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泄 五更泻秘方大全

合集下载

巧用四神丸调治“五更泻”

巧用四神丸调治“五更泻”

龙源期刊网
巧用四神丸调治“五更泻”
作者:蔡爽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9年第09期
中医认为,“五更泻”主要是由于脾肾阳虚所致。

人到老年,体质衰弱,阳气日惫,渐渐致肾阳不足。

中医的辨证为命门火衰,命门之火能温煦脾阳,腐熟水谷,有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肾阳衰微后,命门之火就不足,以致脾失温煦,运化失常而发生腹泻,加上自然界在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甚,更致温煦不足,而腹部作痛,肠鸣泄泻。

同时,病者还可伴有不思饮食、精神疲惫、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等肾阳虚的症状。

治疗“五更泻”应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方用四神丸加减。

四神丸由六味中药组成: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可制丸服用,也可做汤剂用水煎服。

方中补骨脂是主药,善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阳,辅以肉豆蔻暖脾涩肠,佐以吴茱萸、生姜以温中散寒,五味子敛酸固涩,另加大枣健脾养胃,诸药合用,成为溫肾暖脾、固肠止涩之剂,用于“五更泻”每获良效。

若形寒肢冷等肾阳虚症状较明显,可酌加附子、炮姜,以增强其温肾暖脾之力;若久泻不止,身体虚弱,中气下陷,宜加黄芪、党参、白术、升麻等益气、健脾、升提之药:小腹疼痛较甚者,可加小茴香、木香以暖肾行气止痛。

肾泄五更泻秘方大全

肾泄五更泻秘方大全

肾泄五更泻秘方大全第一篇:肾泄五更泻秘方大全肾泄病名。

由肾虚闭藏失职所致的泄泻。

其证每于黎明时即腹痛、肠鸣、泄泻。

又名五更泄、五更泻。

见《普济本事方》。

《世医得效方》卷五:“安肾丸,治肾泄腹痛无定处,似痢非痢,骨痛面黧,腰脚时冷,用七气汤送下。

”《张氏医通》卷七:“五更泻,是肾虚失其闭藏之职也。

……其泻每在五更天将明时,必洞泄二、三次也。

”治用四神丸、震灵丹、胃关煎等方。

参见五更泄、肾虚五更泄泻条。

治宜温肾,用四神丸、八味肾气丸、填坎汤、胃关煎、五味子丸等方。

五味子丸-《证治准绳·类方》卷六【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六。

【组成】人参五味子炒补骨脂白术各60克炒山药茯苓各45克吴茱萸巴戟天(去心)肉豆蔻(面裹煨)各30克煅龙骨15克【用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主治】脾胃虚寒泄泻。

五味子丸-《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

【组成】五味子30克白茯苓30克车前子45克巴戟30克肉苁蓉6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菟丝子90克(酒浸三日,曝干,别捣罗为末)【用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调下。

【主治】诸虚劳损,肾气不足。

五味子丸-《圣济总录》卷一八六【组成】五味子2两,熟干地黄(焙)2两,补骨脂(炒)2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2两,杜仲(去粗皮,炙,锉)1两,石斛(去根)1两,山芋1两,海桐皮(锉)1两,黄耆(细锉)1两,菟丝子6两(淘去浮者,酒浸3日,别捣取末3两),天雄半两(炮裂,去皮脐)。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功效】补虚损,益气血,壮筋骨。

【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五味子丸-《症因脉治》卷四【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组成】人参、白术、山药、五味子、补骨脂、肉果、益智仁。

【主治】脾肾俱虚泄泻,每至五更,即连次而泻,或当脐作痛,痛连腰背,腹冷膝冷,尺中皆软。

季食疗“五更泻”

季食疗“五更泻”

秋季食疗“五更泻”
“五更泻”又叫晨泻、鸡鸣泻,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症状是每到黎明,肚脐周围就会发生疼痛,肠鸣即泻,泻后即安,给患者带来很大烦恼。

中医认为,“五更泻”由肾虚引起。

下面介绍几则食疗方:


★1.取核桃仁3~5枚,生食或炒食,每日2~3次,服用数日后,晨间腹鸣、腹痛及泄泻会好转,连服20日左右大多能痊愈。

此法尤适用于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的老年人。


★2.取荔枝干10~15只(去壳除核),干莲子10粒,大米100g,加水适量煮粥,晚餐时1次服食,连食半月,见效后再服数日,以巩固疗效。


★4.取炒薏苡仁60g,米饭锅巴(焦黄色为佳)60g,加清水适量,入锅内同煮,待薏苡仁煮烂即可。

每日2~3次,连服3~7日可愈,服食期间忌荤腥、油腻。


★5.取补骨脂60g,浸泡在500毫升白酒中,约一周后每晚饮用一小盅。

或用补骨脂10g,猪腰子一对(洗净切成小块),加水煎煮1小时,调味后分2~3次食用,隔日1次,连用数次可见效。


★6.取芡实、百合、粳米各50g,加水适量煮粥。

食用时加少许食盐调味,经常于每晚配餐时食用。

五更泄怎么治好

五更泄怎么治好

五更泄怎么治好
一、概述
某同事是半年前患有五更泻的,记得那个时候还不知自己得病了,就是一个劲的头晕乏力,做什么事情都没精神,最让某同事烦恼的是每天天还没亮某同事就开始拉肚子,一直跑厕所又痛的不行,那个时候老公还跟某同事抱怨,这让某同事很难受。

还好知道自己得病后,某同事开始积极治疗,没有多久就好转了。

跟大家分享一下某同事的治疗经验吧。

二、步骤/方法:
1、医生告诉某同事这种病就是肾脏出现了问题,所以在饮食方面,某同事会特别注意多吃能补肾的,像是羊肉就是一个补肾佳品,某同事会常常给自己弄羊肉羹食用,某同事会把羊肉先煮熟,然后用刀子的背面把它砸成泥状再放入碗中,加入煮羊肉的汤,再往里面放入少许的姜汁、蒜泥、料酒、味精、盐、淀粉,把它们拌匀后放到蒸笼上蒸45分钟,就可以了。

2、除了在饮食上的注意之外,某同事还去看了中医,医生给某
同事采用了针灸疗法,两天去一次,根据病状,医生用针在某同事的关元、次髎、复溜、命门四个穴位上,停留30分钟,每次针灸完都
会让某同事觉得精气神十足。

3、像某同事是瑜伽爱好者,每个星期都会去练习,而且对于肾
虚问题,做瑜伽也是有一定的功效的,介绍大家一个动作,就是把两
腿自然的在前面交叉盘起,然后头微微的向前倾,闭上眼睛,将两个上肢自然的往下垂,然后全身放松,自然的轻轻的呼吸,每次练习30钟。

在家有时间的话可以自己联系。

五更泻,跟脾肾阳虚无关,肝郁而已!

五更泻,跟脾肾阳虚无关,肝郁而已!

五更泻,跟脾肾阳虚无关,肝郁而已!五更泻20年的患者,从广州开车1200公里来找我,我用3味中药拿下后,我明白:当愚昧成为主流、清醒就是在犯罪!今天我想说的是,我并非是大家眼里的神医,我不仅有我不会治的病,而且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

就比如3年前,我遇到了一个失眠的患者,我看完她的情况,给她开了个活血化瘀的方子,结果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得到改善。

还有今年6月份的时候,有一个一到下午两三点就肚子鼓胀的患者找我,我给她开了一个大气下陷的方子,结果也没有效果。

还有很多,只是我把这些失败的案例,都记在了一个笔记本上面,方子我的桌子上,目的是为了时刻提醒我,要加强学习,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

我的从医路上,既没有家学渊源,也没有名师教导,我的天赋资质也是一般,而我之所以能有现在的高度,原因就2个:一个是,我始终无法忘记,我是为什么而从医。

一个是,更加的勤奋,哪怕是如今的我,每天都会花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研读国医大师的医案,汲取她们的经验。

之前,有一个患者从广州开车1200公里来找我,自述,“我五更泻已经有20年了,每到黎明时分,大概就是四五点钟的样子吧,一定会腹痛肠鸣,接下来就得如厕,如厕之后,肚子还是有些不舒服,隐痛,但要稍好一些,小肚子有隐隐的下坠感,已经四处投医,花了小10万,但是没有一点改善”。

我看她的情况:面色蜡黄,骨瘦如柴,手脚不温,浑身乏力,舌苔淡白,脉象沉而弦,1米7个头儿,体重不足80斤。

然后,我给她开了一个方子:生麦芽、木香、白芍。

结果怎么样?患者连服3天,肚子不疼了,大便基本恢复正常,再巩固5天,大便正常,饮食增加,体力渐渐恢复,1年后,再次见到她的时候,她说从那次治疗之后,五更泻从未再犯。

