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分光光度法-精品课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明显。
四、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浓度的关系
I F ( I 0 I t )
I t I 0 10
a b c
I0
) I 0 (1 e
2.3 abc
It F
)
I F I 0 (1 10
abc
(2.3abc ) (2.3abc ) 2 (2.3abc ) 3 )] IF I 0 [1 (1 1! 2! 3!
356nm 404nm 0.36
3. 刚性平面结构 分子刚性和共平面性越大,分子振动少,与
其它分子碰撞失活的机率下降,荧光量子效
率提高,荧光长移。
0.2
f
1.0
f
4.取代基 给电子基团使荧光增强;荧光波长长移。 吸电子基团会减弱甚至破坏荧光。
同电子体系相互作用小的取代基对荧光影响
子或其他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
的现象称为荧光熄灭。 荧光熄灭剂:能引起荧光熄灭的物质。 导致荧光熄灭的原因: 碰撞猝灭 M+hv→M*,M*+Q → M+热 静态猝灭 M+Q → MQ 非荧光物质 转入三重态的猝灭 三重态 荧光物质的自猝灭 荧光物质浓度较高 氧的熄灭作用
荧光熄灭法: 荧光物质加入某种熄灭剂后,其荧
消除方法:选择适当的激发波长
448 320
a.强度
360
激发 320nm 硫酸奎宁
448 350
激发 350nm 硫酸奎宁
b.强度
320
激发 320nm 0.1mol/L硫酸 360
350
激发 350nm 0.1mol/L硫酸
400
硫酸奎宁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荧光(a)与拉曼光谱(b)
在不同波长激发光下主要溶剂的拉曼光波长(nm)
l2
l 2
l3
非辐射能量传递过程
外转换 (external conversion):激发分子与溶剂 或其他分子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而转移能量的非 辐射跃迁;外转换使荧光或磷光减弱或“猝 灭”。 系间窜越(intersystem crossing):处于激发态分子 的电子发生自旋反转而使分子的多重性发生变 化的过程;分子由激发单重态跨越到激发三重 态。
S1
c0 c1 c2 c3 c4
∆E4 ∆E3 ∆E2 ∆E1
蒽的能级跃迁
S0
三、荧光强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一)物质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 (1)物质的分子必须具有能够吸收紫外和较短 波长可见光的结构; (2)物质必须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
荧光效率(fluorescence efficiency):指激发态分 子发射荧光的量子数与基态分子吸收激发光 的量子数之比,常用 Φ 表示。
NH3+
OHH+
NH2
OHH+
NH-
利用金属离子与有机试剂生成配合物进行测定金 属离子时,配合物的稳定性和组成受溶液pH值影
响较大,从而影响到它们的荧光性质。 Ga3++邻-二羟基偶氮苯
Ga3++邻-二羟基偶氮苯
pH 3~4 pH 6~7
1:1配合物(产生荧光)
1:2配合物(不产生荧光)
4)散射光 瑞利散射光(Rayleigh scattering light):光子与物 质分子发生弹性碰撞,不发生能量交换,运动方 向改变;λ瑞利光=λ入射光 拉曼散射光(Raman scattering light) :光子与物 质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发生能量交换,运动方 向改变;λ拉曼光≠λ入射光
第五章 分子荧光分析法 (molecular fluorescence)
分子荧光分析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分子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掌握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荧光强度的影响 因素; 3.熟悉荧光定量分析方法及荧光分光光度计; 4.了解分子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分子荧光分析法
光致发光:物质分子吸收电磁辐射能后,将从基态 跃迁到较高能级的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发射 出辐射的现象;最常见的光致发光是荧光和磷光。 荧光:物质分子接受光子能量被激发后,从第一激 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基态时发射出的光。 荧光分析法:根据物质的荧光谱线位置及其强度进 行物质鉴定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电子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状态,返回基态时,通 过辐射跃迁(发光)和无辐射跃迁等方式失去能量。
传递途径 辐射跃迁
无辐射跃迁
荧光
