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①提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 义。
②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 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③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 的发展
④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ຫໍສະໝຸດ Baidu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伦理观:主张“性本恶”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思想的核 心是什么?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荀子的
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备。
思想核心:是孔子提出的“仁”,这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 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 君轻”的思想;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
3、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
理论来源
①法、术、势三派 ②道家思想
观点主张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 可-”-、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认识论:遵循客观规律行事
发展趋势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特点:①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②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 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③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二、老庄之学
1、老子
哲学思想:
(1)用“道”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道”是万物的本 源,“道”是世界的根本; (2)朴素辨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 律。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消极悲观的态度代表没落的 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
2、庄子
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 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法家思想
1、特点: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2、法家的代表人物
李悝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集权为特征 的政治秩序.(法家的典型主张) 所著《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商鞅变法(政治、经济、文化)有利于打击旧制 度;建立封建制度。
——天下大乱,15年便 灭亡。历史启示?
——法家理论可得天下 而不能治天下。
四、墨家主张 1、宗旨、核心思想:“兼相爱、交相利” 2、主张: 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3、特点: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作用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 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
韩非子主张积极进取,反对墨守成规,是顺应 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同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为秦朝结束诸 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 论基础。
但“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社会矛盾激 化。
秦王借法家思想振 兴国家,实现统一 大业。统一后,秦 始皇继续厉行法治, 结果呢?
老庄 子子
韩非子 墨子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具体体现: 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战争 阶级关系:诸侯士大夫(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 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学术下移,私学兴办
百家争鸣
含义
“百家”:泛指数量多。产生了儒、道、墨、名、法、 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
“争鸣”: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 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 争鸣局面。
知识·梳理 儒家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孟荀 子子子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一、早期儒学 “礼”: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保守性
1、孔子
“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思想 政治思想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成就 和文 化贡
教育方面:主 打张破有了教奴无隶类主、贵因族材垄施断教 教; 育兴 的办 局私 面学 。,
献 整理古籍: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 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 对战争
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深化·拓展
“百家争鸣”的意义
⑴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 阶段,奠定了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 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孟子
主要思想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
评价: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
意义,影响深远。
3.荀子
主要思想
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 ;“君舟民 水”;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 思想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 精神,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