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茶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不同阶段的描述
十六:花季少年 三十:而立之年 四十:不惑之年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之年 七十:人活七十古来稀
对长寿的描述:
• 米寿:八十八,88岁。 • 百(白)寿: 99+1 =100(谐音), 99岁。 • 茶寿:二十 + 八十八,108岁。
三、茶树的传播
茶树由原产地沿河流向外传播到南北不 同的地区,由于其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改变、 适应环境的结果,使得茶树的外部形态和 内部新陈代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英文Tea的来历—
• 世界各国关于茶的读音(ti)都是直接或间接 从我国传出去:
• 茶,福建省厦门方言中,音 “退”,音 “TEY”。
• 在明末清初,西方国家远洋船队来华贸易时, 将“退”音“TEY”译成“TEA”。
• 从此以后英文TEA便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茶名。
茶字的象形含义
• 茶字是象形文字,茶字有十笔划, • 字形构成:
茶色素
• 从茶叶中提取的色素:茶黄素、茶红素; • 能够去脂,降低血压; • 增加血管韧性; • 稳定心律。
(四)抗氧化、防腐
• 茶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消除自由基的效果, • 可用于化妆品、食物, • 尤其是腊制品的防腐、保鲜、保质, • 无毒、无副作用,安全卫生。
(五)防治病虫 害
• 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的作用。 • 在植物的生物防治中,常用作抑菌剂、防虫剂,
防霉剂。
三、饮茶烹制的三个发展进 程
唐煮 → 宋点 → 明泡



煮茶 → 点茶 → 泡茶



吃茶
吃茶 喝茶
1、唐煮:
• 唐代及唐以前是“饼团茶”,用茶鲜叶压制成茶 饼,焙干、收藏备用。食用时,先碾成粉末。
• 煮茶时,先烧开一锅水,放盐调成咸味,茶粉撒 人锅内稍煮,即舀入茶碗,趁热连汤带茶粉末一 道喝下去————谓之“吃茶” 。
佐料,充份拌匀,片刻即可食用。
3、饮用:解渴、提神、保健三结合
• 饮茶汤比饮水解渴,并发现可提神,解乏,故 煮成茶汤备饮。
• 在牧区掺入牛奶共饮。 • 南方山区用作擂茶、打油茶。 • 早期的茶汤,既是流质食品,又是解渴的饮料。
擂茶
• 擂茶这一习俗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流传于闽、粤、赣 客家居住区。据传说,擂茶源于中原,盛于长江中下游。
• 作擂茶时,擂者抓一把绿茶放入擂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 擂棍舂捣,并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 (香草、黄花、香树叶、牵藤草等)。待钵中的东西便捣 成碎泥,茶便擂好了。
• 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 • 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
打油茶
• 汉、壮、瑶、侗等族饮食习俗。传说起源于唐代。 • 把糯米蒸熟晾干放进热油中炸成“米花”。 • 茶叶用油炒后,再加水煮成“油茶水”。 • 食用时,围坐火塘,主妇把碗摆在桌子上,碗里放上葱花、
陆羽《茶经》:描述,“茶之为饮,发乎神 农氏”。
陆羽生于唐玄 宗时代(公 元733—804年),字鸿 渐,一名疾,竟陵(今湖北 天门)人。肃宗上元初年 (760年),在苕溪(今浙江 西北部)隐居。皇帝两次召 他做官,都被拒绝。以著书 为事。又爱饮茶,著有《茶 经》三篇,对茶的源流、饮 法及茶具都有详细的叙述。 旧时被人称为“茶圣”。
• 茶粉→入茶碗→加沸水→茶筅用力击打→ 茶水交融→茶泡沫(茶糊糊)→饮用。
摊破浣溪沙
天雨新晴孙使君宴客双石堂遣官奴试小龙茶 毛滂
日照门前千万峰,晴飙先扫冻云空。 谁作素涛翻玉手,小团龙。 定国精明过少壮,次公烦碎本雍容。 听讼阴中苔自绿,舞衣红。
茶筅
茶糊糊
日本茶道用具
3、明泡:
• 过程:茶→加入沸水→冲泡→饮茶水(留渣)。 • 做法:茶汤与茶渣分离开来,饮茶留渣,不再强
虚静的本性和却睡疗病的功能广受宗教徒的青睐。
• (一)道教与茶

