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读陶行知教育思想有感
通过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让我进一步了解生活教育理论的和核心思想。它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它体现了立足于中国实际,“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无论是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都是对学校与社会割裂、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动,现实出强烈的时代气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十分可贵的遗产。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开拓者,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这个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一)生活教育的目的
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为“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的
“全面教育”。
所以说:生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人民生活向前、向上需要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其次是指向社会个体的,即培养人的多方面的人格道德素质的教育。总之,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二)生活教育三大原理
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主要精神有:1〉是生活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2〉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3〉是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4〉是“生活即教育”主张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第二基本原理。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也是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生活教育中基本原理和校训。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实质是:1〉“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为要避去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指出‘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2〉这一原理将“做”放在第一位、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的。3〉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意图之一是改变旧传统教育脱离实际弊端,又是为了把学生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死教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有“行动能力”、有“生活力”“有创造力”的轨道上来。(三)生活教育七大原则
根据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之物质》一文提出的生活有六大特质即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人们给出生活教育的七大原则:1.实践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前进性原则,4.全民性原则,5.终生性原则,6.创造性原则,7.全面性原则。
(四)生活教育七项措施
为实施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曾提出过各种各样措施,采取过多种方法。并躬行实践,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具体措施有:
1.要改造城乡教育,以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使每一个乡村有充分的新生命
2.要普及全民教育,以达到个个识字,人人明理。
3.提倡普及科学教育,推广现代科学技术。
4.要改革旧的传统教育内容和方法,“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创造生活用具,运用生活工具。”
5.创办新型的试验学校,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创办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
6.要培养大批立志改造社会,改造乡村的新型教师队伍,这一教师应该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是一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满天下”,“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人。
7.创造适合国情,适合生活需要的大教育体系,使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打成一片,社会大学是这一主张体现。
陶行知倡导“生活教育”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财富,对现代各类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特别是对贯彻落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宏伟目标,中华民族教育事业伟大振兴更具现实意义。教育和科技是当今社会各个国家的兴国之本,国际间各种竞争之本。所以,各国都很重视教育、重视教师。因此,作为教师应自觉地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社会意义、国际意义和民族
意义。教育不好学生,不仅仅是误人子弟的问题,而是涉及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强弱的大问题。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都迈上一个新台阶。这时教育工作者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教育工作的任务是:遵循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武器,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诚然,作为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地看到我国教育的负面影响,我国教育在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的战略地位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落实,教育投入不足,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程度不同地脱离实际,多数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办学条件较差,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教育的发展。我认为,在影响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还在于教师队伍的行风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我们应该“以陶为师”、认真学习和借鉴“生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锐意教育改革,不断探索创新。首先学习“生活教育”创造和试验精神,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也需要一个创造和试验过程。发扬陶行知“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发现出来”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其次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大教育观、“生活教育”不是教育界或任何团体单独办得成功的,除了需要大联合,还要把人的“心墙”拆去,才能与社会沟通,才能使人们的感情和态度,“从以前传统教育那边改变过来,解放出来”,今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有一个“拆墙”的问题,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