这里面是什么道理?按照常理来说,五更泻这种病,就是脾肾阳虚,温阳就好了,但如果真给患者温阳的话,那就是浪费钱,为什么这么说?五更泻,顾名思义,就是脾肾阳虚,阳气在早晨升到半截腰的时候,升不起来了,遇到中焦寒气就转而向下,于是人就开始腹泻。

缪希雍治“泄泻”独到用药四:五更肾泄,脾肾双补

缪希雍治“泄泻”独到用药四:五更肾泄,脾肾双补

缪希雍治“泄泻”独到用药四:五更肾泄,脾肾双补
五更肾泄,脾肾双补
泄泻日久,肾阳虚衰,火不暖土,每于五更或天明,阳气未振之时,肠鸣腹泻,即为肾泄,又称为五更泻。

此病证服补脾胃药多不应,历来医家如薛己、王肯堂、汪昂等多推重四神丸,盖因其主要病理系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但脾虚亦是重要因素。

虽四神丸也兼顾脾胃,然毕竟偏重于补肾,效者有之,不效者屡见。

仲淳有鉴于斯,创制脾肾双补丸以治肾泄。

该方由人参、莲肉、菟丝子、五味子、山茱萸肉、怀山药、车前子、肉豆蔻、橘红、砂仁、巴戟天、补骨脂组成。

梁溪一女人茹素,患内热,食则肠鸣,每于清晨腹泻,仲淳以脾肾双补丸内去肉豆蔻,以白芍代之,另加白扁豆予之,立愈。

方中人参、莲肉、怀山药、橘红、砂仁补脾,菟丝子、五味子、山萸肉、巴戟天、补骨脂补肾,且脾肾双补而不忘利水;车前子利水渗湿,使邪有出路。

又因本例患者有内热,脾气阴两亏,故又以白芍酸寒敛阴代替肉豆蔻辛温涩肠,外加白扁豆健脾化湿。

药证相应,切中病要,故能效如桴鼓。

丁亮,肖燕,李文林,陈涤平。

主治脾肾虚寒五更泻的方剂 -回复

主治脾肾虚寒五更泻的方剂 -回复

主治脾肾虚寒五更泻的方剂-回复主治脾肾虚寒五更泻的方剂,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脾肾虚寒和五更泻的概念。

脾肾虚寒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指脾气亏虚、肾阳不足、寒湿内阻等情况。

而五更泻是一种具体的临床病症,特指在日、夜五更(凌晨4时至6时)之间发生腹泻的情况。

在中医理论中,脾肾虚寒是五更泻的主要病机。

脾主运化,肾主蓄藏,正常情况下,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肾脏储藏精气,相互协调,才能保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而当脾肾功能发生虚弱、寒滞的情况时,就会出现五更泻。

针对脾肾虚寒五更泻的方剂一般会从温补脾肾、散寒化湿、止泻等方面入手。

下面将介绍一种适用于该病症的方剂——四神汤。

四神汤是一种温补脾肾、散寒化湿、止泻的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生姜组成。

其配伍原则是以人参为主药,具有温补脾肾的作用;白术为辅药,具有健脾益气、除湿止泻的作用;茯苓为佐药,具有利水祛湿、温阳固脱的作用;生姜为使药,可温中散寒,调理脾胃。

首先,人参具有温补脾肾、益气固表的作用。

它可以补充体内的阳气,增强脾肾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以及增强抵抗力,使脾肾机能得以正常运转。

当阳气充足时,寒湿之邪难以入侵,五更泻的症状得以缓解。

其次,白术可以健脾益气、除湿止泻。

白术具有健脾的功效,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具有除湿的作用,能够消除体内寒湿之邪,减轻腹胀、腹泻的症状。

再次,茯苓可以利水祛湿、温阳固脱。

茯苓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消除体内的湿气,同时具有温阳固脱的作用,可以增强脾肾功能,改善五更泻的症状。

最后,生姜是使药,具有温中止呕、调理胃肠的作用。

生姜可以温中散寒,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同时还可以改善胃肠功能,对于腹泻的症状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四神汤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适用于脾肾虚寒五更泻的患者。

然而,中医方剂的使用应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而定,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总之,脾肾虚寒五更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在中医学中有着明确的治疗方案。

《医学三字经》(泄泻方)

《医学三字经》(泄泻方)

《医学三字经》(泄泻方)
《医学三字经》为清代医学家陈修园(1753~1823,名念祖,福建长乐人) 所著,以《内经》、仲景之书为宗旨,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