道教徒炼丹服药,以求脱胎换骨、羽化成仙,于是茶成为道教徒
的首选之药,道教徒的饮茶与服药是一致的。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
《杂录》记:“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丹丘子、
黄山君是传说中的神仙人物,饮茶可使人“轻身换骨”,可满足道教
对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追求。 晋惠帝时著名道士王浮的《神异记》:
向北迁移:变成灌木型、演变成武夷变 种。
向南传播:变成乔木型、形成掸部、阿 萨姆变种。
经过几千年的变异,自然选择和人工选 择的结果,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茶树品种。
茶的传播
1.茶在国内的传播
先秦两汉: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 三国—南北朝: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成为
茶业中心(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89年 ) 唐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茶叶生产
时期,但饮茶的历史相对要晚一些。先秦时期可能在局部
地区(茶树原产地及其边缘地区)已有饮茶,但目前还缺
乏文字和考古的支持。
• 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坛,争议未定。大 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魏晋说
(2) 茶与宗教结缘

汉魏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固有的宗教——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同时也是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时期,茶以其清淡、
• 唐代,《三皇本纪》:神农氏“始尝百叶,始有 医药”。
• 神农氏发现茶,作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 消炎解毒。
• 古人又将茶作祭品,是药用观点的反映。
2、食用:
• 古人打猎肉食多,从生嚼茶叶到煮食茶叶,古 人发现茶叶可助消化,
• 茶叶 + 粮食——煮“茶粥”、“羹饮”, • 茶鲜叶—焯煮—捞起—调料—茶食佐餐。 • 如:
古代对茶的描写
• 秦汉间,《尔雅,释木》:“苦荼”, • 东晋·郭璞注:“树小如桅子,冬生叶,可煮
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蜀人 名之苦荼”。
茶字的变化:
• 在唐代以前:荼,或槚、舛、茗、蔎。 • 唐至今:茶、茗。
茶字的来历: 1200多年
• 源于:唐代上元初年, • 《茶经》,陆羽(733--804)著, •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的专著。 • 书写统一:茶,荼字减去一横——茶 • 读音统一: Cha,至今1200多年。
煮茶:
• 旧时“煮茶” :烧水开→调味盐→撒茶粉入锅→ 煮沸→舀入茶碗→连汤带茶粉→“吃茶”。
• 现代煮茶:水开→投茶→煮沸→喝茶去渣。
2、宋点: ——“点茶”
• 点茶——即将茶碾碎成粉,放入茶碗,用 沸水冲泡茶粉、饮用。
• 用汤瓶烧水,瓶有柄有流,先冲少量开水 调匀,谓之“击沸”,再冲至满,饮用。
“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曰:‘予
(三)药用
1、外用:
* 以鲜茶叶捣汁涂抹,可治皮肤癣疾。 * 以鲜茶叶捣碎敷外伤创面,可尽快痊愈。对消除血瘀
肿痛效果较好。 * 以老茶树根,煮汁擦洗,可治风湿骨痛病。 * 以茶熬浓汁,浸涂烫伤部位,可消肿止痛,防止感染。 2.内服:如治哮喘茶、止咳茶、治感冒茶等。 如:白僵蚕30克、茶末30克,沸水冲泡,临卧温服,可治 哮喘,消炎止咳。
• 杭州茶博物馆 外面的陆羽塑像
二、茶的称谓
• 茶有文字记载已有4000多年了。 • 成书于秦汉间的古文字书《尔雅,释木》:“苦 荼”。 • 东晋·郭璞注:“树小如桅子,冬生叶,可煮作 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 • 在唐代以前:荼,或槚、舛、茗、蔎等。 • 自唐代后统一:陆羽《茶经》将“荼”改为” 茶”.
–上部为廿,像茶的芽叶; –中部是人,像树冠; –下部为木,代表树干,是木本植物。
• 象征意义:茶人采茶。 • 延伸:人应该根植于大地,就能枝繁叶茂,郁
郁葱葱。
茶字的生命寓意
• 茶字也是寓意文字,有长寿之意: • 茶字分解三部分
–上部为廿,中部为八,下为十八, –廿加八十八,合计为一百零八岁,
• 寓意:人常喝茶健康长寿,可以活到108岁。
主要是作为配料,添加量约为3-5%。 2.茶菜:主要用作为去腥、膻的配料,添加量约为3-5%。
例如:碧螺炸虾仁、红茶东坡菠萝煲、龙井清蒸鲫鱼、 凌螺羊肉扣等。 3.茶羹: 以茶点缀羹饮。
(二)茶饮
1.液体茶饮料:用纯净水提取茶叶,并采现代消毒灭菌技术, 灌装上市。饮用方便、快捷,消费面较广,男女老少皆有。 2.速溶茶:用纯净水提取茶叶固溶物,经浓缩、提纯、干燥 等工艺,制成细粉末,即冲即饮。 3.配方保健茶:除茶叶为主分外,还配以花、中草药等,一 起泡饮。 4.泡饮茶:用沸水冲泡茶叶,饮汁留渣。 5.待客茶:客来泡茶,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制喝茶同时吃茶粉渣,喝完了续水,谓之一开二 开三开,先浓后淡,喝茶一般不论碗数,而讲开 头。 • “明泡”特点:改为整叶茶冲泡,不再碾末。 “粉改叶”、“饮茶留渣”,可观可赏。
明泡:
与泡茶相配套的茶具: “碗泡口饮”,即一套三件头:盖碗 “壶泡杯饮”,瓷茶壶、茶杯,
“明泡”在饮茶发展史上的重 要意义:
⑵ 传入印尼(清代 公元1827年)
⑶ 传入印度(清代 公元1834年)
⑷ 传入斯里兰卡(清代-公元1854年)
⑸ 传入苏联(清代-公元1833年)
第二节 饮茶的起源与演变
上古时期,中国的先民们就发现茶,并 发现了茶-具有疗疾的作用。此后,人们把 茶当成祭品-祭天祀地拜祖宗,当成贡品-进 奉朝廷,当成菜食-充饥,当成药品-疗疾, 最终把茶变成了一种大众化的饮料。
菠菜等,用热油茶稍烫,再加米花和花生、黄豆等副食品, 即可食用。 • 日常食用,也有只喝油茶水或用油茶水泡冷饭的,;待客 时,往往举行油茶会。
打油茶—祛寒健体
打油茶工具
打油茶佐料
4.送礼、收藏—文化、时尚
二、茶目前利用的 领域
(一)食用
1.茶主食:茶粥、茶饭、茶糕点、茶馒头、茶饺子、茶饼 干、茶面条。
峰 • 三、宋元时期——茶文化的第二个高峰 • 四、明清时期——茶文化的第三个高峰 • 五、现当代——茶文化第四个高峰的开始
一、 汉魏两晋南北朝——茶文化的酝酿
• (1)饮茶的起源和发展 • (2) 茶与宗教结缘
(1)饮茶的起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和发展

