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历年真题(一)

合集下载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完整版)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完整版)

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课程代码09201)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誊.(téng)抄粗犷.(kuàng) 美轮美焕.(huàn)B. 拂.(fó)晓遨.(áo)翔按图索骥.(jì)C. 翕.(xi)动鹰隼.(sǔn)铤.(tǐng)而走险D. 搀.(chān)扶陷井.(jǐng) 囫.(wú)囵吞枣2、下列汉字笔画书写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水:横撇竖钩撇捺B.长:竖钩横撇捺C.主:点横横横竖D.丰:横横横竖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当前课外补习蔚为大观....,孩子们失去了假日,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

B.虽然搜索马航MH370失联飞机的工作困难重重,但各国依然全力以赴....。

C.单单一个“小升初”就让许多家长和孩子焦头烂额....,无计可施。

D.想要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中国只能独辟蹊径....,走科学发展道路。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部分网络写手随意糟蹋祖国的语言文字,甚至写作态度极为粗疏。

B.促进社会收入公平的关键在于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全覆盖。

C.京广高速铁路连接的大多是主要的金融中心和大型城市D.语言本身积淀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

5、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补,也没有洗”,这个句子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孔乙己穷困懒散的特点。

B.“街上仿佛没有人,道路好像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道路的空旷和天气的寒冷。

C.“大木匠看见老婆满脸黑云地看着他,情知要有一场暴风雨。

”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木匠老婆生气时的表情。

最新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历年真题汇编试卷汇编

最新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历年真题汇编试卷汇编
23.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4分)
四、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29分)
假定下文是小学六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请根据要求完成24-27题。
雪地里的红棉袄
佚名
①三十年前,我八岁。
②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背上,讨吃求穿,日子十分凄苦。
③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有女人,日子少光彩。于是,在那个青黄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驮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十五岁,嫁来时,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
D.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与游戏的形式
9.关于小学阶段写作教学目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写作,第一学段定位在“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第三学段进入“写作”
B.三个学段都要求学生留心周围事务,积累写作素材,写自己想说的话,并学会分段表达
C.三个学段都要学习使用标点符号,第一学段要求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节选自《晋书•周访传》)
21.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
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
访隐者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22.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2分)
④大约是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舔尽了留在嘴角的米粒。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饭,留给我的,里面掩着两个鸡蛋。
⑤我没喝,也没吃。
⑥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⑦“阿九,你太小,洗不净,然后摸出两个鸡蛋,“还热,吃吧。”

历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历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历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客观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述孔子的言行,内容涉及哲学.整治.伦理.道德.文学.教育等方面。

B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深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是对庄子的高度评价。

C骚体是古典文学体裁的一种,起于春秋时期,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提出来的。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著作之首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C《诗经》反映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风.雅.颂的表现手法。

3.在先秦作品中,表现“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艺术特点的作品是()A诗经B文心雕龙.史传 C 春秋D国语4.司马迁《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著作,其叙事是----记载历史的。

A以历史事件为中心 B以朝代更迭为中心C以历史人物为中心 D以作者的历史观为中心5.下列三部著作成书的先后顺序是()A诗经.论语.春秋 B春秋.诗经.论语C诗经.春秋.论语 D春秋.论语.诗经6.下面中国古代诗人与其艺术风格对应不符的是()A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风格豪放飘逸B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歌雄浑质朴.苍劲悲壮C白居易.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诗歌情趣恬静悠闲,风格清新淡远D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风格沉郁顿挫7.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人()A陶渊明B孟浩然C王维D杜甫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骆宾王.王昌龄.杜牧分别是初唐.盛唐.晚唐时期的诗人B南北朝诗人陶渊明歌颂劳动,赞美淳朴的农村生活,并以此为污浊的仕途相对立,写出了《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桃花源记》更寄予了诗人的理想,反映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福建教招小学语文试卷真题

