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概念内容及历史考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概念内容及历史考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概念内容及历史考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概念内容及历史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概念、内容结构及对政治道路发展探索的历史考察,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概念内容及历史考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概念、内容结构及对政治道路发展探索的历史考察,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概念的提出及形成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词之一是道路。何谓道路?道路是指达到某种目标任务的途径和模式,或事物发展变化的途径和方式;政治道路,是指达到实现政治领域某种发展目标的途径和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指从中国实际出发,顺应时代潮流,突出中国特色,达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统一,使政治发展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政治公权合理配置,公平实现全体人民各方利益的政治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概念的提出、发展和完善,经过了反复认识的探索过程。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延安回答民主人士黄炎培政权兴亡“周期率”时第一次讲到政治道路,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1]610这是中国政治道路的思想发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以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核心的上层建筑,开辟了中国社会的新纪元。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随着苏联模式弊端的显露,毛泽东及时提出了以苏为鉴,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指出:“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2]213毛泽东在这里用了“中国路线”的概念,其实质是在寻找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这个思想是明确的。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为理论主题,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十分关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政治发展问题,他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3]168还强调,我们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4]195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政治体制、领导体制、领导机构三大政治改革的任务和目标。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命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概念的确立指明了方向。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使我国政治建设上升到现代法制的高度。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政治发展道路”的新概念,指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5]党的十

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走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2月4日,在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他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完整概念。2007年10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阐明了它的主要内容。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它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部署,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性的认识,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确立,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发展,丰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容结构及特色

依据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深刻论述,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核心是党的领导,目标任务是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制度保障。(3)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高政治文明水平,推进政治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发展动力。(4)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重要的发展条件。(5)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为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为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成果,在短短十几年内取得了旧中国几十年所不可能有的建设成就,为中国的现代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但是,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由于国际国内种种原因,在相当长时间内,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左”的思想逐渐占了上风,使得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难能可贵的正确认识没能贯彻和坚持下去,直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悲剧。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我们国家面临的是十分困难的局面:十年内乱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创伤,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千帆竞发,中国落在了时代大潮的后面。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我们党义无反顾地带领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同时开始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新思考。1982年在为党的十二大所作的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就是围绕这样一个鲜明的主题展开的。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无比生动的、辩证发展的进程,是一个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历史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13亿中国人民稳步走上了富裕安康的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曙光已经照临东方的地平线。 3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成就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08年我国GDP已经超过30万亿元,居世界第3位,比1978年的世界第10位上升了7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07年的近6%。30年间GDP年均增长9.8%,较之世界经济平均增速3.0%快3倍多。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我们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上也取得了巨大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屹立在世界东方。 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陷入低潮。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易帜,满以为经过短暂“休克”之后就可复苏重生。然而实际情形并非如此,有的至今难出低谷。结果证明,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并非济世良方。“新自由主义”不但害了亚洲、拉美、苏联东欧等国家和地区,最终连兜售者自己也自食苦果。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弊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却“风景这边独好”,展现出勃勃生机,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们的目光。近几年来,国外舆论界和学术界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中国发展道路”的议论十分热烈。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涉及的问题很多,包括内涵、外延、特点、地位、作用、形成、实现、措施等。其中的内涵、外延、特点可以称为基本内容。这里我们对它做些专门探讨,因为这是基础和核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应该从四个层次去把握。 首先,是道路。“道路”是现当代中国人民喜欢使用的概念,它指的是包括目的、目标、内容、途径等活动因素在内的综合体系。道路,也可以理解为模式,是各种因素的统一。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涉及的不是政治的某些方面,而是政治的全部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政治行为。此外,这里的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广义的,不仅包括政治体系本身,而且包括政治体系对政治环境的治理,这里涉及到政治发展的目的和政治发展的绩效。 其次,是政治发展。政治发展,可以宽泛地理解为政治体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和变化,但是它最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国家的政治体系要在经济社会现代化、主权国家普遍化的过程中发生相应的进步性变化,包括变化的目的、目标、内容、主体、根据、途径、过程等。政治发展既可以指这种变化的过程,也可以指这种变化的结果。政治发展既可以是政治环境(包括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变化的结果,也可以是政治环境变化的原因,还可以与政治环境同步变化,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

