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模块考试(A)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芜湖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块考试(A)
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镁粉与稀盐酸反应B.甲烷燃烧
C.碳酸钙受热分解D.中和反应
2.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01 mol Na2O2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04N A
B.常温常压下,20 g 2H2O 所含的中子数为10N A
C.常温常压下,17 g氨气中含有非极性键为3N A
D.标准状况下,1 mol SO3的体积为22.4 L
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可以改变的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反应进行时间的长短有关
D.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双原子分子中不一定含有极性键
C.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内一定不存在非极性键
5.在如图所示的蓝色石蕊试纸上,X、Y、Z三处分别滴加浓硝酸、浓硫酸和新制的氯水,三处最后呈现的颜色分别是
A.白、黑、白B.红、黑、红C.红、红、白D.红、黑、白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2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SO2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
C.浓硫酸能使胆矾晶体由蓝色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浓硫酸使蔗糖变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7.短周期中三种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这三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a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B.b的气态氢化物比c的稳定
C.c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D.b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
8.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2SO3(g)2SO2(g)+O2(g),若反应物浓度由1 mol/L降到0.8 mol/L需10s,那么由0.8 mol/L降到0.4 mol/L,需反应的时间为
A.等于10s B.小于10s C.等于20s D.大于20s 9.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两烧杯中锌片均为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减小D.两烧杯中溶液均为无色
10.下列实验装置、原理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SO2
B.用CCl4提取废液中的I2
C.实验室制取氨气
D.实验室制取氯气
11.下列有关卤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ICl在反应ICl+2NaOHNaCl+NaIO+H2O中作氧化剂
B.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
C.淀粉碘化钾在空气中变蓝,发生了4I-+ O2 + 2H2O2I2 + 4OH-
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增强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浓硝酸中伸入铜丝:3Cu + 8H++ 2NO3-3Cu2+ + 2NO↑+4H2O
B.向铝盐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3OH-Al(OH)3 ↓
C.向水中通入NO2:3NO2 + H2O2H+ + 2NO3-+NO
D.向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硝酸:SO32-+ 2H+SO2↑+ H2O
13.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得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B.向海藻灰的浸取液中通入少量氯气,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I-C.向某溶液中滴入稀NaOH溶液未生成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不含NH4+ D.向某溶液中通入Cl2,然后再加入KSCN 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14.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4NH4+ + 5O22NO2- + 6H+ + N2O + 5H2O)
A.①②均属于固氮反应
B.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C.反应④中每生成1 mol H2O转移2 mol e-
D.向海洋排放含NO3-的废水可能影响海洋中氮的循环
1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是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Z与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Y与W同
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B.原子半径:r(Y) < r(W) < r(Z)
C.W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
D.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16.工业上,合成氨反应N2 + 3H22NH3的微观历程如下图所示。

用、、分别表示N2、H2、N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催化剂在吸附N2、H2时,形成新的化学键
B.②→③形成N原子和H原子是放热过程
C.①→⑤ N2和H2全部化合成氨气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提高合成氨反应的效率
17.类比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资源综合利用陈述Ⅰ及类比推理陈述Ⅱ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8.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储备电源—锂水电池(结构如图,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电极),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

下列关于该电池工作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硅铸铁发生氧化反应B.OH-向高硅铸铁电极移动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Li+D.电流的方向:锂电极→导线→钢电极19.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A(g)+B(g)2C(g),反应2 s后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1.2 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物质A表示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1·s-1
B.用物质B表示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 mol·L-1·s-1
C.单位时间内有a molA生成,同时就有2a molC生成
D.当A、B、C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1∶2时达到平衡状态
20.下列实验现象预测不正确的是
A.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变浅或者褪去
B.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变为红棕色
D.滴入FeCl3饱和溶液后,可形成带电的胶体,该分散系导电能
力增强
二、原理综合题
21.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④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③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