福建教招小学语文试卷真题

福建教招小学语文试卷真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霎时(shàshí)B. 蜷缩(quánsuō)C. 瞌睡(kēshuì)D. 蹒跚(pánsh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他突然间感到一阵头晕,不由自主地踉跄了几步。

B. 她穿着一件淡蓝色的连衣裙,显得格外清雅。

C. 他总是喜欢在闲暇之余,翻阅一些古典文学。

D. 那个小村庄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景色宜人。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依然精神矍铄。

B.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C.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老马识途,经验丰富。

D. 他总是喜欢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屈不挠。

4. 下列句子中,语序正确的一项是:A. 我昨天去了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B. 借了一本书,我昨天去了图书馆。

C. 去了图书馆,我昨天借了一本书。

D. 一本书,我昨天去了图书馆借了。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

C.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D.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________”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7. “________”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8. “________”是《三字经》的开篇语,体现了古代教育的启蒙思想。

9. “________”是《弟子规》中的一句,教导我们要尊敬师长。

10. “________”是《千字文》中的一句,描述了自然界的和谐景象。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省略,假设是一篇关于自然景观描写的散文)11. 作者在文中描述了哪些自然景观?12. 作者通过这些自然景观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13. 文中提到的“山青水秀”一词,具体描绘了哪些景象?14.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5.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16.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四、作文题(40分)17. 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2013年_真题-无答案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2013年_真题-无答案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2013年(总分150,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发指(fà) 给予(jǐ)兴奋(xīng)窗明几净(jī) B.创伤(chuāng)侥幸(jiǎo)提防((dī)度德量力(duó) C.龟裂(jūn)糊弄(hù) 空白(kōng)勇冠三军(guān) D.喝令(hè) 横财(hèng) 起哄(hòng) 荷枪实弹(hè)2. 下列汉字中造字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牛日末瓜 B.京下三刃 C.林灭诊囚 D.爸闻战笔3.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______。

A.步履蹒跚礼上往来煽风点火恃才傲物 B.独辟蹊径追根溯源肆无忌惮不寒而栗 C.生性怯懦呕心沥血瞠目结舌同仇敌忾 D.妄自菲薄脍炙人口苦心孤诣叱咤风云4. 下面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

A.惠安馆门口,辫子甩在胸前的一个大姑娘倚门而立。

B.几层用厚塑料布严密包裹着的小铁箱终于出现了。

C.我得承认,这种情况使我受惠不浅,不然的话,在许多危险关头我是难以逃脱的。

D.杨先生不主张再把那封信送出去,虽然他以为明家不收他的信是故意侮辱他。

5. 下列关于文学文体特征表述有误的是______。

A.儿歌短小单纯,易懂易记,强调音韵节奏,歌戏互补富有情趣 B.儿歌故事主题集中明朗,情节曲折单纯,叙述明快有童趣,语言质朴活泼 C.儿童故事具有跃动的童心和贯穿全文的童趣,以优美语言表现优美意境 D.儿童报告文学具有鲜明的教诲、强烈的讽刺,情节具有虚构性6. 下列有关作者、朝代、作品的组合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柳永—宋—《八声甘州》 B.柳宗元—唐—《马说》C.杜牧—唐—“千里莺啼绿映红” D.杨万里—宋—“映日荷花别样红”7. 下列对语文课程理论理解不当的是______。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历年真题(一) 2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历年真题(一) 2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历年真题(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见风驶舵不胫而走月明星稀各行其是B.流连忘返汗流浃背毛骨耸然好高骛远C.半途而废循私舞弊世外桃源真知灼见D.振聋发聩风声鹤唳陈词滥调金榜题名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各个部门应防止对毕业生的恶意歧视现象不再发生。

B.作为语文教师,时刻应当不忘语文学科既要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还应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修养。

C.限制浪费的范围,并不能制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因为它没有切断公共资金为个人办事的渠道,所以只是扬汤止沸。

D.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使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变得日益狭窄。

