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作者:施才财

作者单位: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刊名:

上海轻工业

英文刊名:SHANGHAI LIGHT INDUSTRY

年,卷(期):2008,""(5)

被引用次数:0次

1.杨明成.朱军.党从军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期刊论文]-河南科学 2001(04)

2.王鸿.方满堂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合成[期刊论文]-湖北化工 2001(01)

3.王建营.熊林.延玺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牯剂剥离强度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学与黏合 2003(01)

4.邓传禹乳液型丙烯酸酯医用压敏胶的研制[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2004(05)

5.Marcelo Do Amaral.Alexandra Roos.Jos éM Asua.Creton C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Latex ParticleSize and Distribution on the Rheological and Adhesive Propertise of Model Waterborne Acrylic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Films 2005(02)

6.孔宪志.孙东洲.祝铁军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研制[期刊论文]-化学与黏合 2004(01)

7.杨性坤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研制[期刊论文]-中国胶祜剂 2002(06)

8.汤长青.卢鑫高性能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合成工艺研究[期刊论文]-贵州化工 2003(05)

9.王鸿.方满堂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合成[期刊论文]-湖北化工 2001(01)

10.陆军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1982(02)

11.Henry W.H.Yang J查看详情 1995

12.胡树文.杨玉昆查看详情 1997(06)

13.李明.徐秀雯.李琴.陶学娣增粘树脂对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合性能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1999(05)

14.杨性坤.栗印环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制[期刊论文]-化学与黏合 2002(02)

15.李明.徐秀雯.李琴.陶学娣增粘树脂对聚丙烯酸脂压敏胶粘合性能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1999(05)

16.王建营.熊林延.胡文祥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剥离强度的研究[期刊论文]-试验与粘合 2003(01)

17.胡树克.杨玉昆溶有增粘树脂的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及压敏胶的性能 1997(06)

18.胡树文.杨玉昆Studies onthe blend of polyacrylate emulsions and tackifier resin emul-sions

1996(03)

19.王峰.杨玉昆用AMPS合成高耐水性丙烯酸乳液压敏胶的研究[期刊论文]-粘接 2001(06)

20.YangYukun.LiHao.FengWang查看详情 2003

21.李昊.杨玉昆无皂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期刊论文]-粘接 2005(05)

22.刘弈.储富样.赵临伍高固含、低粘度丙烯酸乳液压敏胶工业化生产中粘度控制讨论[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2003(01)

23.杨玉昆压敏胶粘剂 1994

24.沈涵孜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07

1.期刊论文石淑先.张丁.夏宇正.焦书科.温荔钧.SHI Shu-xian.ZHANG Ding.XIA Yu-zheng.JIAO Shu-ke.WEN Li-jun脂肪酸甲酯磺酸钠作乳化剂的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研究-现代化工2009,29(4)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为单体,脂肪酸甲酯磺酸钠C16-MES为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根据Davies法计算了C16-MES的HLB值在12.8左右,并且考察了乳化剂用最、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单体配比对聚合稳定性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以C16-MES为乳化剂制备的不同单体配比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稳定,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聚合反应速率增大;引发剂用量相同时,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的丙烯酸酯乳液聚合速率大于热引发体系.乳胶粒的粒径都在103~200 nm.

2.学位论文朱兴华含亲水性功能单体的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研究2007

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由于其优异的粘结性能、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以及无毒、无害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丙烯酸酯乳液制备丙烯酸酯树脂涂料,在市场上有巨大的份额。然而目前工业产品对于乳液多样化,性能优异化和功能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对丙烯酸酯乳液进行生产工艺优化和改性,从而使乳液更加实用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综述了含有亲水功能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研究,制备了含有亲水单体的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含有亲水单体的微乳液聚合,研究了在纳米

SiO<,2>存在下亲水性单体的乳液聚合,研究了亲水丙烯酸单体的乳液聚合,并且用半连续法制得了纳米苯丙乳液。测试乳液聚合稳定性,黏度,涂膜耐水性、硬度等,用激光散射粒度分布仪测试乳胶粒径、粒径分布;分析引发剂、乳化剂、反应温度、工艺流程以及单体配比等因素对乳液聚合过程的影响,寻求恰当的制造工艺。