以下为《医学三字经》的泄泻方:
1.胃苓散
方见《胀满》。

加减详《三字经》注。

2.四神丸
治脾肾虚寒,五更泄泻。

补骨脂(四两,酒炒)、肉豆蔻(面煨,去油)、吴茱萸(泡) 五味(炒,各二两),用红枣五两,生姜五两,同煮。

去姜,将枣去皮核捣烂为丸,如桐子大。

每日五更服三钱,临卧服三钱,米汤下。

加白术、附子、罂粟、人参更效。

3.生姜泻心汤、黄连汤、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以上六方,俱见《伤寒论读》。

按∶以上诸法,与《内经》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一节,揆脉证而择用,甚验。

张石顽《医通》载之甚详,但古调不弹久矣!
余新悟出一方,有泻心之意。

上可消痞,下可止泻。

肠热胃寒,能分走而各尽其长。

非有他方,即伤寒厥阴条之乌梅丸也,屡用屡验。

肾阳虚腹泻(五更泻)特效方

肾阳虚腹泻(五更泻)特效方

肾阳虚腹泻(五更泻)特效方.肾阳虚腹泻(五更泻)特效方补骨脂15到20克,五味子10克,肉豆蔻10克,吴茱萸10克,诃子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

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加附片,巴戟天等。

水煎两次混匀,早中晚分服,每日一剂。

连服数剂。

症见黎明前脐下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即安,腹部畏寒,有时作胀,下肢觉冷,喜暖,喜热饮。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

老年五更泻贴脐效果奇五更泻,每天黎明前,腹痛腹泻,缠绵难医,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就是一种折磨,怎么办老马再给朋友的支一招,也许可以解决朋友们的烦恼:硫磺粉 20克白胡椒 20克上两味药,研细末,每次取2克左右,放在肚脐窝,外面贴伤湿止痛膏。

连用几天。

希望有此患的朋友们,试试吧。

方药:茯苓、白术、石榴皮各5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服10克。

药物虽简,用意颇深。

究其泄泻,多因脾虚湿盛而成。

白术补气健脾,茯苓利水渗湿,石榴皮固涩止泻。

一补一利一涩,补中有利,利中有涩,涩中有通,可使补而不腻,利而不泻,涩而不滞。

三药相辅相成,配合巧妙,故能中的,擒拿泄泻之顽。

老人肠枯便秘:(来春茂)肾阳虚衰:韭菜子草决明等分。

用法:二药炒香研细收贮,每晚临卧时温开水送服3—6克。

按:韭菜子温肾壮阳,可振奋大肠蠕动,达到通使。

草决明甘苦咸微寒,能升能降,对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有降压止痛之作用,又能润肠通便,并可防制韭菜子之湿燥,故为高年便秘较长期服用之良方。

笔者于1979年一U82年6月共治疗14例其中50—55岁4例,56—65岁6例,65—72岁4例,服药后1—3天均能顺畅通便,无不良反应,仅有一例服药一次泄泻3次,停药泻止。

患奇症老叟五更泻医痼疾名方四神汤王老汉早起浇菜受了点凉,觉得腹部不太舒服。

第二天黎明时分,肚子里咕噜串了一阵气后,便隐隐约约地疼起来。

他急忙披上衣服去了趟厕所,大便稀薄如水,疼痛稍减。

上午,王老汉到村卫生所拿了点黄连素和食母生片,吃了几天也不见效。

五更泄证治发微

五更泄证治发微


有用六味丸加沉香、砂仁,以山药 末打糊,代蜜为丸,以摄火归源而愈 者;有用六味丸加远志、益智,兼调 脾肾而愈者;有用六味丸七分,杂二 神丸三分,服之而愈者;有用五味子 煎汤送四神丸(脂、味、蔻、萸---温 补脾肾,涩肠止泻---治脾肾虚寒之五 更泄)者;有用二神丸加五味子、山 茱萸、肉桂、茴香、陈米饮糊为丸服 之。
五更泄证治发微
清· 张璐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张东岳教授

五更泻是肾虚失其闭藏之职也。经 曰:肾司开阖,肾开窍于二阴。可见 肾不但治小便,而大便之开阖,皆肾 操权也。今肾既衰,则命门之火熄而 水独治,故令人水泻不止。二三次,以肾旺于亥子五更之时,故 特甚也。唯八味丸(亦名肾气丸、桂 附八味丸、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以补其阳,则肾中之水火既济,而开 阖之权得宜,况命门之火旺,则能生 土,而脾亦得矣!

