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汪海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知识点汇总:
1.字词积累
2. 丁肇中生平及主要作品
3.正反举例、对比论证的方法
4.层层推进的结构
5. 准确严谨的语言风格
二、知识点解读与基础训练:
1.字词积累
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拼读和书写。词义:理解文中重点词义,能准确解释并灵活运用。
丁肇.中zhào 彷.徨páng缅.怀miǎn探察.检.讨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
致知:致,推及;知,认识。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rǔ) 清谈.(tán) 实践.(jiàn) 格物致.知(zhì)
B.埋没.(mò) 检讨.(tǎo) 彷.徨(fáng) 一帆.风顺(fān)
C.探.讨(tàn) 哲.理(zhé) 遵.照(zūn) 袖.手旁观(xiǜ)
D.领悟.(wù) 测.量(cè) 恐慌.(huāng) 不知所措.(cuò)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B.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C.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D. 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明
..。
B.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歧视
..实验。
C.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淹没
..了。
D.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
..于现在的世界的。
2. 丁肇中生平及主要作品
丁肇中,生于1936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4年,由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命名为“J粒子”。他凭此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代表作品有自传性文章《在探索中——一个物理学家的体验》,还有《我所经历的实验物理学》《怀念》等。
(1)本文作者________是美籍华裔________家,____________奖获得者。“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________》中的《________》篇。
(2)宋代朱熹抽取《________》中的《________》《中庸》两篇,和《________》《________》
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3.正反举例、对比论证的方法
本文作者列举事例时,运用了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的说理方法,使论证更充分。对比论证是通过将两种完全对立的事物或截然相反的观点进行对比来证明作者论点的一种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运用对比论证,褒贬鲜明,使是非曲直一目了然,增强了说理的透彻性。
(1)本文运用了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的说理方法,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2)举例分析本文的对比论证及其作用。
4.层层推进的结构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在庄重场合的正式演讲,简短精要,知识性、逻辑性较强,结构层层推进。试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5. 准确严谨的语言风格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语言准确严谨,说理细致严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
...格物和致知。
(2)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眼光”、“勇气”和“毅力”三者的关系?
三、知识综合与能力提升
1.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的一项是()A.达摩面壁十年参禅悟道。
B.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格”院子里的竹子,硬想了七天。
C.爱迪生试验了上千种材料,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电灯丝的材料。
D.以上三项都是。
2.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B.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是实验。
C.本文在行文过程中把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因而令人信服。
D.本文是一篇演说词,同时也是一篇漫谈式的论说文。作者在倡导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一个事实论据,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
4.结合全文,简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
四、知识延伸与拓展运用
1.林同学认为,中国传统教育并不是完全忽视实验精神的培养的,请你帮他举出几个例子。
2. 现在,很多学生存在着高分低能的问题,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3.诺贝尔奖往往是一国实力的“晴雨表”,请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你从中获得的主要信息,并谈谈自己作为中国人的看法。
(汶阳中学汪海晶)
第四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点训练参考答案
二、1.(1) D【解析】A项“儒”应读“rú”;B项“彷”应读“páng”;C项“袖”应读“xiù”。(2)A【解析】“查”应为“察”。(3)D 【解析】A项中的“发明”应为“发现”;B项中的“歧视”应为“轻视”;C项中的“淹没”应为“埋没”。
2.(1)丁肇中物理学诺贝尔物理学礼记大学
(2)礼记大学论语孟子
3.(1)反面事例: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阐述道理: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正面事例: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阐述道理: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事例作为论据进行论证,显得说理充分,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