当采用四元单体共聚制备丙烯酸酯乳液,乳液聚合速率随着引发剂浓度增加、反应温度升高而变快;反应型乳化剂使聚合反应速率降低;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在反应型乳化剂用量较低时,随乳化剂用量的增大而减小;最好的反应条件是引发剂APS用量为单体用量2%,反应温度75℃。

含亲水功能单体丙烯酸酯的微乳液聚合实验表明,该微乳液体系是一个热力学稳定体系,它的形成不需要激烈的条件;SLS/环己烷的乳化体系可以构建稳定的丙烯酸酯微乳液;HEMA的比例对微乳液体系影响较小,理想的羟值为50~75 mgKOH/g。

纳米SiO<,2>存在下的丙烯酸酯乳液聚合表明:80℃是较理想的反应温度,该体系聚合反应的活化能为142.013kJ/mol;乳化剂量为1%是理想用量,聚合速率Rp对乳化剂浓度[S]的关系为Rp∝[S]<'0.328>;随着羟基含量增加,乳液聚合速率逐渐加快;加入纳米SiO<,2>,聚合速率降低,粒径增加,粒径分布变宽,并使乳液的贮存稳定性下降。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乳液均聚合,聚合反应慢,乳化程度低,凝聚率高;没有合适的引发剂,可以使用AIBN/APS配合;乳化剂可以使用

SLS/PVA;NaHCO<,3>对HEMA的聚合反应有阻碍作用;增大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或升高反应温度,都会导致聚合反应速率增大,凝聚率增大;聚合速率Rp与引发剂浓度[I]和乳化剂浓度[S]的关系为Rpoc[I]<,0.662>[S]<'0.453>;HEMA乳液均聚合可能在水相中聚合产生初级粒子;有周期性成核现象。

使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纳米苯丙乳液,乳化剂SLS/OP的摩尔比例为2:1,乳化剂用量大于3%,固体份为40%,乳胶粒达到了纳米尺度,涂膜光泽好,在长期保存下保持良好的分散性、粘度。

3.期刊论文易争明.周梅村.曹铭.YI Zheng-ming.ZHOU Mei-cun.CAO Ming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研究进展-辽宁化工

2005,34(4)

综述了近几年来丙烯酯乳液聚合方法新进展,包括反应性乳化剂存在下的乳液聚合、超浓乳液聚合、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种子乳液聚合、辐射及氧化还原引发的乳液聚合等.另外,对不同丙烯酸酯乳液体系的动力学研究也做了详细阐述.

4.期刊论文张慎靖.黎白钰.金元.王斌.徐庆.ZHANG Shen-jing.LI Bai-yu.JIN Yuan.WANG Bin.XU Qing有机硅改

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辽宁化工2007,36(10)

综述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理论基础,并从聚合方法上总结了近几年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情况.