磷光
系间窜越
内转换
外转换
振动弛豫
2.荧光的产生
内转换 S2
S1 能 量 吸 收 T1 发 射 荧 光 外转换 T2 发 射 磷 振动弛豫 光
内转换 振动弛豫 系间窜越
S0
l1
荧光光谱的特征 1.斯托克斯位移(Stokes shift):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的波长差值;荧光发 射波长总是大于激发光谱波长。
室温下菲的乙醇溶液荧光光谱
2.荧光发射光谱与激发波长无关 电子跃迁到不同激发态能级,吸收不同波长 的能量,产生不同吸收带,但均回到第一电子激 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跃迁回到基态,从而 荧光发射光谱只有一个发射带,而且荧光光谱的 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需的时间。
二、定量分析
优点 1.灵敏度高 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2~4个数量级; 检测下限:0.1~0.001g/mL 2.选择性强 既可依据发射光谱特征,又可根据激发光谱特征; 3.试样量少和方法简单
缺点 应用范围小
1.标准曲线法 步骤: 1.配制不同浓度的标准 溶液 2.做IF~C关系曲线 3.求得浓度 IF IFX
激发单色器 光源 样品池
指示器· 放大器 记录器
发 射 单 色 器 检测器
动画演示
1. 光源
荧光计:汞灯、卤钨灯 荧光分光光度计:氙灯 可调谐染料激光器:功率大,单色性好,热能低 实践中不使用很强的光源的原因:
1)温度升高,降低荧光强度;
2)容易使样品分解; 3)产生大量的臭氧。
2.分光系统
光强度的减少与荧光熄灭剂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可用于测定熄灭剂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荧光熄
灭法。
第二节 荧光分析仪器
用于测量荧光强度的仪器有:
1.滤光片荧光光度计
2.滤光片-单色器荧光光度计
3.荧光分光光度计
一、仪器的主要部件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激发光源、激发单 色器、发射单色器、样品池、检测器及显示系统
3.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的镜像关系
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成对称镜像关系。
100 80 60 F
a
b1 c0 b0 c1 c2 c3 c4
200 280 360
∆E4 ∆E3 ∆E2 ∆E1
b2
b4 b3
蒽的激发光谱(虚线)
40
20 0
荧光光谱(实线)
440
520
nm
V=4 V=3 V=2 V=1 V=0 b4 b3 b2 b1 b0 V=4 V=3 V=2 V=1 V=0
优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试样量少;方法简单。
缺点:应用范围小。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分子荧光的产生 1.分子的激发态 总自旋量子数:
S si
分子的多重性:
E
M 2s 1
基态
单重态S
三重态T
单重态:s=0,M=1,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 三重态:s=1,M=3,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
去激发过程(deactivation processes):分子吸 收一定的能量后,电子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 态的分子不稳定,其电子可以通过辐射跃迁(发 射出光子能量)或无辐射跃迁(以热能形式将部 分能量释放出来)等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而回到基 态的过程。
5.显示系统
二、荧光分析仪器的类型
1.荧光光度计 滤光片荧光光度计:不能测定光谱,用于定量分析。
滤光片-单色器荧光光度计:可以测定荧光光谱。
优点:结构简单、价廉、灵敏度高。 2.荧光分光光度计 测定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可以同时测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共存的荧光物质。
SK-2003A型荧光光谱仪(国内首创)
CX 注意:固定仪器和测定条件
C
标准曲线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接比较法 步骤: 1.配制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 2.测IF 3.求浓度
I F ( S ) I F ( 0) I F ( X ) I F ( 0) CS CX
注意:样品与标样溶液浓度接近,在线性范围内
3.联立方程式法 两组分的荧光峰相互不干扰,可直接测定 分别在各自的l荧波长处测定,求出它们的含量。 两组分的荧光峰相互干扰,但激发光谱有显著区 别,在某一激发光下一个组分产生荧光峰,另一组分 不产生荧光;选用不同的激发光进行测定。
滤光片荧光计:滤光片(激发滤光片、发射滤光片) 滤光片的种类:
1.截止滤光片:用作发射单色器
2.带通滤光片:用作激发单色器 3.干涉滤光片:用作激发单色器 滤光片-单色器荧光计:发射滤光片用光栅代替 荧光分光光度计:光栅
3.样品池 用石英材料制成 4.检测器 光电倍增管、光电二极管阵列式检测器
溶剂 水 乙 醇 环己烷 CCl4 CHCl3
248 271 267 267 — —
激发光(nm) 313 365 405 350 416 469 344 409 459 344 408 458 320 375 418 346 410 461
436 511 500 499 450 502
5) 荧光熄灭 荧光熄灭(荧光猝灭):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
Φ
发射荧光的量子数 吸收激发光的量子数
荧光效率与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所处的化学环境 条件有关。
(二)荧光与分子结构
1.跃迁类型 π →π*跃迁或n→π*跃迁 2.共轭π键结构(芳香环或杂环) 共轭度越大,荧光效率越大,荧光波长长移
lem
f
lex 205nm
278nm 0.11
286nm 321nm 0.29
RF-5400荧光光度计
Hitachi(日立)F-2500荧光分光光度
荧光分光光度计(澳大利亚)
第三节 定性和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 1.对比法 2.荧光效率、荧光寿命、荧光偏振等参数 荧光寿命(fluorescence lift time):当除去激发光源
后,分子的荧光强度降低到最大荧光强度的1/e所
五、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1)温度
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和荧光强度升高。
2)溶剂 随着溶剂的极性的增加,荧光物质的π→π*
跃迁几率增加,荧光强度将增强,荧光波长也
发生红移;溶剂粘度降低,荧光强度降低;溶
剂应达到足够的纯度。
3)pH值 具酸或碱性基团的荧光物质,在不同pH值时,其 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因而荧光强度将发生改变。
荧光光谱(fluorecence spectrum):固定激发 光波长(为最大激发波长)和强度,而让荧光物质 发射的荧光通过发射单色器分光扫描并检测不同发 射光波长下的荧光强度,以发射波长为横坐标,荧 光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物质的荧光光谱。
荧光物质的最大激发波长(lex)和最大发射 波长(lem)是鉴定物质的根据;也是定量测定最 为灵敏的条件。
波长的巨大差异,克服了普通紫外-可见分光分析
法中杂色光的影响,同时,荧光分析与普通分光
不同,检测器与激发光不在同一直线上,激发光
不能直接到达检测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光学
分析的灵敏度。但是,当进行超微量分析的时候,
激发光的杂散光的影响就显得严重了。
因此,解决激发光的杂散光的影响成了提高灵 敏度的关键。解决杂散光影响的最好方法当然是测 量时没有激发光的存在,但是普通的荧光标志物荧 光寿命非常短,激发光消失,荧光也消失。不过有
如果两组分的荧光光谱和激发光谱相互干扰 利用荧光强度的加和性(F=F1+F2+F3+ ),在 适宜的荧光波长处测定,用联立方程来求解。
第四节 荧光新技术和应用示例
一、荧光新技术 1.时间分辨荧光分析
利用不同物质的荧光寿命不同,在激发和检测之 间延缓的时间不同,实现分别检测的目的。
普通的荧光分析利用了荧光的波长与其激发
(2.3abc) (2.3abc) I 0 [2.3abc ] 2! 3!
2 3
当 abc 0 .05时, I F 2.3I 0 abc Kc
I F Kc
(荧光定量分析法的依据)
结论:荧光强度和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只限 于极稀的溶液(A<0.05)。对于较浓溶液,会产生 自熄灭现象。
二、 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
激发光谱(excitation spectrum):将激发光的光 源用激发单色器分光,使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激发 荧光体,然后让所产生的荧光通过固定波长的发
射单色器而照到检测器上,测定不同波长光照射
下荧光强度的变化,以激发波长为横坐标,荧光 强度为纵坐标,可得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 注意:激发光谱与其吸收光谱极为相似,但激发光 谱曲线是荧光强度与波长的关系曲线,吸收曲线则 是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曲线,两者性质是不同的。
四、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浓度的关系
I F ( I 0 I t )
I t I 0 10
a b c
I0
) I 0 (1 e
2.3 abc
It F
)
I F I 0 (1 10
abc
(2.3abc ) (2.3abc ) 2 (2.3abc ) 3 )] IF I 0 [1 (1 1! 2! 3!
