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一)序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录--序言想写点什么好想法有了很久很久!由于生活负担的压力和自己缺少文化底子的原故一直都没付诸行动,但又心有不甘.过去的很多人和事时时在脑海里转悠,并经常地撞击着自己的心扉,而且,还有

很多疼痛的鞭子抽在自己的心头,告诫我-----请不要忘记过去!

在一次同学的集会上,他们找我搓麻将,玩扑克和下棋什么的,可我对这些却一无所能.倒不是自

己真的学不会,而是一提到玩钱,心里就发痛,在我开始上高中时,父亲为了给我筹措二元钱的学费,

向伯父借钱,钱没借到,却挨了伯父一顿臭骂,那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同学们说我一心是扑在赚钱上,有的开玩笑说是街上的"包厢"多,怕是只想着"玩点子"啵.我想,同学们的玩笑无可厚非.但是他们却提醒了一个问题,近两年来我倒把宝贵的时间在空想和睡觉中浪费了.我目前所做的事女儿暂时完全可以代替,却没有想过去了利用这些本不多余的时间,是同学们的话,终于激起了心底涌动的东西.提起笔来写点什么吧!

于是,我开始试着写了起来,其实,写也是很难下决心的,主要是根本没有写的环境,我大部分东西

都不得是坐一只小板凳和扒在椅子上写出来的.

写这些东西的目的,一是记载一下自己所走过的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但最主要的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在艰难困苦中将自己扶养成人的长辈,同时,也让我们的下一代从侧面去了解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人们为改变生活环境而奋斗的历程.

今天,许多人有理由去挥霍自己挣得的钱财,但绝对没有理由去抹掉刻在心灵的伤痛.钱,是人生活必不可缺少的东西,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人类从原始发展到现在必竟是先有了人而后才产生了钱的!如果人一味地为追求物质而奋斗的话,那人,就仅仅不过是一部赚钱的机器而已,同时,奢华的物质生活我认为绝对取代不了心灵的空虚.再则,过剩的钱财会养成下一代贪图享乐的不良习气.在现

实生活中,少数人为着自己的现阶段的高级享受而自得其乐,可也有很多人为了极其清贫的生活去忙忙碌碌,也没见得他们就痛不欲生!因此,有高楼大厦和席梦思不必推拒,住茅房睡板床也不必捶胸顿足,人,应该为这短暂的人生而生活得实实在在。在奋斗中求自然,在自然中找目标,这是我个人生活中的一点感受。

在我写的东西中,描写贫穷的地方很多,但绝对不是有意贬低那时的社会,个人的生活经历代表不了社会的全面。共产党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强于自己千百倍的敌人,推翻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建立一个完全独立,统一的国家,并能让所有的人和平环境下过上平等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也是共产党人与广大人民鱼水相连,血肉相关而分不开的,这一点,早已被历史和人民所共识了。但,这么一个世界人口大国,要面面具到和没有失误也是不可能的事,必竟从上到下,人的思想境界是千差万别的。

就拿今天来说,有很多人早已过起了应有尽有的小康生活,但也有为交不起孩子读书钱而愁眉不展的同样大有人在,因此,对社会我们没有理由去苛求什么。分配不公的社会现象是将永远存在下去的,它不是那一个政党,那一个组织或那一个领袖人物能改变得了的。我们只有依靠和平的环境,人们思想的进步和社会长足的发展来逐渐改变和缩小它的差距。因此,作为沧海之一栗的平常人,将自己的行为规范于大众的行为之中应该说也算是社会的一点贡献吧!

邓小平提出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和后来推行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同样是一伟大创举,在较短的时期内解决了人们吃饱饭的问题,没有这种大胆的改革恐怕是难以达到的,在这场改革中,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今天有很多人将负担过重问题,行政腐败问题归于改革是极不公正的,也是不负责任的。那些问题是一种源远流长的顽症,因为我有深切体会。

我写的东西里面最终有两点,即:“贫穷不得”“和”不要贫穷”但反过来,“饱时忘了饿时饥”也是危险的。总之,文章中有些偏见或过激之词都是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阶段性的,它作为一种纪实的东西,帮助自己检点生活中的行为是不无益处的。

客观的和现实的生活无不在改变每个人的命运,让我们在生活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反过来再指导和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这才是大家的共同目标。