5.学位论文龚兴宇有机硅/丙烯酸酯复合共聚物乳液聚合技术及结构性能研究2003

该文对乳液聚合的理论研究进展、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国内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三条技术路线,即不饱和有机硅单体与丙烯酸酯单体乳液共聚;合成出以聚有机硅氧烷为核、聚丙烯酸酯为壳的核/壳型微相复合乳液;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出不饱和有机硅单体与丙烯酸酯单体的无皂共聚乳液.得到以下结果.同时采用有机硅单体延迟滴加及添加水解抑制剂等技术,有效防止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乳液聚合过程中的过渡水解及缩合反应,提高了聚合物大分子链中有机硅链节的含量;利用红外光谱与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产物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对共聚产物力学和吸水率的测试,证实了该研究所制备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具有比纯丙烯酸酯聚合物更优良的力学及耐水性能;研究表明利用新型硅烷单体可以制备出高硅烷含量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且其聚合产物具有较高的力学及耐水性能.利用接枝反应和种子溶胀半连续滴加技术合成了聚有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表面能谱分析等手段对聚合产物的化学结构及乳胶粒粒子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种子溶胀半连续技术和聚有机硅氧烷核与聚丙烯酸酯壳之间的接枝反应成功地制备了聚有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核/壳型复合乳液;通过对复合乳液胶膜的力学及耐水性的测试,证实了聚有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核/壳型乳胶粒粒子形态能明显提高丙烯酸酯聚合物的耐热、耐水及韧性等性能;利用热力学计算方法对聚有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复合乳胶粒的形态进行了理论计算,同时通过对所得热力学数据的分析,证实了降低聚有机硅氧烷与聚丙烯酸酯两相间的界面张力是制备聚有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核/壳型复合乳液的技术关键.利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皂共聚乳液;通过单体转化率及乳胶粒粒径的测试,研究了共聚单体组成、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离子强度、有机硅单体含量对硅—丙无皂共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性乳化剂用量大于其临界胶束浓度时,体系成核机理以胶束成核为主,反之则以均相成核为主;实验结果还表明;反应性乳化剂的加入使得聚合物大分子链间产生了物理交联点,从而其聚合物的玻璃化物温度升高;耐水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反应性乳化剂制备的无皂乳液共聚产物具有比常规乳液共聚物更佳的耐水性能.

6.期刊论文张晓镭.顾玲杰.Zhang Xiaolei.Gu Lingjie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研究-中国皮革

2005,34(11)

采用单体后滴加法,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74),对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通过乳液聚合合成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物.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红外光谱、DSC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有机硅含量对共聚产物的成膜性能、胶膜拉伸强度、胶膜伸长率的影响.

7.会议论文夏宇正.鄢薇.石淑先.焦书科增粘树脂与丙烯酸酯共存下的乳液聚合行为2006

将丙烯酸单体与多种增粘树脂混合乳化进行半连续乳液共聚合,研究了其乳液聚合反应行为,得到与塑料粘结力高且储存稳定性高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结果表明:同样反应条件下,无萜烯树脂参与的乳液聚合则易破乳,并用IR和DSC分析证明萜烯树脂在聚合中起到稳定剂的作用.得到了单体转化率达到99﹪以上、稳定性很好的环保型丙烯酸酯乳液.

8.学位论文周文娟含氟烷基短链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2007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舒适性和功能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纺织品后整理己成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改善纺织品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含氟聚合物使纺织品具有拒水拒油功能是目前发展的热点。市场上使用最多的是含氟整理剂是含氟烷基长链聚丙烯酸酯类,虽然这种整理剂能够达到拒水拒油效果,但是由于其分解代谢产物存在生物累积,使用越来越受到限制,因此开发一类在获得较好的拒水拒油效果同时不会产生无法生物降解的分解代谢终产物的整理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鉴于以上事实,作者设计了符合这类要求的含氟烷基短链的丙烯酸酯单体,将其与不含氟的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得到了稳定的乳液,用于织物整理。合成路线如下:

论文以含氟烷基短链丙烯酸酯(化合物3)、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丙烯酸-2—羟乙酯为单体原料,OP—10和SDS为复合乳化剂,(NH4)2S2O8为引发剂

,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含氟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物4)。论文通过改变乳化剂、引发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考察了一系列条件对乳液聚合稳定性、转化率的影响,优化了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反应时间以及含氟烷基短链丙烯酸酯单体含量等工艺条件,并利用纳米粒径分析仪和分子量测试仪表征了乳液粒子的大小及分布,通过FT—IR对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及其合成的聚合物的组成进行了分析。

用上述含氟烷基短链丙烯酸酯乳液对棉织物进行整理,考察了不同官能团以及聚合单体中含氟单体的含量对整理后织物对水的接触角的影响,并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整理前后棉纤维的表面几何形态的变化及其对拒水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优化了整理工艺条件及确定了含氟烷基短链聚丙烯酸酯乳液整理剂的最佳用量,比较了整理前后棉织物的拒水效果、白度、拉伸断裂及撕裂强度、透气性等物理性能。整理后的织物并被茶、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