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对中国抗战的贡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共产党为开辟敌后战场做了很大的努力。敌后战场需要深人到敌人后方去发动人民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是有关新开辟的问题。因此,敌后战场的开辟就成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能否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八路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拥有7000多万人口的广大敌后抗日根据地。依靠根据地的人力物力,坚持了长期抗战。同时,广泛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前线,有效地打击、牵制和吸引着大量敌军。这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也是最有力的支援和配合,对坚持全国抗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八路军对抗战的贡献
(1)发动群众打分散的游击战
全面抗战开始时,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军队只有5万多人(八路军4.5万,新四军1万),武器只有少量枪支,几乎没有火炮,此后又一直得不到外援,要靠战场缴获来获取装备。反观日军,装备好,机动力强。在只有“小米加步枪”的简陋条件下,八路军、新四军没有本钱打大规模正规战,除了“百团大战”这样少有的集中作战外,正确的指导方针便是发动群众打分散的游击战。因此毛泽东特别强调,八路军的“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
在晋西北根据地,第一二O师官兵们克服经济困难,从1941年5月起没有一人领取津贴费。每人每日口粮由1斤6两减为1斤2两,后方机关更减为1斤。第一二O师的官兵们体谅当地老百姓脆弱的经济能力,尽量自己转运伤病员,自己背粮食、运煤,而不打扰民众。
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众发展农业生产和其他生产事业,组织机关、学校、部队尽可能地实行“生产自救”。在陕甘宁边区,生产范围以农业、蔬菜、畜牧为主,也经营一些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这就是党史上著名的“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风气一开,其他各根据地凡有条件的,都起来仿效,大家靠着生产自救运动,渡过了1940至1942年的严重困难时期。
1940年12月10日八路军总部公布,从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内有营长以上军官18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407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以上共46380人);缴获各种枪5942支(挺),各种炮53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铁轨21.7万余根,枕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收电话线42.4万余公斤;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此外,还缴获与破坏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日伪军兵力损失,若加上晋察冀军区阜王战役毙伤的2000余人,晋西北反“扫荡”毙伤的2500余人,则达到50880余人。
三、结语
在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下,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而其中共产党所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进行的游击战和几次大型战役的胜利,对抗日战争的贡献之大,不容忽视。
八路军的游击战术也让日军相当头疼和恐惧,日军在华北的各处驻军都有被八路袭扰偷袭损失的战报或记载。以至于抗战胜利后阎锡山把1.5万日军编入自己的第十总队,后来这支队伍被派去和解放军作战,听闻解放军的将领是当年抗日根据地的某位八路将领,日军也很恐惧,甚至有逃兵出现,最后这1.5万日军被解放军全歼。
(2)建立敌后根据地
八路军对中国抗战的贡献
A组成员:陈昱晖(社院172)、燕鹏旭(社院172)、
张诗怡(社院173)、尹亚瑄(社院173)、陈媛媛(社院173)
一、八路军名称的来源
八路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隶属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立总指挥部。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937年9月11日,八路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但由于八路军的称号已经在各级部队中广泛传播,因此八路军的称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沿用直到解放战争后期。
(3)敌后根据地面对日本封锁的军民自救
日军从1941年春开始调整政治和军事的策略,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彻底实行“三光政策”,仅晋西北全区被屠杀的民众就有5000多人,兴县地区被抢的牲畜有5000多头,被烧毁的房屋和窑洞19000多间。根据地的人们一度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但这样却使抗日军民更加同仇敌忾。
百团大战鼓舞了困难中的中国军民,全国报刊争相登载百团大战的消息。《力报》写道:“华北我军出击之日,正是敌机170架狂炸我陪都,市区大火,精华悉付一一炬之时。我军以胜利的出击回答日寇之残暴兽行,为遇难同胞雪恨。坚定了全国的抗战意志,面使般动摇妥协分子无从其逞。”1941年,日本陆,相东条英机对1940年的中日战局进行了评论,称1940年“重庆敌军抗战之特色为作战非常消极,迄今未进行主力反攻,只有共产党军队于去年8月华北进行过规模反攻,与之比较,蒋介石嫡系及旁系部队始终采取守势”。从反面证明了百团大战的巨大影响。
