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事部门对中国出兵朝鲜的情报评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事历史2008年第1期战争史研究
美国季事部n习中圈
出乒朝鲜豹惜提评估
邓峰
关键词:朝鲜战争美国军事部门中国出兵朝鲜情报评估
中图分类号:K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2—4883一(2008)01—0036—05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十分关注中国是否出兵朝鲜,帮助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统一朝鲜半岛。

在美国决策层看来,当南朝鲜军队迅速溃败、被北朝鲜军队压缩在釜山环形防御圈时,一旦中国出兵,那么战争很快就会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然而,令美国意外的是,中国当时并没有介入朝鲜内战。

及至美国出兵朝鲜、特别是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在仁川登陆,使朝鲜内战演变成一场国际战争之后,美国高层同样担心中国是否会介入战争,阻遏美国的攻势。

在评估中国是否出兵的过程中,美军第8集团军、第10军,以及驻东京远东司令部等军事部门提供的战术情报、战略情报和它们得出的判断结论,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美军远东司令部情报部的意见,更是被华盛顿决策层奉为政治情报评估的圭臬,同时成为他们制定战争决策的最主要依据。

考查美国军事部门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前后及战役过程中对中国军事动向的评估,探讨其判断失误的多种原由,对于深入了解美国军事部门的战争决策过程,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950年9月底10月初,当南朝鲜军队及美国军队企图越过“三八线”时,中国政府公开发出一系列严厉警告,劝诫美军不要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否则中国不会“坐视不管”。

面对这些非同寻常的警告,美军远东司令部亦开始重视中国出兵朝鲜的可能性。

其情报部门于10月5日首次把有关中国增援北朝鲜的能力的情报列为最优先评估的对象。

可是,这种情况持续时间非常短,在第二天它就从最优先评估的位置下降至第二位,在10月9日更降至第三位,并且该情况一直持续至10月13—36一
日。

直到威克岛会议召开前,远东司令部才再次把中国出兵援朝的情报提升到最优先评估的位置。

(RoyE.Appleman:<<SouthtotheNaktong,NorthtotheYalu>>,PP.760.Washington,D.C.:U.S.Gov-ernmentPrintingOffice,1992)美军之所以不断调整有关中国出兵情报评估的位次,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其中最明显地反映了美军情报部门对中国可能介入战争的种种考虑,从根本上看则是自战争爆发以来美军远东司令部情报部门评估结果的一个外在表现。

事实上,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美军远东司令部的情报部长查尔斯・威洛比就开始考虑中国参战的可能性。

1950年6月28日,他报告说:中国人也许会向北朝鲜人提供援助。

整个夏季,当美国和南朝鲜军队向南撤退至釜山港时,威洛比报告说,中共军队正源源不断地向华北调动。

至于中国是否会介入战争,他没有得出具体结论。

只是在7月份向华盛顿的报告中提出一种假设:“如果中国军队参战的话,为了切断它的后方可能需要战略空军的支援。

”到8月底时,美军远东司令部的情报评估对中国出兵参战的能力做了预测,指出中国在满洲的兵力几乎达到25万人,如果中国出动增援部队,那么对于釜山周边阵地的任务已经很繁重且为数不多的盟军来说,意味着一场灾难。

不过,令美国人狂喜的是,他们想像中的中国出兵必然导致的釜山灾难并没有成为现实。

而且,当麦克阿瑟指挥军队在仁川登陆时,战场形势还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这个大胆而富有创意的军事举措,加之“联合国军”在南部的负隅抵抗,使得战线过长的北朝鲜部队遭受巨大损失。

