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未来城市化发展及预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郑州市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化步伐较慢,水平低 郑州市位于中国的中原地带,在历史上虽然曾有过建都史,都市建设史上的辉煌, 但随着我国近代政治墅济中心的北移,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的迅猛发展,中原 地区的发展逐渐相对落后起来,当然也包括城市的发展。当东南沿海发展起来之后, 近年来,国家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在政策、基础设施、财力、物力诸方面予以 倾斜,使原本就比较落后而又占据着全国总人口近1/10的河南省显得力不从心。这种 发展的不平衡严重制约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因为城市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密不可 分的。 自1978年至2005年,郑州的城市化水平由19.12%提高到33.25%,27年提高了 18-1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只有0.8个百分点。而日本在1949——1969年经济起 飞时期,城市化水平平均每年提高1.6个百分点。韩国在1960——1981年经济起飞时期, 城市化水平平均每年提高2.9个百分点。到1992年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 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高收入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己达到78%,中等收入的国 家为62%,低收入国家也达到27%。2004年郑州市城市化水平32.32%,仍然比较低。
郑州市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计算公式: 工业化水平=工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100% 城市化=非农业人口/总人口×loo% 偏差系数=城市化率/工业化率一l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1978年至今,郑州的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反过来讲, 与工业化水平相比,郑州的城市化一直是滞后的,但是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快于工业化。 城市化发展滞后,制约了现代产业的发展,影响了工业经济聚集优势的发挥和规模效 益的提高,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导致了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制约着经济增长质 量和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加快从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的转型,从总体上制 约着郑州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郑州市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6)城市化道路依然不畅 受传统观念、传统体制和传统政策尤其是户籍、行政区划、社会保障、财政、土地等 方面的严重制约,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非常明显,特别是,国家从1956年就开始实行 城乡高度分隔的户籍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迁移。这种制度尽 管近年来有所松动,但仍在控制着农村居民向城市迁入,并造成城乡居民在就业、教 育、住房、医疗、福利、保险等方面的待遇十J分明显的差别。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和 过去实行的束缚农民于土地以及后来主张的离土不离乡政策,严重阻碍农村人口向城 市的流动和移居,这既影响了人口和要素集聚效应的发挥,又人为地抑制了城市化发 展。
郑州市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城市之所以超先增长,主要是因为大城市具有其他中小城市所不具备的规模经 济和聚集经济。一般而言,城市应当有一个最小规模,以使实现其规模经济,城市在 这个规模以上时能出现增长,而经济衰退则难以发生,这也就是大城市所特有的t· 城 市增长的棘轮”。‘ 2004年年底,在郑州7446.2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除郑州市区非农业人口为189 万外,中问缺少50万、40万、30万、20万非农业人口等级的城市。郑州作为定义中 的特大城市,其城市规模、人口数量、集聚辐射功能与其所处的级次不太相称,所辖 的1县、5市,非农业人口所占比重最高的是新郑市为25.3%,而最低的是中牟仅为 ll-l%。这种现状不利于大城市产业向中小城市的剃度转移,更不能有效地缓解大城 市的压力。
郑州市城市化进程的趋势预测
• 众所周知,一个地区城市化进程主要受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 政策因素的影响。郑州市所包括六县(市)、六区,由于自然资源条件和发展水平不 同而城市化进程各异。下面我们将根据郑州市1980-2005年的城市化率的样本数据进行 建模分析,从而对郑州市城市化进程的总体趋势作出判断。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郑州市 城市化率的时序数据采用的是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没有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来表征,其原因①长期以来,我国的户籍制度一直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转移和城乡人口的流动,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并不能反映城镇化的实际演替 趋势。②统计资料的不完全性也限制了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征城市化率。
(一)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长。从1949年到2010年,我市市区非农业人口从 22.08万人增加到257.6万人,增长了12倍。城市对人口的巨大吸纳能力的必然原因,即 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引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同时,经济上的快速发展,既加快了整个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又大大强化了大城市的 影响和辐射力,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二)城市非农业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1949年,我市城市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有10.6%。至改革前,城市化水平一 直在10--20%之间徘徊。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 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迎来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时期。到2010年末,市区非 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35.78%。导致这种趋势的直接原因有三:一是改革开放政策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村的经济活力。农村经济成倍增长,作为地区性生产、贸易、服 务集聚地的镇逐渐城市化;二是行政体制改革,特别是在实现市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 以后,城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三是20多年来,“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 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推动了中小城市超常规发展。
郑州市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3)中心城市郑州相对超前发展,而其他县级城镇有待完善 大城市首先发展是城市化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规律。其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区域 大城市在数目上和人口数量的增长上明显超过了中小城市。据统计,1920年50万人口 以上的大城市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仅为5%,1960年上升为12%,1980年达17%, 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的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1960年为30%左右,1980年上 升为40%一50%,从表3.2和表3.3可以看出,其起先增长趋势非常明显。