再次,是社会主义。这里的社会主义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最主要的是以劳动人民为核心的全体人民的幸福,是马列主义的指导,是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与这些特征相联系甚至把它们内化的政治发展就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并不仅仅是理论探讨中的概念,而是客观存在的实践,苏联的苏维埃制度、南斯拉夫的自治制度、古巴的参与制民主、越南的党内民主等,就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一些具体形式。 最后,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主要包括满足中国人的愿望、适应中国人的习惯、考虑中国人的能力等。虽然中国与一些国家一样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但是由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发展也是有差别的。 因此可以概括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根据政治发展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中国具体国情而采取的政治发展战略及其实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外延 严格说来,这里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静态制度方面的具体表现。根据我们几十年政治发展的实践,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外延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五大核心内容这是指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是绝大多数人都同意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的国体,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形成时间最早,当然应该是核心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特别是在代表产生、内部结构、权能、会议等方面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是现当代中国政治的创举,是当代中国最有特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绝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的政治发展模式 中国,这个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在其辉煌的历史进程中曾多次出现过至治盛世;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遭遇到了千年未有之变局。积贫积弱、灾难深重的中国该向何处去?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种社会势力围绕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展开了长期争论和激烈斗争。以向西人学技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洋务运动”失败了;以向日本学习,试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依靠光绪皇帝推行新政,制定宪法,建立议会的“戊戌变法”失败了;辛亥革命胜利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全盘把西方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移植到中国,试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最后也以晚清旧官僚袁世凯的帝制复辟宣告失败;从此中国开始陷入“革命过后政治总是一片混乱”的局面,参议院成为北洋军阀的玩偶和道具,北洋军阀搞伪宪闹剧,各地军阀割据,混战不休;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了欺骗人民,召开了“国民大会”,制定了所谓“宪法”,可实际上却彻底地暴露出蒋介石集团假民主、真独裁的真面目,把中国人民推入全面内战的血雨腥风之中。 中国该走向何方?无数仁人志士依然思索着这个沉重的历史问题。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包括毛泽东、邓小平在内的我们党的许多早期革命家,目睹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惨状,在他们头脑中首先产生的是救国救民的意识。最初他们并不是共产主义者,而是真诚的爱国主义者。他们接触、研究过

各种各样的主义,最后认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与斗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否定了政治生活中少数人对于多数人的统治,广大劳动群众翻身得解放,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然而,建国之初,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我们的认识并不深刻,由此导致了“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 提出社会主义可以而且应该有多种模式, 我们应该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 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 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 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核心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动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哲学。它把“改变世界”、使“世界革命化”视为根本任务,它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 性相统一的不断发展的哲学。马克思把生产力视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科学社会主义本身就有着要摒弃一切脱离实际的主观和唯心的任 何成分的要求。任何脱离实际的成分都不会在这样的社会主义中找到生存的空间。第二,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绝非贫穷、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第三,科学社会主义以人民为物质 实现的力量源泉,以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者。第四,科学社会主 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形成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第五,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不断完善的社会, 而绝非一成不变的。第六,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追求民主与法制。 对于“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层面来看,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等。从实践层面上来看,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探索。从制度层面来看,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已经形成并且不断完 善着的一系列制度、体制和机制。从发展经验上来说,至少包括以下这些方面:(一)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四)坚持以人为本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五)坚持改革开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坚持以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八)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 各国国情不同,民主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是多样化的。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成立以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政治发展道路长期探索作出的历史选择,是中国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民主政治跨越的根本标志,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政治根基。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都一次次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但是试图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道路没有走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走民主新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争取人民民主始终成为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达28年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斗争中,同时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实现党的最低纲领、争取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我们党大力发动和组织工农群众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在全国迅速发展。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为适应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的形势,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举行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亦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会议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强调,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抗日战