(2)②、⑥、⑧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填化学式)。

(3)①、②、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中原子个数比为4∶2∶3,M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

(4)能说明⑦的非金属性比⑧的非金属性______(填“强”或“弱”)的事实是______(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5)⑤、⑧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三、实验题
22.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O与Na2O2反应制备NaNO2。

设计装置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好仪器后,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

(2)装置A的产生的气体成分______。

(3)反应前,用N2将装置B、C、D中的空气排净,目的是______;反应后B中溶液变蓝的原因是______(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4)装置D中除生成NaNO2外,还有另一种杂质是______;若撤除装置C还能产生杂质是______;为了防止以上情况,可以把装置C改为______(填试剂和仪器名称)。

(5)一定条件下,NH4+可以处理含NO2-的废水,生成无毒的气体。

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6)已知装置E中试剂X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其作用是______。

四、填空题
23.某可逆反应:2A(g)B(g)+D(g)在3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和D的起始浓度均为0,反应物A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1)实验2中,在5~10 min内,以物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mol·L-1·min-l,25 min时,v(正)______(填“<”、“>”或“=”)v(逆)。

(2)0~10 min内,实验2比实验1的反应速率______(填“快”或“慢”),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3)实验3的探究目的是______。

五、未知
24.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

以下是过氧化物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
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
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至10%以下较安全;
(1)NaClO2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

(2)在发生器中鼓入SO2和空气混合气的原因是______ (填序号)。

A空气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
B SO2将NaClO3氧化成ClO2
C稀硫酸可以增强NaClO3的氧化性
(3)Na2O2可改为H2O2和NaOH的混合溶液,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吸收塔的温度不能超过20o C,主要原因是______。

(4)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______ (填序号)。

A蒸馏B蒸发浓缩C灼烧D过滤E冷却结晶
六、计算题
25.向80 mL浓硫酸中加入64 g铜片,加热一段时间后,至不再反应为止,计算:(1)实验测得反应中共有11.2 L标准状况下的SO2生成,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mol,参加反应的Cu质量为______ g 。

(2)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加水稀释到100mL并除去不溶物,加入足量铁反应放出标准状况下6.272 L氢气,则原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 。

(3)上述两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共有______mol。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A.镁粉与稀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甲烷燃烧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碳酸钙受热分解为吸热反应,故C正确;
D.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一般金属和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一切燃烧,大多数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缓慢氧化反应如生锈等是放热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铵盐和碱反应,碳、氢气或CO作还原剂的反应等是吸热反应。

答题时还需要明确物理变化中的放热或吸热不能归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2.B
【解析】
【详解】
A.1molNa2O2中含有2molNa+和1molO22-,所以0.01molNa2O2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03N A,故A错误;
B.2H2O的摩尔质量为20g/mol,20g2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1个2H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2-1)×2+16-8=10,所以常温常压下,20g2H2O所含的中子数为10N A,故B正确;
C.氨气分子中只含有N—H键,为极性共价键,氨气分子中不存在非极性键,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SO3为固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故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
A.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达到反应限度,所以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故A正确;
B.不同的外界条件有不同的反应限度,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反应限度发生改变,故B
正确;
C.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无论时间多长,都不可能完全转化,所以反应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但达到反应限度需要时间,二者不能混淆,故C错误;
D.对应可逆反应,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反应的限度,故D正确。

故选C。

4.D
【详解】
A.能导电的化合物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的电解质是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
B.双原子分子中,两个不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是极性共价键,两个相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是非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
C.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离子化合物,例如NH4Cl,故C正确;
D.H2O2,Na2O2为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存在非极性键,故D错误。

故选D。

5.A
【解析】
【详解】
因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试纸褪色,则滴加浓硝酸,先变红后褪色,最后为白色;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则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后变为黑色;因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则在试纸上滴加氯水,先变红后褪色,最后为白色。