八路军采用的是游击战术为主,运动战为辅的打法,把部队分散成很多小部队,到个村庄去,打小规模战斗,一般以偷袭,伏击,围点打援等为主八路军每次歼敌少,但是小规模战斗很多,积累下来歼敌数也不少的。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从华北日军手里夺回来小一百座县城,大量的村镇,收复了大量国土。没有大量的歼敌日军是不会让出这些县城的。
秦二楞肉搏
日军后续部队步兵和辎重车队大部进入乔沟之后,埋伏在小寨村西乔沟入口处的六八七团第三营,向沟内外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截断敌人的退路。沟口有40余名敌人冲上沟边西侧山地,向三营九连进行反击,四五名战士中弹牺牲。二排长秦二楞带领全排战士冲向敌人阵地,他连甩手榴弹炸掉敌人的一挺重机枪,然后和战士们冲上去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当他刺倒两个敌人后,被日军包围起来。已经浑身是伤的秦二楞身处险境,端着刺刀同敌人左右周旋,后面敌人的刺刀刺进了他的腰部。秦二楞瞪大了血红的眼睛,猛一侧身还了身后敌人一刺刀,与敌人一起倒在地上。在六八七团伏击战斗中,副团长田守尧与战士们一起向敌人冲杀,身负重伤。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战场主要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由于敌强我弱,中国军队单靠正面防御是难以取胜的,还必须到敌后去发动游击战争。广大乡村地带就成了开辟敌后战场、发动游击战争的理想场所。二是此时的中国同时存在着有能力处于正面防御地位的国民政府和与人民保持紧密联系,善于发动游击战的,适宜于担负敌后作战任务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西安事变之后,国共两党结束了十年内战局面,开始走上团结抗战之路。这就为两个战场的产生和分工,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
(4)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5)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就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直接减轻了日军对国民党战场的压力,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在平型关战役中,也有许多英雄事迹:
喋血老爷庙
在乔沟伏击战中,被围困在西段公路上的日军抢先占领了老爷庙前高地,居高临下向处于沟底的八路军进行反击,给八路军造成很大威胁。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命三营夺回老爷庙高地,敌我双方拼杀在一起,6架敌机前来助战。三营战士不怕敌机威胁,奋勇作战,副团长杨勇和营长邓克明先后负重伤。三营伤亡过半,九连最后只剩下十余人仍在坚持战斗。在六八五团、六八七团各一部的配合下,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血战,终于夺回了老爷庙高地,聚在该地区的400多名敌人全部被歼。
八路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拥有7000多万人口的广大敌后抗日根据地。依靠根据地的人力物力,坚持了长期抗战。同时,广泛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前线,有效地打击、牵制和吸引着大量敌军。这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也是最有力的支援和配合,对坚持全国抗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八路军对抗战的贡献
(1)发动群众打分散的游击战
全面抗战开始时,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军队只有5万多人(八路军4.5万,新四军1万),武器只有少量枪支,几乎没有火炮,此后又一直得不到外援,要靠战场缴获来获取装备。反观日军,装备好,机动力强。在只有“小米加步枪”的简陋条件下,八路军、新四军没有本钱打大规模正规战,除了“百团大战”这样少有的集中作战外,正确的指导方针便是发动群众打分散的游击战。因此毛泽东特别强调,八路军的“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
在晋西北根据地,第一二O师官兵们克服经济困难,从1941年5月起没有一人领取津贴费。每人每日口粮由1斤6两减为1斤2两,后方机关更减为1斤。第一二O师的官兵们体谅当地老百姓脆弱的经济能力,尽量自己转运伤病员,自己背粮食、运煤,而不打扰民众。
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众发展农业生产和其他生产事业,组织机关、学校、部队尽可能地实行“生产自救”。在陕甘宁边区,生产范围以农业、蔬菜、畜牧为主,也经营一些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这就是党史上著名的“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风气一开,其他各根据地凡有条件的,都起来仿效,大家靠着生产自救运动,渡过了1940至1942年的严重困难时期。
1940年12月10日八路军总部公布,从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内有营长以上军官18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407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以上共46380人);缴获各种枪5942支(挺),各种炮53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铁轨21.7万余根,枕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收电话线42.4万余公斤;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此外,还缴获与破坏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日伪军兵力损失,若加上晋察冀军区阜王战役毙伤的2000余人,晋西北反“扫荡”毙伤的2500余人,则达到50880余人。