郑州市城市化进程的结构变迁原因
• 首先,城市的综合实力迅速增强。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生产 总值(GDP)持续保持高幅度增长。2003年,全年郑州生产总值突破千亿,达到1102.1 亿元。在1998—2003年期间,郑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2.5亿 元,年均增长18.7%;2010年,全年郑州生产总值达到4040.9亿元。 其次,城市巨大的聚集效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城市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 以来,城市第三产业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党中央和国务院早在1992年7 月就颁发了《关 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发育,以服务业为主体的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信息、金融、保险、咨询以及各种中介服务业如雨后春笋, 蓬勃发展,显示了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特征。目前,第三产业已成为城市产业 结构的最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646.4亿元上升到了40.74%。 第三,郑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郑州市统计 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2779元,增长 9.9%;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8832元,比2009年提高2701元,增长 16.7%。
郑州市城市化进程的趋势预测
对于基本数据,我们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 采用回归模型进行预测。 基本数据表明,人口比重具有随时间呈直线上升趋势, 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一元直线 回归,有方程: 总人口方程:y=535.655十11.196t 非农业人口方程:y=135.855+8.225t 式中:y为人口,t为年份,并且1990年t为1, 1991年t为2依次类推。 其中: 相关系数R分别为O.989和O.995, 标准差分别为8.333和4.220,检验值分别为613.816 和1291.527,自变量数n为16。 从F分布表中查得,在置信度为95%的情况下, 查得第一个自由度为1,第二个自 由度为14查得F分布表临界值Fo.05=4.6, 而检验值1967.117和1369.695均大于临界值, 因此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可以用于预测(预测结果见表3.5)
郑州市未来城市化发展及预测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形态向高层次发展的客观表现形式。它 不仅表现为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城市区域的扩张,还表 现为生产要素向城市的集中趋势、城市自身功能的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由乡村型向 城市型的过渡。
郑州市城市化进程的结构变迁状况
郑州市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4)城市化水平滞后于非农化水平 非农化指标可以用非农产业的产值比率或非农部门就业比率来表示,为避免重复 (工业化是非农化的一部分),这里采用非农就业比率与城市化水平进行对比。非农就 业比率是指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之和占全社会从业人口的比率,反映的是人口职业转 的程度。 2004年年底郑州市非农就业比率为67.O%,而城市化水平仅为36.32%,落后了 30.68个百分点。 • (5)第三产业比重仍然偏低 城市不仅仅是第二产业的聚集地,也是第三产业的聚集地,因此随着城市化的不 断发展,以提供“服务”为特征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应该相应加快。无论是第三产业就 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城市发展层次 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都己占50%以上。2004,郑州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 重为3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_9%,这充分说明郑州市城市化水平 不高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这种第三产业的就业和增加值比重的偏低,也 说明郑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既不利于城镇吸纳人口,也不利于城市服务 能力的提高,制约着城市功能的发挥。
郑州市城市化进程的趋势预测
Biblioteka Baidu
根据此模型预测,2006年郑州市非农业人口比重将达到37.97%; 到2010年郑州市的非农业人口比重将首次突破40%达到40.04%, 而到2015年非农业人口比重达到42.30%。
郑州城市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基本原则 根据城市化发展的普遍规律,结合郑州市实际情况,城市化发展应遵循以下基本 原则: (1)坚持统筹制定规划,有序分步实施、适时调整的原则 城市规划是发展城市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也是城市政府 指导、调控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手段。制定城市化规划,一定要坚持高起点,保持 适度超前,跨出现行行政区划的局限性,把郑州市城市化发展置于我国中部崛起这一 大背景下,从全局的角度、战略的高度、发展的趋势,统筹研究制定城市化规划。实 施城市化规划,一定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2)增强集聚功能,提高城市要素集约化程度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是城市化的核心内容,产业发展和集聚是推进城市化的 根本物质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的催化剂。没有集中就没有规模效益、 没有产业的合理组合与资源的合理配置,更不可能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郑州市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脱离,城市化严重滞后,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对孪 生兄弟,二者密不可分,共生共长,互相推动。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源,城市化是工 业化的最佳载体。大业的发展创造了近现代城市,而今现代城市的发展,又反过来加速 了工业的展。因此,理想的城市化模式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推进,二调发协发展, 向互促共进。但是,在郑州的经济发展中,工业化和城市化相脱节。以工业化水平作为 参照物探讨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可以用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的偏差系数来进行分析 研究。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的偏差系数一般为正值。而郑州市 情况却与其背道而驰(具体情况见表3.1)。
郑州市城市化进程的结构变迁状况
(三)城市区域不断扩张 建国以来,郑州市区区域扩张得十分迅速。据统计,1983年郑州市区建成区面积是 67.8平方公里,至2010年,由于自身规模扩大,城市市区建成区面积已达310平方公里。 近30年来,城市周围的若干县区均已建设诸多城市新区,以郑州市为中心的城市群 (带)逐渐形成、壮大。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城市自身大规模扩张,并向周围 地区产生强大辐射,开始形成以郑州城市为中心、多层次、功能互补的城市群。 (四)城市自身向更高层次发展 城市自身实现向更高层次发展是城市化最本质的内涵。伴随着人口向城市区域集中, 以及城市区域的扩大,国民经济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而成的生产函数向更高层次变 革。城市化引起的这种变革突出表现在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迅 速发展,城市第一经济效率即城市人均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