: • ①李大钊等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起核心领导
作用;
• ②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 思想和民主制度。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 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封建专制
愚昧迷信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李大钊在“黑暗的中国”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火炬,如同 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 … …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很多青
年知①识李分子大接钊受等了先马进克知思主识义分…子…起了核心领导作用;

第15课:新文化运动

第15课: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
• • • • 兴起的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新青年》 主要活动基地:北大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蔡元培
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
• • • • 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 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 旧道德指什么?其核 心内容是什么? • 为什么要反对旧道德? 由此得出新道德是什 么? • “打倒孔家店”对不 对呢?该怎么做? • 《狂人日记》、《孔 乙己》、《祥林嫂》 “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 活在世上。”
鲁迅
•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 缚人们的思想。 • 儒学宣扬强调君君臣臣、三从四德、忠孝节义 (君主专制、上下尊卑)等级,形成包办婚姻、 蓄婢纳妾、女人缠足、贞节守寡、繁文缛节、 鬼神迷信等封建礼教和风俗,束缚人的思想和 行为,培养“不犯上作乱”的顺民。 •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 新文化运动从批判忠、孝、贞节观念,来反对 旧道德、旧礼俗,提倡个性解放、人格独立, 宣扬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以民主和科学的理 性扫荡封建迷信,促进中华文化进步。 • 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 邓中夏,字仲澥,又名邓 康。湖南宜章人。 • 1920年3月,发起成立北 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 1927年参加中共中央八七 会议,被选为临时中央政 治局候补委员。 • 1933年5月,被国民党当 局逮捕。9月21日,在南 京雨花台被杀害,时年39 岁。
• 蔡和森(1895~1931), 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底 赴法国勤工俭学。 • 1921年10月回国,在党的 三大、四大上当选为中央 局委员,参与中央领导工 作。 • 1927年5月在中共五届一 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 局委员、常委,随后又兼 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 1931年6月因叛徒出卖在 香港被捕,同年8月在广 州英勇就义,年仅36岁。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基地
2、兴起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1915年《青年杂志》
陈 李 胡 鲁 《新青年》
北京大学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 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 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敬告青年》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 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材料四:“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 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 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 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 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4、评价:
①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①政治: 袁世凯复辟帝制,实行专制 ②经济: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 ③思想:A.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
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Hale Waihona Puke 鲁迅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思 想 自 由
兼 容 并 包
蔡元培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后期)
1、传入:
十 月 革 命 胜 利
1、传入:
①内容:宣传十月革命,介绍社会主义 ②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 大旗之第一人
③发表文章:
《法俄革命之比较》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李大钊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②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 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 ③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④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有计划宣传马克思主义。 ⑤1921年,中共诞生。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①兴起标志: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新青年》 ②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③指导思想: 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④宣传阵地: 《新青年》
⑤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三)内容 1、前期内容: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内容:
进步性
局限性
存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和西方文化完 全肯定的情况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背景
(1)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 了基础; (2)俄国十月革命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 大威力,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新 的希望; (3)五四运动的促进。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首倡——开始传播(新文化运动后期):
1918、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 什维主义的胜利》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 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
(1)撰写文章:1919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 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成立社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 “俄罗斯研究会”(湖南) (3)建立组织: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 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4)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者》 《劳动音》等
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 传统道德?
孔教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 受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 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封建 统治者维护统治的精神工具。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 复辟帝制,变本加厉地尊孔复古。
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
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
民主
德先生

《第15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第15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2)阅读第一段,文中从几个方面阐述20世纪初 的社会面貌?
2、合作学习: 根据视频和第一段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20世纪中国时代特征。
20世纪初中国时代特征 积极因素
(1)政治:
(2)经济: (3)文化: 3、反馈形成:
辛亥革命
短暂春天 民主共和
消极因素 袁窃果实
小农经济 尊孔逆流
Hale Waihona Puke 通过20世纪中国时代特征,说明新文化运动是 社会发展之必然要求,是时代产物。
反馈形成:
①雕塑有什 么寓意? ②在怎样 激流中采取 什么激进举 措? ③先进的 中国人又如 何担当起脊 梁?
反馈形成
民主
科学
思考: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在百年前开出的两个 药方,在百年之后的今天是否过时了?
【巩固提高】
1、《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 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 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 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 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发展潮流的需要 C.西方崛起经验的总结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评价新文化运动(前期)
(一)进步性:
(1)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①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②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③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思想基础;
(2)是全面的中国文化转型运动,对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 产生深刻影响。
(3)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二)局限性: (1)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自主学习】
(1)齐阅课本P74第2段,教材从哪些角度予以分析?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点击: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青年》的诞生:1、诞生的背景:(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4)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

二、新文化运动:1、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条件是()A.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护其统治 B.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直接影响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指() A.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 B.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C.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 D.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4.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主要是由于()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C.儒家思想落后于资产阶级文化 D.儒家思想阻碍资本主义发展5.导致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屡史事件是()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一C.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兴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陈独秀 B.蔡元培 C.鲁迅 D.李大钊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8.简要叙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4、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叶 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请你说说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的哪项内容( A )
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局限性: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 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板书设计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主要阵地
背景 概况
①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内容 ② 提倡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③ 文学革命
③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开 始: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口 号:民主 科学 主阵地:《新青年》 北京大学
代 表: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内容
前期: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评价 启 示: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积极影响: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 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材料旨在说明( )
A. 洋务运动的影响 C. 戊戌变法的巨大作用
B.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C 2、下图是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幅漫画。根据漫画可知,这场运动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 B. 农民革命运动 C. 思想解放运动 D. 无产阶级革命
“巨大的希望”指的是什么? “巨大的落差”指的是什么?

