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合集下载

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和保护

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和保护

1
高血压眼底改变分为四级 2级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在高血压病人中达78%,其对在总心血管危险分层中作为靶器官损害的证据尚有疑问。而3级和4级视网膜病变则肯定是严重高血压并发症,高血压患者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时,视网膜及其血管产生异常的改变。 高血压的眼底病变程度与其病情有关。 高血压早期视网膜动脉正常或轻度狭窄;中期视网膜动脉发生硬化;晚期视网膜动脉硬化更明显,并可渗出、出血和视神经乳头水肿。
又称原发性脑出血,以有别于血液病、血管畸形和脑瘤等脑实质内出血。
其发病机制多种学说: 多数学者认为与微动脉瘤破裂和小血管病变有关
好发部位: 大脑半球80% 小脑和脑干20% 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系统,可能与其腔内压力较高和血流量较大有关。
高血压性脑血栓
血栓形成是由于动脉壁硬化后管腔狭窄,内皮细胞受损,溶栓酶减少,或在动脉硬化斑溃疡处形成纤维蛋白网,为血小板黏附到病变部位创造了条件,易形成血栓。
靶器官损害临床评估 --肾脏
肾脏损害主要根据血清肌酐升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或尿白蛋白排出量(UAE)增加。微量白蛋白尿已被证实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高血压患者尤其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尿白蛋白排泄量,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或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为最佳。血清尿酸水平增高,对心血管风险可能也有一定预测价值。
左室后壁肥厚与纤维蛋白原和全血低切粘度显著相关
血液粘滞度增高可能是导致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血压左室肥厚
RAAS
血管紧张素II能促进心肌蛋白的合成,引起心肌细胞肥大,
一些生长调节素,如血小板生长因子、胰岛素生长因子、内皮生长因子等都是心肌细胞生长诱导剂。
血管活性物质
血管紧张素 II 的病理危害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最新指南科学管理好老年高血压

最新指南科学管理好老年高血压

健康随笔共识·指南高血压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有特殊之处,其诊断、评估和治疗也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应该重视其群体特征并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继《老年高血压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之后,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老年人高血压防治的指南——《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已经发布。

它针对老年人的血压测量、降压目标、特定人群的治疗、血压管理等问题做了详细阐述。

以下简要介绍该《指南》的要点。

1.老年高血压的定义年龄≥65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SBP )≥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DBP )≥90毫米汞柱,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

曾明确诊断高血压且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老年人,虽然血压<140/90毫米汞柱,也应诊断为老年高血压。

2.老年高血压的特点①随年龄增长,大动脉弹性下降,动脉僵硬度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收缩压升高和脉压增大。

②由于血压调节能力下降,老年人的血压水平容易受各种因素,如体位、进餐、情绪、季节或温度等影响,称为异常血压波动。

最常见为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等。

③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如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和脑血管病等。

由于老年人可能具有血压波动大、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等特点,应鼓励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定期(如每年)进行双上肢及四肢血压和不同体位(立、卧位)血压测量。

特别注意临睡前、清晨时间段和服药前的血压监测。

家庭自测血压的方法如下:①使用经过国际标准方案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腕式血压计和手指血压计,不推荐使用水银柱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

电子血压计使用期间应定期校准,每年至少1次。

②家庭血压值一般低于诊室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135/85毫米汞柱(对应于诊室血压的140/90毫米汞柱)。

无症状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无症状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无症状高血压靶器官损害ASH2021年会上公布的一项单中心数据分析显示,在就诊于该高血压专科中心的1320名中度至重度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无症状靶器官损害的知晓率偏低。

这提示,临床医生应该充分告知患者相关测量值的正常范围,以及患者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知晓情况。

研究收集了2021年11月至2021年1月连续就诊于高血压专科中心的1320名患者的相关数据平均年龄61±24岁,其中女性611名;对患者血肌酐浓度、尿微量白蛋白、左心室肥厚LVH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或斑块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是否知晓上述靶器官损害变量的变化情况。

问卷中既有定性项目,也有定量项目,由内科医生或护士指导填写。

患者会被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自己血肌酐或尿白蛋白的具体数值,以及这些数值是否正常。

如果患者曾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左心室肥厚,他们会被询问是否进一步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及超声是否显示高血压所致相应改变。

在同一变量上,问卷得到的数据会与院内数据库及患者既往病例的相应客观数据进行比对。

结果显示:肾功能方面,27%的高血压患者存在血肌酐升高>1.2 mg/dL,但仅14%患者知晓其存在肾功能损害;13%的高血压患者存在微量白蛋白尿>30 mg/g Cr,但仅4%患者知晓该情况。

