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文化的特点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府文化的特点研究

摘要:广府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主要代表,据今已有2000多年的文化历史,它传承与彰显着广府的地域特色。广府文化不单是个地域概念,而且是个历史文化概念。基于广府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体现出移民文化,平民文化,开放兼容、勇于创新、以和为贵和崇尚务实的文化特点。

关键词:广府文化;岭南文化;文化特点

广府文化指以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围的粤语文化。广府文化,即汉族广府民系的文化,中华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属于岭南文化,表现为粤语、粤剧、粤曲等,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等的最早发祥地。广府文化之“广”是指广信,正如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写:广信在“桂江、贺江入郁”(西江)处,也即是封开与交界地方,而且明确了广信正是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岭南时的军政首府。当时整个岭南划为九郡,全由一个名为交趾部的军政机构管理。因此称古广信所在地为“岭南文化古都”。广府文化容丰富,底蕴深厚。广府文化是岭南文化中的先进代表,是省的旗帜性文化。广府文化推动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迅猛发展。

一、广府文化是的主流文化

的民族构成主要以汉族为主,汉族又分为三大民系: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潮汕民系,以这三大民系各自特点为核心的文化我们就称之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而这三大文化体系中,又以广府文化的区域分布最广,各方面的影响最大,是当之无愧的主流文化。广府文化以广佛为核心,珠江三角洲是最具代表性的广府民系文化区域。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一直是岭南的经济中心和我国对外经济的窗口,也是广府文化和海外文化交流最为密集的地区。具有移民文化,平民文化,开放兼容、勇于创新、以和为贵和崇尚务实的特点。

二、广府文化的特点

(一)移民文化

一种文化现象的形成,与地缘、人群、语言、民俗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岭南文化、而且主要是广府文化,是中原汉文化南下之后,与岭南原有土著文化对撞交融而产生的地域文化。岭南原有土著主要是百越族,地域个文化应当是土著文化。这种土著文化,由于在汉及其以后受历代政权的压制涤荡,以及在汉文化占统治和主导地位条件下的文化对撞交融,有的仍顽强存在,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已经变形或变异,有的与汉文化结合化为一种新型文化。这种交叉混杂的状况,在粤西南地区、也即是南江文化带,是较普遍较典型的,所以,称之为百越后或后百越文化带。广府文化即是中原汉文化(尤其是楚文化)南下与百越文化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地域性的新型文化。这种文化典型地体现在粤语方言中。这种方言,保留了较多古汉语成分,又有不少百越族的音标词语,其中封川古标话浊塞音特重。

广府文化的中心城市是。自建城至今已2200多年了,历史上有过几次大的人口迁徙,其中,大多为动乱之际中原人口的避世逃难。因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一直被中央政府视为贬谪之地。自汉至唐宋初期,政府管理形同虚设,鲜有民生政策支持实惠。因此,作为政治主流思想的儒家文化,在这里的影响并不明显。但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易经》思想则在流人入粤的变迁中落地生根,并衍生出讲究风水的浓郁风俗。《易经》中的“变通”哲学成为广府人深谙的生存之道,这成为广府文化的基本核。来自全国各地、多民族杂居交汇的“移民文化”为这个文化核滋养出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文化品性。同时,各色人等自谋出路、自求生存为其第一要素的生活又足以使移民文化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

(二)平民文化特点

广府文化也是具有开放性的平民文化,广府文化资继承了岭南风格,吸收了西洋文化营养,形式上表现为世俗性的兼容并蓄和表征的形式优美。资源中的一些重要民俗表现,将会在广府地区长期保留下去,包括茶楼文化、新春花市、舞龙舞狮、波罗庙会、端午龙舟、黄飞鸿武术、黄大仙祠,还有西关小姐等等;文化艺术方面有岭南画派、粤剧、曲艺,手工工艺有广瓷、广彩、粤绣、牙雕等等,随着城市发展的越快,规划与管理应相应提高,让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深入民心,这样才能使广府文化沉淀下来。“大城市以文化论输赢”,这已经不是

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而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

