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教学策略选择(说明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活动设计等)
采用生字卡片、挂图、录音等教学用具,使学生直观的感受画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乐教乐学效果,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过程(说明本节课教学的环节、具体的活动、所需的资源支持及其主要环节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画》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画》
姓名
袁小艳
工作单位
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城区第一小学
区县
平凉市崇信县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和能力要素分析,说明它的地位和作用)
《画》这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受到美的熏陶。诗中含有三对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2.同桌交流
3.组内交流
4.展示汇报
培养合作能力
五、朗读全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师生同读
2.分组读
3.展示读
有感情的朗读
七、教学评价设计(说明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标检测内容和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敢读,读出特点。
2.看图说意境,培养观察能力。
3.在朗读中识字认字。
八、板书设计
画、远、近、无、声、惊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1.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2..学生动脑筋猜
直观感受,看图猜谜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听录音
2.教师范读
1.听读
2.跟读
3.自由读
培养大声朗读能力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指导学生看图
二、学情分析(说明学生学习本内容可能遇到的知识和能力困难)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九、课后反思
1.学生表达愿望强,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能说会说。
2.能够熟练朗读课文,但感情不足。
3.个别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有待加强。
2.图文对照读
1.看图说话
2.再读课文
培养看图说话能力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一))讲源自第一、二行(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1.独立思考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简要说明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
1.学会七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
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考虑事物的意义而死记硬背。例如:数数从一开始可以流利的往后数数,但是从中抽出一部分数起,就得从头数起,否则就接不下来。因为他们是整体机械记忆的,不能紧紧抓住所记的内容和意义有条理地记忆,也就是理解记忆的能力还很差。这一阶段要培养学生理解性记忆。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预设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学习结果。可分条表述)
采用生字卡片、挂图、录音等教学用具,使学生直观的感受画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乐教乐学效果,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过程(说明本节课教学的环节、具体的活动、所需的资源支持及其主要环节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画》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画》
姓名
袁小艳
工作单位
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城区第一小学
区县
平凉市崇信县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和能力要素分析,说明它的地位和作用)
《画》这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受到美的熏陶。诗中含有三对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2.同桌交流
3.组内交流
4.展示汇报
培养合作能力
五、朗读全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师生同读
2.分组读
3.展示读
有感情的朗读
七、教学评价设计(说明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标检测内容和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敢读,读出特点。
2.看图说意境,培养观察能力。
3.在朗读中识字认字。
八、板书设计
画、远、近、无、声、惊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1.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2..学生动脑筋猜
直观感受,看图猜谜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听录音
2.教师范读
1.听读
2.跟读
3.自由读
培养大声朗读能力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指导学生看图
二、学情分析(说明学生学习本内容可能遇到的知识和能力困难)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九、课后反思
1.学生表达愿望强,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能说会说。
2.能够熟练朗读课文,但感情不足。
3.个别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有待加强。
2.图文对照读
1.看图说话
2.再读课文
培养看图说话能力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一))讲源自第一、二行(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1.独立思考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简要说明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
1.学会七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
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考虑事物的意义而死记硬背。例如:数数从一开始可以流利的往后数数,但是从中抽出一部分数起,就得从头数起,否则就接不下来。因为他们是整体机械记忆的,不能紧紧抓住所记的内容和意义有条理地记忆,也就是理解记忆的能力还很差。这一阶段要培养学生理解性记忆。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预设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学习结果。可分条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