他们不得不向北撤退。

“联合国军”因之而变得自信起来,进而开始得意洋洋。

在他们眼里,中国干涉的威胁似乎
战争史研究军事历史2008年第1期
比任何时候都要遥远。

在9月,麦克阿瑟和威洛比都相信中国军队将不会卷入这场冲突之中。

由于低估了这种可能性,当利文・艾伦在赴任第8集团军参谋长一职而途经东京时,威洛比在和他的一次谈话中明确排除了中国出兵援朝的前景。

他告诉艾伦:中国人将是明智的,且会置身于朝鲜事务之外。

9月27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指示麦克阿瑟要搞清楚中国是否打算参战。

第二天,麦克阿瑟就向参谋长们保证: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将要进入北朝鲜。

正是由于中国不会出兵介入朝鲜战争的情报评估结论深深地植根于麦克阿瑟和威洛比等美军远东司令部要员的脑海中,因此,即便中国政府不断公开发出警告,美国军事部门也会忽视之。

虽然从10月14日开始,美军远东司令部情报部门再次把中国出兵援朝的情报提升到最优先评估的位置,但这只是为了向杜鲁门总统明示中国不会出兵的论调。

在当天的《每日情报概要》中,威洛比指出,苏联人将不会直接介入战争,因为这么做在经济上将无利可图,但如果有介人的必要,则有可能让中国提供军队。

不过他认为,近来中国领导人发布的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那么中国将进入北朝鲜的公告,“很可能是一种外交上的讹诈”。

基于此,他在这份文件中得出结论:中国人和苏联人将继续向北朝鲜人提供虚浮的外交支持,但是他们将不会“为了扶植一个已失败的事业而进行代价高昂的投资”。

威洛比的上述看法实际上反映了美军远东总司令麦克阿瑟的意见。

当杜鲁门总统希望从麦克阿瑟那里得到“第一手的情报和判断”,从而搞清楚是否中国真的“要在朝鲜进行干涉”时,双方于10月15日在太平洋上的威克岛举行了见面会。

在会议上,麦克阿瑟十分自负地告诉杜鲁门,中国人干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他们在最初一两个月进行干涉,那将具有决定性意义。

现在我们不再担心他们的干涉了。

我们不再畏首畏尾。

中国在满洲的兵力有30万人。

其中部署在鸭绿江边的可能不到10万至12.5万人,跨过鸭绿江的可能只有5万至6万人。

他们没有空军。

由于我们在朝鲜拥有空军基地,如果中国人试图南下到平壤,那对他们来说将是一场大规模屠杀。

”(《将军百战归——布雷德利自传》,747页,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85)尽管后来麦克阿瑟强烈指责有人撒谎,力图歪曲他在威克岛会议上所采取的立场,并且“通过一个精心策划的手段来暗示他曾经直率而明确地预言:中国共产党人决不会介入朝鲜战争”,但是他不得不承认他的确在会议上表达了这方面的意思。

在自己的回忆录中,麦克阿瑟说:我自己的地方情报机构(我认为没有哪个机构比它更为高明)报道说,有重兵在满洲鸭绿江边境附近集结,动向不明;由于我们的基本上无敌的空军具有随时可以摧毁鸭绿江南北的进攻基地和补给线的潜在威力,所以我本人在军事上的估计是,没有任何一个中国军事指挥官会冒这样的风险把大量兵力投入已被破坏殆尽的朝鲜半岛。

这样,他们要冒的由于给养短缺而毁灭的风险就太大了。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著,《麦克阿瑟回忆录》,265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显然,无论麦克阿瑟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来为自己在战争中的军事失败进行辩护,他所做的不相信中国最终会出兵援朝的判断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且,应当进一步指出的是,美军远东司令部对中国是否介入战争的看法,直接对朝鲜战场上美军第8集团军和第10军的情报评估造成严重影响,以至于当他们真正遭遇中国人民志愿军时,还不愿相信中国的确已经出兵朝鲜。

鉴于美军远东司令部评估中国是否参战的总体基调已定,从10月16日直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第一次战役的10月25日,美军和南朝鲜军队完全放松了警惕。

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他们一路径直向鸭绿江边攻打过来。

然而,当他们在25日推进到云山和温井一带时,却被突如其来的打击弄得不知所措。

随后,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部纷纷收到第一线突变和中国军队介入的电报,但是,在美军远东司令部情报评估的影响下,该军却认为,“从总的方面分析,中国军队介入的战机已经过去了。