3.把下列一段话修辞手法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向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由色调,造出黄昏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门,逃走时还在窗上留下了脚印。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风的特点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风的顽皮、可恶和无孔不入的特点C.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句子的长度与句式风格很近D.几种修辞手法结合得自然和谐,恰到好处,共同突出了风的特点4.下列关于作者,国籍,作品组合错误的一项是()。

A.伊索—古希腊—《伊索寓言》B.马克•吐温—美国—《苦儿流浪记》C.张天翼—中国—《宝葫芦的秘密》D.金波—中国—《绿色的太阳》5.《红楼梦》中才情超逸又不拘小节,把“二哥哥”叫成“爱哥哥”的人物是()。

A.贾探春B.贾惜春C.贾迎春D.史湘云6.下列不属于文学创作基本原则的一项是()。

A.情境假定原则B.情感评价原则C.艺术真实原则D.形式创造原则7.下列有关语文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福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

福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

福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福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早操、课间操B、体育课C、体育竞赛D、学生自觉锻炼2、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表明了人格的()。

A、稳定性B、复杂性C、综合性D、独特性3、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4、在我国,中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用()。

A、认定制B、审定制C、选定制D、国定制5、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A、160B、140C、150D、1306、发现的策略是指()的教学策略。

A、以学生为中心B、以教师为主导C、个别化D、交互式7、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A、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B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

C、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D、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8、教学中学生要掌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总的说,应该是()。

A、重点掌握直接经验B、重点掌握间接经验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并重D、先掌握直接经验,后掌握间接经验9、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应该是()。

A、神学和哲学B、哲学和心理学C、哲学和伦理学D、伦理学和心理学10、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是()。

A、政治、经济、文化B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课程理论C、社会、知识、儿童D、教育目的、教育理念、课程理论11、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

A、学习动机B、学习兴趣 C、学习目的D、学习内容12、下列不属于学习的组织策略的是()。

A、摘录B、画线C、小结D、群集A、柯尔伯格B、皮亚杰C、桑代克D、沃尔克14、“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知行统一的原则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5、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小学语文2023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小学语文2023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小学语文2023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小学语文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1我们的母语重情性、重意会、重简约、重自悟,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理应重情性、重意会、重简约、重自悟。

语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语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生活是语文唯一的源头活水。

学生用情感领悟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熏染着学生的情感;学生用智慧解读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提升学生的智慧;学生用心灵品味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雕琢着学生的心灵。

因此,母语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中的一股甘泉。

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佳境。

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

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情感派”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

“以情带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是求真、向善、爱美的情。

以情带读,带出的是饱含深情的读、是全神贯注的读、是多元感悟的读、是个性飞扬的读、是融会贯通的读、是出神入化的读。

以情带读,还自然带出读的`技巧、读的节奏、读的旨趣、读的韵味、读的神采。

语文学习,是学生以原有的认知经验和人生体验为基础,对文本主动加工并重新建构的过程。

古人有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正所谓“一轮皓月当空照,千江有水千江月”。

把课文读通,对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

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问题在于,这样读书,有人不屑一顾,有人不以为然,有人不了了之,也有人不知所措。

学生的读书水平普遍不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把功夫扎扎实实地化在读原文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

福建教师招聘真题语文试卷(含答案)

福建教师招聘真题语文试卷(含答案)

福建教师招聘真题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红楼梦》的作者?A. 曹雪芹B. 吴承恩C. 施耐庵D. 罗贯中2. 下列哪个朝代不属于“唐宋元明清”?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3. “一问三不知”出自哪部古典小说?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4. 下列哪个字是“楷书”的组成部分?A. 横B. 竖C. 撇D. 点5. 下列哪个选项是《庐山谣》的作者?A. 杜甫B. 白居易C. 苏轼D. 李白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历年真题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历年真题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历年真题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历年真题(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注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序号填在[]里。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濒(pīn)临尴尬(gān gà)兵戎(róng)呱呱(gūgū)坠地B.窥(kuī)伺鱼鳔(piào)惬(qiè)意命运多舛(chuǎn)C.粗犷(guǎng)风筝(fēng zheng)鞠( jǖ)躬冯(píng)虚御风D.翁媪(wēng’ǎo)确凿(záo)慰藉(wèi jiè)羽扇纶(guān)巾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东施效颦以经腼怀落寞B.慷慨陈词舆论布署针砭C.莫名奇妙馈赠陨落晨曦D.毋庸致疑松弛道劲顽强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看到这张奖状,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你们那青春洋溢的脸庞,朝气蓬勃的身姿和响亮快乐的声音。