亦有属酒积、食积者,盖一日进取 之物,至此时皆下大腑而急奔也。但 食积之泻,其腹必胀满,泻后则顿减, 泻下皆是稀粪。

酒积泻下,都是细沫,或兼血积者,与 肾泻之纯清水便,迥乎不同也!申更何积, 即以何积治之。
《张氏医通》

五更泄泻的治疗方法

五更泄泻的治疗方法

五更泄泻的治疗方法*导读:五更泄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五更泄泻又称晨泻、肾泻、鸡鸣泻,顾名思义为每至黎明前五更时分开始出现脘腹作痛或不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大便不成形,无黏液及脓血。

……五更泄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五更泄泻又称晨泻、肾泻、鸡鸣泻,顾名思义为每至黎明前五更时分开始出现脘腹作痛或不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大便不成形,无黏液及脓血。

五更泄泻的常见病因有三种。

第一是肾阳虚衰,此病因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又或是久病不愈导致伤及肾阳等。

第二是脾虚湿盛,脾阳下陷,阴湿阻滞导致泄泻。

第三是肝气乘脾,患者素来脾胃虚弱,抑或忧思伤脾、饮食伤脾等,导致脾虚肝旺,则易引起五更泄泻。

那么五更泄泻该如何治疗呢?根据上述病因可分为三种方法。

症见肾阳虚衰者,应温阳止泻,可适量服用四神丸。

而脾虚湿盛的患者,则应健脾祛湿,淡渗止泻,可以参苓白术散为治。

肝气乘脾者,应补脾泻肝,祛湿止泻,可服用痛泻药方。

另外,在生活中多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可养脾祛湿,五更泄泻的症状也可得到缓解。

五更泄泻患者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饮食清淡,少吃重口味食物,最好能坚持喝粥。

2.少吃生冷食物,保持脾胃的微热,同时注意保暖。

3.吃饭别吃太饱,八分饱为佳。

4.尽量不吃夜宵,让身体在夜间得到休息。

5.少吃甜食,减轻脾胃负担。

6.适量运动,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7.保持良好的心情,切勿忧思过多。

五更泄泻还可通过食疗的方法得到改善,下面推荐两款治疗五更泄泻养生粥:1.黄芪姜枣粥:取生黄芪30克,干姜10克,白术12克,浓煎取汁,与梗米100克和大枣10枚共煮粥,可加入少量红糖调味。

此方适用于年老体弱的五更泄泻患者。

2.四神补阳粥:取骨脂10克,五味子6克,肉豆蔻两枚,干姜10克,加水适量煎汤取清汁,加梗米100克和大枣6枚共煮粥。

次方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适用于脾肾阳虚的五更泄泻患者。

“五更泻”的食疗药膳

“五更泻”的食疗药膳

“五更泻”的食疗药膳●陈日益时值秋冬交替时节,外界气候转凉,加上受到冷空气的频频侵袭,正是一年中“五更泻”好发多发阶段,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特别体弱多病者)这个时候稍不注意,更容易发生“五更泻”。

所谓“五更泻”,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黎明时分的腹泻。

主要表现为:黎明时分,肚脐周围发生疼痛、肠鸣即泻;大便稀薄,常混杂不消食物,但泻后症状可缓解。

中医认为,五更泻多是肾阳虚的一种表现。

特别人至老年,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即不能帮助脾胃腐熟水谷和消化吸收,导致运化失常便出现泄泻。

五更时分正当阴气最盛、阳气未复之际,在这种特定环境下,虚者愈虚,因而形成了“五更泻”。

这类病人平素还常伴有腹部畏寒、四肢不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小便清长等一系列肾阳虚衰的症状。

五更泻虽不是什么大病,但往往积年累月而给病人带来很大苦恼。

专家指出:五更泻重在预防。

患者平时除了应注重身体保暖(特别是腹部及下肢)、忌食生冷及油腻食物、积极参与适当运动锻炼、保持良好心态外,如能再配合一些食疗常可收到满意效果。

下面介绍几则食疗药膳,以供患者对症选用(在有经验中医师指导下则更好):芡实百合粥芡实、百合各60克,粳米100克。

将芡实、百合、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下同)煮成粥,用食盐调味,可作晚餐食之。

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

此粥健脾益肾、补虚止泻,尤宜于脾肾虚弱、食滞腹胀、尿频滑精、失眠神疲的五更泻。

山药干姜糊山药60克、干姜10克、白糖适量。

将山药、干姜轧细过筛,放入锅中加水调糊置炉上,用筷子搅动之熟,加白糖调味服用。

每日早晚各2次,连用5~7天。

此粥健脾温阳、补虚止泻,尤宜于脾阳虚衰、食少浮肿、畏寒肢冷、带下尿频的五更泻。

补骨脂猪腰汤补骨脂10克、猪腰子一对。

将猪腰子剖开,去筋膜洗净切成小块,与补骨脂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煎煮1小时,调味后分早晚2次(也可佐餐)食用,隔日1次,连用3~5次。

