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土 (1)

合集下载

变性土

变性土
变性土
定义: 一种富含蒙皂石等膨胀性粘土矿物并具 高膨胀性的黏质土壤。 鉴别依据: ①在矿质土表至100cm范围内有变性特征
②矿质土表至50cm深度内无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
地理分布
世界分布: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节性干旱区,如 澳大利亚,印度德干高原,其他地区变性土分布 面积较小。 中国分布:变性土分布比较分散,多零散分布于 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湖北省部分地区,在福 建,广东,海南的玄武岩台地,云南金沙江及其 支流龙川河地带以及广西部分地区小面积分布。 变性土集中分布于一些大河湖的平原,河谷平原 或者河谷阶地等低平地区,以及台地丘陵的坡麓 或低洼地。
成土条件
成土母质:黏质河湖沉积物,基性火成岩和钙质 沉积岩等。 气候条件:干湿交替的亚热带,热带或暖温带, 经由天然次生林,人工栽培作物作用。 变性土是一种较年轻的土壤,研究表明,中国 热带,亚热带地区玄武岩风化物上发育的变性土 其成土年龄约为3000年;而发育于古老河湖相沉 积物上的变性土则相对年长得多。
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征
主要诊断层:变性土土壤剖 面通体相对均一,土壤剖 面中层次分异模糊,土体 构型大致分为: 耕作层Ap层 蒙脱石聚集及矿物风化层Bw 钙化母质层Ck层
• • • •
主要诊断特征: (1)有机质含量不高 (2)土壤呈现中性至微碱性 (3)耕性相对较差
Hale Waihona Puke 分类与利用根据土壤水分状况,特别是膨胀收缩性能的影 响,将变性土壤划分为湿朝变性土,干润变性土 和湿润变性土三个亚纲。 变性土肥力特征:①质地黏重,耕性差 ②肥力水平较低 ③土壤保水供水能力因土而异④ 保肥性能强
主导成土过程
(1) 土壤扰动过程:又叫自吞模型指具高胀缩性 的黏质土壤干燥后,土体收缩裂开,表层土壤和 部分裂隙壁的土壤填充到裂隙中,当土壤重新湿 润后,掉进裂隙的土壤和两侧土壤的膨胀产生了 空间挤压,下层土壤向上和两侧方向移动,以缓 和膨胀压的过程。 (2)土壤矿物蒙脱石化过程:是指土体中蒙脱 石的形成与聚集过程的总称。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土壤类型特征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苏联的土壤发生学分类对我国土壤学发展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缺乏定量标准。

从2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广为应用的土壤系统分类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

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

首先是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

我,国有机土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盆地及祁连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

通常所在地形为相对低洼、地表潴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滩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碛洼地。

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多数地区为高寒沼泽化草甸,生长耐寒湿,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80%~95%以上。

有机土发育地区年平均气温-2~-5℃,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年降水量400~600mm,蒸发量小,湿度大。

2.成土过程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1)泥炭积累过程。

有机土发育于潮湿环境中,植物生长繁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每年有大量有机残体补给土壤,在长期低温和季节性冻结过湿条件下,增强了厌氧还原过程的作用土壤中几乎缺少纤维分解细菌,使不同时期产生的有机残体以未分解、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积累于土体表层,形成暗色调的泥炭层。

有机质含量200~500g/kg,泥炭层厚50~200cm。

(2)潜育化过程。

有机土As层之下,长期渍水处于厌氧环境,土壤中高价铁、锰的氧化物还原为低价形态,溶解度较大,可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并参与某些次生矿物的形成,生成蓝铁矿[Fe3(PO4)4·2H2O],硫铁矿(FeS2)、菱铁矿(FeCO3)、菱锰矿(MnCO3)等,土壤由黄棕转变为青灰,蓝灰、灰黑色,称潜育层。