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热情;才能凝聚党心民心,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但它与民主社会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它在本质上与民主社会主义有着根本性区别。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又在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客观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之,民主社会主义却由信奉马克思主义,逐步变为把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元化奉为自己的思想纲领。它时而把马克思主义同宗教原则等并列为自己的信仰基础,时而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原则,时而强调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评精神。但无论怎样变来变去,其指导思想都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完全从自己的纲领中排除了出去。民主社会主义是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唯一的指导思想,主张世界观、指导思想对话,提倡指导思想的多样性,这是从理论层面的一种区别。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就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以质与量都占优势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对于强国富民和建设社会主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尽管由于目前中国生产力不发达,还不能实现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同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只有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财富和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良性发展。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在不改变生产资料、资产阶级私有制的条件下加以实现,他们认为生产资料主体结构并不是衡量社会性质的一种根本性标准,他们主张在维持私有制这种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实行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和其他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制度,并维护以按资分配为主体的财务分配制度。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搞多党制,不搞三权分立。而民主社会主义已经否定了党的相对性,他们宣称他们的党是具有不同信仰、具有不同思想的人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们反对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主张构建一种资产阶级多党轮流执政的国体,他们反对民主集中制,主张在党内实行无条件的民主原则。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最大限度

曲折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曲折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党在成立之初,对革命形势判断的并不十分精准、对革命规律的认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所以在革命初期党也自然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为标志,第一次工运高潮很快又跌入谷底,在共产国际的促动下,党的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党际合作实现后,党开始将主要的精力投向了开展民众运动。在城市中领导了广州沙面工人罢工、五卅运动等一系列规模浩大的工人运动,将大革命推向了高潮。关于农民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也是比较重视,但是因为没有人愿意深入基层,国民党形成了对农民问题只有政策而无行动的局面。也正是由于国民党缺乏吃苦耐劳、深入基层、扎实工作的人才,使得下层民众运动方面工作就由中共党员承担。这样大革命时期党虽然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但是毛泽东、彭湃等人不畏艰险、深入乡村、开展农运,为日后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积累了经验。 在合作破裂后,全国掀起了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在共产党员由六万锐减到一万人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在绝境中奋起,开始了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在大革命悲惨失败之后的关键时刻,党做出了正确抉择,结束了陈独秀右倾中央的工作,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开始了从进攻城市向农村进军的艰难转变。

1927年8月7日,党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八七会议)。毛泽东在发言中讲了领导权,农民和军事的三大问题,提出了争取农民支持、独立领导革命的思想,而具体的途径则是把民众运动和军事运动结合起来。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即“党的现实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在此精神指导下,党先后组织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百余次武装起义。在发起的起义的武装占领城市的探索中,各地起义夺取城市的目标几乎都没有实现。各地武装起义实践证明,攻打大城市的路走不通,一些起义部队开始转入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开始从攻打城市到向农村进军的伟大转折。 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退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毛泽东又经过一番实地调查,了解到井冈山地区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落脚点。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慢慢做通了袁文才,王佐二人的工作,毛泽东才将带领队伍上了井冈山。各地起义军撤到农村后,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在农村怎么生存,怎么发展。为争取农民的支持,建设巩固的根据地,战胜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最初探索出了打土豪的简单办法来扫清革命障碍并鼓励农民起来革命。但土豪的存粮和资财也是有一个积累的周期,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争取广大农民的支持,而要取得农民的支持就要用事实证明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代表。毛泽东抓住了土地这个核心问题,开始组织领导起了边界各县轰轰烈烈的分田高潮。分地也是个很复杂的事,丈量土地、统计人口、协调分配,都需要有人牵头,都需要组织来领导,这样在广大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论文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班级:土研12级1班 任课教师:尹保红 学号:23 学生姓名:崔相东

日期:2012年11月25日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崔相东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包括丰富的内涵: 以选举民主为主要标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以协商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治协商制度, 以直接民主为主要标志的群众自治制度, 以党内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党政治制度。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环节在于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关键词:中国特色;政治发展; 政治民主; 政治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道路, 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原理同当代中国国情紧密结合起来的伟大创造, 又是需要在探索之中进一步定型和完善的过程。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强调: /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科学内涵和拓展路径, 坚定而又科学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顺利推进我国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是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和迫切要求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在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尤其需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既具有普遍意义, 又具有特殊要求。 第一, 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发展全局和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和谐以及生态文明整体推进的过程。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四位一体整体格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政治建设是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证, 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断提高,不可能建设起真正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 第二, 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顺利推进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党成功地解决了一个最重大问题, 这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果断选择和不断拓展,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大创造。在初步建构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架构的基础上, 当代中国另一个最重大问题更多地凸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保护和调动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积极性,确保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和社会健康有序发展。这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之路。十七大报告深刻指出: /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随着经济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道路优势