(三)开放兼容的特点

岭南文化在从陆地文明向海洋文明的过渡中,广府文化成为富有代表性的先进文化,其文化的显著特征就是在广府人身上集体表现出的务实、开放、自信、进取、乐观、精明,尊重科学,商业意识浓厚,敢为天下先等精神特质。

由于广府人本是中原移民,在艰难的迁徙过程以及到了新的居住地的艰辛创业中,深深体会到:自我封闭,不借助外部力量,只靠一人一户的单打独斗,是很难战胜大自然给人类生存所带来的种种障碍和困难的;要想发展生产,经商致富,改变命运,也非要海纳百川、广交朋友、宽怀容人、与人为善、互相帮助不可。由于大自然的教诲和千百年来生活的感悟,使广府人懂得了开放与兼容,并把这种理念溶进血液,铸入脑海,体现于行动。因而广府人既能善待自己的同类, 也把土著越人当弟兄, 还把平等、诚实待我之洋人当朋友。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补充,现在省仅外来工就有1200万人,约占全国跨省流动就业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占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而这些外来工大部分是在珠江三角洲等广府地区从业。还有,全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各级的党政机关、学校以及其他事业单位,改革开放30年来从全国各地流入的人才精英,比比皆是,不计其数。如果广府人、人没有一种海纳百川,开放兼容的精神而是采取一种“排外”的态度,这种情况是绝不可能出现的。

(四)勇于创新的特点

广府人如果不大胆,勇于创新,就不可能在公元前112年就开辟了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航线;就不可能在明清时期把建成富甲神州的“天子南库”,广府人如果不大胆,不尚正义,就没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就没有三元里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的武装反侵略斗争;就不可能成为对于中国历史具有转折性意义的辛亥革命的策源地;20 世纪末就不可能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锋,21世纪初又创造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新的辉煌。

开拓创新的广府文化精神,也使近代史上的广府地区,成为革命的策源地。鸦片战争爆发后,广府地区涌现了一大批革命志士。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都是由广府人首先举起大旗,这与广府文化勇于开拓的文化氛围有直接的关系。广府人敢想敢干,勇于改革,观念常新,近代以来一直成为引领潮流的先锋。

广府人就以过人的敏锐目光,捕捉到了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机遇,激发了先辈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敢作敢为,务实创新的禀赋,在极“左”阴霾仍然密布的南国,就敢于勇当开路先锋,大胆地发展商品经济;曾经威名远播的“四小虎“——、南海、、,开辟了许多经济发展新模式,推动了全省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一直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广府人除了在经济上创造出骄人的成绩,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外,在精神文化创造方面也是丰富多彩、成就斐然:闻名遐迩的粤剧、粤曲,音乐,工艺美术——象牙雕刻、玉器、红木家具、积金彩瓷、粤绣、广彩;还有著名的瓷,石湾公仔,木版年画,美术剪纸,彩扎灯饰,精美狮头,以及令人赞叹的在建筑装饰上的泥塑、灰塑、木雕、砖雕、石雕;还有古今知名的端砚,烟花,凤城美食等历代广府人的精神物质产品,均属举世闻名,其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广府人的荣耀,更是整个人的骄傲。

(五)以和为贵的特点

广府人聪明善良,与人相处崇尚谦和。广府人的嘴边常挂着一句口头禅“唔该! ”只要得到别人哪怕是小小的帮助,他们都会表示感。这既是文明礼貌的体现,也是与人和睦相处的艺术,更是他们崇尚谦和的本质反映。只要别人无恶意相加,广府人一般不会与人脸红,更不会飞扬跋扈,盛气凌人,他们深谙“和为贵”与“和气生财”的道理。广府人的茶文化、亲情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文化。广府人喜好喝茶,而且多上茶楼,或一家老小,或三五好友,或同事搭档,或生意伙伴,均可在轻松写意的茶道中表达亲情,交流感情,沟通信息,化解矛盾,做成生意。不少地方,每到新春佳节或约定日子,都会召集全村乡亲或同姓家族并每家亲朋好友大聚餐,取其名曰“生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