土壤土纲

土壤土纲

❖ 有机土: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有机质含量累积速率 大于分解速率,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 地理分布:世界各地的有机土面积较小,但分布 极为广泛,只要是气候湿润、因地表富集水分和 养分而通气状况较差的地段,都有可能分布有机 土。
❖ 成土条件:①气候以寒冷而湿润为特征②多分布 于负地形区,地表水汇集,利于湿生植物大量生 长,形成大量有机物堆积于地表,在嫌气条件下, 逐渐形成有机表层③成土母质以第四纪堆积物为 主
森林土纲系列
❖ 灰土:具有灰化淀积层的一类土壤
❖ 灰化淀积层的条件:①厚度≥2.5cm,位于漂白层之 下;②由≥85%的灰化淀积物质组成,其指标为: pH≤5.5,有机碳≥12g/kg,其形态和化学指标为单个 土体被有机质和铁、铝胶结;土壤基质主要由棕红 色腐殖质组成
❖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在中 国分布较少,主要位于大兴安岭北端;形成在寒温 带湿润气候区,要保持土壤的冷湿状态
❖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 河流低阶地、滨湖阶地、洪积扇的中下部、滨海平 原以及红树林区
❖ 主导成土过程:盐化过程:土壤中易溶性盐分随 毛管水向表土层运移、累积的过程 碱化过程:土壤溶液中的钠离子进 入土壤胶体,交换出一定量的钙离子或镁离子或铵 离子的过程
❖ 主要诊断层:土表至30cm范围内有盐积层,或上界在矿 质土表至75cm范围内有碱积层
❖ 诊断层:土表至150cm范围内有极端风化作用形成的铁铝 层。
❖ 土壤特征:土壤中原生矿物含量很少且质 地黏重;黏土矿物成分以高岭石为主,并 含有大量的三水铝石和氧化铁;呈强酸性 反应,同时具有较强的潜在酸性。
❖ 分类与利用:亚纲:湿润铁铝土;两个土 类:暗红湿润铁铝土和简育湿润铁铝土。 利用时注意酸碱中和与磷、钾元素的添加。

变性土的发生—膨胀收缩现象

变性土的发生—膨胀收缩现象

变性土的发生—膨胀收缩现象
Wild.,LP;隋尧冰
【期刊名称】《土壤学进展》
【年(卷),期】1990(018)005
【摘要】本文阐述了变性土的三个发生模型:土壤扰动模型、荷载差模型和土壤力学模型,并讨论了影响变性土膨胀收缩现象的主要因素,如土壤垒结、粘粒含量和比表面积、土壤含水量、围压,微气候和土壤管理、粘粒矿物、土壤收缩、脱水和再水化、微垒结等。

【总页数】7页(P30-36)
【作者】Wild.,LP;隋尧冰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2.9
【相关文献】
1.超长混凝土结构膨胀加强带补偿收缩纤维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J], 曲生华;樊俊江;陈宁;黄新民;施钟毅;於林锋;赵立群
2.膨胀土膨胀特性与收缩特性的试验研究 [J], 丁玲
3.膨胀土的膨胀系数、收缩系数求解及应用 [J], 漆宝瑞;秦小林
4.膨胀土失水收缩时收缩压的变化规律 [J], 兰常玉
5.变性土的膨胀收缩特点及影响因素 [J], 仇荣亮;熊德祥;黄瑞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六章 土壤地理 第一节 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第六章 土壤地理 第一节 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2.垂直地带分布规律 (1)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基带,取决于山地 所处的水平地带的位置。 (2)东部湿润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结构从南向 北由繁变简,层次减少,垂直带分布高度有 由高降低的趋势。 (3)从东部湿润地区到西部干旱地区,随着 干旱程度加大,带谱的数量有所增多,最后 又趋于简化,而垂直带的分布高度则逐渐 升高。
3.隐域性土壤分布 主要有变性土、潮湿土、盐渍土和初育土。
第二节 植物地理
一.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1.植物种类丰富 2.起源古老 3.地理成分复杂 4.分布交错混杂
二.中国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性
1.水平地带分布的规律性 (1)植被水平分布的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从东南向西北,随着海洋季风和湿润气流影响 逐渐减弱,而顺序出现各类森林、草原和荒漠。 (2)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A.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变化,自北 向南形成了不同的纬度植被带:寒温带针叶林 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 带。 B.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因其地貌结构独特,致 使植被水平地带的纬度变化规律趋于复杂化。
7.热带森林、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 (1)分布:相当于南亚热带和热带区域 (2)特点:组成复杂,种类多,但优势种不明显
第四节 生物资源
一.植物资源
1.森林资源 (1)基本概况 A.总量比较丰富,有林面积和蓄积量均居 世界第七位 B.人均和覆盖率小,在世界名列第121和 120位 (2)森林资源分布及主要林区 A.分布:主要集中于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 B.主要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 林区和西北、华北山地零散林区
陆栖动物资源经济资源动物1毛皮用及皮革用资源动物2肉用动物资源3羽绒用及饰用鸟类4药用动物资源5有害动物的天敌资源珍稀动物资源大熊猫金丝猴等

