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
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一)、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兴”的本义是“起”,常借描写外界事物,开一个头,然后加以联想,引出下文,含蓄地表露诗人内心情感,或渲染氛围。(二)、比者,比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
在《诗经》中,常常是比兴兼用。
(三)、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朱熹《诗集传》
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可以用来叙事,也可以议论抒情。理解:《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一、思想内容:
反映了周民族的发展史(如《大雅·生民》)
反映劳动生产
表现贵族生活(如《小雅·鹿鸣》)
揭露和批判当时的社会黑暗(如《魏风·硕鼠》、)
反映战争徭役及其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反映爱情婚姻生活
二、艺术特点:(P61-65)
(一)创作方法:现实主义。
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刻画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塑造日常生活的具体场景,并通过这些自然地表达内心情感。
与中原文化重人事而敬鬼神,亲人事而远鬼神的传统有很大关系。
(二)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展示现实生活的基本手法
•比:形象地展示生活和表达情感的基本手法
•兴:表达情感和营造情景氛围的主要手法
(三)章法:重章叠句
重章:章与章之间句型重复,字面上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词。
“乐竟为一章。”(许慎《说文解字》)例如:《周南·芣苢》、
叠句:诗句重叠。例如:、
(四)句式:四言为主,也有不少杂言。
(五)语言风格:简洁通俗、生动形象。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识记:一、记言文之祖、记事文之祖
记言文之祖:《尚书》
叙事文之祖:《春秋》
二、“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
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P91)
识记:一、先秦说理散文代表作品的基本形式——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对话体和寓言体,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
二、《庄子》一书的创作方法—
“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即借重长者名人言语,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大都用“三言”形式说理,有时融为一体。“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二)结构线索模糊隐秘,思想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纽带,把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融为有机体。内篇多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用寓言从不同角度层面,加以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寓言作结,是哲理抒情散文。
理解:一、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脉络——(P91)
(1)《论语》和《墨子》。词约语丰。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
(2)《孟子》和《庄子》。前者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着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3)《荀子》和《韩非子》。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
二、《孟子》的文学成就——(P93-95)
(一)气势浩然
一方面源于孟子本人的人格精神,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正气,发而为文则情感激烈,词锋犀利。
另一方面,孟子多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二)长于雄辩
(1)灵活运用逻辑推理(如类比推理、二难推理等)。(,)(2)用比喻或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