湖南省首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报告题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道路优势学校名称: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小组成员:刘长风罗志毅吴帆罗娟曾欢 专业班级: 汽营 1401B 指导老师:水战红 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 2015 年 5 月

一、选题原因 ①政治发展的本质是人类政治生活体系在结构和功能上日趋完善的 一个历史过程,它包括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在现代突显为政治改革。 政治发展问题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问题,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会有自己的 正式发展道路,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 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30 年以来,中国依据国情,中国共产党与 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政治发展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②我们党的历史证明,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历来是关系革命、建设、改 革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指出: “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 的。”他又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 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我们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就必须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作为过河的桥或船。③中国共产党人多次 论述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重要 性。1991 年 9 月 24 日,江泽民谈到:“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就是走一条前人没有开辟的道路,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人民坚信,这条路是正确的,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

都要坚信不疑的走下去。”胡锦涛于 2007 年 12 月 27 日进一步强调了政治道路问题的重要性,认为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中处于第一位,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习近平 于2012 年 11 月 29 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图片展时进一步重申 了上述观点。从以上国家领导人对政治道路重要性的论述来看,我们对“政治道路” 本身进行研究,这样才能更好的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坚定道路自信。 ④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时代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时代主题由“战 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新科技革 命蓬勃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中国共产党人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回答了时代的课题,结合我国实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 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促进了世界共同发展与维护了世界和平,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时代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⑤ 胡锦涛同志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是团结路亿万人民 共同奋斗的一条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发展对于中国与中国人民来说是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道路优势的研究有利于: a,有利于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道路的科学内涵。只有 正确把握了科学内涵,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b,巩固党的领导,党协调各方面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 有效治理国家;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科 学社会主义 姓名:张慧勇 学号: S082121 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上课时间:周一第三大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可以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崭新实践中,才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这是因为,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同当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进行革命一样,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指望照搬书本、照搬外国,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从我们自己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富民强国路。这条道路全面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它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改变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逐步走向富裕。从1978年至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6.7%,这是前所未有的纪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国家走向富强。中国经济在近30年间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在2006年迈上了20万亿元的大台阶,不断扩大的经济规模提高了国家影响力,为改善人民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较为雄厚的国力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释放出人民创造财富、共谋发展的激情与活力。近30年中,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到在实践中的深入推进,从经济建设到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我们的制度在不断完善,我们的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的目光更加远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日益展现出文明自信、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精神面貌。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实践一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中国、富强中国、振兴中华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造,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如果说,在鸦片战争以来160多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通过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找到了救中国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和道路,那么,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则通过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一条振兴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和道路。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上真正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概念内容及历史考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概念内容及历史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概念、内容结构及对政治道路发展探索的历史考察,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概念内容及历史考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概念、内容结构及对政治道路发展探索的历史考察,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概念的提出及形成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词之一是道路。何谓道路?道路是指达到某种目标任务的途径和模式,或事物发展变化的途径和方式;政治道路,是指达到实现政治领域某种发展目标的途径和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指从中国实际出发,顺应时代潮流,突出中国特色,达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统一,使政治发展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政治公权合理配置,公平实现全体人民各方利益的政治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概念的提出、发展和完善,经过了反复认识的探索过程。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延安回答民主人士黄炎培政权兴亡“周期率”时第一次讲到政治道路,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1]610这是中国政治道路的思想发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以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核心的上层建筑,开辟了中国社会的新纪元。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随着苏联模式弊端的显露,毛泽东及时提出了以苏为鉴,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指出:“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2]213毛泽东在这里用了“中国路线”的概念,其实质是在寻找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这个思想是明确的。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为理论主题,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十分关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政治发展问题,他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3]168还强调,我们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4]195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政治体制、领导体制、领导机构三大政治改革的任务和目标。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命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概念的确立指明了方向。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使我国政治建设上升到现代法制的高度。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政治发展道路”的新概念,指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5]党的十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是毛泽东研究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一。首先讨论一下当时中国为什么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的国情以及当时中国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因而无产阶级必需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2)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3)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隔离的半殖民的

