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关于习作,新课程一方面强调“自由习作”,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另一方面强调“有创意地表达”,指出要“珍视个人独特感受”,评价时“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两者又有内在关联。“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学生从诸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往往能实现“有创意地表达”!可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过分“迷信”这一点,认为“只要自由”,表达就会有“创意”!结果导致学生习作“自由”了,但文章依然不会写,更不用说是有创意的作文了!究其原因,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学力有限,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有限,即使没有写作条条框框的限制,也不一定能写出个性飞扬的作文来。因此,要实现有创意地表达,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

一、观察生活细致化

众所周知,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学生要写好作文,首先要观察生活,包括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可是,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处于“低级水平”,他们观察事物往往只关注“大概”,不会去观察“细枝末节”。这样,学生之间的观察所得“基本一样”,写出的作文就“基本类同”!有案例为证:

“拔河比赛”后,让学生写作文,结果,全班四十多名学生的作文几乎一样:“……我们班和2班进行拔河比赛。比赛开始了,双方互不相让,都把绳子拽得紧紧的,绳子一会儿到这边,一会儿到那

边。突然,我班同学一用力,绳子就到我们这边来了。我们赢啦,高兴得唱啊,跳啊……”

这真是语文老师的“悲哀”!于是,我向信息中心借来拔河比赛的录像,在课堂上反复播放,让学生细致观察运动员、裁判员以及观众的动作、表情,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画面,慢慢地,慢慢地,富有创意的语言脱口而出:

“施大鹏同学是我班的大力士,只见他摆好‘工’式步,身子往后倾,脚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了地上,双手像只铁钳似地用力抓住大麻绳。”

“再看看断尾的体育健将戴超,他肌肉紧绷,身上的汗毛发直,头发竖起,额头缩成一圈。他干脆把绳子在身上绕了一个圈,背对着其他同学,手心被绳子勒得发红。”

……

二、认识生活多元化

其实,作文是对生活认识的反映。学生面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生活,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会有不同的感受,能运用语言文字,把生活的过程表达出来。由于学生个体的经验、阅历不同,即使面对同样的生活情境,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作为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认识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假、大、空”的现象发生。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医治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病根。例如,学生对“家”的认识是多元的。家的幸福、家的温馨是“主流”,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不和谐的“音符”:有的父母

离异,给孩子以心灵的创伤;有的家境贫寒,孩子的愿望常常成为“泡影”;有的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给孩子带来极度的“孤独”;有的父母脾气暴躁,甚至拳脚相加,给孩子带来“恐惧”……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孩子写亲情,写温馨,那么,结果显然是胡编乱造而已。一次,我对学生讲:“‘家’,是温暖的,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但并不否认,可能也有个别的‘家’给我们带来的是痛苦,甚至悲哀,请同学们如实写写自己的家,尽情抒发真实情感,如果有‘隐私’之类的,老师绝对保密!”结果,确有不少学生“披露”了“家私”,抒发了真情:

“……妈妈,您不是对我说去旅行吗?可是再怎么长的长途旅行也该回来了吧,您为什么到现在还没回来,是不是抛弃我了?每当看到小朋友坐上妈妈的电瓶车去上学时,每当看到小朋友挽着妈妈的手散步时,每当看到小朋友和妈妈有说有笑时……妈妈,我白天想您,晚上做梦也想您!妈妈,您回来吧,您回来了,家才像一个完整的家!……”

“我想有个家,有爱我的爸爸、妈妈。

我想有个家,能无拘无束地生活的地方。

我想有个家,能得到鼓励,得到快乐。

我想有个家,能痛痛快快地哭、喊。

我想有个家,能安逸地躺在父母的呵护下享受年幼时光。”

……

三、谋篇布局个性化

学生细致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便有了写作的素材,实现了“有米可炊”,要写出富有创意的作文来,还要做到“有米会炊”,即写作的方法、技巧!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地“表情达意”,这是基础。语文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口头的、书面的,努力打造学生作文的“童子功”。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各种表达的方法、技巧,如怎样拟题目,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照应,怎样做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怎样描写细节,怎样抒发情感……所有这些“章法”,在以前的教材中有“统筹安排”,课改后基本没有“系统要求”。事实证明,对于高年级习作来讲,“章法”是需要的!甚至是“必须的”!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习得方法”,写作时,要“应用方法”,鼓励学生巧妙构思,实现谋篇布局的个性化,写出有创意的作文来。又以《家》为例,我又进一步提出:“同学们,在以往的阅读中,我们学到了许许多多写作的好方法,请大家说说看。”学生各抒己见,罗列了许多。那么,哪些同学能运用好的方法来写好这篇文章呢,老师拭目以待!结果批阅草稿时发现:

甲同学运用倒叙的手法:“瞧,在蔚蓝色的大海边,在金色的海滩上,爸爸的一只手搭在妈妈的肩上,中间的‘小调皮’正一边做着鬼脸一边笑呢!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就想起两年前——我们这个三口之家一起渡过的快乐时光。”

乙同学的开头别具一格:“‘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我十分欣赏这句话,因为我就生活在一个幸福的

家庭里。”

丙同学的结尾让人深思:“我的家像一个火热的壁炉,温暖了我的心;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路;像……”

丁同学的烘托成为亮点:“夜,恬静而深沉,星星在头上眨着眼脸,像要睡了。一轮明月,撒下一片溶溶的光。我们一家子,也都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

总之,教师要正确认识教育对象,既不能低估他们的创新潜能,凡事都被他们“牵”着走,也不能“高看”他们的能力,以为只要“自由”了,就能写出佳作了!教师的引导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他们还是“学生”,就要理直气壮地去“引导”,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实现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作者单位浙江省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