B.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C.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语文教学应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逐步展开。

D.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耸人听闻的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4.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夸张,用高标接天挡日的景象,极写山势之高危,道路之难行。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曹军的船队被一把火烧得精光的情景,突出了周瑜的战功。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问,自问自答,融情入境,生动形象地了离愁别绪。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历年真题(一)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历年真题(一)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历年真题(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见风驶舵不胫而走月明星稀各行其是B.流连忘返汗流浃背毛骨耸然好高骛远C.半途而废循私舞弊世外桃源真知灼见D.振聋发聩风声鹤唳陈词滥调金榜题名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各个部门应防止对毕业生的恶意歧视现象不再发生。

B.作为语文教师,时刻应当不忘语文学科既要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还应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修养。

C.限制浪费的范围,并不能制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因为它没有切断公共资金为个人办事的渠道,所以只是扬汤止沸。

D.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使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变得日益狭窄。

3.把下列一段话修辞手法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向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由色调,造出黄昏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门,逃走时还在窗上留下了脚印。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风的特点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风的顽皮、可恶和无孔不入的特点C.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句子的长度与句式风格很近D.几种修辞手法结合得自然和谐,恰到好处,共同突出了风的特点4.下列关于作者,国籍,作品组合错误的一项是()。

A.伊索—古希腊—《伊索寓言》B.马克•吐温—美国—《苦儿流浪记》C.张天翼—中国—《宝葫芦的秘密》D.金波—中国—《绿色的太阳》----------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5.《红楼梦》中才情超逸又不拘小节,把“二哥哥”叫成“爱哥哥”的人物是()。

A.贾探春B.贾惜春C.贾迎春D.史湘云6.下列不属于文学创作基本原则的一项是()。

A.情境假定原则B.情感评价原则C.艺术真实原则D.形式创造原则7.下列有关语文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专业试题含答案(3套)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专业试题含答案(3套)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专业试题(一)一、积累与运用(22分)1、根据提示和要求填空(12分)⑴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为知类。

⑸曹刿阻止鲁庄公乘胜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古人写雪,手法不一。

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中的“”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比喻精妙;而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湖上影子,、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则用白描,同样形神兼备。

2、下面字形与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2分)A.间或(jiān)嗤笑(chī)锐不可当(dǎng)同仇敌忾B.啜泣(chuò)颔首(hàn)孜孜不倦(zī)海市蜃楼C.妖娆(ráo)匀称(chèng)根深蒂固(dì)盛气凌人D.悲怆(chuàng) 拮据(jū)毛骨悚然(shù)妄自菲薄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今天天气好,我们一起去登山,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B.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C.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D.老师的举动让孩子们停住了笑声,全场鸦雀无声。

4、依饮填入下段文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走入民间,到处都有与关云长的绘像;。

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给长髯去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国人的历史写下“忠义”两字。

①紫红色的面孔②浓正的长眉③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④丹凤的亮眼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①④②③5、在句中,词语的顺序不同,句子的表达效果也不同。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历年真题(一).docx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历年真题(一).docx

.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历年真题(一)(时间: 12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 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见风驶舵不胫而走月明星稀各行其是B.流连忘返汗流浃背毛骨耸然好高骛远C.半途而废循私舞弊世外桃源真知灼见D.振聋发聩风声鹤唳词滥调金榜题名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各个部门应防止对毕业生的恶意歧视现象不再发生。