39%的高血压患者存在左心室肥厚,但知晓率仅为14%左心室肥厚定义为左心室容量指数>95 g/m2[女性]及>115 g/ m2[男性]。

颈动脉肥厚及粥样硬化定义为颈动脉中层厚度>0.9mm和/或斑块形成,45%高血压患者存在该情况,但仅一小部分患者知晓14%。

研究表明,在就诊于该高血压专科中心的这1320名中度至重度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无症状靶器官损害的知晓率仍然偏低。

很多患者虽然进行了相关仪器的检查,但却未被充分告知测量值的正常范围,从而往往低估了相应靶器官病理损害情况。

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评估

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评估

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评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它会对患者身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

这些受损的器官被称为“靶器官”。

了解和评估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一、心血管系统的靶器官损害评估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脏扩大、心室壁肥厚和心脏功能不全等问题。

通过以下方法来评估心血管系统的靶器官损害:1. 临床检查:测量血压、脉搏和心率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基本方法。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

2. 心电图(ECG):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的电生理活动,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3. 超声心动图:该检查方法借助超声波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可以评估心脏大小、室壁厚度、收缩功能等指标,帮助诊断和监测高血压引起的心脏损害。

二、肾脏的靶器官损害评估高血压患者常常伴随肾脏功能异常。

评估肾脏的靶器官损害,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肾脏疾病,防止肾脏损害进一步恶化。

1.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测定:这是最常用的评估肾脏功能的指标。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可以了解患者的肾脏滤过功能。

2. 尿液常规检查:包括尿蛋白定性、尿蛋白定量等指标。

尿蛋白的检测可以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和肾小球损害程度。

3. 超声检查:肾脏超声可以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和结构,帮助评估肾脏损害的程度和病因。

三、脑血管的靶器官损害评估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脑血管的靶器官损害评估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至关重要。

1. 脑血流动力学检查:利用颅内多普勒超声或磁共振血流成像等方法,评估脑血管狭窄、堵塞情况,了解脑血流状态。

2. 脑电图(EEG):通过EEG检查,可以了解患者脑电活动情况,早期发现脑血管损害引起的神经元功能异常。

3. 神经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可以观察脑部组织的结构和病变,评估脑血管损害的程度和范围。

四、眼部的靶器官损害评估高血压可引起眼部血管损害,严重时可导致视网膜病变、视力受损等后果。

高血压前期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前期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前期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73—02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 jnc7)[1]首次提出“高血压前期( prehypertension)”的概念,并将收缩压120-139 和(或)舒张压80-89 mmhg 定义为高血压前期。

我国2005年高血压防治指南将正常高值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20-139 和(或)舒张压80-89 mmhg ,即等同于美国jnc7提出的高血压前期[2] 。

现许多临床研究均表明正常高值血压就已经存在靶器官的损害,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存在密切联系。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献就高血压前期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1 高血压前期的流行病学ramos等[3]在葡萄牙一项对l3岁在校青少年的调查发现,青少年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为13.3%,提示要重视青少年高血压前期的检测与防治。

根据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 nhanes )ⅰ( 1971-1975),ⅱ( 1976- 1980)和ⅲ( 1988- 1994)数据,在≥20 岁人群中,高血压前期患病率约31% (约7000万人),男39% 、女23.1%,占总人口的23%[4] 。

较近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1省市35-64岁人群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32.1%,男性34.2% 、女性29.6%,高血压前期与高血压的比例为1.2:1.0[5] 。

因此,我国高血压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任重而道远。

2 高血压前期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许多临床研究证实高血压前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密切。

1999-2000年美国健康营养调查研究[6]发现,64% 高血压前期人群合并有1个以上心血病危险因素, 60岁以上的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合并有1个以上心血病危险因素的达到94%。

yu 等[7] 调查15540名35-74 岁中国成年人发现79.4% 高血压前期人群合并1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40.0% 合并2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11.0%合并有3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血脂升高、空腹血糖受损/ 糖尿病、吸烟和超重/ 肥胖。

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危象

根据《2010年中国急诊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短时间内严重升高(通常BP>180/120 mmHg)并伴发进行性靶器官损害的表现。

在临床上若患者收缩压≥220 mmHg和/或舒张压≥140 mmHg,则无论有无症状亦应称为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急症危害严重,通常需立即进行降压治疗以阻止靶器官进一步损害。

