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22老明星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心目中的

——中国电影明星

第三集

照片等均来源于互联网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记得童年时,每次到电影院,在售票大厅都悬挂着这些电影明星的照片。

1961年,在周恩来总理提议下,中影公司经过慎重讨论,拟定了初步的名单,并于1962年4月向文化部电影局

报告,提出了22位电影演员的名单。按照北影、上影、长影、八一四个电影制片厂及男先女后的顺序排序,分别是:崔嵬、谢添、陈强、张平、于洋、于蓝、谢芳、赵丹、孙道临、白杨、张瑞芳、秦怡、上官云珠、王丹凤、祝希娟、李亚林、庞学勤、张圆、金迪、王心刚、田华、王晓棠。

在得到文化部主管电影工作的夏衍副部长的批准同意后,中影公司遂印制了22位电影演员的肖像,按当时的宣传发行办法,统一提供给各电影院、俱乐部等电影放映机构,由他们自行悬挂。

这22位电影表演艺术家的照片在各地电影院里悬挂后,受到广大电影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们亲切地称这些明星为“二十二大”。二十二位电影表演艺术家的美好形象,永远留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

于洋(1930年生)

山东黄县人,原名于延江。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15岁的于洋参加革命队伍后,当过公安战线上的侦察员,参加过暴风骤雨般的土改运动,以后又作为解放军的文化干事,参加过四平保卫战、长春围歼战。

1947年11月,于洋奉命来到兴山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参加《留下他打老蒋》的拍摄。在这部短

故事片里,他扮演我军连长。从此,他正式开始了

电影演员生活。

1953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文化大革命”中,于洋曾参演了《火红的年代》(1974)、《第二个春天》等影片的拍摄。1977年转任导演。《万里征途》是他的导演处女作,这是一部表现工

业支援农业题材的影片。《戴手铐的旅客》(1980)是他导演的第二部作品,1989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

主要参演影片:《留下他打老蒋》(1947)、《走向新中国》(1951)、《山间铃响马帮来》(1954)、《英雄虎胆》(1958)、《青春之歌》(1959)、《水上春秋》(1960)、《暴风骤雨》(1961)、《大浪淘沙》(1964)、《侦察兵》(1974)、《戴手铐的旅客》(1980)等。

张平(1917-1986)

原籍山东曲阜,生于江苏昆山,原名倪家驹、倪梦良,回族。早年丧父,当过学徒。1936年在上海发起组织雷电剧社,1937年随上海救亡演剧五队赴延安,10月中旬即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1938年鲁迅艺术学院成立,成为第一期学员。

1948年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1950年主演影片《钢铁战士》,1953年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在《风暴》、《停战以后》、《

怒潮》等影片中扮演角色,其表演戏路较宽,风格

质朴。

主要参演影片:《钢铁战士》(1950)、《沙家店粮站》(1954)、《粮食》(1959)、《风暴》(1959)、《北大荒人》(1961)、《停战以后》(1962)、《小兵张嘎》(1963)、《怒潮》(1963)、《十月风云》(1977)、《六盘山》(1978)、《他们在相爱》(1980)、《潜网》(1981)、《蓝箭的使命》(1987)、《摇滚青年》(1988)、《女神探宝盖丁》(1989)

张瑞芳1918年生

生于河北保定。1935年,她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学习,与崔嵬在“一二·九”学生运动中同台演出话剧《黎明》、《放下你的鞭子》,以及《名优之死》等剧。1938年至重庆参加进步戏剧活动,在《棠棣之花》、《屈原》、《家》、《北京人》、《大雷雨》、《安魂曲》等二十余部话剧中饰演主要角色。1940年在重庆参加拍摄影片《火的洗礼》。她在舞台上塑了众多经典角色,被誉为话剧舞台的“四大名旦”之一。

她在影片《松花江上》扮演主角妞儿,她创造的这个角色很有激情,真实质朴,思想发展变化清晰自然,人物情感的表达准确可信,是她早期的代表作。

1949年,她先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任演员。1951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上影演员剧团团长、名誉团长。先后在《南征北战》、《母亲》、《家》《李双双》、《大河奔流》、《怒吼吧!黄河》和《泉水叮咚》等十几部影片中担任主角或重要角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主要参演影片:《火的洗礼》(1940)、《松花江上》(1947)、《南征北战》(1952)、《母亲》(1956)、《家》(1956)、《凤凰之歌》(1957)、《三八河边》(1958)、《聂耳》(1959)、《万紫千红总是春》(1959)、《李双双》(1962)、《大河奔流》(上、下集1979)、《泉水叮咚》(1982)。

张圆

河南卫辉人,原名张祖泽。1950年考入中/央

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学习,1953年毕业后任北京电

影制片演员。

1955年,她参加了故事片《祖国的花朵》的拍

摄工作,第一次走上银幕,创造了少先队辅导员冯老

师的形象。接着,在《沙漠里的战斗》中饰张珍,《

地下尖兵》中饰地下工作者孙莹,《徐秋影案件》中

饰国民党特务邱涤凡,《水库歌声》中饰记者张虹。

1958年她被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曾

在影片《笑逐颜开》中饰家庭主妇何慧英,《羌笛颂

》中饰红军组长董永贞,《炉火正红》中饰工程师年

凤仪,《兵临城下》中饰地厂工作者杨玉芳,《景颇

姑娘》中饰李医生,《雁红岭下》中饰青琥妈。

1975年改作副导演,担任了故事片《熊迹》、《谁戴这朵花》的副导演。她与于彦夫联合导演的影

片《16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曾获政府奖,《

16号病房》还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影片。

主要参演影片:《祖国的花朵》(1955)、《沙漠里的战斗》(1956)、《寻爱记》(1957)、《

地下尖兵》(1957)、《笑逐颜开》(1959)、《羌

笛颂》(1960)、《炉火正红》(1962)、《景颇姑娘》(1965)、《雁鸿岭下》(1966)

1926年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