B.作为语文教师,时刻应当不忘语文学科既要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还应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修养。

C.限制浪费的围,并不能制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因为它没有切断公共资金为个人办事的渠道,所以只是扬汤止沸。

D.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使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活动围变得日益狭窄。

3.把下列一段话修辞手法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向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由色调,造出黄昏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门,逃走时还在窗上留下了脚印。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风的特点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风的顽皮、可恶和无孔不入的特点C.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句子的长度与句式风格很近D.几种修辞手法结合得自然和谐,恰到好处,共同突出了风的特点4.下列关于作者,国籍,作品组合错误的一项是()。

A.伊索—古希腊—《伊索寓言》B.马克 ?吐温—美国—《苦儿流浪记》C.天翼—中国—《宝葫芦的秘密》D.金波—中国—《绿色的太阳》.5《.红楼梦》中才情超逸又不拘小节,把“二哥哥”叫成“爱哥哥”的人物是()。

A.贾探春B.贾惜春C.贾迎春D.史湘云6.下列不属于文学创作基本原则的一项是()。

A.情境假定原则B.情感评价原则C.艺术真实原则D.形式创造原则7.下列有关语文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福建教师编制小学语文试卷

福建教师编制小学语文试卷

福建教师编制小学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霎时(shàshí)B. 蜷缩(quánsuō)C. 瞌睡(kēshuì) D. 恣意(zìyì)2. “春眠不觉晓”的下一句是:A. 处处闻啼鸟B. 夜来风雨声C. 举头望明月D. 低头思故乡3. 下面哪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聪明?A. 笨鸟先飞B. 聪明绝顶C. 一鸣惊人D. 画龙点睛4.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下一句是:A. 每逢佳节倍思亲B. 举头望明月C. 低头思故乡D. 春眠不觉晓5.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岳阳楼记》D. 《滕王阁序》6. “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A. 疑是地上霜B. 举头望明月C. 低头思故乡D. 春眠不觉晓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小径。

B.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小路。

C.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道路。

D.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小巷。

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以下哪位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杜牧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星星C. 云彩D. 太阳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他虽然学习好,但是品德高尚。

C. 他因为学习好,所以品德高尚。

D. 他由于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2. “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13. “_________,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14. “_________,一日看尽长安花。

福建小学语文教招试卷

福建小学语文教招试卷

福建小学语文教招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应接不暇(yīng jiē bù xiá)B.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C. 饕餮盛宴(tāo tiè shèng yàn)D.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B. 他因为学习好,所以品德也好。

C. 学习好和品德好,他都有。

D. 他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描写哪个季节的诗句?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5. 下列成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杯弓蛇影C. 画蛇添足D. 掩耳盗铃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王安石7.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哪位诗人的诗?A. 杜甫B. 李白C. 王之涣D. 孟浩然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跑得很快。

C. 他跑得比风还快。

D. 他跑得飞快。

9.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10. 下列成语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画龙点睛B. 画蛇添足D. 画虎不成反类犬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请写出“春眠不觉晓”的下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下一句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

13. “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1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福建小教语文笔试题目及答案

福建小教语文笔试题目及答案

福建小教语文笔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镌刻(juān kè)B. 饕餮(tāo tiè)C. 筵席(yán xí) D. 缱绻(qiǎn quǎn)答案: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位古代文学家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导,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很有才华。

C. 这篇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答案:C4. 下列诗句中,描写春天的是哪一句?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A5. “桃李满天下”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什么?A. 教育成果丰硕B. 春天景色宜人C. 人际关系广泛D. 旅行经历丰富答案:A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A7.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李白的哪首诗?A. 《静夜思》B. 《望月怀远》C. 《月下独酌》D. 《夜泊牛渚怀古》答案:A8.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杜甫C. 李白D. 王维答案:A9. 下列成语中,表示“事情发展得非常顺利”的是:A. 一帆风顺B. 一蹴而就C. 一劳永逸D. 一鼓作气答案:A1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杜甫B. 李白C. 李商隐D. 王之涣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________》中的名句。