高血压急症包括脑血管意外(缺血性、出血性)、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伴肺水肿、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亚急症指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器官损害,通常不需住院,但应立即口服抗高血压药联合治疗,应仔细评估、监测高血压导致的心肾损害并确定导致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

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统称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表现因临床类型不同而异,但共同的临床特征是短时间内血压急剧升高,收缩压可高达210~240mmHg,舒张压可达120~130mmHg;同时出现明显的头痛、眩晕、烦躁、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和视力模糊等靶器官急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一)高血压亚急症的治疗原则1、基本原则:高血压亚急症患者血压升高对短期预后无明显影响,而血压的突然下降会伴随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并影响预后,且初始的快速降压并不改善长期的血压控制,故初始治疗应在休息并观察的前提下,逐渐给予口服降压药治疗,以期在数天内将血压逐渐控制。

2、注意事项(1)休息可以使血压下降,因此在初始(起始数小时)内应以动态监测为主。

监测中,如果血压数值仍然维持较高,且出现靶器官损害征象,需要对高血压进行处理;(2)应以口服稳定降压药物为主。

避免静脉用药或口服快速降压药。

一方面因经常出现不用药而血压自行下降的情况,更重要的是骤然降压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尤其是口服或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由于它无法控制降压的程度,并继发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导致冠状动脉、脑和视网膜血管的窃血现象,因而产生脏器缺血;(3)对于严重高血压的患者需要就诊于专科医生,以查明病因和优化治疗。

2019年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图谱).ppt

2019年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图谱).ppt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增厚的内膜 管腔
脂质沉积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动脉瘤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脑皮质
前脑动脉
草莓状动脉瘤 纤维壁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颗粒状外观 萎缩的皮质
输尿管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微小动脉
玻璃样物质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红细胞管型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蝙蝠翼外观 消失的主动脉节
Kerley-B氏线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囊性病变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右肺总动脉 左房高血压对 Nhomakorabea器官的损害
外颈动脉
颈动脉窦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外膜 中膜 增厚的内膜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中膜
弹性 增生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纤维肌性 发育不良
肿瘤团块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致密的肾盂 X线影象 肾动脉硬化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热点”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缩窄

隐匿性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

隐匿性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
Ema i l :
L o u Ou 2 Hn a n g Ho n g gu an g 1


【 关键词 】 高血压 ; 靶 器官 损害 ; 动态 血压 监测 ; 心
血 管 学 进 展
R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i n ma s k e d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a n d t a r g e t o r g a n
【 K e y w o r d s 】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 T a r g e t o r g a n d a m a g e ;
Ca r d i o v a s c ul a r
Ambu l a t o r y bl o o d pr e s s ur e mo ni t o r i ng;
D e v e r e u x和 P i c k e r i n g 提 出 的“ 白大衣 正 常血压 ” . 并 定 义 为
郁 等也是影 响隐匿性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2 . 1 与 交 感 神 经 兴 奋 的 相关 性
Y a n o等 l 5 ] 研究发现神经 体液 规律 的改 变 、 交感 神经 和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兴奋 性提 高 、 减弱 的压力 反射 、 长 时间 内皮功能障碍等在隐匿性 高血压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F a g a r d等 l 6 ] 根据动态血压水平将 1 4 8 5例平均 年龄为 ( 3 9 4 - l 4 ) 岁的志愿者分为正常血压组 , 白大衣 高血 压组 , 隐匿性高 血压组与持续性高血压组 , 并观察 了 4组心率变异 的低频与 高频 比率 , 白大衣 高血压 为 1 . 1 1 , 隐 匿性 高血 压 、 持续 性高 血压与血压正常者并无明显差异 . 从 而推测 白大衣高血压是 通过交感神经活动增加而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少来调节 , 而 隐 匿性高血压 、 持续性高血压具有正常 自主神经调节 。 2 . 2 与吸烟的相关性 A n g e l i 等 ) 发现频 繁吸烟 的人 群更容 易患 隐匿性 高血 压, 推测吸烟可能促进 了血压的上升 , 并认 为吸烟与饮 酒 、 工 作压力 、 心 理 压 力 等 共 同 导致 了 隐 匿 性 高 血 压 的 发 生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症状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无症状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是很严重的,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高血压是最危险的因素。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挑选的无症状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症状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
ASH2015年会上公布的一项单中心数据分析显示,在就诊于该高血压专科中心的1320名中度至重度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无症状靶器官损害的知晓率偏低。

这提示,临床医生应该充分告知患者相关测量值的正常范围,以及患者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知晓情况。

