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精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延静武晓钊李作聚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信息物流系以企业人才需求为方向,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为核心,以增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为重点,在实践教体系方面,不断改革创新,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环境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探索出了一条既适应北京现代物流业发展特点,又满足物流企业实际人才需求的发展思路。

关键字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四位一体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北京已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未来首都服务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技能的一线人才。为满足首都现代物流业高速发展对高技能物流人才的需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于2003年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为:面向首都现代物流业,主要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熟悉物流配送、运输、仓储、国际货运代理等业务流程,掌握物流业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物流信息管理软件进行一线物流业务管理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岗位可以胜任的工作有仓储配送部业务主管;物流运输部调度、车队队长;国际物流部报检员、跟单员;信息管理部主管等。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现代物流的标志是信息化、标准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物流管理“电子化”是首都物流企业的特点。结合几年来专业建设经验,经过充分论证,物流管理专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教学安排环节

按照人才培养递进规律将三年划分为基本素质教育、物流业务技能训练、岗位综合模拟和顶岗实习四个相互关联的阶段。第一阶段按照人才规格要求安排文化知识、专业基本理论、外语、计算机应用等基本能力培养的教学;第二阶段按照物流业务分类进行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业务流程、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养成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第三阶段按照物流企业业务部门设置分别进行岗位综合模拟,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第四阶段按照就业需要在对应岗位上进行实际工作,培养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如图1所示)。

图1四段式教学安排

(二)课堂教学环节

为有效解决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之间存在“断层”问题,设计并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即:

1.引进典型物流企业的全套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将信息系统平台和仿真性实训环境按照物流管理业务流程进行集成,利用网络技术下载企业真实业务、原始票据,形成由现代新技术构建成的虚拟生产性教学平台,在平台上实施“案例驱动、原始单据流转、场景模拟、软件

操作、信息处理、技能训练”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上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学会如何工作(如图2所示)。

2.把假期社会实践进行教学化安排,在企业顶岗实习前的4个假期分别安排专业认知、仓储配送教学实践、物流运输教学实践、国际货代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师傅带领下熟悉相关物流业务操作,尤其要重视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如图3所示)。

图2以仓储配送业务管理为示例的“虚拟生产性教学平台”

图3假期社会实践教学化安排

(三)企业实习环节

保证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建立顶岗实习企业资源库,从第五个学期寒假开始,安排学生到有人才需求意向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将校内学习与未来就业相衔接,在学生和员工角色互换中进一步提升胜任就业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顺利就业。

另外,通过进一步深化“四位一体”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使职业认知、专项技能训练、岗位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四个环节形成相互链接的闭环系统(如图4所示)。

和业务主管两个层次,部门经理定位于未来拓展层次,核心竞争力定位在物流信息系统应用和物流管理筹划。业务操作员的核心能力分别是基本业务处理,包括:仓储配送业务处理、运输计划与调度、国际货运单证处理、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录入;业务主管的核心能力是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熟练进行业务管理并能够进行业务筹划分析,包括:仓储配送业务管理、物流运输组织、业务筹划、物流信息管理。学生毕业后的初职岗位是业务操作,经过1-2年,可以胜任业务主管工作;再经过1-2年可以胜任部门经理工作,负责仓储配送部、物流运输业务部、国际物流部、企业信息管理部的全面工作(如图5所示)。

图5就业岗位定位分析

(二)课程体系总体构成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由职业素质教育板块和职业能力板块构成,如图6所示:

学院为所有专业开设“无差异”能力培养课程,学生通过学分积分自主完成通用能力训练和考核,考评鉴定合格,获得“商贸通用能力证书”。

(三)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1.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职业能力递进规律,确定每个物流业务中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工作任务的专业核心能力、支持核心能力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非专业能力等(如图7所示)。课程体系构建仿照德国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法,并采用如图8所示流程。

图图

7岗位及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

图8课程开发流程

2.实践课程体系实施

实践课程体系主要是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

第一阶段(3,4学期),此阶段培养学生的通用职业技能和从事物

流管理岗位工作的业务技能。课程设置包括:商贸通用能力训练、商业一条街岗位体验、物流业务基本技能、核心技能训练等。

岗位通用能力训练课程、商业一条街岗位体验课程以培养学生从事服务业岗位的公共技能、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管理采用学分制,教学方式采用“网络课程+技能训练”,考核方式采用“技能鉴定”,在校期间取得规定学分,可以获得学院颁发的技能证书。

物流业务基本技能、核心技能训练课程以培养学生从事未来就业岗位的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劳动观念、职业道德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企业共同设计完成,教学模式主要是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所有教学活动都在“电子化物流业务平台+仿真实训”的教学情境中开展,学生根据业务流程,在软件系统平台上完成原始票据的信息处理,同时结合仿真实训环境、设备演示、知识讲解等“学训一体”方式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增强职业素养。教学改革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老师指导下分小组实施教学,学生根据教学项目要求带着工作任务在虚拟生产性环境中边工作边学习,根据“需求调研、方案制定、组织实施、过程控制、自我评价、教师评价”6个步骤实施教学。校企合作开发物流业务技能大赛项目,通过技能大赛方式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向家长、社会展示培养效果。

第二阶段(第5学期):培养学生物流业务技能综合应用能力。仿真物流企业部门设置和运作模式开展岗位综合模拟,通过岗位综合模拟,强化物流业务基本技能、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综合能力。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按照物流业务,组建不同的部门工作团队,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