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梁板结构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性鉸的特点:单向铰; 具有一定的长度;能承受 一定的弯矩。 弹性铰的特点:集中于一点、可自由转动、不能承 受弯矩。
2. 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内力重分布 1)为何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跨中和支座截面的极限弯矩 相同 Mu=30kN.m (1)根据弹性理论: 跨中 M1=M2=0.156F1 l 支座 MB= -0.188F1 l 按弹性理论该梁能承受的最 大荷载
②小于等于300㎜的孔洞钢筋可绕过; ③当方孔边长大于等于800㎜,圆孔d≥800 ㎜时,应在孔边设置附加钢筋,并在板顶边和 底边同时设置,其面积大于等于被截断钢筋之 面积。 ④满足建筑设计要求,注意变形缝的设 置; ⑤方便施工。
2.2.2 荷载及计算单元 1. 荷载
1) 恒载(自重、构造层重、固定设备 等),恒载的标准值,荷载分项系数。 2) 活荷载(人群、堆料、临时性荷载 等),活载的标准值,活载的分项系 数。 3) 楼面活荷载的折减。(详见规范)
塑性鉸的形成
塑性铰: 纵向受拉钢筋屈服后,截面弯矩 Mu My 增加不多,而截面的曲率 u y 增大很多, 在 M 图上接近水平线。在弯矩基本保持 不变的情况 下,由于材料的塑性变形和混 凝土裂缝的开展,截面曲率急增,截面发生 较大幅度的转动,尤如形成一个“铰”,此 铰 称为“塑性铰”。
均布及三角形荷载作用下:
M k1 gl k2 ql
2
2
V k3ql k4 ql
集中荷载作用下:
M k5Gl k6 Pl V k7G k8 p
5. 内力包络图 定义:
作用: 内力包络图作为截面配筋计算和钢筋弯起,截
断的内力依据。
6. 支座弯矩和剪力设计值
均布荷载:
弯矩设计值
2)内力重分布的过程 第一阶段发生在受拉混凝土开裂到第一个塑性铰形 成之前,弹塑性内力重分布 第二阶段发生在第一个塑性铰形成后直到形成机构、 结构破坏,塑性内力重分布
3)影响内力重分布的因素 a. 塑性铰的转动能力: 纵筋的配筋率 钢材的品种 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b. 斜截面承载力 c. 正常使用条件:需控制内力重分布的幅 度
4)考虑内力重分布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①意义 a. 合理的调整钢筋的布置,简化配筋构造,方便施 工; b. 在一定范围内人为控制弯矩分布; c. 使结构破坏时有较多的截面达到承载力,充分发挥结
M MC b V0 2
剪力设计值
b V VC ( g q ) 2
集中荷载:
b M M C V0 2 V VC
Mc、Vc-分别为支承中心处的弯矩和剪力设计值 V0-为按简支梁计算的支座剪力设计值
2.2.4 连续梁、板按塑性理论的内力计算
1. 塑性铰的概念及特点
3 l02 l01 2
l02 l01 3时,按单向板设计。
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 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 构造钢筋
2.2 单向板肋梁楼盖
由单向板和其支承梁组成的楼盖,称为 单向板肋梁楼盖。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步骤:
1)结构平面布置,并初步拟定板、 主、次梁的截面尺寸; 2)选取计算单元,荷载计算; 3)确定梁、板的计算简图; 4)梁、板的内力计算; 5)截面计算,配筋及构造处理; 6)绘制施工图。
2)计算跨度
计算跨度 l 0 对于中间跨可取支座中心间 距离,对于边支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可见 P24. 3。
折算荷载 见P27. 1
连续板 连续梁
q g' g ;q' 2 q g' g ;q' 4
q 2 3q 4
3)计算垮数 多于5跨的按5跨计算,小于5跨的按实际 跨数计算。跨度差小于等于10%的按等跨计 算。(舉例)

③主梁承受荷载:
恒载:g1 11 l01 l02 次梁自重/ m l02 主梁自重/ m l01 活载:p1 11 l01 l02
主梁承受之 荷载均为集 中力
3. 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P24-25的①②③④+⑤ 5条布置原则。(示例)
4. 内力计算(对于等跨连续梁,查书 中附录4或采用力矩分配法…)
2. 计算单元
2.2.3
。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按弹性方法的内力
计算 1. 计算简图(支座简化、计算跨度、计算垮数) 1)支座简化 ①板简化成以次梁为铰支座的多跨连续板; ②次梁简化成以主梁为铰支座的多跨连续梁; ③ 主梁: 当梁柱线刚度比 ib / ic 5 时,主梁简化成以 柱为铰支座的多跨连续梁;当梁柱线刚度比 ib / ic <5 时,则将梁柱作为刚架(框架)计算 。
2.2.1 结构平面布置 1)实际工程中单向板的常用跨度为: 单向板:1.7~2.5m,不宜超过3m。荷载大时取小值。 次梁:4~6m 主梁:5~8m 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方案有: 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 主梁纵向布置,次梁横向布置 仅设次梁,不设主梁 3)布置的基本原则 受力合理 ①板面上不宜直接承受集中荷载,否则在板底应设 小梁;
建筑结构设计
主讲 贾正甫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1)装配式 2)装配整体式 3)全现浇式
2.1 概述 2.1.1 楼盖的结构形式 结构组成及传力途径
a.单向板肋梁楼盖、 c.井式楼盖、
b.双向板肋梁盖、 d.无梁楼盖
2.1.2 单向板和双向板
l01 l02
l02 l01 2时,按双向板设计;
3m 3m
3m 3m
Mu F1 53.2kN 0.188l
(2)考虑内力重分布该梁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F1作用下 M 1 0.156 53.2 3 24.89kN 30 24.89 5.11kN 5.11 4 F2 6.8 3 F F1 F2 53.2 6.8 60kN
2. 荷载计算
2. 荷载计算:
荷载传递路线:板→次梁→主梁→柱 (墙)→基础→地基。 ① 板: 均载 恒载: g g1 11 活载: p p1 11 均载 ②次梁承受荷载: 均载 恒载:g1 11 l01 次梁自重/ m 活载:p1 11 l01 均载


Leabharlann Baid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