福建语文招聘试题及答案

福建语文招聘试题及答案

福建语文招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豢养(huàn)B. 箴言(zhēn)C. 徇私(xùn)D. 缜密(ché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B. 他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C. 这篇文章的主旨非常明确。

D.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B.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故事。

C.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

D.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主要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复仇而陷入精神和道德的冲突。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胫而走”中的“胫”指的是小腿。

B. “不刊之论”中的“刊”指的是修改。

C. “不名一钱”中的“名”指的是占有。

D. “不速之客”中的“速”指的是邀请。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7.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离骚》,是__________的代表作。

8.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著名的元曲,作者是__________。

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

福建教师语文招聘真题试卷

福建教师语文招聘真题试卷

福建教师语文招聘真题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箴言(zhēn yán)恣意(zì yì)桎梏(zhì gù)B. 蹉跎(cuō tuó)缱绻(qiǎn quǎn)蹑手蹑脚(niè shǒu niè jiǎo)C. 踌躇(chóu chú)徜徉(cháng yáng)窈窕(yǎotiǎo)D. 峥嵘(zhēng róng)饕餮(tāo tiè)旖旎(yǐ nǐ)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新颖,但是论据不足,说服力不强。

D.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我不敢苟同。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

D.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5. 下列关于汉字书写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和”字的笔顺是横、竖、撇、捺。

B. “鼎”字的笔顺是竖、横、撇、捺、横折钩。

C. “明”字的笔顺是竖、横、竖、横折钩。

D. “国”字的笔顺是竖、横、横、竖、横折钩、横。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名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的深切忧虑。

7. “__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学而》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名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历年真题(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见风驶舵不胫而走月明星稀各行其是B.流连忘返汗流浃背毛骨耸然好高骛远C.半途而废循私舞弊世外桃源真知灼见D.振聋发聩风声鹤唳词滥调金榜题名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各个部门应防止对毕业生的恶意歧视现象不再发生。

B.作为语文教师,时刻应当不忘语文学科既要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还应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修养。

C.限制浪费的围,并不能制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因为它没有切断公共资金为个人办事的渠道,所以只是扬汤止沸。

D.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使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活动围变得日益狭窄。

3.把下列一段话修辞手法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向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由色调,造出黄昏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门,逃走时还在窗上留下了脚印。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风的特点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风的顽皮、可恶和无孔不入的特点C.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句子的长度与句式风格很近D.几种修辞手法结合得自然和谐,恰到好处,共同突出了风的特点4.下列关于作者,国籍,作品组合错误的一项是()。

A.伊索—古希腊—《伊索寓言》B.马克•吐温—美国—《苦儿流浪记》C.天翼—中国—《宝葫芦的秘密》D.金波—中国—《绿色的太阳》5.《红楼梦》中才情超逸又不拘小节,把“二哥哥”叫成“爱哥哥”的人物是()。

A.贾探春B.贾惜春C.贾迎春D.史湘云6.下列不属于文学创作基本原则的一项是()。

A.情境假定原则B.情感评价原则C.艺术真实原则D.形式创造原则7.下列有关语文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B.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C.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摒弃接受式的学习方式D.语文课程应当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8.关于小学阶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下列说确的一项是()。

A.每个学段都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B.每个学段都要求学生能用硬笔、毛笔写好楷书C.第一学段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D.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与游戏的形式9.关于小学阶段写作教学目标,下列说确的一项是()。

A.关于写作,第一学段定位在“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第三学段进入“写作”B.三个学段都要求学生留心周围事务,积累写作素材,写自己想说的话,并学会分段表达C.三个学段都要学习使用标点符号,第一学段要求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D.三个学段每学年课作文都要求达到16次,第三学段要求40分钟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作文10.下列关于语文课程评价的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语文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习的过程B.语文课程评价的重点应当是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C.评价的主体有教师、学生本人、同学以及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D.写作的评价应按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1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1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隐《无题》)14.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15.“气蒸云梦泽,波撼城”出自《望洞庭湖赠丞相》,作者是___________。