356nm 404nm 0.36
3. 刚性平面结构 分子刚性和共平面性越大,分子振动少,与
其它分子碰撞失活的机率下降,荧光量子效
率提高,荧光长移。
0.2
f
1.0
f
4.取代基 给电子基团使荧光增强;荧光波长长移。 吸电子基团会减弱甚至破坏荧光。
同电子体系相互作用小的取代基对荧光影响
子或其他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
的现象称为荧光熄灭。 荧光熄灭剂:能引起荧光熄灭的物质。 导致荧光熄灭的原因: 碰撞猝灭 M+hv→M*,M*+Q → M+热 静态猝灭 M+Q → MQ 非荧光物质 转入三重态的猝灭 三重态 荧光物质的自猝灭 荧光物质浓度较高 氧的熄灭作用
荧光熄灭法: 荧光物质加入某种熄灭剂后,其荧
消除方法:选择适当的激发波长
448 320
a.强度
360
激发 320nm 硫酸奎宁
448 350
激发 350nm 硫酸奎宁
b.强度
320
激发 320nm 0.1mol/L硫酸 360
350
激发 350nm 0.1mol/L硫酸
400
硫酸奎宁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荧光(a)与拉曼光谱(b)
在不同波长激发光下主要溶剂的拉曼光波长(nm)
l2
l 2
l3
非辐射能量传递过程
外转换 (external conversion):激发分子与溶剂 或其他分子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而转移能量的非 辐射跃迁;外转换使荧光或磷光减弱或“猝 灭”。 系间窜越(intersystem crossing):处于激发态分子 的电子发生自旋反转而使分子的多重性发生变 化的过程;分子由激发单重态跨越到激发三重 态。
S1
c0 c1 c2 c3 c4
∆E4 ∆E3 ∆E2 ∆E1
蒽的能级跃迁
S0
三、荧光强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一)物质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 (1)物质的分子必须具有能够吸收紫外和较短 波长可见光的结构; (2)物质必须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
荧光效率(fluorescence efficiency):指激发态分 子发射荧光的量子数与基态分子吸收激发光 的量子数之比,常用 Φ 表示。
NH3+
OHH+
NH2
OHH+
NH-
利用金属离子与有机试剂生成配合物进行测定金 属离子时,配合物的稳定性和组成受溶液pH值影
响较大,从而影响到它们的荧光性质。 Ga3++邻-二羟基偶氮苯
Ga3++邻-二羟基偶氮苯
pH 3~4 pH 6~7
1:1配合物(产生荧光)
1:2配合物(不产生荧光)
4)散射光 瑞利散射光(Rayleigh scattering light):光子与物 质分子发生弹性碰撞,不发生能量交换,运动方 向改变;λ瑞利光=λ入射光 拉曼散射光(Raman scattering light) :光子与物 质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发生能量交换,运动方 向改变;λ拉曼光≠λ入射光
第五章 分子荧光分析法 (molecular fluorescence)
分子荧光分析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分子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掌握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荧光强度的影响 因素; 3.熟悉荧光定量分析方法及荧光分光光度计; 4.了解分子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分子荧光分析法
光致发光:物质分子吸收电磁辐射能后,将从基态 跃迁到较高能级的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发射 出辐射的现象;最常见的光致发光是荧光和磷光。 荧光:物质分子接受光子能量被激发后,从第一激 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基态时发射出的光。 荧光分析法:根据物质的荧光谱线位置及其强度进 行物质鉴定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电子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状态,返回基态时,通 过辐射跃迁(发光)和无辐射跃迁等方式失去能量。
传递途径 辐射跃迁
无辐射跃迁
荧光
磷光
系间窜越
内转换
外转换
振动弛豫
2.荧光的产生
内转换 S2
S1 能 量 吸 收 T1 发 射 荧 光 外转换 T2 发 射 磷 振动弛豫 光
内转换 振动弛豫 系间窜越
S0
l1
荧光光谱的特征 1.斯托克斯位移(Stokes shift):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的波长差值;荧光发 射波长总是大于激发光谱波长。