历史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

历史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自主 一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 二是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 三是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 四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 五是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 六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青年杂志》第一卷1号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北大之父”蔡元

北大的钟声
(又名:宽容)
沈嘉蔚 1988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
三、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动 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弘扬了民主和科学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条 件
4、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胡锦涛
四 提 倡 四 反 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思 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命
文 学 革 命
吾因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借政府党与在野党 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
《敬告青年》(1915年9月)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帝 德 乾 坤 大
皇 恩 雨 露 深
袁世凯祭孔称帝,尊孔复古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 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 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 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 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 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 醒。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 论》》,《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四,北京中 华书局1989年影印本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借“狂人”之口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
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
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二 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 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 也。
知识点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5.(2018·江苏七校联盟期中)新文化运动力图通过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 化来救中国,结果却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人们称其为:“有心栽花花不 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B.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C.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D.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包”的办学方针。
(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思考探究 为什么说《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 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二、新文化运动
1.主要内容
(1)提倡 □01 民主与科学
(1)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03 马克思主义
指导中国革命。
(2)1921 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04 中国共产党
诞生。
课堂导学
主题一
新文化运动 ZHUTI
一 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非独不能以孔教
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答案
解析 为了反对尊孔复古的逆流,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以“民主”“科 学”为旗帜,发起思想革命。民主就是德先生,科学就是赛先生,故 C 项正 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时期旗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是 19 世纪末维新派严复提出的口号,“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是孙中 山先生的思想,A、B、D 三项均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第15课__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__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前期: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思考讨论4: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又是怎样 在中国传播开来的?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1.开始传入(新文化运动后期):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 (1)撰写文章: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成立社团: (3)组织建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4)创办刊物: 《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 3.结果:1921年、中共的诞生 4.重大意义: ①给先进知识分子指明了方向。 ②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思想基础。 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中国 式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 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 《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 青年》。” ——胡适在1923 年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材料一 民国初建,百姓起初 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 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 对联。……
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 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 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 万税,天下太贫”。„„ 政治: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政治黑暗,中国两半的 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 “文学革
命首举义旗的急先锋”。
陈独秀发表《文 学革命论》,主 张从形式到内容 上彻底改革旧文 学,标志文学革 命的开始。
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 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背景: 概况:
标志:
1915年,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阅读下列材料,你如何看待新文 化运动

人教版必修三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共25张PPT)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 前期: •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后期: • 4宣传马克思主义
感悟新文化运动
现象一:“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 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 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1919年五四运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节选)
爱国热情高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现象四: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 思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 主义学说。
四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传播。 • 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宣传动员作用。 • 4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祝福》节选四叔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
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 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 是不吃的。
《阿Q正传》节选 阿Q与人家打架吃亏时,心里就想道: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 老子来了。”于是他也心满意足俨如得胜地回去了。
•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 3、思想上:西方启蒙思想传播,民主共和 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走进新文化运动 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 办《新青年》
主要阵地 《新青年》
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 胡适等。
“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程标准与课本内容对照二、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3、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1专题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

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三、重点难点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思想活跃,对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但是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北京大学旧址和蔡元培的照片,提问:中国之大学,首推清华、北大,对北京大学你了解多少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时称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1912年改为现名。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促进了北大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大从此日新月异。

她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发祥地。

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特别是其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求实创新的学风生生相息,代代相传。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材料)新邵四中吴雅惠学习目标①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②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

③应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学习难点: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课内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评价:合作探究一:材料1:…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Democracy 与 Science–编者加),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材料2: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