茶最先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饮用是在食用、药用的
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利用茶的年代久远,可上溯到神农
–云南——“凉拌茶菜”(基诺族); –以茶为主的“茶餐馆”“茶菜”; –海南的“茶饭”。
凉拌茶
• 凉拌茶是集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一些村寨中的 基诺族同胞至今保留着的食用茶叶的习惯方法。
–将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嫩茶叶,用手工搓细揉软; –然后直接放在一个大碗中; –再添加黄果叶﹑辣椒﹑盐巴﹑大蒜﹑酸笋、酸蚂蚁等
茶从发现到演变为饮料的历史是人类文 民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对茶的功能 不断认识和深化的结果。
第二节 茶利用方式的演变
• 茶树原生于中国, • 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发现茶树, • 利用茶叶, • 创造饮茶文化。
茶的利用
一、茶叶利用方式的几种演变: 1.药用→2.食用→3.饮用→4.送礼、收藏
1、药用:
第一章 茶文化基本知识
第一节 茶发现和利用的历史 第二节 茶文化的特点 第三节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章 茶艺的概念
第一节 茶的发现与利用
一、茶的历史 二、茶利用方式的演变 三、茶利用的领域
一、茶的发现
《神农本草经》(西汉-公元前206-23):“神 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公元前2374--公元前2679年 神农时代发现了茶。
和技术中心 宋代:茶业重心由东向南移 至今,我国的茶树栽培遍及20个省区。
2.茶在国外的传播 全世界五大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
植茶树,有120多个国家的20多亿人有饮茶 习惯。世界各国的种茶和饮茶习俗,最早 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播去的。随着世 界文化的交融,原产中国的茶先后传入到:
⑴ 传入日本(唐朝 公元806年)
• 促进宜兴紫砂茶壶时兴起来:造型多变化, 并可画可雕,品茶玩壶派生出来。
• 促进多种茶类出现:发明白茶、乌龙、红 茶、黑茶和花茶。
• 品质因素区别增多:明清时在绿茶基础上 相继增加色香味形的评比。
第三节 茶文化简史
• 一、 汉魏两晋南北朝——茶文化的酝酿 • 二、隋唐五代时期——茶文化的第一个高
米字的生命寓意
• 米字也是寓意文字,有长寿之意: • 米字分解三部分
–上部为八廿,中部为十,下为八,
• 上中下合起来:八十八,即为88岁。
生命年轮的演变
• 花季少年——十六岁:花样年华 • 而立之年——三十岁:三十而立 • 不惑之年——四十岁:四十不惑 • 知 天 命——五十岁:五十知天命 • 花 甲——六十岁:年过花甲 • 古 稀——七十岁:人活七十古来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