如果是在釜山防御圈阵地苦战的时候,或者是在仁川登陆兵力分散的时候进行有效的军事介入将可能成功。

但是,在北朝鲜军队覆灭,转眼之间就到鸭绿江的这个时候介入,在政治上自不消说,在军事上也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在司令部的军官中无人相信中国军队介入。

([日]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上册,581页,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
此外,美军第8集团军在10月26日的定期情报报告中还说,温井和云山出现的中国军队表明:“为了加强边境通道的防御,北朝鲜军接纳了中共军队的一些人员,实力有了进一步增强。

”在平壤,该集团军司令沃克和其参谋部军官们对中国军队进攻的报告进行了研究,但是,情报官员对极少数被俘的中国士兵所提供的情报并不完全相信。

不仅如此,沃克还同意其情报部处长——陆军中校詹姆斯・塔肯所持的看法,认为在朝鲜的中国军队可能是由志愿兵组成的几个师,而且在朝鲜不存在正规
一37—
军事历史2008年第1期战争史研究
编制的中共正规军。

接着,美军第8集团军的一位发言人宣称,他们遇到的可能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支象征性部队,或许是一个团,就在北朝鲜的什么地方。

对目前会有大部队越过边境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

”([美]约翰・斯帕尼尔著:《杜鲁门与麦克阿瑟的冲突和朝鲜战争》,123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这里,该军发言人其实已经指明了远东司令部的意见对他们的情报评估的影响,即后者的看法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于是,第8集团军司令部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为阻止联合国军向国境推进,以一部兵力对北朝鲜军队进行了增援。

然而,这些中国兵是以个人身份参战的,没有证据证明中国军队已正式参战。

因为不管怎样,丝毫没有中国公然介入的症候。

”(《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上册,581页)
毋庸置疑,美军第8集团军对中国出兵的判断是和美军远东司令部情报部门的情报评估保持一致的。

在10月的最后一周,威洛比继续摒弃中国出兵参战的任何观念。

从10月25日直到该月结束,当美军事实上正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交战时,这位情报部长在其预测敌方行动方针的情报评估清单上,仍然把中国出兵朝鲜置于次要地位,而把游击队的活动能力置于最优先评估的位置。

在10月2717I,他评论说,中国参加战争的诸报告“基于战俘们的口供,而且未经证实,因此是不可接受的”。

而且,他把正和美军交战的中国士兵低估为无足轻重的散兵游勇。

10月28日,威洛比向华盛顿报告了他的情报评估结论:从战术的观点来看,由于节节胜利的美军全面投入战斗,因此,进行干预的黄金时机看来早已过去;如果计划采取这一行动,很难设想,会把它推迟至北朝鲜军队的残部气数已尽的时候。

与此同时,麦克阿瑟几乎完全赞同其手下情报部长的判断。

他在11月4日向参谋长联席会议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认为中国军队出现在北朝鲜并不意味着中国打算全面干预,虽然这种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可能性”,但是有许多逻辑上的基本理由可以否定这个结论。

他们的错误结论,恰恰是美军在朝鲜战场上采取下一步行动所遭遇重大失败的直接原因。

到1950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的第一次战役成功结束。

在西线战场上,志愿军主力部队已把美军第8集团军赶至清川江以南,稳定了朝鲜战局。

但是,鉴于志愿军“当前己很疲劳,粮弹运输困难,且冬寒将至等情况,”志愿军司令员一38一彭德怀向中共中央建议:“我们拟采取巩固胜利,克服当前困难,准备再战的方针。

……如敌再进,让其深入后歼灭之。

”这个建议得到毛泽东的批准。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195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随后,志愿军西线各部队停止进攻,开始向山区撤退。

11月7日,由于保障主力部队作战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东线志愿军亦主动撤离阵地,节节阻击,诱敌深入,准备再战。

