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燃素说既是错误理论又有进步性
化学化工学院07化学一班熊涛 0706010114
摘要:
燃素说的基本观点是:火是由火微粒组成的,火微粒总称之为“燃素”;燃素含于万物之
中,它的流动及变化产生了关于燃烧的一切现象;所有关于燃烧的化学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物
体吸收燃素与释放燃素的过程。按这种学说,金属燃烧过程可以表示为下式:金属-燃素
=煅灰
Abstract:
The Phlogiston The fundamental point is: the fire is not composed of particles
from the fire, the fire particles the total called "phlogiston"; phlogiston contained in all things into its flow and changes had on the burning of all phenomena;
all about combustion The chemical phenomena can be attributed to an object to absorb
and release of phlogiston Phlogiston process. According to this doctrine, the metal combustion process can be expressed as the following formula: Metal - Phlogiston
= calcined ash
关键词:
燃素说元素质量拉瓦锡可燃物质氧氧化说
Key words:
Phlogiston said Element Combustible Quality Lavoisier Oxidation theory Oxygen
引言:
燃素说是形成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一个解释燃烧现象甚至整个化学的学说。
燃素说对燃烧现象正好做了颠倒的解释,把化合过程描述成了分解过程,但却使当时
的大多数化学现象得到了统一的解释,帮助人们摆脱、结束炼金术思想的统治,使化
学得到解放,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尽管燃素说本身是错误的,但它却引导和启
发人们去思考、探索,并不断地实践、验证、修正假说或是得到新的发现。也正是在
这种不断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大量的科学实验材料,为科学的燃烧理论的创立准备了
条件。
一.燃素说的形成
千百年来,在两方广泛流传的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关于世界构成的“四元素说”。这
种观点认为,火、气、土、水构成整个世界。
16世纪以来,随着医药化学的兴起,医药化学家们的“硫、汞、盐”三种基本元素构成万
物的思想也有相当的影响。这些观点在冶金和化工生产积累的大量关于物质变化的事实面
前,都矛盾百出,日益陷入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依据自己进行的大量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实践中获得的
丰富材料,首先揭示出以往关于化学反应基本物质即元素的各种说法的谬误之处。他指出,
冶金和金属加工过程的实践说明,经过煅烧所得的灰渣比原来的金属还要重,说明灰渣绝不
是什么金属分解留下的“土”元素,而是要比金属本身还要复杂的物质。
这个关于元素的朴素的定义,划分了科学同臆测的界限,指明了化学科学合乎逻辑的出
发点,引导了化学走向一条正确的道路。
尽管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波义耳本人并没有最后明确地认定,究竟哪些物质是真正的元素,
甚至他还误认为,火、水、空气还都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基本物质成份。
17世纪以来,欧洲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确定,工业蓬勃发展,冶金、陶瓷、肥皂、玻璃等工业发展很快,人们急需了解燃烧的本质。于是科学家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探究燃烧密上。
到了1703年,德国医生兼化学家贝歇尔和他的学生施塔尔共同提出著名的燃素学说来解释燃烧现象。他们认为:“燃素是一种很微小的物质,它能穿过稠密的物质。燃素本身既不燃烧又不发光,也不可见。但是,一旦它迅速运动,就能将它的运动传递给接受它的物质子,产生火光。火就是一堆燃素的聚集体。”
世界一切可燃物或多或少都含有燃素,含燃素多的物质如油、木炭,燃烧就剧烈,而黄金、石头不含燃素,因此不能燃烧。
1723年,施塔尔在《化学基础》一书中系统地提出燃烧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元素,一切跟燃烧有关的化学变化都可以用燃素学说来解释。可燃物—燃素=灰烬,如木炭燃烧重量减轻。
德国化学家贝歇尔和施塔尔在人们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总结了关于燃烧过程的实践经验,提出和发展了一种系统的理论:燃素说。
燃素说在初期还是有它的功绩的,那就是化学家有了自己的学说,从而摆脱炼金术玄妙理论对化学界的束缚,所以恩格斯还称赞它“借燃素说从炼金术解放出来”
施塔尔及其追随者在描述“燃素”时说,火是一种实物,是由细小而活泼的微粒所构成,它和其他元素结合成的物质就能够燃烧,空气中有了它就会发生闪电,生物体中因为有了它,才会表现出有活性而富有生机。
燃素说认为,可燃的要素是一种气态的物质,存在于一切可燃物质中,这种要素就是燃素;燃素在燃烧过程中从可燃物中飞散出来,与空气结合,从而发光发热,这就是火;油脂、蜡、木炭等都是极富燃素的物质,所以它们燃烧起来非常猛烈;而石头、木灰、黄金等都不含燃素,所以不能燃烧。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也可以归结为物质释放燃素或吸收燃素的过程。
二.燃素说的历史演变
到1740年,燃素理论在法国被普遍接受;十年以后,这种观点成为化学的公认理论。
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都不会是孤立的,它们都有一个继承、批判、
吸收、发展直到创立的复杂过程。
在大约近百年的时间里,“燃素说”的产生、发展和流行,虽然一部分阻碍了化学的发展,但从客观上来讲,它们对化学的发展并不完全是消极的。那些信奉“燃素说”的学者们,比前人更多的接触到实际,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材料,其中一部分无疑是有价值的,也正是由于这些材料的本身,为“燃素说”准备了墓地。燃烧必须要有空气,并且燃烧还会产生气体,这些事实,不能不引起信奉“燃素说”学者们的注意,他们发现、收集、分离和研究了这些气体,然后用“燃素说”的观点来解释它们,并罩上形形色色的外衣,有的就叫做“脱(无)燃素空气”(氧气)、“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氮气)”、“易燃的空气”(氢气),等等,他们就是这样已经到了可以揭开“燃素”之谜的大门时,却又把手从门框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