半封建大国。(4)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为红色政权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5)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6)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7)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二,然后讨论一下中国革命道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农村包围城市到现在,不是一个具体的论断,是一个涵义丰富的战略思维体系。毛泽东当年在中国革命中的实践不过是这一思想的具体实例,我们不能也无需真的从农村开始。中国革命之所以选择农村包围城市,它是受当时各种因素制约的必然选择。今天我们面临的环境、因素变了,不能死搬硬套。但我们可以深入的了解这一战略思想内涵,灵活的应用于今天的社会之中。中国革命的胜利,得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导学案

第一节人民民主是社会的生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民主和社会主义具有不可分割性,知道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理解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2、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 3、能够进行正确的政治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4、重点与难点:民主与自由和法律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教材P75-78的内容) 1、教材三位农民工首次当代表面图片,请你说一说为什么要在农民工中产生全国人大代表?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3、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4、什么是政治体制? 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5、如何正确认识民主、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二、合作学习 讨论民与自由和纪律的关系 三、小结:推荐一个小组总结本节课,另一个一个小组板书其,它小组补充完善。 作业与练习

1、分析题,自由就是不受纪律的约束。 2、民主与集中相矛盾吗? 3、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关系;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原则和优势。 2、提高政治素养,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 3、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以实际行为维护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4、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教材P78-81的内容) 1、请看P78抗日战争时期的村民投票,从这种“草根民主”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有哪些? 3、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关系是什么? 二、分组学习:分析下面的观点 (1)有人说,既然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为什么还要党的领导 ? (2)有人提出,一方面提坚持党的领导,一方面又提人民当家作主,到底党是国家的主人、还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 (3)有人认为,既强调实行依法治国,又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到底是党大还是法大 ? 作业与练习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有哪些? 2、简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层方面。 首先,是道路。“道路”是现当代中国人民喜欢使用的概念,它指的是包括目的、目标、内容、途径等活动因素在内的综合体系。道路,也可以理解为模式,是各种因素的统一。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涉及的不是政治的某些方面,而是政治的全部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政治行为。此外,这里的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广义的,不仅包括政治体系本身,而且包括政治体系对政治环境的治理,这里涉及到政治发展的目的和政治发展的绩效。 其次,是政治发展。政治发展,可以宽泛地理解为政治体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和变化,但是它最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国家的政治体系要在经济社会现代化、主权国家普遍化的过程中发生相应的进步性变化,包括变化的目的、目标、内容、主体、根据、途径、过程等。政治发展既可以指这种变化的过程,也可以指这种变化的结果。政治发展既可以是政治环境(包括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变化的结果,也可以是政治环境变化的原因,还可以与政治环境同步变化,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 再次,是社会主义。这里的社会主义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最主要的是以劳动人民为核心的全体人民的幸福,是马列主义的指导,是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与这些特征相联系甚至把它们内化的政治发展就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并不仅仅是理论探讨中的概念,而是客观存在的实践,苏联的苏维埃制度、南斯拉夫的自治制度、古巴的参与制民主、越南的党内民主等,就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一些具体形式。 最后,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主要包括满足中国人的愿望、适

党史讲堂: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分析

党史讲堂: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一条是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关于这条革命道路,小平同志在1984年接见日本外宾时曾作过非常经典的概括。他说?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他又说?中国共产党人……走自己的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怎么理解小平同志的这两个概括?他讲的是一条道路,还是两条道路呢?其实,小平同志这两个概括讲的都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不过一个讲的是广义的革命道路,即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它包括革命的总战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及实现总战略的方法(三大法宝)和途径(农村包围城市);第二个讲的是狭义的革命道路,即专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今天我与大家探讨的是后者,专门谈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如何开辟出来的。我今天讲三个问题:一是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二是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曲折历程;三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一、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大革命的失败。下面我就简要地梳理一下大革命时期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 1962年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时对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作了总结,他说:?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个阶段才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由此可见,党在成立之初,对革命形势判断的并不十分精准、对革命规律的认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所以在革命初期党也自然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为标志,第一次工运高潮很快又跌入谷底,在共产国际的促动下,党的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