对于中国军队的突然后撤,美国当局感到十分意外。

各军事部门的情报机构纷纷猜测中国军队突然后撤的真实原因。

只不过,无论是远东司令部情报部门还是在前线作战的各军情报部门均不仅在战术上错误地解释了中国方面的真实意图,尤其是极大地低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的兵力。

其中,有情报部门提出,中国人只是为顾全面子而试探性地阻止“联合国军”,也许他们遭受的打击太重了,才不得不后退的;另一些情报部门则相信,中国军队参战只是象征性的,是为了保护鸭绿江上的发电站。

就在第一次战役结束的当天,美军远东司令部情报部长威洛比把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的兵力总数评估,由第一次战役结束前的16000人提升至3万到4万人之问,距离志愿军真实的兵力总数相去甚远。

特别是第8集团军情报部门更是盲目地追随远东司令部的情报评估结论。

该集团军情报处长詹姆斯・塔肯依然没有弄清楚中国方面的意图和兵力。

他继续认为,中国将不会卷入朝鲜战争。

相反,中国部队在10月底发动攻击后,已经撤退到防守状态,以便保护鸭绿江上的水力发电站。

这些错误的情报评估直接给美国军事部门以相当大的错觉,使他们误以为中国害怕和美国之间发生战争,因而普遍认为中国出动的少量象征性军队,纯粹是出于防御目的,且畏战后逃。

既然错误的情报评估让美国人滋生强烈的轻视对手之感,那么,一旦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1月初脱离和美国军队的正面交锋,那么他们此前对敌人进攻的影响便会逐渐消失。

当前线一切都趋于平静时,美军对中国大规模介入战争的恐惧心理亦渐渐消失了。

从11月10日到24日,也就是到美军第8集团军重新发动进攻之时,美军各情报部门对中国军队全力以赴介入战争一事渐渐变得不怎么关心了,似乎10月底至11月初和中国人的交战完全就是夺取胜利过程中的一个无关紧要的小插曲。

在此期间,虽然远东司令部情报部每天都撰写有关中国进攻潜力的参考资料,但是对中国大规模出兵朝鲜
战争史研究军事历史2008年第1期
的关注度逐渐减弱了。

就此而言,美国研究朝鲜战争史的官方史学家罗伊・艾普曼写道:“在第8集团军中占主导地位的看法几乎就不能避免在某种程度上受远东司令部的影响,而后者似乎一直认为中国将不会动用主力部队予以干涉。


于是,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美国各军情报部门很快就中国是否真正介入战争的情报评估达成共识:“中国军队的参战目的是局部的、有限的,其兵力最多有7万人左右,所以总司令部认为10月24日发出的‘向国境线总追击’的命令,没有加以变更的必要。

”在这种几乎具压倒性情报评估的影响下,麦克阿瑟希望美军第10军按既定方针继续向国境线追击,美军第8集团军完成准备后再次发动攻势,圣诞节以前结束战争。

(《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上册,639页)
11月10日,沃克和第10军司令阿尔蒙德按照麦克阿瑟的命令,继续向北推进。

到11月17日时,美军大部已接近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准备发动重大战役的地区。

而此时美军第8集团军和第10军的情报部门均大大低估了志愿军的实力。

其中,阿尔蒙德在追述这件事时说:第10军情报部门在11月中旬估计中国在朝鲜的兵力是“至少有一个正规师,……当时,我没有想到中国军队会大规模地正式介入”。

(《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上册,661页)该军情报部门在11月22日还报告说:敌人显然在目前所处的阵地上准备进行防御性的抵抗。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从开始增援以来,有大规模的中共军队通过边界入朝。

与此同时,美军第8集团军情报部门也得出了和第10军相同的评估结论。

11月下旬,该集团军情报处长塔肯估计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的兵力总数为6万人。

而各战场汇总到华盛顿陆军部的报告,评估的中国驻朝兵力的总数也由46700到7万人不等。

(((SouthtotheNaktong,NorthtotheYalu>>,PP.755)不管怎样,美军前线各情报机构对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力的评测,和实际数目间存在着难以想像的差距。

