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礼记 大道之行也》二则同步练习及拓展比较阅读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礼记大道之行也》二则同步练习及拓展比较阅读训练
同步练习
1.填空。
《虽有嘉肴》选自《__________》,《礼记》又名《____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________论著的汇编。
《学记》是《________》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________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
(3)教然后知困.()(4)选贤与.能()
(5)矜.、寡、孤、独()(6)女有归.()
(7)谋闭而不兴.()
3.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不知而.不愠
A.是故谋闭而.不兴
B.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故外户而.不闭
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
..
C.教然后知困.
D.讲信修.睦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货 恶 其 弃 于 地 也。
7.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盗窃乱贼而不作.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
外户而不闭 C.⎩⎪⎨⎪⎧是.谓大同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 D.⎩⎪⎨⎪⎧不足为外人道.也大道.
之行也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大道.之行也
B.不足为外人道.
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说不清,道.
不明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故人不独亲.
其亲”中的“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尉果笞.广 B.恢弘.
志士之气 C.稍稍宾客..其父 D.无案牍..
之劳形 10.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结合文中的语句,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阅读I
(一)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2.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注音并解释。
(1)弗食,不知.
其旨也( )( )
(2)教学相长.()()
(3)虽.有至道()()
(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曰:教学相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集中论述了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___________的道理。
(二)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乙】挟①太山以超北海,语②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③,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④,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注释】①挟:(用胳膊)挟着。
②语(yù):告诉。
③折枝:按摩肢体。
④王(wàng):统一天下。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独亲.其亲()(2)男有分,女有归.()
(3)盗窃乱贼而不作.()(4)货恶.其弃于地也()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大道之.行也王之.不王
B.是.谓大同是.智也
C.为.长者折枝通计一舟,为.人五
D.故.人不独亲其亲故.王之不王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在【乙】文中摘录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甲】文提出“大道之行”的目的是实现______________的理想社会。
(2)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乙】文的语句回答)
提升阅读II
(一)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各子.其子()(2)大人世及以为
..礼()
(3)礼义以为纪.()(4)以笃.父子()
(5)以睦.兄弟()(6)以贤勇知.()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货力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睦兄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兵由此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天下为家”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选自《礼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选自《学记》)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礼尚往
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选自《曲礼》)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弗.学而能()(2)其次务施.报()
(2)玉不琢.,不成器()(4)人有礼则安.()
24.《礼运》中“然后能为之”中的“之”是指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原句)。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熟读《曲礼》中的选文,结合实际浅谈你对礼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礼记·学记小戴礼记儒儒家礼记教育学教学相长
2.(1)即使(2)味美(3)困惑(4)同“举”(5)同“鳏”,老而无妻(6)女子出嫁(7)兴起
3.C
4.B
5.(1)大道施行时,天下是公共的。
(2)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
(3)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6.(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货/恶其弃于地也。
7.C8.BD9.C
10.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或:满足生存的需要);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或:满足发展的需要);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或: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11.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两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两者是主从关系。
12.(1)zhī知道(2)zhǎng推动、促进(3)suī虽然(4)kùn困惑(注意拼音和声调。
注意多音字“长”读zhǎng)
13.(1)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2)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14.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
15.(1)以……为亲(2)女子出嫁(3)兴起(4)憎恨
16.C
17.(1)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这是不(愿意)去做(它),不是不能做到(它)。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1)大同(2)天下可运于掌
【参考译文】(要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这人)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
”这是真的做不到。
(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按摩肢体,(这人)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
”这是不(愿意)去做,不是不能做到。
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不是属于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的一类,而是属于为老年人按摩肢体的一类。
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治理)了。
20.(1)以……为子(2)认为(3)纲常(4)使……诚信(5)使……和睦(6)通“智”
21.(1)谋财出力都为自己。
(2)用来使兄弟(关系)和睦。
(3)战争由于这样发生。
22.排比手法。
特点:社会秩序井然。
【参考译文】如今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
(人们)都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谋财出力都为自己。
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
制定礼仪作为准则,用来确定君臣
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地和住宅,尊重有勇有智的人,为自己建功立业,所以阴谋诡计因此兴起,战争由于这样发生了。
23.(1)不(2)实行,引申为给予恩惠(3)琢磨、雕琢(4)安定24.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25.(1)什么是人的性情呢?(就是)高兴、生气、悲伤、恐惧、喜爱、厌恶、欲望这七种性情,(这些)是不需要学习就具备的。
(2)玉(的质地虽好,但)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美好的)器物。
人(虽贵为万物之长,但)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3)人有了礼,才能得到安定;失去了礼,就要发生倾覆。
因此说礼是不可不学习的。
26.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应该注重礼尚往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注重社会道德,以礼为度养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社会才安定,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参考译文】所以圣明的人把整个天下看成是一个家,把整个国家当成是一个人,并不是(他们)凭主观妄为,而是(他们)了解情况,能剖析其中深刻的含义,明白它们的利害关系,擅长处理其中的冲突,然后才会有所作为。