此汤补肾助阳、温脾止泻,尤宜于脾肾虚弱、阳痿遗精、腰膝酸冷、遗尿尿频的五更泻。

五更泻的中医治疗

五更泻的中医治疗

五更泻的中医治疗五更泻的中医治疗五更泻,病证名。

见《张氏医通·大小府门》。

即五更泄,又名鸡鸣泄,肾泄。

病因是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

中医认为,此病主要由于脾肾阳虚所致。

患者除应注重腹部保暖、忌食生冷食物外,适当食疗亦可收到满意效果。

此症多见于中老年人,这类腹泻往往积年累月,给病人带来很大烦恼。

证候表现:黎明泄泻,肠鸣脐痛,泻后痛减,大便稀薄,混杂不消食物,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腰膝酸冷,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

舌质淡,舌体胖、多有齿印,脉沉细无力。

根据慢性肠炎的病因及其表现,可将本病分为4型进行治疗。

食滞肠胃型腹痛,肠鸣,便有恶臭,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腹满,不思饮食,舌苔垢浊厚腻,滑脉。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除湿。

方用消滞汤:香附12克,木香12克,佛手12克,砂仁10克,苏梗12克,槟榔12克,黄芩12克,焦山楂15克,焦神曲12克,炒莱菔子20克,陈皮12克,制半夏12克,茯苓15克,连翘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保和丸、消痞丸口服。

肝气乘脾型平素肠胀痛、食少,情绪变化或精神紧张时发生腹痛泄泻。

舌淡红,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

方用舒肝汤:柴胡12克,芍药15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黄芩12克,白术15克,陈皮12克,防风12克,枳壳12克,莱菔子20克,青皮10克,降香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舒肝丸、沉香丸口服。

脾胃虚弱型大便稀溏,完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频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无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止泻。

方用健脾汤:党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6克,炒扁豆20克,炒苡仁30克,山药30克,莲子15克,砂仁12克,桔梗10克,芡实20克,黄芪20克,肉豆蔻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参茯丸、健脾丸口服。

肾阳虚衰型腹泻多在黎明之前,俗称“五更泻”,泻后则安。

全身可见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五更泄怎么吃好

五更泄怎么吃好

五更泄怎么吃好
一、概述
叔叔上个月就开始出现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的现象,空调温度开的挺高的他却还是四肢发冷,还一直抱怨着腰酸背痛。

特别是半夜天快亮的时候就开始拉肚子,整个人弄的有气无力的。

最后才知道叔叔这是一种病症,五更泄,不过经过婶婶在饮食方面下的功夫,叔叔现在有恢复精气神十足的状态了。

二、步骤/方法:
1、每天早上,婶婶都会给叔叔煮核桃仁粥,婶婶会准备核桃仁30克,先把它弄成膏状,再加入50毫升的热水,把它的汁过滤出来备用。

然后再把50克左右的籼米煮成粥状后加入核桃汁再煮一下即可。

这是每天早上叔叔固定的早餐。

2、其实叔叔的病因就是肾脏的问题,所以饮食上要有补肾功能的来调理。

婶婶会经常给叔叔弄羊肾汤来补肾。

婶婶事先准备的材料有羊肾1对、肉从蓉12克、杞子10克、巴戟8克、熟地10克。

把养肾切好片与那些药材一起放进去煮,然后把那些药渣去掉,再加入一点盐调味就能够吃肉喝汤了。

这对叔叔的病情十分有帮助。

3、每天叔叔都会有一道汤品,虾仁汤,材料就是虾仁50克、冬虫夏草15克、九香虫15克,把他们一起加水煮熟就可以饮用了,叔叔的病也让某同事尝到了不少美味,还补了身子。

主治脾肾虚寒五更泻的方剂

主治脾肾虚寒五更泻的方剂

主治脾肾虚寒五更泻的方剂
脾肾虚寒五更泻是指脾肾两脏功能不足,导致腹泻在夜晚尤为严重的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主治脾肾虚寒五更泻的方剂:
1.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温脾胃、健脾化湿的作用,适用于脾肾虚寒引起的腹泻。