四组过渡型土刚

四组过渡型土刚

雏形土是土壤发育程度较低的未成熟土壤,它的分布十分
广泛,从极地和亚极地的冰原带、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到热 带,从湿润气候区到干旱气候区均有分布。在我国境内从东北 温带到华南的热带、亚热带,从西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到东 部沿海的湿润区,从低海拔的平原到高海拔的山地或高原均有
分布。
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时间、人为等因素综合作用 的产物,其中时间因素更为重要。雏形土与成土环境达到平衡 而不易发展到成熟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不同因素不同程度
时要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建立综合性农业生产体 系,科学施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7.4.2雏形土

雏形土是发育程度较弱的一个土纲,其分布广泛, 从极地、亚极地的冰原带、寒温带、温带、亚热带 到热带,从湿润气候区到干旱气候区均有分布,其 土壤剖面复杂多变。
雏形土Βιβλιοθήκη 中国雏形土剖面及其性状图地理分布和成土条件
过渡型土刚系列
7.4.1变性土
7.4.1雏形土
PPT资料收集:陈亚男、江佳文 PPT制作:何佳聪、李未萌 PPT修正:高蝶 PPT讲解:黄毅文
7.4.1变性土
变性土的地理分布和成土条件
分布在南、北纬45°之间,大面积出现在热带、亚热带季节性干
旱地区。世界上三大片变性土分布区位于澳大利亚、印度的德干高
的影响
分类和利用
根据土壤的水分状况、土壤温度状况,可以将雏形土划
分为寒冻雏形土、潮湿雏形土、干润雏形土、常湿雏形土和 湿润雏形土等5个亚纲。
在开发和利用雏形土时,必须根据具体的土壤条件及其 分布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科学地利用和管理土壤, 要做到既能充分利用发挥土壤生产力及其本身的价值,又能 使土壤得到不断的改善

土壤学 1-9章复习提纲及答案

土壤学 1-9章复习提纲及答案

土壤学题型一、名词解释。

(10道*3=30分)二、选择题。

(5道*2=10分)三、图形题。

(共20分)四、简答题。

(5道*4=20分)五、论述题。

(2道*10=20分《土壤学》复习提纲第一章一、概念:1.土壤P2: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2.聚合土体P5 :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合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便组成聚合土体3.土壤圈物质循环P51 :是指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球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4.土壤的自净能力P10 :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负载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过程,是其浓度降低、毒性减弱或者消失的性能。

5.土壤发生层P4:二、其他1、单个土体图解P42、西欧主要土壤地理学派的代表学家及观点P15-16以化学家李比希(1803-1873)为代表的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归还学说”以地质学家法鲁(1794-1877)为代表的农业地质土壤学派;“岩石-岩石”以土壤学家库比纳(1897-1970)为代表的土壤形态发生学派。

“土壤演替序列”3、土壤的自净能力包括哪些?P10土壤的自净能力包括:①物理自净,②化学自净,③物理化学自净,④生物自净土壤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第二章一、概念1、次生矿物P29: 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叫次生矿物。

2、粒级P36: 把土壤颗粒中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就为粒级3、土壤质地P40: 土壤中各个粒级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称为土壤质地4、灰分P42: 植物组织回落土壤之后,将经历化学变化和降解过程,则构成植物组织的元素,从植物组织分解后,将以离子或离子团形式保留在土壤中,它们就是灰分元素,简称灰分。