故选A。

6.A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硫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溶液呈酸性,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A错误;
B.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在光照下会分解生成NO2并溶于浓HNO3显黄色,故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胆矾晶体中的结晶水,可以使蓝色的胆矾晶体失水变为白色晶体,故C正确;
D.蔗糖在浓H2SO4中变黑是因为蔗糖被脱水生成碳单质,故D正确。

故选A。

7.B
【解析】
【分析】
根据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a为He元素,b为F元素,c为S元素,据此答题。

【详解】
由分析可知:a为He元素,b为F元素,c为S元素。

A.a为He元素,He是稀有气体元素,性质稳定,非金属性很弱,故A错误;
B.F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S,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S,故B正确;
C.c为S元素,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为硫酸,属于强酸,但并没有说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也可以是亚硫酸,亚硫酸为弱酸,故C错误;
D.b为F元素,无正价,最高正化合价为0,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O、F除外)。

8.D
【解析】
【详解】
反应物A的浓度由1mol/L降到0.8mol/L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Δc
Δt
=
1mol/L-0.8mol/L
10s
=0.02mol·L-1·s-1,假设以0.02mol·L-1·s-1的反应速率计算反应物A的浓度由由0.8mol/L降到
0.4mol/L所需反应时间为t=Δc
v
=
-1-1
0.8mol/L-0.4mol/L
0.02mol L s
⋅⋅
=20s,实际上A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是随着物质浓度的减小而减小,所以反应物A的浓度由0.8mol/L降到0.4mol/L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0.02mol·L-1·s-1,所以所用时间应大于20s。

故选D。

9.D
【解析】
【详解】
A.在甲烧杯中Cu作正极,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而在乙烧杯中铜片表面无气泡产生,故A 错误;
B.在甲中构成了原电池,锌片是负极,而在乙中没有形成原电池,故B错误;
C.两烧杯中Zn都与硫酸发生反应使溶液中的H+的浓度减小,所以溶液的pH均增大,故C
错误;
D.甲、乙溶液逐渐变为无色的硫酸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10.C
【解析】
【详解】
A.实验室通常用铜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SO2,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CuSO4+SO2↑+H2O,采用固体与液体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图中制取SO2的装置合理,故A正确;
B.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图中萃取、分液装置合理,故B正确;
C.实验室用铵盐与碱加热生成氨气,氨气为碱性气体,应用碱石灰进行干燥,图中用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但氨气和氯化氢遇冷又生成氯化铵,很难制取氨气,故C错误;
D.实验室采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的方法正确氯气,采用固体与液体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故D正确。

故选C。

11.A
【解析】
【详解】
A.在ICl+2NaOH=NaCl+NaIO+H2O反应中,ICl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并没有改变,因此不是氧化剂,故A错误;
B.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物能量降低,故B正确;
C.淀粉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碘离子被氧气氧化成碘单质,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I-+O2+2H2O=2I2+4OH-,故C正确;
D.非金属性F>Cl>Br>I,则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增强,故D 正确。

故选A。

12.C
【解析】
【详解】
A.向浓硝酸中伸入铜丝,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Cu+4H++2NO3-═Cu2++2NO2↑+2H2O,故A错误;
B.铝盐可以和一水合氨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生成的Al(OH)3不溶于过量的氨水,所以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B错误;
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拆成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为:
3NO2+H2O=2H++2NO3-+NO,故C正确;
D.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SO32-+2NO3-+2H+═3SO42-+H2O+2NO↑,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方法:
“一看”电荷是否守恒:在离子方程式中,两边的电荷数及原子数必须守恒;“二看”拆分是否恰当:在离子方程式中,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拆分成离子形式;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不能拆分,要写成化学式;“三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离子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必须是客观事实相吻合。

