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家园林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基础,以植被作为装点的。而山水植被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的的利用或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改造、调 整、加工和剪裁,从而出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虽为人做,宛自天开”, 达到“一峰山太华千岳,一勺水江湖万里”的神似境界。
东区
面积约31亩,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 “归园田居”为主,该园可分为四个景区,据记载有 放眼亭,夹耳岗,啸月台,紫藤坞,杏花涧,竹香廊 等诸胜。中为涵青池,池北为主要建筑兰雪堂,周围 以桂、梅、竹屏之。池南及池左,有缀云峰、联壁峰, 峰下有洞,曰“小桃源”。 步游入洞,如渔郎入桃源,桑麻鸡犬,别成世界。 兰雪堂之西,梧桐参差,茂林修竹,溪涧环绕, 为流觞曲水之意。北部系紫罗山、漾荡池。东甫为荷 花池,面积达四五亩,中有林香楼。家田种秫,皆在 望中。 但现有的景物大多为新建,重要的景点有秫香馆、 松林草坪、芙蓉榭、天泉亭等,拙政园的纪念品店也 设在此处。 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 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 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 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 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 (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 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私家园林之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1509年明朝正德年 间,是中国一座著名的园林。拙政园 是王献臣弃官回乡后拓建而成,四百 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 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 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为中国的 四大名园之一,与北京颐和园,承德 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齐名。明正 德四年(公元1509年),拙政园由王献 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 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 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 ……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 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中 国 析
园/留园为例
私
家
园
林
简
以拙政
班级:
学号:
姓名: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 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 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 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 热”。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 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 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 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 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中区概况
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以 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 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 中区现有面积约为18.5亩,水面 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面有分有聚, 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 为了在有限的面积内构成富于变 化的风景,江南私家园林在布局上, 采取划景区和空间的办法。层次为景 区,主要依据水体、路径、廊架和主 体建筑来分割空间,拙政园共分为5个 景区。 中部与东部用一条复廊隔开,透 过每一个窗户看去有“移步换景”的 效果。
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
•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始建 于明朝正德年间,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
拙政园平面图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
西区
(原“补园”)
N
中区
(原“拙政园”)
东区
(原“归园田居”)
现园大体为清末规模,经修复扩建,分为东区 (原“归园田居”)、中区(原“拙政园”)、西 区(原“补园”)三部分。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 密,绿水环绕。
对景3
东西次轴线
在别有洞天远望梧竹幽居
一池三山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 说中,东海里有蓬 莱、方丈、瀛洲三 座仙山,山上长满 了长生不老药,住 着长寿快乐的神仙。 一池三山是中国传 统园林直至现代园 林中表现最多的表 现形式而且成为定 制。
B
利用山石把水面划分为南北两部分
A
利用假山石分割的 空间相互连绵、延伸、 渗透,找不出一条明确 的分界线。
秫香馆
秫香,指稻谷飘香。此处以前墙外皆 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 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 筑,面水隔山,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 木雕,共有 48幅,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 落地长窗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妆点得古 朴雅致,别有情趣。
芙蓉榭
中区水面积平面图
见山楼景区 中 部 园 区 平 面 图 一池三山景区
小飞虹景区
远 香 堂 景 区
枇 源自文库 园 景 区
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又是 拙政园的主建筑,园林中各种各样的景 观都是围绕这个建筑而展开的。远香堂 是一座四面厅,建于原“若墅堂”的旧 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 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结 构精巧,周围都是落地玻璃窗,可以从 里面看到周围景色,堂里面的陈设非常 精雅,堂的正中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 着“远香堂”三字,是明代文征明 所写。取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的 “香远益清”之意。 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还 有一片竹林。堂的北面是宽阔的平台, 平台连接着荷花池。每逢夏天来临的时 候,池塘里荷花盛开,当微风吹拂,就 有阵阵清香飘来。
荷风四面亭
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莲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亭 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 冬山静,荷风四面亭不仅最宜夏暑,而且四季皆宜。若从高处俯瞰荷风四面亭,但见亭出水面,飞檐出挑, 红柱挺拔,基座玉白,分明是满塘荷花怀抱着的一颗光灿灿的明珠。
缀云峰
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 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 园中景点。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壮大,其巅 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此峰苔藓斑 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中区
—原“拙政园”