”—陈独秀《敬告青年》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①前期新文化运动中的高举的旗帜(口号)指的是什么?②他们分别又有怎样的含义?目的是什么?材料3:“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材料4: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材料5:打倒孔家店——吴虞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①斗争的矛头对准的是?②为什么要反对它?③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打倒孔家店”这句口号?这句口号还适用于今天吗?合作探究三:材料6:中国的文学凡是有一些价值,有一些生命的,都是白话的,或是近于白话的…─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材料7: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①“文学革命”具体是从文学的哪些方面进行的?②为什么要进行文学革命呢?对提倡民主和科学有什么意义?合作探究四: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材料8: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产党的诞生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返回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对中国社会产生 的影响。其中①发生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前,与 题干不符,排除含①的选项。④较难判断,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 取得的,因此符合题意。 答案:B
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
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
动的主要功绩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返回
解析:分析陈独秀在材料中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解放运 动指新文化运动,根据所学新文化运动的功绩有:新文化 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 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 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此最主要的功绩选B项。 答案:B
返回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及特点、意义 1.原因 (1)国际因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 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国内因素: ①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资 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 织有计划地宣传。
返回
返回
返回
[典题例析]
[例1] (2011·天津高考)《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
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6年 登基洪 宪皇帝
1915年11 月选他为中 华帝国皇帝
1915年组成 筹安会,鼓 吹帝制
1915年接 受日本 “二十一 条”
1913年 山S1统 阁h9a东权更1n2D力迭省年o,n扩宁g操S大阳h纵e总n第内gN四in镇革力g中Y压命量a学ngDiS迫他大iZ国为总ho会正统ngX选式ue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镜头四:鲁迅的《阿Q正传》中的阿Q精神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 真不像样……”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我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总觉得阿Q这
人很是面熟。是啊,他是中国国人品性的
结晶呀!”
-------茅盾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看一看 想一想:
你觉得20世纪初 的国人灵魂有哪些问 题?
——摘自《狂人日记》
新道德:
指资产阶级的道德。
旧道德:
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是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20年代初的《新青年》杂志中读到一篇题目为 《一个
贞烈的女孩子》的文章。文章描写一个14岁的望门寡, 被她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 杀,惨状触目惊心。 父亲让 女儿饿死。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她的父亲循循 善诱地说:“阿毛, 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 吴家那孩子的死讯,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 口劝你走这条路,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 女子。又帮你打算叫你绝粒。我 为什么这样办呢?因 为上吊服毒跳井那些办法,都非自己动手不可,你是个 14岁的孩子, 如何能够办到的?我因为这件事情,很 费了踌躇,后来还是你大舅来,替我想出这个法 子, 叫你坐在屋子里从从容容地绝粒而死。这样殉节,要算 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 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 光彩,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 样的做 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 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真是不懂事 极了!”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面粉厂
日产量(千袋) 十万元资本
1911年 1919年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1915年张裕葡萄酒获得 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1915年的新式纺织厂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强烈山要东求省要宁求阳实第 行四 中民学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一段群激情燃 洋烧 溢的岁 人月 物
重 铸 国 魂
辛亥革命 公车上书 陈鲁独迅(秀18(811刘8-17半993—农蔡61)91,元(11胡9浙培484年适92江(11)袁(8,绍-安61世兴189徽-凯831人949安复14),0辟一庆江),期浙1人苏9间江6江到2绍阴)天兴人,坛人安拜徽祭绩溪人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镜头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镜头二 :茶壶和茶杯、绣花鞋、贞节牌坊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镜头三: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华老栓把人血馒头 当药为华小栓治病,但 却治不好病。悲剧在于, 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 竟是革命志士的鲜血做 成的。
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要求 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文化
西方民主思想 进一步传播
尊孔复古逆流
山直东接省 宁原阳因第 四 中 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

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
容 并 包
让想资的产 阵陈独秀阶地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辜鸿铭思 李

大 钊
家 争
蔡元培
鲁 迅

北大红楼
胡适
章士钊
一、新文化运动
2.概况 (1)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
(2)主要阵地—— 《新青年》 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3)代表人物:
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 (4)旗帜(口号) :
“德先生和赛先生” ——民主和科学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1915年——1919年
资讯
网页
贴吧
mp3
知道
图片
更多一.走进新文化运动搜索阅书说出:①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前期指导思想 各是什么? ②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那里?为什么?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纱厂
万枚纱锭 百万元资本
1911年 1919年
“只知道有家,不知道有国”
“只知道听天命,不知道尽人力” “愚蠢与懦弱”
-----陈独秀
---鲁迅
拿什么来拯救?
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要 进行思想革命!
资讯
网页
贴吧
mp3
知道
图片
更多
三.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内容: 三个提倡,三个反对搜索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 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 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袁世凯称帝标准像
进入山东的日军
政治上: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性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无量头颅无量血, 可怜购得假共和。
1914年,制定
解散国会, 中华民国约法,
解散国民 废除《临时约

法》
1915年袁世凯祭孔
思想上:西方启蒙思想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山世东凯省尊宁 阳孔第复四古中倒学行逆施,知识分子无法容忍。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政治 经济
袁世凯妄图 复辟帝制
—— 陈独秀
德先生——Democracy——民主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民主制度
专 制
赛先生——Science——科学 —么变化?你认为 “民主”和”科学”在当时传播遇到最大的阻碍可 能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民主”主要是指: A.东西方文化有机结合 B.国家主权和民主权利 C.人民民主权利和自由 D.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在这里“科学”的含义包括:
①历史典籍 ②自然科学 ③科学的观念和方法
④宗教哲理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2.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如何评价这个口号?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 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 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