2. 八味丸:由党参、砂仁、茯苓、白术、肉桂、附子、生姜、甘草组成,具有温中止泻、益气健脾的功效。

3. 四逆汤:由人参、附子、干姜、大枣组成,可温补脾肾、止泻固摄。

4. 金匮肾气丸:由肉桂、干姜、茯苓、丹皮、熟地、山药、牡蛎、枸杞子等组成,可益肾阳、健脾固摄。

5. 六君子丸:由半夏、白术、茯苓、陈皮、白芍、甘草组成,有健脾胃、化湿止泻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方剂的选择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症状进行调整,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此外,中药方剂应注意服用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食疗方剂-脾虚泄泻、慢性结肠炎、五更泄饮用伍味甘姜方剂

食疗方剂-脾虚泄泻、慢性结肠炎、五更泄饮用伍味甘姜方剂

脾虚泄泻、慢性结肠炎、五更泄饮用伍味甘姜方剂伍味甘姜方剂具有健脾。

益气。

固肠。

止泄的作用。

防止腹泻。

就是拉肚子。

或者五更泄。

结肠炎都具有很好的作用。

伍味甘姜方剂第一味甘草。

甘草号称国老。

过去认为中药属于本草。

认为甘草属于本草王国中的国老。

经常在一些中药中都要放甘草。

甘草的作用是补充益气。

健脾。

解毒。

甘草这味草药它有一个特点。

手指头粗的甘草。

它能够伸到地下。

手指头粗它能够长到地下2米多深。

同时上面有两个须子。

所以它吸收了土壤中更多营养成分。

它不怕旱。

中医就说了。

按五行分。

脾属土。

所以甘草它能吸收大地的养分。

补益脾气。

调理机体。

固肠止泄。

第二味甘姜。

甘姜的特点。

是温中散寒。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甘姜能够杀灭肠道中的一些病菌。

起到止泄的作用。

第三味。

高粱姜。

高粱姜就是山东的野姜。

高粱姜医书中记载。

它是合胃。

止痛。

固肠。

散寒。

第四位香橼。

香橼能够行气。

能够止痛。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香橼能够防止肠道功能的紊乱。

第五味。

肉桂。

肉桂属于大热食品。

它对于防止一些寒冷的刺激造成的胃肠功能的紊乱。

具有很好的作用。

尤其对于由于肾阳虚造成的五更泄效果非常好。

这样伍味甘姜方剂就调配好了。

很多朋友经常出现腹泻。

经常拉肚子。

就可以经常的冲一杯伍味甘姜方剂来饮用。

通常五更泄的朋友。

早晨你四五点钟就得上厕所。

你起来就饮用一杯伍味甘姜方剂。

这样对于防止五更泄具有很好的作用。

通常调理一个月左右就可以缓解。

结肠炎往往比较难治。

结肠炎是结肠的粘膜出现了炎症的病变。

需要长期的调理。

一定要坚持每天饭前半小时。

要饮用一杯伍味甘姜方剂。

一些经常拉肚子的。

这就胃肠功能不太好。

这个时候你就大量饮用。

很快就会调理过来了。

如果有些朋友刚开始饮用伍味甘姜方剂。

觉得口味不太适应。

有些中药的味道。

怎么办呢。

可以倒点波罗汁里。

有的朋友如果没有糖尿病。

一些问题。

放点冰糖也可以。

调一调口味。

这时候你再喝一杯。

味道就好多了。

通常经常腹泻的人。

拉肚子。

肚子胃肠功能不好。

不敢吃水果。

石室秘录,大泻方,肾泻,八味地黄汤,补中益气汤

石室秘录,大泻方,肾泻,八味地黄汤,补中益气汤

石室秘录,大泻方,肾泻,八味地黄汤,补中益气汤大泻方∶用白术一两,茯苓一两,肉桂五分,泽泻三钱,猪苓三钱,一剂即止泻。

更有肾经作泻,五更时痛下七八次者,亦用八味地黄汤一料,煎汤二碗与之。

当日即减大半,二服愈,四服全愈。

阴阳脱无可说,大约必得人参以救之。

天师之说,亦言其变也。

(吐症,张公旋复花汤最妙,宜补入。

李子永识。

)八味地黄汤加减。

熟地一两,山茱萸五钱,山药五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泽泻三钱,川芎一两,肉桂一钱。