即使是在圣诞节攻势之前沃克仍确信:“中国军队是由以志愿兵编成的少数几个师组成的。

没有正规的军建制的部队。

中国不会正式地大规模地参战。

”(《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上册,660页)
美国各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情报评估结果不断地反馈到驻东京的美军远东司令部。

它们恰好又和情报部长威洛比的评估结论相吻合。

因为直到11月下旬,这位情报部长在和远东司令部代总参谋长参观驻朝第10军,以评估中国介入程度的第一手资料时,依然坚持说,只有一些中国志愿兵进入了朝鲜,在朝鲜已经查明的每一个师其实只是该师一个营的志愿兵。

因此,在全体一致赞同的情报评估结论的指引下,麦克阿瑟发起了意欲统一朝鲜并结束战争的“圣诞回家”攻势。

在这场新攻势的前夕,威洛比仍然低估了中国大规模出兵朝鲜的可能性,并且相信,中国部队缺乏给养,并且来自美国空中和地面部队的持续不断的压力已经耗尽了他们的弹药。

如果中国人试图阻止第8集团军,那么他们将遭受严重的损失。

然而,美国军事情报部门这次犯了更大的错误。

尽管美军在11月25日一开始几乎没有遭遇什么打击,但是强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很快就对美军第8集团军的右翼发动了令其吃惊的进攻,接着发起了令美军一败涂地的第二次战役,到12月底,中国人民志愿军把美军第8集团军赶到“三八线”以南。

正如麦克阿瑟对参谋长联席会议所说的,“我们面临着一场全新的战争……”
在讨论美国军事部门对中国出兵朝鲜进行了错误的情报评估之后,自然会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他们会对中国出兵的相关情报做出错误的评估呢?
首先,当美军不听中国发出的严正警告,不断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导致中国被迫出兵朝鲜时,参加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各项战术运用得非常得当,使用的战术完全出乎美军情报部门的意料之外,致使美军各军事部门的情报机构陷入十分困惑的状态,错误地评估了有关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力情况及军事动向。

具体而言,美军情报人员对志愿军运用的以下三项战术没有任何心理上的准备,因而不可避免地为自己的军队提供错误情报,从而使其惨败。

其一,秘密渡江,进入朝鲜。

1950年10月18t3,彭德怀在北京以毛泽东的名义发电报给志愿军第13兵团司令邓华说,“4个军及3个炮师决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自明(19日)晚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

为严格保守秘密,渡江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4时即停止,5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

”此外,毛泽东还专门要求,有关志愿军参战一事,目前只做不说,不将此事在报纸上做任何公开宣传,仅使党内高级领导干部知道此事。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125~126页)正是由于中国方面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以至于美国空军侦察机天天到鸭绿江沿线拍照,并对照片予以情报分析,都未得出任何结果。

这无疑为志愿军打好出国第一仗、出其不意地给敌军以迎头痛击,创造了良好的作战条件。

其二,诱敌深入,以逸待劳。

在成功地结束了第一次战役后,中国领导人抓住敌人对中国
一39—
军事历史2008年第1期战争史研究
军队实力的错误估计和他们迷信空军威力恃强骄横的情绪,决定在战役一结束就让部队佯装后撤,以扩大敌人的错觉。

同时,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志愿军采取了“诱敌深入,以逸待劳,利于歼击”的方针,准备“诱敌深入山地然后围歼之”。

可是,美军情报部门却认为中国军队是畏战后逃,而且只是出于防御目的派出象征性的非正规军。

甚至美军远东司令部情报部长威洛比十分自信地认为:“他们(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离开了朝鲜。

我早就看穿了他们的手法,我预料他们会这样做的。

我早就说过,北京无非是虚张声势。

”(柴成文、赵勇田:《板门店谈判》,101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9)这种错误的判断使得一味冒进的美军最终落入志愿军预设的埋伏圈。