16.郭沫若先生创作的第一部新诗集是《______________》。

17.汉字形体演变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__________、草书、楷书、行书。

18.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与发展。

19.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____________中进行。

2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______万字。

三、古诗文阅读(1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以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爱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无愧于心乎?”[注]①舣:把船靠拢岸边。

21.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4分)纵江东父兄怜爱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无愧于心乎?(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2-23题。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2.这首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2分)23.欣赏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

(4分)四、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29分)假定下文是小学六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请根据要求完成24-27题。

雪地里的红棉袄佚名24.简要概括“嫂子”关爱“我”的三件事。

(6分)25.品析课文第○8、○12、○16自然段。

(1)这三个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2)联系上下文,简述这三个自然段蕴含的深意。

(6分)26.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本课阅读教学制定教学目标。

(6分)[本文要求学生会认的生字]脊凄绑粥舔剃携熄2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即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容,体会感情,还要让学生领悟语言特点,运用语言。

请根据上述提示,为第○18自然段中“我突然发现她眼睛已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

”这个句子进行教学片断的设计。

(8分)五、教学案例分析(21分)下面是某教师执教《三顾茅庐》(小学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的教学片断和课后学习活动设计。

请根据题目要求完成28—29题。

[课文]三顾茅庐备两次前往隆重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出山后,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备高兴地对关羽、飞说:“我得到诸葛亮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教学片段]28.上述教学片段体现了哪些语文课程理念?请简要评析。

(至少答出四点)(12 分)29.请根据语文课程理念,简要点评上述“课后学习活动设计”。

(至少答出三点)(9分)六、作文(50分)30.根据下面要求,写一篇作文。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学校将举行以“书香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一位教师要向全校学生作开展读书活动的倡议演讲。

如果你就是这位老师,请你写一份演讲稿。

要求紧扣活动主题,容具体,符合文体,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历年真题(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二、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注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序号填在[]里。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濒(pīn)临尴尬(gān gà)兵戎(róng)呱呱(gūgū)坠地B.窥(kuī)伺鱼鳔(piào)惬(qiè)意命运多舛(chuǎn)C.粗犷(guǎng)风筝(fēng zheng)鞠( jǖ )躬冯(píng)虚御风D.翁媪(wēng’ǎo)确凿(záo)慰藉(wèi jiè)羽扇纶(guān)巾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东施效颦以经腼怀落寞B.慷慨词舆论布署针砭C.莫名奇妙馈赠陨落晨曦D.毋庸致疑松弛道劲顽强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看到这奖状,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你们那青春洋溢的脸庞,朝气蓬勃的身姿和响亮快乐的声音。

B.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上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C.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语文教学应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逐步展开。

D.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耸人听闻的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4.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夸,用高标接天挡日的景象,极写山势之高危,道路之难行。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曹军的船队被一把火烧得精光的情景,突出了周瑜的战功。

C.“今宵酒醒何处?柳岸,晓风残月”----设问,自问自答,融情入境,生动形象地了离愁别绪。

D.“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对偶,以“六军”对“七夕”,“驻马”对“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工整巧妙。

5.下列对文学核心功能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认识功能B.审美功能C.传达功能D.交流功能6.塑造“稻草人”这个童话形象的作者,正确的一项是[]A.天翼B.安徒生C.格林兄弟D.叶圣陶7.下列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一项是[]A.王安石B.仲淹C.曾巩D.欧阳修8.下列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学段(3—4年纪)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规定,正确的一项是[]A.不少于5万字B.不少于40万字C.不少于100万字D.不少于260万字9.下列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文的评价,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B.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C.重视对作文分等定级的评价D.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10.下列关于“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B.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C.体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D.注重教师的策划、组织、协调和指导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20分)11.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学而》)12.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13.海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