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研究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有多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语法研究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有多深?
汉语语法研究从1898年开始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它的出版奠定了我国语法学的基础,标志着中国语法学的诞生,但同时《马氏文通》也是汉语语法研究模仿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开始。
鸦片战争以后,为了响应'科学救国"的号召马建忠借鉴当时国外语言学理论写成《马氏文通》,马建忠在《马氏文通》后记中指出:“斯书也,因西文已有之规矩,于经籍中求其所同所不同者,曲证繁引以确知华文义例之所在。
”由此也可以看出《马氏文通》是模仿西方语言学理论来研究汉语语法的。
马建忠的模仿有着历史原因,但是从《马氏文通》开始汉语语法研究一直都没能摆脱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
自《文通》开始,人们常常把汉语词类跟句子成分简单地一一对应起来。
这是模仿西语。
因为西语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有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大致地说,动词跟谓语对应,名词跟主宾语对应,形容词跟定语对应,副词跟状语对应。
但是,汉语词类跟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由于简单照搬西方语法词类和句子成分对应的那部分内容,汉语的词类划分和句法分析就不可避免存在着不少矛盾的地方。
继《马氏文通》之后,汉语语法学研究一直深受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影响。
以下举例子说明:
一结构主义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影响
结构主义语言学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影响较大的三大语言学流派之一。
创始人是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的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
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很早就被引入中国,在词汇和语法句法方面都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
30年代末,“中国文法革新讨论”开始认识到区分词类应以句法功能为标准。
40年代中期,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和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分析了词类范畴,得出许多观点,为词类分析奠定了基础。
50年代,汉语语法学者集中讨论了区分词的标准问题和词类与句法的关系问题,吕叔湘指出“结构关系是指一个词的全面的、有可能的结构关系,不是指它进入句子后实现出来的一种结构关系”。
①60年代,丁声树等人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是较早运用位置标准确定主宾语而产生影响的语法著作,书中指出“语法就是讨论句子的各种形式。
……句子的格式里头,最要紧的是词的次序。
”到80年代,朱德熙明确地提出“词类是反映词的句法功能的类。
二美国描写语言学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影响
布龙菲尔德是美国描写语言学发热创始人,在美国语言学历史上20世纪30 40年代被称为'布龙菲尔德时代"。
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对汉语语法学研究也产生过重要影响。
张世禄撰写的《语言学概论》(1930)最早介绍了布龙菲尔德的早期理论。
陆志韦的《国语单音词词汇》(1938),用“同形替代法”分析了词的构成全面运用美国描写主义研究汉语的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他结构语法体系。
40年代,在美国期间访问期间赵元任接受《语入门》。
作为现代汉语结构语法学的奠基之作。
后来赵元任又进一步写成《中国话的文法》著作。
1952年,《国语入门》更名为《北京口语语法》在中国大陆出版。
从此以后,国描写主义方法也成为了大陆汉语语法学界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理论和方法。
1952年到1953年,《中国语文》连载了丁声树、吕叔湘等人的《语法讲话》,依据赵元任的思路和框架分析现代汉语语法。
后经修订完善,更名为《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61)出版
三转换生成语法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影响
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的“词句论”中,论述了句子和词组互相转换的法则,在中国他率先运用转换生成语法的规则探索形式与意义是如何结合的语法研究的方法。
70年代末,张静的《新编现代汉语》、胡裕树的《现代汉语(增订本)》和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它们吸收了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思想。
朱德熙在《句法结构》中运用转换生成语法的转换手法研究汉语句法结构中存在着的变换关系,认为通过变换一些狭义同构的语言材料,可以检验语法结构的形式和意义是否对应,从而使语法结构分析得更为精确。
朱德熙在《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中,运用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理论中有关转换分析的方法,通过探讨动词“给”所组成的三种句式,划分出三类不同的动词:Va类、Vb和Vc类。
余蔼芹《现代汉语句法结构》采用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对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进行研究,并着重讨论了嵌套式复杂结构。
这是第一部比较系统地运用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进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论著。
除了以上比较主要的语法学理论以外还有很多西方的语言学理论都对汉语语法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丹麦语言学家奥托·叶斯柏森在其著作《语法哲学》一书中提出的“三品说”曾成为30至40年代中国汉语语法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语言学理论,英国纳斯菲尔德编写的《纳氏文法》同样对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除此之外1865到1965年的法国现代语言学思想也对现代汉语的研究有着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汉语语法研究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