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青少年体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青少年体质,必须对“三大教育”做大手术
20年来,我国竞技金牌不断“疯涨”,国民体质却不断下降,在2007年公布的一项世界国民体质排名中,荷兰、丹麦和德国排在世界前三,韩国排在第24位,亚洲第一。日本排在第29位,亚洲第二。中国排在第32位,亚洲第三。今年初公布的一组最新的国民体质报告显示,较之2000年,我国青少年的国民体质再次下降,较之2000年,我国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近50%,城市男学生1/4为胖墩儿。较之2000年,青少年近视率从20%增长到31%,可以说,中国即将成为不折不扣的眼镜王国了。(长江日报11月29日)
学生体质的下降,已呼吁多年。相关研究机构,也发现了体质下降的原因所在——据《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初步调查显示,因城市化的发展,我国60%以上学生的居住环境不具备进行体育运动的条件;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3件事是: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30%。另外,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曾经对中日美三国初、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显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中国为8%,日本为65.4%,美国为62.8%;高中生中国为10.5%,日本为34.5%,美国为53.3%。每天锻炼2小时的日本学生有21.3%,中国学生仅为6.3%;每天锻炼3小时的日本学生有21.3%,而中国学生仅为1.3%。
不用说,热爱体育活动、积极参加锻炼,是提高体质的重要途径。对此,我国教育部曾在两年前发文要求中小学生每年必须锻炼一小时,同时,一些地方也将体育会考成绩纳入中考,可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除了正规的体育课,一些中小学的运动场上,很少看到学生;学生们参加运动的还是少,而是乐于做“宅男”、“宅女”。在运动兴趣与习惯的培养上,我国存在三方面问题。
其一,圈养教育,让学生不敢动。在我国不少中小学,出于校园秩序与校园安全的考虑——出了安全事故,学校、老师在各种评比中将被一票否决——加之学校体育设施缺乏,体育场地狭窄,学校对学生实行“圈养”,规定学生课间不准下楼打闹,只准在教室里呆着的,不在少数。那些天性活泼的孩子,往往经常被老师批评、受罚,久而久之,学生们都不敢动,而变得“文静”。另外,即使学校有运动场所,但同样出于安全考虑,学生们是不能随便进运动场地锻炼的,在下午上完课之后,走读生就得按规定时间离校,双休日里,学生们赶到学校和同学一起打球,十分稀少。到学校打球去,已封存进历史。
其二,应试教育,让学生不能动。不少关于介绍学习经验的文章中,都提到学习之道,“在于一张一弛”,鼓励学生劳逸结合。从这一“经验”中,大家可以注意到,体育锻炼,其实是服务于学习效率的,而不是为了身体健康。现在,在应试的压力之下,学生们争分夺秒的学习,觉得好成绩是靠时间堆出来的,就连这一原则也抛弃了。我在多次讲座中,就遭遇学生的提问——上高中之后,是不是最好不要再打篮球?最近,一位同事去参加中期家长会,会上,学校播放了学生制作的课余活动视频。这段几分钟的视频,出现了他的孩子参加运动会的多个特写镜头,阳光、充满活力。可是他高兴不起来,老师发下来的成绩条上,孩子的名次位列班级后20%。会后他与其他家长交流,发现连全年级第一名的孩子,也在校外上培训班,两个双休日都安排满。他只有下定决心,一定不能再让去运动了,要只争朝夕的学习、再学习。素质教育很有道理,但大家明白,只有成绩才是硬道理。
其三,功利教育,让学生反感动。将体育成绩纳入中高考,被认为是引导学生重视体育锻炼
的“好办法”,然而,这种做法,让体育也变为加分教育不说,也导致教育腐败,高考中的体育特长生加分变异,已是众所周知,而中考考体育,关注是考试成绩,而不是自身体质的提高。对此,本就反感应试教育的学生,也对觉得“体育”面目可憎。
对于学生体质下降,我们不能再停留在呼吁层面,重视学校体育,也不能再做表面文章,采取应试的思路。应该真正针对学生体质下降的深层次原因,对“圈养教育”、“应试教育”与“功利教育”动手术。这就是要依法治校、改革中高考制度,以及调整教育评价体系。在学校办学责任不清晰、中高考制度强调卷面分数、对学校的办学评价只有行政评价而与受教育和社会参与的背景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学生,都不敢跳下疯狂前行的战车。或许很多人认为这是“大手术”,困难与风险极大,但实事求是地说,不动大手术,实在找不到可以替代的“保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