室温下菲的乙醇溶液荧光光谱
2.荧光发射光谱与激发波长无关 电子跃迁到不同激发态能级,吸收不同波长 的能量,产生不同吸收带,但均回到第一电子激 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跃迁回到基态,从而 荧光发射光谱只有一个发射带,而且荧光光谱的 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需的时间。
二、定量分析
优点 1.灵敏度高 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2~4个数量级; 检测下限:0.1~0.001g/mL 2.选择性强 既可依据发射光谱特征,又可根据激发光谱特征; 3.试样量少和方法简单
缺点 应用范围小
1.标准曲线法 步骤: 1.配制不同浓度的标准 溶液 2.做IF~C关系曲线 3.求得浓度 IF IFX
激发单色器 光源 样品池
指示器· 放大器 记录器
发 射 单 色 器 检测器
动画演示
1. 光源
荧光计:汞灯、卤钨灯 荧光分光光度计:氙灯 可调谐染料激光器:功率大,单色性好,热能低 实践中不使用很强的光源的原因:
1)温度升高,降低荧光强度;
2)容易使样品分解; 3)产生大量的臭氧。
2.分光系统
光强度的减少与荧光熄灭剂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可用于测定熄灭剂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荧光熄
灭法。
第二节 荧光分析仪器
用于测量荧光强度的仪器有:
1.滤光片荧光光度计
2.滤光片-单色器荧光光度计
3.荧光分光光度计
一、仪器的主要部件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激发光源、激发单 色器、发射单色器、样品池、检测器及显示系统
3.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的镜像关系
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成对称镜像关系。
100 80 60 F
a
b1 c0 b0 c1 c2 c3 c4
200 280 360
∆E4 ∆E3 ∆E2 ∆E1
b2
b4 b3
蒽的激发光谱(虚线)
40
20 0
荧光光谱(实线)
440
520
nm
V=4 V=3 V=2 V=1 V=0 b4 b3 b2 b1 b0 V=4 V=3 V=2 V=1 V=0
优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试样量少;方法简单。
缺点:应用范围小。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分子荧光的产生 1.分子的激发态 总自旋量子数:
S si
分子的多重性:
E
M 2s 1
基态
单重态S
三重态T
单重态:s=0,M=1,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 三重态:s=1,M=3,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
去激发过程(deactivation processes):分子吸 收一定的能量后,电子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 态的分子不稳定,其电子可以通过辐射跃迁(发 射出光子能量)或无辐射跃迁(以热能形式将部 分能量释放出来)等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而回到基 态的过程。
5.显示系统
二、荧光分析仪器的类型
1.荧光光度计 滤光片荧光光度计:不能测定光谱,用于定量分析。
滤光片-单色器荧光光度计:可以测定荧光光谱。
优点:结构简单、价廉、灵敏度高。 2.荧光分光光度计 测定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可以同时测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共存的荧光物质。
SK-2003A型荧光光谱仪(国内首创)
CX 注意:固定仪器和测定条件
C
标准曲线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接比较法 步骤: 1.配制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 2.测IF 3.求浓度
I F ( S ) I F ( 0) I F ( X ) I F ( 0) CS CX
注意:样品与标样溶液浓度接近,在线性范围内
3.联立方程式法 两组分的荧光峰相互不干扰,可直接测定 分别在各自的l荧波长处测定,求出它们的含量。 两组分的荧光峰相互干扰,但激发光谱有显著区 别,在某一激发光下一个组分产生荧光峰,另一组分 不产生荧光;选用不同的激发光进行测定。
滤光片荧光计:滤光片(激发滤光片、发射滤光片) 滤光片的种类:
1.截止滤光片:用作发射单色器
2.带通滤光片:用作激发单色器 3.干涉滤光片:用作激发单色器 滤光片-单色器荧光计:发射滤光片用光栅代替 荧光分光光度计:光栅
3.样品池 用石英材料制成 4.检测器 光电倍增管、光电二极管阵列式检测器
溶剂 水 乙 醇 环己烷 CCl4 CHCl3
248 271 267 267 — —
激发光(nm) 313 365 405 350 416 469 344 409 459 344 408 458 320 375 418 346 410 461
436 511 500 499 450 502
5) 荧光熄灭 荧光熄灭(荧光猝灭):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
Φ
发射荧光的量子数 吸收激发光的量子数
荧光效率与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所处的化学环境 条件有关。
(二)荧光与分子结构
1.跃迁类型 π →π*跃迁或n→π*跃迁 2.共轭π键结构(芳香环或杂环) 共轭度越大,荧光效率越大,荧光波长长移
lem
f
lex 205nm
278nm 0.11
286nm 321nm 0.29
RF-5400荧光光度计
Hitachi(日立)F-2500荧光分光光度
荧光分光光度计(澳大利亚)
第三节 定性和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 1.对比法 2.荧光效率、荧光寿命、荧光偏振等参数 荧光寿命(fluorescence lift time):当除去激发光源
后,分子的荧光强度降低到最大荧光强度的1/e所
五、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1)温度
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和荧光强度升高。
2)溶剂 随着溶剂的极性的增加,荧光物质的π→π*
跃迁几率增加,荧光强度将增强,荧光波长也
发生红移;溶剂粘度降低,荧光强度降低;溶
剂应达到足够的纯度。
3)pH值 具酸或碱性基团的荧光物质,在不同pH值时,其 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因而荧光强度将发生改变。
荧光光谱(fluorecence spectrum):固定激发 光波长(为最大激发波长)和强度,而让荧光物质 发射的荧光通过发射单色器分光扫描并检测不同发 射光波长下的荧光强度,以发射波长为横坐标,荧 光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物质的荧光光谱。
荧光物质的最大激发波长(lex)和最大发射 波长(lem)是鉴定物质的根据;也是定量测定最 为灵敏的条件。
波长的巨大差异,克服了普通紫外-可见分光分析
法中杂色光的影响,同时,荧光分析与普通分光
不同,检测器与激发光不在同一直线上,激发光
不能直接到达检测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光学
分析的灵敏度。但是,当进行超微量分析的时候,
激发光的杂散光的影响就显得严重了。
因此,解决激发光的杂散光的影响成了提高灵 敏度的关键。解决杂散光影响的最好方法当然是测 量时没有激发光的存在,但是普通的荧光标志物荧 光寿命非常短,激发光消失,荧光也消失。不过有
如果两组分的荧光光谱和激发光谱相互干扰 利用荧光强度的加和性(F=F1+F2+F3+ ),在 适宜的荧光波长处测定,用联立方程来求解。
第四节 荧光新技术和应用示例
一、荧光新技术 1.时间分辨荧光分析
利用不同物质的荧光寿命不同,在激发和检测之 间延缓的时间不同,实现分别检测的目的。
普通的荧光分析利用了荧光的波长与其激发
(2.3abc) (2.3abc) I 0 [2.3abc ] 2! 3!
2 3
当 abc 0 .05时, I F 2.3I 0 abc Kc
I F Kc
(荧光定量分析法的依据)
结论:荧光强度和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只限 于极稀的溶液(A<0.05)。对于较浓溶液,会产生 自熄灭现象。
二、 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
激发光谱(excitation spectrum):将激发光的光 源用激发单色器分光,使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激发 荧光体,然后让所产生的荧光通过固定波长的发
射单色器而照到检测器上,测定不同波长光照射
下荧光强度的变化,以激发波长为横坐标,荧光 强度为纵坐标,可得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 注意:激发光谱与其吸收光谱极为相似,但激发光 谱曲线是荧光强度与波长的关系曲线,吸收曲线则 是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曲线,两者性质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