13.B
【解析】
【详解】
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硫酸钡,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硫酸根离子、银离子,所以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
B.氯气能置换出碘单质,淀粉遇碘变蓝色,故B正确;
C.氨气溶解度很大,要使得氨气放出,给液体加热可以,此试纸不变蓝,不能说明未生成氨气,不能说明不含NH4+,故C错误,
D.先通入Cl2,氯气将Fe2+氧化成Fe3+,如果原溶液只含Fe3+而不含有Fe2+,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无法证明原溶液是否含有Fe2+,故D错误。

故选B。

【解析】
【详解】
A.氮的固定是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所以只有②属于固氮反应,故A错误;
B.反硝化作用是指将硝酸盐转变成氮气的过程。

硝化作用是指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

硝化细菌将氨氧化为硝酸的过程,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或一氧化二氮的过程,不一定有氧参加,故B错误;
C.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4NH4++5O2=2NO2-+6H++N2O+5H2O,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2价,该过程中共转移2×10=20个电子,所以每生成1molH2O转移4mole-,故C错误;
D.转化关系图中硝酸根离子增多,反硝化作用增强,向海洋排放含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的含量,影响海洋中N元素循环,故D正确。

故D正确。

15.B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H元素;Y是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则Y为O元素,Z与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原子序数大于O,则Z为Na元素,Y与W同主族,则W为S元素,结构元素的性质进行答题。

【详解】
由分析可知:X为H元素,Y为O元素,Z为Na元素,W为S元素。

A.X为H元素、Y为O元素,H和O可以形成H2O或H2O2,故A错误;
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Na>S>O,即r(Y)<r(W) <r(Z),故B正确;
C.同主族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则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弱,故C错误;
D.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NaOH,是碱,故D错误。

故选B。

16.D
【详解】
A.由图中可以知道,①→②催化剂在吸附N2、H2时,没有形成新的化学键,故A错误;
B.由图中可以知道,每3个氢分子和1个氮气分子断键得到N原子和H原子,断裂旧的化
学键需要吸收能量,故B错误;
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一定放热限度,反应物不可能转化为生成物,所以①→⑤N2和H2不可能全部化合成氨气,故C错误;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能提高合成氨反应的效率,故D正确。

故选D。

17.A
【解析】
【详解】
A.依据金属冶炼原理分析可知,冶炼金属铁通常用热还原法,铜与铁均为比较活泼的金属,所以冶炼铜也可以用热还原法,故A正确;
B.Al是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得到铝单质,虽然Mg也是活泼的金属,但制取工业上常用电解氯化镁而不用电解氧化镁的方法制取镁,因为氧化镁熔点高,电解氧化镁耗能极大,选择电解氯化镁,故B错误;
C.氯气的氧化性比碘强,故Cl2能把海水中的碘置换出来,虽然F2的氧化性比单质碘强,但是F2会先与水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F2+2H2O=4HF+O2,所以不能把海水中的碘置换出来,故C错误;
D.利用铝热反应可以制备Fe、V、Mn、Cr等较不活泼金属,Mg是活泼金属,工业上采用
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而不用铝热法,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1.电解法:该法适合冶炼金属活动性很强的金属,因为这类金属不能用一般的还原剂使其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只能用通电分解其熔融盐或氧化物的方法来冶炼;
2.热还原法:该法可冶炼较活泼的金属,碳、一氧化碳、氢气、活泼金属等是常用的还原剂;
3.热分解法:有些金属仅用加热的方法就可以从矿石中得到,用该法可冶炼某些不活泼金属。

18.C
【详解】
A.电池以金属锂和高硅铸铁为电极材料,LiOH为电解质,锂做负极,高硅铸铁为正极,高硅铸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原电池的负极,即放电时OH-向负极锂电极移动,故B错误;
C.锂水电池中,锂是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Li-e-=Li+,故C正确;
D.放电时电流的流向为正极--导线—负极,即高硅铸铁电极→导线→锂电极,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电极名称、电极反应、离子移动方向、电子和电流方向的判断,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注意结合放电微粒和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分析。