三、结语
在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下,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而其中共产党所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进行的游击战和几次大型战役的胜利,对抗日战争的贡献之大,不容忽视。
八路军的游击战术也让日军相当头疼和恐惧,日军在华北的各处驻军都有被八路袭扰偷袭损失的战报或记载。以至于抗战胜利后阎锡山把1.5万日军编入自己的第十总队,后来这支队伍被派去和解放军作战,听闻解放军的将领是当年抗日根据地的某位八路将领,日军也很恐惧,甚至有逃兵出现,最后这1.5万日军被解放军全歼。
(2)建立敌后根据地
八路军对中国抗战的贡献
A组成员:陈昱晖(社院172)、燕鹏旭(社院172)、
张诗怡(社院173)、尹亚瑄(社院173)、陈媛媛(社院173)
一、八路军名称的来源
八路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隶属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立总指挥部。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937年9月11日,八路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但由于八路军的称号已经在各级部队中广泛传播,因此八路军的称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沿用直到解放战争后期。
(3)敌后根据地面对日本封锁的军民自救
日军从1941年春开始调整政治和军事的策略,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彻底实行“三光政策”,仅晋西北全区被屠杀的民众就有5000多人,兴县地区被抢的牲畜有5000多头,被烧毁的房屋和窑洞19000多间。根据地的人们一度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但这样却使抗日军民更加同仇敌忾。
百团大战鼓舞了困难中的中国军民,全国报刊争相登载百团大战的消息。《力报》写道:“华北我军出击之日,正是敌机170架狂炸我陪都,市区大火,精华悉付一一炬之时。我军以胜利的出击回答日寇之残暴兽行,为遇难同胞雪恨。坚定了全国的抗战意志,面使般动摇妥协分子无从其逞。”1941年,日本陆,相东条英机对1940年的中日战局进行了评论,称1940年“重庆敌军抗战之特色为作战非常消极,迄今未进行主力反攻,只有共产党军队于去年8月华北进行过规模反攻,与之比较,蒋介石嫡系及旁系部队始终采取守势”。从反面证明了百团大战的巨大影响。
八路军采用的是游击战术为主,运动战为辅的打法,把部队分散成很多小部队,到个村庄去,打小规模战斗,一般以偷袭,伏击,围点打援等为主八路军每次歼敌少,但是小规模战斗很多,积累下来歼敌数也不少的。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从华北日军手里夺回来小一百座县城,大量的村镇,收复了大量国土。没有大量的歼敌日军是不会让出这些县城的。
秦二楞肉搏
日军后续部队步兵和辎重车队大部进入乔沟之后,埋伏在小寨村西乔沟入口处的六八七团第三营,向沟内外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截断敌人的退路。沟口有40余名敌人冲上沟边西侧山地,向三营九连进行反击,四五名战士中弹牺牲。二排长秦二楞带领全排战士冲向敌人阵地,他连甩手榴弹炸掉敌人的一挺重机枪,然后和战士们冲上去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当他刺倒两个敌人后,被日军包围起来。已经浑身是伤的秦二楞身处险境,端着刺刀同敌人左右周旋,后面敌人的刺刀刺进了他的腰部。秦二楞瞪大了血红的眼睛,猛一侧身还了身后敌人一刺刀,与敌人一起倒在地上。在六八七团伏击战斗中,副团长田守尧与战士们一起向敌人冲杀,身负重伤。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战场主要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由于敌强我弱,中国军队单靠正面防御是难以取胜的,还必须到敌后去发动游击战争。广大乡村地带就成了开辟敌后战场、发动游击战争的理想场所。二是此时的中国同时存在着有能力处于正面防御地位的国民政府和与人民保持紧密联系,善于发动游击战的,适宜于担负敌后作战任务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西安事变之后,国共两党结束了十年内战局面,开始走上团结抗战之路。这就为两个战场的产生和分工,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
(4)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5)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就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直接减轻了日军对国民党战场的压力,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在平型关战役中,也有许多英雄事迹:
喋血老爷庙
在乔沟伏击战中,被围困在西段公路上的日军抢先占领了老爷庙前高地,居高临下向处于沟底的八路军进行反击,给八路军造成很大威胁。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命三营夺回老爷庙高地,敌我双方拼杀在一起,6架敌机前来助战。三营战士不怕敌机威胁,奋勇作战,副团长杨勇和营长邓克明先后负重伤。三营伤亡过半,九连最后只剩下十余人仍在坚持战斗。在六八五团、六八七团各一部的配合下,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血战,终于夺回了老爷庙高地,聚在该地区的400多名敌人全部被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