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类及爬行纲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栖类及爬行纲的分类实验目的:
(1)了解两栖纲与爬行纲各目及重要科的特征。
(2)认识常见的种类,学习使用检索表进行分类鉴定的方法。实验内容:
(1)代表性及常见的两栖类、爬行纲动物的识别。
(2)鉴定术语及测量方法。
实验内容和用品:
两栖纲及爬行纲代表种的侵制标本、剥制标本。
放大镜、解剖镜、解剖针、镊子、解剖盘、直尺和卡尺。
实验操作及观察:
两栖类的外部形态及量度:
(1)无尾两栖动物
(2)有尾两栖动物
两栖纲的分类:
有尾目:体长形,终生有尾,有四肢,有的种类无后肢。营水生生活的种类,有侧线和鳃;营陆栖的种类,成体鳃退化。
包括各种鲵和蝾螈
隐鳃鲵科:头宽扁无眼睑。前肢4指后肢5,无爪。如娃娃鱼。
小鲵科:体外受精,具眼睑,脊椎双凹形。如中国小鲵。
4 指,没有后肢。如小鳗螈。
鳗螈科:身体细长似鳗,终生具外鳃,前肢 3
~
两栖鲵科:身体细长似鳗,四肢很小,2 或 3 趾。如二指两栖鲵。
洞螈科:终生有 3 对外鳃,眼退化,无眼睑,身体半透明,背部有深色斑点,水生。如洞螈。
钝口螈科:有些种类可终生保持幼体特征,生活于水中。如虎纹钝口螈。
陆巨螈科:终生保持幼体形态。如陆巨螈。
无肺螈科:适宜于山溪急流中。如白点无肺螈。
蝾螈科:有活动眼睑,幼体具 4 对鳃。卵生,体内受精,有胶质精囊。如东方蝾螈。
无尾目:体短宽,成体无尾,无外鳃。后肢发达,适于跳跃和游泳,有眼睑和瞬膜,大多有鼓膜(有些种类无鼓膜)和声带。幼体和成体区别甚大,蝌蚪有尾。滑蹠蟾科
盘舌蟾科:具较厚的盘状舌附着口腔底部,捕食时不能伸出。如盘舌蟾。
负子蟾科:负子蟾科的成员均完全水生性,后肢强劲而有发达的蹼,前肢纤细而无蹼,没有舌头。负子蟾将卵放在背部的小囊中孵化,完成变态或接近完成变态时离开母体。爪蟾趾端有似爪的角质结构。如负子蟾
异舌蟾科:本科仅一种,有时被并入负子蟾科。即异舌穴蟾该种头小,眼小;足背有角质化突起,肢体短而有力。
锄足蟾科:后足大,趾充分骨化,铲状的跖骨角质化。如拟角蟾
合附蟾科:在欧洲和高加索地区各有一种,有时被并入锄足蟾科。皮肤光滑,掘土穴居。如斑点合附蟾。
细趾蟾科:一个种为卵胎生,其他种在卵中完成变态,孵化出来就是小蛙,如粗疣鳞蟾。
塞舌蛙科:共 2 属 3 种。卵直接孵化成小蛙或者将蝌蚪背在背上直到变态成小蛙,而这些附在背上的幼体都没有嘴,不用进食。如塞舌蛙。
沼蟾科:趾端有吸盘,其蝌蚪嘴上有也吸盘,可以附着在岩石上而不被急流冲走。勒吉沼蟾。
无足目:体形似蚯蚓或蛇,大多无尾,无四肢。体表光滑具环状皱纹。幼体有外鳃三对,成体外鳃消失,有肺出现。较原始的类群。
吻蚓科:最原始的蚓螈。有尾部,头骨数量多,鳞多。卵生,幼体有外鳃,水中生活,变态为成体后返回土囊中。如吻蚓
鱼螈科:较原始的蚓螈。卵生,雌螈用身体盘绕这些卵直到卵孵出。如版纳鱼螈。
蠕蚓科:口下位、头骨减少、无鳞片和尾巴。通常眼睛被薄骨覆盖,触突伸出时眼睛显露。如乌卢蠕蚓。
盲尾蚓科:鳞片较多,头骨多,尾稍短,嘴位于头下方。触突远离眼睛,身体的环褶不进一步分褶。卵生,幼体阶段很短暂。如盲尾蚓。
真蚓科:无尾,口下位。某些种的皮肤有鳞。如螺蚓。
盲游蚓科:水生蚓螈、无尾、无肺、无鳞片,水生成员背后有皮肤褶皱形成的鳍,身体后面侧扁,似尾。如盲游蚓。
爬行纲分类:
龟鳖目:背腹面被有角质盾片和骨板构成的壳。具角质喙,缺齿。多分布在温暖地区。
鳖科:表面被以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护甲退化,背腹甲以结缔组织相连,边缘结缔组织厚实,常称为裙边;颈长,头、颈均能缩入甲内。如中华鳖
两爪鳖科:体型较大,背甲长 70cm 以上,体重可达 18~22kg。外表为皮肤而非角质盾片,其四肢略呈鳍状,每一侧前肢的近中点处都有两枚明显的爪甲。植食性。如两爪鳖。
棱皮龟科:体大,表面被以光滑革质皮肤。体背有 7 行纵棱。四肢桨状。头、颈和四肢都不能缩入壳内。如棱皮龟。
海龟科:体形宽扁,似心形。头大,颈短,头和四肢都不能缩入壳内。背甲和腹甲间以韧带连接。四肢桨状。如海龟。