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虽历经变迁,与早 期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但园林以水为主, 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 续了明代的格局。 从咸丰年间《拙政园图》、同治年间《拙政园图 》和光绪年间《八旗奉直会馆图》中可以看到山 水之南的海棠春坞、听雨轩、玲戏馆、枇杷园和 小飞虹、小沧浪、听松风处、香洲、玉兰堂等庭 院景观与现状诸景毫无二致。因而拙政园中部风 貌的形成,应在晚清咸丰至光绪年间。 中区现有面积约为18.5亩,其中水面占1/3。水面 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 落的楼台亭榭多处。主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 客之所,四面长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厅北 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 为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沧浪 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园中以轩廊 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 枇杷、海棠、芭蕉、竹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 布置都很雅致精巧。 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又是拙政园的主建 筑,园林中各种各样的景观都是围绕这个建筑而 展开的。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建于原“若墅堂” 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 原物。
亭香云蔚亭
待霜亭
荷风四面亭
“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此 联是仿山东济南大明湖小沧浪亭的一副对联“四 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该联由清朝 著名的文人刘凤诰所撰。拙政园中的这幅对联巧 妙地点出了在这里可观赏到的四季之景,说出了 春夏秋冬四季。
取唐韦应物《故人重九日求桔》诗 歌中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 林霜”诗意。洞庭山产橘,待霜降始红。 此地原植柑桔数本,王右军《黄柑帖》 亦云“霜未降,未可多得”。以“待霜” 名亭,含蓄而发人暇思。本意点出橘红 时的佳境,霜降橘始红,所以必须“待” 之。
如何,都能与山水、树木有机结合,协调一致,互相映衬。
园林文化
园林与京剧、烹饪、山水画并称为 中国的“文化四绝”。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 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变地形(如 筑山、叠石、理水等)、种植花草、 营造建筑和布置园径等途径创作而成 的休闲与游憩境域。中国园林一般划 分为自然园林、宗教园林、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又称“府宅园林”,是 供皇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 休闲的园林。 私家园林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 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的 园林景色,利用咫尺山林,再现大自 然的美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 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 的色彩。整个园林显得十分秀丽、雅 致、幽静。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即 “秀”。
远香堂
南 北 主 对景 轴 1 线
远香堂平面
对景实际上就是通过特意设置的门 洞或窗口去看某一景物,从而使景物若 似一幅图画嵌与框中,因为是隔着层次 看,所以会显得含蓄深远,常可使两个 景物互成对景。
横剖面
正立面
绣绮亭
荷花池
远香堂 绣绮亭平面图
绣绮亭三面开敞,北可俯看大 荷花池之沧浪,西可远眺远香堂之 红裳,南可近望枇杷园之晚翠。亭 柱有 “生平直且勤,处世和而厚” 之劝世联文,亭墙窗额复有 “晓 丹晚翠”之匾,两侧还有“露香红 玉树,风绽紫蟠桃”这样的应景之 对。
见山楼
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底层被称作“藕香榭”,从西部可 通过平坦的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山廊或假山石级。重 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粉墙黛瓦,色彩淡雅,楼上的明瓦窗, 保持了古朴之风。上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此楼高敞,可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见山楼高而不 危,耸而平稳,与周围的景物构成均衡的图画。
一、中国古典园林简史
• 黄帝----最简单的囿和园 • 商周----初期造园,利用自然山泽、水泉、树木、鸟兽造园 • 春秋战国------已有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自然山水园 林已经萌芽。 • 秦汉-----出现宫殿建筑为主的宫苑(秦始皇上林苑) • 魏晋南北朝-----园林发展的转折点——崇尚自然 • 唐宋------园林达到成熟阶段——诗画融入园林(写意山水园林) • 明清-------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
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式,凭 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灵活多变。芙 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 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 此榭面临广池,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
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 四周草坪环绕,花木扶疏。亭北平岗小坡, 林木葱郁。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 字,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 宏寺遗物。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 而被称为“天泉”。
2.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园林艺术的 精髓,在于所创造出来的意境,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本质特征。
3、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将物质生活与人们对自然的精神审美需
要结合起来。在自然山水中,人们已经大规模的建造离宫别馆和亭
台楼阁了。经过千百年的积累,人工建筑景观将自然山水点染得更 富有中国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具有点上添花之妙。 中国园林建筑类型丰富,有殿、堂、厅、馆、轩、榭、亭、台、 楼、阁、廊、桥等,以及他们的各种组合形式,不论其性质与功能
景观较平淡、 优雅、宁静。
景观较集中, 而富变化。
一池三山景区
译意:白梅飘香树木葱茂。雪香云蔚 亭草书匾额“山花野鸟之间”富有山林 野趣的山花和野鸟,充满了春的活力, 雪香云蔚亭南柱楹联:蝉噪林愈静,鸟 鸣山更幽。以声显静的艺术手法,成功 地创造出一个幽静、深邃、富有情趣的 自然景色,描绘世界的静止和安谧,颇 富佛教禅意。
枇杷园
梧竹幽居
框景1
梧竹幽居亭四面均为园洞门, 透过门洞可以看到拙政园中部园景, 空间层次极富变化。
框景2 框景3
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 亭外围为廊,红柱白墙,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 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 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 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 四个圆洞门既通透、采光、雅致,又形成了四幅花窗掩 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 意味隽永。 “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体。“爽借清风明借月, 动观流水静观山”对联为清末名书家赵之谦撰书,上联 连用二个借字,点出了人类与风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亲密之情;下联则用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相互衬托、对 比,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