研究收集了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连续就诊于高血压专科中心的1320名患者的相关数据平均年龄61±24岁,其中女性611名;对患者血肌酐浓度、尿微量白蛋白、左心室肥厚LVH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或斑块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是否知晓上述靶器官损害变量的变化情况。

问卷中既有定性项目,也有定量项目,由内科医生或护士指导填写。

患者会被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自己血肌酐或尿白蛋白的具体数值,以及这些数值是否正常。

如果患者曾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左心室肥
厚,他们会被询问是否进一步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及超声是否显示高血压所致相应改变。

在同一变量上,问卷得到的数据会与院内数据库及患者既往病例的相应客观数据进行比对。

结果显示:肾功能方面,27%的高血压患者存在血肌酐升高>1.2 mg/dL,但仅14%患者知晓其存在肾功能损害;13%的高血压患者存在微量白蛋白尿>30 mg/g Cr,但仅4%患者知晓该情况。

39%的高血压患者存在左心室肥厚,但知晓率仅为14%左心室肥厚定义为左心室容量指数>95 g/m2[女性]及>115 g/
m2[男性]。

颈动脉肥厚及粥样硬化定义为颈动脉中层厚度>0.9mm和/或斑块形成,45%高血压患者存在该情况,但仅一小部分患者知晓14%。

研究表明,在就诊于该高血压专科中心的这1320名中度至重度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无症状靶器官损害的知晓率仍然偏低。

很多患者虽然进行了相关仪器的检查,但却未被充分告知测量值的正常范围,从而往往低估了相应靶器官病理损害情况。

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
一、心脏
长期的高血压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狭窄,使供应心肌的血液减少,称之为冠心病,或称缺血性心脏病。

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增加了左心室的负担,使其长期受累,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张,形成了高血压性心脏病,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

二、脑
高血压对脑的危害主要是影响高血压患者的脑动脉血管。

长期的高血压使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容易形成脑动脉瘤,从而发生脑出血。

高血压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并发脑血栓的形成。

脑小动脉闭塞性病变引起腔隙性脑梗塞。

脑出血是晚期高血压病的最常见并发症。

脑出血的病变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和紧急处理情况对病人的预后关系极大,一般病死率较高,即使是幸存者也遗留偏瘫或失语等后遗症。

所以防治脑出血的关键是平时有效地控制血压。

三、肾脏
高血压对肾脏的是有很大的危害:长期持续的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萎缩,因肾实质缺血和肾单位不断减少,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肾脏出现萎缩,继而发生肾功能不全并发展为尿毒症。

四、视网膜
血压长时间增高,视网膜动脉出现硬化改变;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网
膜可出现出血、渗出、水肿,严重时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

时间长久,这些渗出物质就沉积于视网膜上,眼底出现放射状腊样小黄点,此时可引起病人的视觉障碍,如视物不清,视物变形或变小等。

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是很严重的,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高血压是最危险的因素。

尽管如今医疗技术很发达,治疗的手段也是很多,但大多数患者并没有达到推荐的血压控制目标。

如果不进行治疗,会导致很多并发症。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做到多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将高血压的危害降到最低。

高血压一般治疗
1、减重
2、采用合理膳食
1减少钠盐
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

限盐首先要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

南方居民减少1/3,则基本接近WHO 建议。

2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
每周吃鱼四次以上与吃鱼最少的相比,冠心病发病率减28%。

建议减少食用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

蛋白质占总热量15%左右,动物蛋白占总蛋白质20%。

蛋白质质量依次为:奶、蛋;鱼、虾;鸡、鸭;猪、牛、羊肉;植物蛋白中豆类最好。

3补充钾和钙
钾与血压呈明显负相关,中国膳食低钾、低钙,应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菜,鲜奶,豆类制品等。

4多吃蔬菜和水果
增加蔬菜或水果摄入,减少脂肪摄入可使SBP和DBP有所下降。

素食者比肉食者有较低的血压。

人类饮食应以素食为主,适当肉量最理想。

5限制饮酒
研究表明非常少量饮酒可能减少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但是饮酒和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却呈线性相关,大量饮酒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发作。

因此不提倡用少量饮酒预防冠心病,而且饮酒可增加服用降压药物的抗性。

3、增加体力活动
每个参加运动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最好了解
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和持续运动时间。

具体项目可选择快步行、慢跑、太极拳、游泳等。

运动强度必须因人而异,按科学锻炼的要求,常用运动强度指标可用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80或170减去年龄,如50岁的人运动心率为
120-130次/分。

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