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敕勒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8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诗。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课本插图是茫茫大草原上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的情景。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已经得到了初步培养。

在此之前,他们学过乐府诗《江南》和《画》《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简单的古诗,在课外也有一部分小朋友积累了一些诗歌。

在课堂教学中,把朗读作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美景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似、庐、笼”等6个字,会写“苍、茫”等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的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四、教学重点
1. 认识“似、庐、笼”等6个字,会写“苍、茫”等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诗歌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五、教学难点
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六、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想象理解法等。

七、教学资源与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制作PPT课件、生字卡片等。

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记录在预习卡片上。

八、教学时间
1课时。

九、课型
新授课。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课前谈话交流,播放视频导课。

2.孩子们,从刚才的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自由回答所见,指导说完整的句子。

3.教学”阴山”,指导读准字音。

4.板书课题,生书空
5.请大家自己读一遍这首诗,看看它和我们之前学的《夜宿山寺》在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6.关于《敕勒歌》,你搜集到了哪些资料跟小伙伴交流一下?
预设1:孩子们搜集的资料很全。

师: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搜集到的资料比老师搜集到的还全呢!
预设2:孩子们搜集的资料不全。

老师也带来了《敕勒歌》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生介绍。

(2-3人)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生自读,圈生字。

2.请2生展示读,正音。

有错自纠,无错表扬。

3,词语教学。

穹庐、笼盖、天苍苍、野茫茫。

4.认读“见”。

(1)出示卡片,齐读。

预设1:读作现。

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回答。

预设2:读作见,在现代汉语中它读作“见”,但在这首诗里它读作“现”,打开课本,翻到84页,你看,最下面的课后注释里告诉我们了,是显现,露出来的意思。

(2)点拨:课后注释是学习古诗词的好帮手,我们一定要学会看注释。

(三)再读古诗,注意停顿
1.读古诗的时候,出要读准字音,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生回答。

2.请1生读。

预设:1.学生读得字音准确流利,节奏不明显。

预设:2.学生读得准确,停顿明显。

3.点拨:读诗词时,我们要在标点符号的地方停顿,逗号处停得短一些,句号处停顿稍长一些。

同时,还可以请节奏停顿线来帮忙。

4.出示带节奏的诗歌,学生带节奏自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四)理解诗歌,想象画面
过渡:注意了停顿,就读出了韵味。

但是,要想体会其中的美景,我们还要读出诗中描绘的画面。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回答。

2.巩固:敕勒川、阴山、天、野、风、草、牛羊。


短的27个字里,包含着这么多景物。

3.教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想象画面。

4.让我们一起把看到的画面说出来吧!
(1)提示:()的敕勒川,在()的阴山下。

天空好像(),笼罩着()。

(2)抬头望向远处,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请根据老师的提示,同桌两个试着说一说。

提示:()的天空,()的草原。

一阵风吹来,草()露出了()。

5.孩子们,如果我们为这首诗配一幅画,你会选择什么颜色?
预设:绿色、蓝色、黄色、白色。

6.孩子们,读这首诗,你最大得感受是什么?
预设:草原风光美。

板书:草原美。

7.体会动静结合。

(1)你看,在这片辽阔而安静的草原上,突然,吹来一阵风,吹低了丰茂的牧草,露出成群的牛羊。

它们有的,有的,有的(出示图片,练习说话)。

(2)你听,晚霞中,初生的羊羔呼唤着羊妈妈发出——咩咩的叫声。

老牛呼唤走远的牛犊发出——哞哞的叫
声。

(3)小结:宁静的草原,因为牛羊的出现,顿时热闹起来,这是一幅多么动静合一的画面啊!好一个——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成群的牛羊,不正是敕勒人民安居乐业的希望吗?这肥壮的牛羊,就是敕勒人民幸福生活的象征啊!好一个——风吹草低见牛羊!
板书:牛羊壮。

(五)分析画面,体悟情感
1.孩子们,假如你是敕勒族的一个小朋友,生活在这美丽富饶的草原上你的心情怎样?
预设:开心,高兴,快乐……
板书:爱家乡
2.请你带着喜爱之情,再读读这首诗吧!
学生齐读。

3.让我们在这美景中,一起背诵出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吧!
师生齐诵。

4.诗歌不仅可以读可以背,还能唱出来呢!播放音乐,欣赏歌曲。

(六)渗透国学,指导写字
过渡:孩子们,学习古诗就是这样,我们要读出诗中
的美景,读出诗中的情感。

我们还可以认认真真的抄写下来。

1.出示课件:阴、似、野、苍、茫,按结构不同,分两行,请学生观察。

(1)上面三个是什么结构?
生:左右。

(2)下面两个呢?
生:上下
(3)在这五个字中,你觉得哪个比较难,需要老师和你一起写一写?
预设1:野、茫
预设2:没有。

老师觉得“野”和“茫”两个字需要特别提醒一下。

2.观察这两个字,如果你是小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地方,才能把这两个字写好?
预设1:横变提
预设2;右边不是“子”
预设3:茫是上下结构。

3.师范写,生书空。

4.配乐书写。

教师巡视、指导。

(七)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过渡:孩子们《敕勒歌》寥寥数句就勾勒出敕勒川独
特的壮丽景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在诗歌的长河里,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还有很多。

像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出示)
1.教师范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色呢?
预设1:江花、江水。

预设2:一生说不全面。

其他人补充。

3.塞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两首诗的风格差异巨大,其中的风景却同样美不胜收。

我们也当当小诗人,一起读一读吧!
(八)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总结:孩子们,走进古诗乐园,我们一起学习了生字,想象了画面,欣赏了美景。

2.自选作业。

(1)请孩子们根据诗歌内容,想象画面,用手中的彩笔画下来吧!
(2)找一找其他描写祖国山河美景的诗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1-2首。

十一、板书设计
敕勒歌
草原美
牛羊壮
爱家乡
十二、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图文并用,通过反复吟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并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展开想象,感悟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使学生从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大量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不足之处在于,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利用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另外,在课堂评价上,教师与学生的评价都要准确、具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