水煎服。

八味地黄汤:熟地(一两),山茱萸(五钱),丹皮(三钱),山药(五钱),泽泻(三钱),伏苓(五钱),肉桂(三钱),附子(一钱),水煎服。

小便闭结人有小便闭结,点滴不通,小腹作胀,然而不痛,上焦无烦躁之形,胸中无闷乱之状,口不渴,舌不干,人以为膀胱之水闭也,谁知是命门之火塞乎。

夫膀胱者决渎之官,肾中气化而能出,此气即命门之火也。

命门火旺,而膀胱之水通;命门火衰,而膀胱之水闭矣。

或曰∶小水之勤者,由于命门之火衰也。

火衰正宜小便大利,何反至于闭塞也?不知命门之火,必得肾水以相养,肾水衰而火乃旺,火旺者,水无力以制之也。

无水之火,火虽旺而实衰;无火之水,水欲通而反塞。

命门火衰而小水勤,衰之极者,勤之极;勤之极者,闭之极也。

人见其闭,错疑是膀胱之火,反用寒剂,愈损其命门之火,膀胱之气益微,何能化水改投利水之药,转利转虚矣。

治法必须助命门之火然徒助命门之火,恐有阳旺阴消之虑,必须于水中补火,则火生于水之中,水即通于火之内耳。

方用八味地黄汤∶熟地(一两)山茱萸(五钱)丹皮(三钱)山药(五钱)泽泻(三钱)伏苓(五钱)肉桂(三钱)附子(一钱)水煎服。

一服即如注。

八味汤乃水中补火之圣药也。

水中补火,而火无大炎之惧;火中通水,而水无竭泽之虞。

即久闭而至于胞转,以此方投之,无不奏功于眉睫,况区区闭结哉。

此症实质上是前列腺疾病,悟性强便能悟出前列腺治法!人有饮食失节,伤其胃气,遂至小便不通,人以为肺气之虚也,谁知是胃气下陷于下焦,不能升举之故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泄
病名。

由肾虚闭藏失职所致的泄泻。

其证每于黎明时即腹痛、肠鸣、泄泻。

又名五更泄、五更泻。

见《普济本事方》。

《世医得效方》卷五:“安肾丸,治肾泄腹痛无定处,似痢非痢,骨痛面黧,腰脚时冷,用七气汤送下。

”《张氏医通》卷七:“五更泻,是肾虚失其闭藏之职也。

……其泻每在五更天将明时,必洞泄二、三次也。

”治用四神丸、震灵丹、胃关煎等方。

参见五更泄、肾虚五更泄泻条。

治宜温肾,用四神丸、八味肾气丸、填坎汤、胃关煎、五味子丸等方。

五味子丸-《证治准绳·类方》卷六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六。

【组成】人参五味子炒补骨脂白术各60克炒山药茯苓各45克吴茱萸巴戟天(去心) 肉豆蔻(面裹煨)各30克煅龙骨15克
【用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主治】脾胃虚寒泄泻。

五味子丸-《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

【组成】五味子30克白茯苓30克车前子45克巴戟30克肉苁蓉6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 菟丝子90克(酒浸三日,曝干,别捣罗为末)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调下。

【主治】诸虚劳损,肾气不足。

五味子丸-《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组成】五味子2两,熟干地黄(焙)2两,补骨脂(炒)2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2两,杜仲(去粗皮,炙,锉)1两,石斛(去根)1两,山芋1两,海桐皮(锉)1两,黄耆(细锉)1两,菟
丝子6两(淘去浮者,酒浸3日,别捣取末3两),天雄半两(炮裂,去皮脐)。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功效】补虚损,益气血,壮筋骨。

【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五味子丸-《症因脉治》卷四
【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组成】人参、白术、山药、五味子、补骨脂、肉果、益智仁。

【主治】脾肾俱虚泄泻,每至五更,即连次而泻,或当脐作痛,痛连腰背,腹冷膝冷,尺中皆软。

五味子丸-《医方大成》卷七
【来源】《医方大成》卷七。

【组成】阿胶(蚌粉炒)1两,熟地黄(洗)1两,白茯苓(去皮)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山药2两,五味子(炒)2两,贝母(炒)1两,柏子仁1两,人参
1两,百部,茯神(去皮木),远志(去苗,取根上皮),防风(去芦),杜仲(去皮)2两(姜汁浸,炒去丝)。

【主治】心肝二经蕴积风邪,并肾脏虚耗,眼目昏暗,或生翳膜。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用法】每服1丸,食后姜汤嚼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