19.C
【解析】
【详解】
反应2s后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1.2mol,用物质C表示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Δc Δt
=1.2mol
2s2L
=0.3mol·L-1·s-1,
A.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用物质A表示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A)
=1
2
v(C)=0.15mol·L-1·s-1,故A错误;
B.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用物质B表示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B)
=1
2
v(C)=0.15mol·L-1·s-1,故B错误;
C.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单位时间内有amolA生成同时就有2amolC生成,故C正确;
D.当A、B、C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1∶2时,并不能够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20.D
【解析】
【详解】
A.单质溴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物质,所以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会变浅或者褪去,苯不溶于水,溶液分层,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与蔗糖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则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故B正确;
C.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易被氧化,可观察到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气体由无色逐渐变红棕色,故C正确;
D.氯化铁水解可制备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的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但氢氧化铁胶体呈电中性,故D错误。

故选D。

21.第三周期IA族HClO4 > HNO3 > H2SiO3离子键和共价键弱
Cl2 + H2S = 2HCl + S↓Al(OH)3+3 H+=3H2O+Al3+
【分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元素,②为N元素,③为O元素,④为Na元素,⑤为Al元素,⑥为Si元素,⑦为S元素,⑧为Cl元素,结合元素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进行答题。

【详解】
由分析可知:①为H元素,②为N元素,③为O元素,④为Na元素,⑤为Al元素,⑥为Si元素,⑦为S元素,⑧为Cl元素。

(1)由分析可知:④为Na元素,Na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故Na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IA族;③为O元素,其最简单的氢化物为水,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电子式为:,故答案为第三周期IA族,。

(2)由分析可知:②为N元素,⑥为Si元素,⑧为Cl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Cl>N>Si,其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ClO4>HNO3>H2SiO3,故答案为HClO4>HNO3>H2SiO3。

(3)由分析可知:①为H元素,②为N元素,③为O元素,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中原子个数比为4∶2∶3,则M为NH4NO3,NH4NO3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4)由分析可知:⑦为S元素,⑧为Cl元素,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非金属性:Cl>S,可以通过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反应方程式为:
Cl2+H2S =2HCl +S↓,故答案为弱,Cl2+H2S =2HCl +S↓。

(5)由分析可知:⑤为Al元素,⑧为Cl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Al(OH)3、HClO4,二者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3H2O+Al3+,故答案为
Al(OH)3+3H+=3H2O+Al3+。

【点睛】
明确短周期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O2和NO2防止空气中氧气、水等对实验的干扰
3Cu+8HNO3=3Cu(NO3)2+2NO↑+4H2O NaOH Na2CO3装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NH4++NO2-= N2↑+2H2O 出去剩余的NO
【解析】
【分析】
木炭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的CO2、NO2混合气体通入B中,NO2可以和H2O反应生成HNO3和NO,金属Cu和稀HNO3反应生成NO,然后经过NaOH溶液,将其中的CO2吸收,防止干扰实验,此时剩余的气体是NO,最后在D中检验NO和Na2O2是否反应,若发生反应则淡黄色固体Na2O2变为白色固体。

装入药品后,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再滴加浓硝酸,点燃酒精灯,这样可以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NO被空气中O2氧化为NO2。

【详解】
(1)组装好仪器后,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为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CO2和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4HNO3(浓)CO2↑+4NO2↑+2H2O,所以装置A的产生的气体成分为CO2和NO2,故答案为:CO2和NO2。

(3)实验时先通一段时间的氮气,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氧气、水等对实验的干扰,然后滴入浓硝酸,点燃酒精灯;反应后B中溶液变蓝是因为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铜离子为蓝色,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氧气、水等对实验的干扰;
3Cu+8HNO3=3Cu(NO3)2+2NO↑+4H2O。

(4)由于NO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进入装置D是会代入水蒸气,水蒸气会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所以生成的固体物质应该含有氢氧化钠,若撤除装置C,那么二氧化碳也会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为了防止以上情况,则改进的方法是用装有碱石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