平胸龟科:龟壳扁平,背甲和腹甲间以韧带连接。头大,上喙呈鹰嘴状。头、颈、尾和四肢都不能缩入壳内。如大头平胸龟
龟科:头背覆以皮肤,或在枕部具细鳞。背甲略隆起。背腹甲通过缘盾以骨缝或韧带相连。头、颈、尾和四肢能完全缩入壳内。指、趾间多少具蹼。多为水栖、半水栖生活。如中华花龟。
泥龟科:体型较大,背甲超过半米,主要生活于淡水中,也可见于海湾、泻湖。如泥龟。
陆龟科:背甲隆起高。头顶具对称大鳞。背腹甲通过甲桥以骨缝牢固连结。四肢粗壮,圆柱形。指、趾具爪,无蹼。如印度星龟
蛇颈龟科:头部收缩时,其颈部不能缩入甲内,而是弯向一侧;有的种颈长超过体长。体长在 15~25cm。分布于澳洲和南美洲。如长颈龟
侧颈龟科:头部收缩时,其颈部不能缩入甲内,而是弯向一侧。体长大于 30cm,甚至长达 1m。分布于南美洲、非洲以及附近地区。
鳄龟科:食肉性龟类,头大而嘴成钩状,咬力强劲。仅两种:分布于北美洲东部、中美洲以及南美洲西北部的鳄龟
动胸龟科:小型的淡水龟类,身长不到 20cm,少数可达 40cm。胸甲可以活动,能将壳完全封闭。常生活于泥泞中。分布于新大陆从美国到南美洲北部。如黄动胸龟。
喙头目:头前端呈吻状,尾部侧扁似鳄,四肢具五趾,适于步行。仅产于新西
兰北部一些小岛。
楔齿蜥科:头与躯干表面被以颗粒状角质鳞片,背中线有一列棘状鳞片。如楔齿蜥
蜥蜴目:体表被有覆瓦状排列的鳞片。具四肢五趾,具鼓膜和活动眼睑。尾长超过体长。
鬣蜥科:体型中等大小,头背无对称排列的大鳞,体表被有覆瓦状排列的鳞片,且起棱,部分种类具鬣鳞。眼小,眼睑发达。鼓膜裸露或被鳞。尾长但不易断。如棕背树蜥。
壁虎科:体大多扁平,皮肤柔软。头顶无对称排列的大鳞。体背通常被粒鳞或疣鳞,少数种类具圆形或六角形的覆瓦状鳞片。无眼睑,瞳孔大多垂直,少数圆形。鼓膜大多裸露内陷,外耳道明显。腹面有攀瓣,上具微毛垫。遇敌尾常自断,且可再生。如大壁虎。
石龙蜥科:体型中等大小。头顶有对称排列的大鳞。全身被有覆瓦状排列的圆鳞。眼小,有活动眼睑,瞳孔圆形。鼓膜深陷或被鳞。四肢发达或退化或缺。尾易断,断后能再生。如宽头石龙子
蜥蜴科:体细长。眼睑发达,瞳孔圆形。鼓膜裸露。头顶有对称的大鳞。腹鳞大,呈方形或矩形,纵向排列成行。尾长,易断,可再生。四肢发达,有股窝或鼠蹊窝。如北方草蜥
双足蜥科:体小如蚯蚓,头顶有大鳞。全身被有覆瓦状排列的圆鳞。眼隐于眼鳞下,无耳孔。尾短而钝。无前肢。有肛前窝。如双足蜥。
蛇蜥科:体形如蛇,四肢消失或退化,体侧有纵沟。无四肢。眼小,能活动。头顶有对称的大鳞。躯干和尾被有覆瓦状排列的圆鳞。尾长,易断,能再生。如蟮蜥
鳄蜥科:体中等,躯干粗壮。尾长侧扁,较身体为长。眼睑发达,瞳孔圆形。鼓膜不明显。头背鳞平滑或有棱,形状大小不一。头颈间背面有一条浅沟,体背覆以粒鳞,大小不等,且杂有起棱大鳞。四肢发达,指、趾具爪,尖锐而弯曲。本科 1 属 1 种,即鳄蜥仅产于我国广西瑶山,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巨蜥科:体很大,全长 1~2m,头长,吻长,眼睑发达,瞳孔圆形。鼓膜裸露。头背无对称排列的大鳞,被鳞粒状,圆形或卵圆形。腹鳞四边形。尾长,不易断。如科摩多巨蜥
毒蜥科:毒牙在下颌。本科仅 1 属 2 种。即体长约 0.5m 的美国西南部到墨西哥西北部的钝尾毒蜥
避役科:善于变换身体的颜色,两只眼睛能分别看不同方向,舌头长且有黏性。树栖,尾巴能缠绕,脚趾可对握。主要分布于非洲特别是马达加斯加岛,少数分布于亚洲和欧洲南部。如尖嘴避役
蛇目:体表被有覆瓦状排列的鳞片。体长超过尾长。四肢缺失或仅留痕迹。左右颌骨和上下颌以韧带相连形成活动关节,口能张开很大。舌细长,前端分叉能伸出口外。无眼睑。
盲蛇科:形似蚯蚓,头尾相似。四肢缺失,仅留后肢带。背腹鳞大小相似,眼隐于鳞下。下颌无齿。如黄褐盲蛇
蟒蛇科:低等类群。体长大至 10m 以上,通身被鳞较小。尚有爪状后肢残余。如蟒
盾尾蛇科:较原始的穴居类群。头小,背腹扁平,吻端宽圆。尾极短。分布于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如红尾管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