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课实践教学方案设计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践教学目的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本课程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使学生真正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使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掌握用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二、实践教学原则
本课程在注重理论素养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本课程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针对性,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密切相关。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应该遵循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的原则。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提高学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能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三、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案和内容
(一)社会实践:
1.在第二或第三学期,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和学校教学实践科共同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延安和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礼泉县袁家村参观学习。要求学生参观后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实践报告。
2.在第二、三学期中间的暑假,根据《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的统一要求,由任课老师布置,学生在假期自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开学后交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实践报告。实践报告的选题可以从以下题目里面选择:
(1)农民/农民工/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
(2)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
(3)农村留守儿童调查;
(4)农民收入状况调查;
(5)农村劳动力状况调查;
(6)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查;
(7)城市居民住房问题调查;
(8)城市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调查;
(9)和谐社区建设调查;
(10)城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调查;
(11)大学生信仰与人生观调查;
(12)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13)大学生学习活动调查;
(14)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15)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调查。
(二)课外实践教学
1. 组织引导大学生在校园开展辩论赛、演讲、学术讨论等活动,就国内外和大学生思想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
能力和应变能力,开拓视野,丰富个人经历,磨练意志,增强自信心。
2.组织大学生组建青年志愿者团队和其他的文化社团组织,定期开展一些主题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
3.组织唱红歌、毛泽东诗词朗诵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感受到伟大领袖的人格风范与思想魅力。
(三)课堂实践教学
1.结合课堂理论教学的相关内容,展开课堂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
2.通过观看反映伟人生活的纪录片和反映祖国伟大变化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专题片,写观后感,让学生感受伟大领袖的人格魅力,触动思想,启迪心灵,激发自己立志成才的决心和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愿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四、实践教学的考核
1.每位同学都要在第三学期开学前两周内以行政班为单位提交《实践报告》,其内容和格式要符合老师的要求(内容和格式由任课老师在第二学期结束时给学生统一要求)。如果内容和格式不符合要求,成绩为不及格。如果内容被认定为抄袭,成绩记为零分。
2.凡不提交《实践报告》的同学,该课程不能及格。
3.学生在提交《实践报告》的同时,应同时提供能证明其参与社会实践的证明,且其《实践报告》内容应该与实践活动相一致。
4.《实践报告》的成绩结合课堂实践成绩、课外实践成绩和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课堂提问等)以百分制计算,占总成绩的30%。
《毛泽东思想和国中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制
2012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