七月纪事

一九七四年的夏天,久旱无雨,当时我刚刚十六岁,本来正在读高中的我,因家庭贫困以及自己经常患病的原故而辍学了。

那时,举国上下都进行着“斗、批、改”,到处写的都是“抓革命,促生产”“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幅标语。农村除了正常的生产外,还有一个兴修水利的热潮。可以说,现在的大部分水利设施都是建国初期和那个年代人们用两个肩膀挑出来的,应该说,这些设施对我们今天的生产和生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退学时,正巧赶上了大同水库渠系田六段有一送水大堤漏水的抢修,本来当时的水利工程,一般都是在每年的冬季进行,而这次情况不同,因天旱,又是“双抢”季节,如果水堤不能用,势必影响“蕲、黄、广”三县大部分地区的二季抢插,因此,县上决定在那时张榜、檀林两个公社抽调组成两个民兵团进行抢修,命令在阳历七月半前完成任务。当时的所谓民兵,只不过是些除了拿锄头箢箕的农工,绝对和武装是不沾一点边的,当然,行动是比较军事化的。

七月一日,我和本大队其它的“民兵”一起赶到了目的地,吃过午饭,“连部”召开了全体动员会议并下达了土石方的任务,我连每个人一天的任务是黄土120担。开完会连长带我们到工地上看了一番,送水堤坝有10米左右高,下到渠底七米左右深,距离土塘约200米左右,这样挑一担土的来回大约是450米左右。如果要完成一天挑土的任务,光走的路程就得50公里左右的路程。

那年月,吃饭是定量的,由于农业的落后和集体对粮食管理的不善,同时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差异来定人们的口粮,我所在的生产大队(即现在的自然村)大忙季节月定人均口粮食(其中包括杂粮在内)为40斤。闲淡季节30斤左右不等,为了照顾和鼓动劳动力,又在这人均数内分为基本口粮和工分粮。百分这六十为基本口粮,百分之四十为工分粮,我家那时有八口人生活,当时主要劳动力就是父母,每月总只能挣回工分粮的三四成,其余部分的工分粮贡献了有劳动力的家庭,缺吃的程度就可想而知。

不过,修水利却有一个好处,每天按人能补助半斤大米,与此同时,家里为照顾上水利的人,都必须再勤紧裤带挤出一点。但这些与当时的劳动量相比较还是无济于事的.

工地上是吃不上蔬菜的,就是有蔬菜也没地方做,除了成菜就是腌菜再则工地上掌管粮食的人,在称米煮饭时还要克扣,一餐所谓半斤米饭也就不过三四两而已,人们一天到晚饿得慌,要完成下达的120担黄土的任务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无论如何,领导们有的是办法。头一天下来,百分之八十的人最多不过完成任务的六七成,而我完成五成还不到,按土方和上工的人数计算,工期最低要延长七八天,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任务,领导是要被摘去乌纱的。为此,规定白天完不成的晚上继续挑,指挥部专门请来电工,从土塘到水堤第50米远挂上一个1000W电灯泡,并且每百米左右安排一人监督,同时只准在规定的土塘里起土,不然一担得罚去一担,如果土担浅了,将会被两担折一担,如果完不成一天的任务,每少挑一担土,就在已完成的担数中下除一担,你在挑土过程中触犯了哪一条都是极不划算的。

为了完成任务,人们就只好夜以继日连续作战,在那天气象火一样的七月里,白天,人们头顶烈日,晚上就披星戴月挑着百十斤的担子忘我的奔跑,脚上跑起了水泡没有人来得急喊一声痛。就这样每天晚上12点钟下来,没有一个人去洗澡,真正叫“抓床不到”倒下便睡着了,所谓床,就是几根树筒子就地一排列铺上几捆草,再在草上面隔点水泥袋子纸什么的就是床,大家挤在一起,虽说身上的骨头象散了架,只要能倒下睡上一觉,在当时也是一种了不起的享受呢!本来大热天是少不了蚊子的,好在后勤的同志每天晚上用稻草编上了一个长长的烟把烧着,烟一薰蚊子倒也能对付,其实,人一睡下就无知觉,管不了那么多。

在那些天晴的晚上,人们除了肩上的担子,就是随意看着头上的五更星匆匆而过。等睡上床不到一两小时,起床号又吹响了,大家都在雪亮的电灯照耀下,机械地重复着前一天的动作......

到第七天的上午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午要召开一个半小时的批斗会,终于能让人在这火一样的中午歇上一口气.当时我真想喊上一喊,跳上一跳,但实在是没有多余的力气。

午饭后,人们迅速来到了预定开会的地方,我找了一棵树荫就地躺了下来,在我刚要睡着的时候,忽然身边传来一阵嘀咕的声音,一下赶走了我的睡意。一群年龄和我不相上下的青年凑在一起商量着准备集体投塘自尽。他们虽然低声耳语,我还是听清楚了他们说话的内容,他们说这种日子实在是熬不过来。象这样活活地等着累死倒不如乘中午开会没人注意去投塘死了痛快!正当他们起身准备行动的时候,一位老者大概也一定听清了他们的打算,就低声喝叱道:你们的命就这么一钱不值吗?这里累是累,但比起修赤东大堤时“四九”寒天,人们每天一大早就赤着脚,穿着一两件单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