其三,兵不厌诈,突然袭击。

11月1日,在志愿军第39军包围和歼灭了美军第8骑兵团大部和南朝鲜第15团后,很快就释放了27名美国战俘,73名南朝鲜战俘,对他们说因食品不足,志愿军将撤回国去。

这样做是为了迎合麦克阿瑟的心理状态,诱使他犯更大的错误。

(《从雅尔塔到板门店》,215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果然,在错误的情报评估的影响下,麦克阿瑟中计,指挥美军大举北进。

而志愿军却在丝毫不被敌军察觉的情况下,利用夜间行军穿越种种艰险的地形,而后成功地发起了第二次战役。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官方史料记载道:“身穿打着补丁的棉制军装的中国士兵在这件事情上胜过地球上任何国家的士兵;他们能够在夜色的掩护下极其秘密地渗透到敌人的阵地中去,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中国军队令人敬畏,不是因为他们人数众多,而是因为他们善于运用欺骗战术和达成攻击的突然性。

”显然,错误的情报评估让经历二战磨砺、军事经验丰富的美军居然没有判断出志愿军使用的是“兵不厌诈,突然袭击”的战术。

其次,在以麦克阿瑟为代表的美国军事领导人的影响下,其情报评估人员总是对中国出兵一事做先人为主的考量,而非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来看待该事情。

自始至终,麦克阿瑟和其他远东军事专家都用其自己的逻辑推断,中国人将不会卷入朝鲜战事,因为他们出兵进攻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更何况出兵的代价很高,而且,最重要的是,苏联暂时不打算使这场局部战争扩大为一场全球性的战争。

这种先人为主的对中国是否出兵意图的判断,完全没有考虑到美军越过“三八线”对中国国家安全所造成的威胁,完全没有顾及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领导人的感受。

毕竟,在中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看来,“我们不出兵,让一40一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117页)其结果,中国通过印度驻华大使向西方发出的准备出兵的警告,不是政治上的姿态,不是外交上的恫吓,而是一旦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就要出兵的正式警告。

遗憾的是,美国各军事部门的情报机构均误解了这种警告,做出了中国不敢大规模出兵的错误判断。

而这种评估结果反过来又严重影响着麦克阿瑟等军事领导人的指挥。

最后,作为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最高指挥官的麦克阿瑟,他的傲慢自负的个性对其军事判断力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由于二战中击败日本人的辉煌战绩,麦克阿瑟非常瞧不起亚洲军队,当然也包括中国军队。

虽然他“几乎不了解中国军队或他们的军事原则,但是完全漠视中国士兵的存在,这成为远东司令部的一个信条。

”根据麦克阿瑟的比较教条的军事逻辑,他根本就不相信中国军队会在没有空军掩护的情况下参加战争。

在他看来,只要中国出兵,美国空军就可以摧毁他们。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麦克阿瑟傲慢自大的个性,和他对中国军队的看法,深刻地影响着其周围的情报官员对中国出兵朝鲜的评估。

其中,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一直是麦克阿瑟的情报参谋官,同时又是其亲密顾问的威洛比最喜欢迎合麦克阿瑟的意见,同时忽视比较重要的情报。

美军第10军作战部部长杰克・奇莱斯(JackChiles)曾对威洛比进行过近距离观察,他回忆说,“麦克阿瑟不希望中国人在朝鲜参战。

对于麦克阿瑟不希望的任何事情,威洛比都为之炮制情报……在这种情况下,威洛比篡改情报报告……他本应该入狱。

”尽管奇莱斯对威洛比的指责过于严厉,但却反映了后者刻意逢迎麦克阿瑟的事实。

无论如何,威洛比的做法必然影响其上司对中国出兵情报的准确评估,进而对原本就存在误区的麦克阿瑟的军事判断力造成很大干扰。

最终,傲慢自负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及其军队在朝鲜战场上不得不铩羽而归。

(本文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美国对华情报评估解密档案的整理与研究》后期成果,项目编号:BTQ001)
作者:邓峰,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永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