什么是人的性情呢?(就是)高兴、生气、悲伤、恐惧、喜爱、厌恶、欲望这七种性情,(这些)是不需要学习就具备的。
玉(的质地虽好,但)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美好的)器物。
人(虽贵为万物之长,但)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兑命》中说:“自始至终,都惦记着致力于学习。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因此圣人兴起,制定礼法来教导人,让人们懂得礼仪,知道自己与禽兽的区别。
上古时以德为贵,后世才讲究施惠与回报。
礼所崇尚的是有来有往,只施与而不接受,是不符合礼仪的;只接受而不施与,也是不符合礼仪的。
一个人遵守礼仪会使自身安定,不遵守礼仪则可能面临危机。
所以说礼是不能不学的。
拓展比较阅读训练
《大道之行也》I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
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1. 解释加点的词
①选贤与能②女有归
2. 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路不拾遗。
3. 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
人才选拔:
福利保障:
4. 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
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
参考答案
1. ①与:通“举”。
②归:女子出嫁。
2.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②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 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 皆大欢喜、好逸恶劳、百废待兴、作奸犯科
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II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有误的是()(2分)
A.盗窃乱贼而不作(伤害) B. 不知其旨也(主旨)
C. 尝贻余核舟一(赠送)D.后遂无问津者(渡口)
2.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正确的是()(2分):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D.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3. 下面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是()(2分):
A. 文章的第一、二句为总领全文,是对“大同”社会纲领性的说明。
B.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礼记》属于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C.“男有分,女有归”强调了“大同”社会无论男女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照顾和关爱。
D.本文运用对偶、排比的手法,句式整齐而有变化,既增强了气势,读来也更有韵味。
4.翻译句子(6分)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
参考答案:
1.B (旨:味道)
2. C.(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 潭中鱼/可百许头D. 忘/路之远近。
)
3.C
4.(1)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1分)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分)
(2)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1分)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1分)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1分)
5.总结全文,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理想。
(2分)文章用现实社会与理想社会作对比,(1分)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造反等等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和平安定的大同社会,鼓舞人心。
(2分)
《大道之行也》《桃花源记》
【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共4分,每小题1分)
(1)选贤与能()(2)不独子其子()
(3)屋舍俨然()(4)寻病终()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共4分,每小题2分)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 【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3分)
15.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3分)
16. 【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4分)
参考答案:
12.(1)同“举”,选拔(2)以……为子(3)整齐的样子(4)随即,不久13.(1)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2)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4.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意思相近即可,答对一点1分)
15.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意思相近即可)
16.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1分)【乙】文“世外桃源” 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1分)【甲】文侧重于议论(1分)【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1分)
《大道之行也》《令既具,未布》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
②於:同“于”。
③卒:终于。
④嗣:继承。
⑤刑:处罚。
⑥傅:老师。
⑦黥:即墨刑。
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秦民大说说:一②有一人徙之之:
1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15.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甲文中的“”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2分)
16.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2.①通“悦”,愉快。
②代词,指“木”(木头)。
13.A
14.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15.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骗百姓);“讲信”
16.不同意。
示例1: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
示例2: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
《北冥有鱼》《大道之行也》
(甲)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9、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在意思上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不独子其子
B.鹏之背大道之行也
C.南冥者,天池也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亦若是则已矣是谓大同
10.翻译句子。
(4分)
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庄子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B.乙文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各社会阶层都互相关爱、安居乐业、人尽其力、物尽其用。
C.甲文想象雄奇瑰丽,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文章气势磅礴。
D.乙文善用整齐的对偶句式,排比的修辞,文章也气势磅礴.
参考答案:
9、(D )2分
10、翻译(4分)
①(大鹏)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②(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他仍在地下(的行为),但并非自己想私藏。
11、( C )2分
《大道之行也》《醉翁亭记》《行路难》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云归而岩穴瞑男有分,女有归
B.醒能述以文者蒙辞以军中多务
C.货恶其弃于地也安陵君其许寡人也
D.以为妙绝往来而不绝者
10.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吾妻之美我者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将军身披坚执锐
D.异人奇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甲】文画线句子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乙】文画线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13.解释【丙】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①玉盘珍羞直万钱珍馐: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云帆:
14.【丙】文“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用意?(3分)
参考答案:
9、B 10、C
11、①所以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前后句各1分,至少两句各翻译一个关键词:“是故”,“谋闭”,乱贼“,”作“)(2分)
②有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前后句各1分,正确译出“从”,“乐”的意思才得满分)(2分)
12、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1分);人人都能安居乐业(1分)②描绘了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1分)(或答:描绘滁人前呼后拥,往来不绝,快乐出游的画面)。
13、①珍贵的菜肴(1分)②高高的船帆(1分)
14、①运用典故写作手法(1分)②用意:借用姜太公和伊尹得到重用的典故(1分),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新重用的愿望(或答:写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也得分)(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