5、土壤腐殖质P437、土壤结构P57: 土壤原生矿物颗粒与次生矿物颗粒、其它土壤颗粒单元或土壤自然结构体相互组合重排的一种物理排列样式。

8、土粒密度P60: 是指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风干)。

干润变性土及其结核的发生学特征与形成环境探讨

干润变性土及其结核的发生学特征与形成环境探讨

第37卷第4期2006年8月 土 壤 通 报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Vol.37,No.4Aug.,2006干润变性土及其结核的发生学特征与形成环境探讨黄成敏1,王成善2,唐 亚1,全 佺1(11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四川成都 610065;2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干润变性土是发育于半干旱环境下的特殊土壤类型。

本文以金沙江典型干旱河谷———元谋盆地发育的干润变性土及铁质结核和碳酸盐结核为例,探讨其发生学特征及其反映的土壤形成环境。

土表的铁质结核和碳酸盐结核在矿物组成、微形态等特性与下伏的干润变性土有成因上联系,但两类结核与干润变性土、干润富铁土等在元素含量组成差异明显,并具有不同的形成过程和环境;微地貌陡峭、排水迅速的干润变性土地表环境残留铁质结核,而在地表平坦或低洼的干润变性土地表环境下,径流速度慢,多形成碳酸盐结核。

关 键 词:干润变性土;土壤结核;土壤发生学;形成环境;元谋盆地中图分类号:S15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423945(2006)0420630205 变性土是一类特殊土壤,因具有高含量的蒙皂石类粘土矿物和粘粒(粒径<2μm)而有强烈的胀缩性,也使人类难以利用。

变性土形成于特殊的环境中,而且土壤中还常有铁锰结核、碳酸盐结核出现。

在我国金沙江干旱河谷元谋盆地发现有干润变性土存在,且在极小的空间内干润变性土中同时出现铁质结核和碳酸盐结核[1]。

对温暖湿润条件下形成的湿润变性土、潮湿变性土及其结核形成过程和环境国内外已有众多研究,但对干热条件下形成的干润变性土以及同时对这两类结核进行对比研究罕见报道[2~4]。

本研究拟探讨干润变性土及其结核(铁质结核、碳酸盐结核)在剖面形态、微形态、矿物、特别是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发生学特征,从而进一步推演结核的形成过程与环境。

这对于干润变性土改良、提高其生态服务功能和环境功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中国北方变性土的矿物学、孔隙和机械物理性质以及改变

中国北方变性土的矿物学、孔隙和机械物理性质以及改变

中国北方变性土的矿物学、孔隙和机械物理性质以及改变变性土具有独特的矿物、形态,黏粒含量以及理化特征。

这些特性的存在会使变性土有问题或不适合农业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世界各地,变性土被用作耕地,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要资源。

中国华北的砂姜黑土是典型的低产土壤,它具有变性土的特性,含有大量蒙脱石粘粒。

特殊的黏土矿物组成和高粘粒含量会导致土壤耕作艰难及其物理特征变差,还将直接影响其他土壤特性和作物产量。

作为中国华北重要的土壤资源,需从土壤的、土壤物理力学等阐明土壤不良性质导致的土壤低产原因,并探索土壤改良技术,为低产土壤改良和促进土壤持续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粘土矿物的矿物学研究粘粒矿物在土壤养分的循环、物理化学性质、土体的形成和污染物的迁移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土壤过程和功能的复杂性,利用纳米Zetasizer、X-射线衍射(XRD)、高分辩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技术对黏土矿物的粒度分布(PSD)、矿物学组成、形态和晶格条纹等进行了研究。

粒径分析值显示,研究剖面的粘土矿物的粒度大小呈正态分布和单峰分布的状态,粘土矿物的尺寸从纳米到微生米尺度。

粘土矿物的XRD分析显示,黏土矿物组成以蒙脱石、蛭石及高岭石为主,土壤中的蒙脱石和蛭石是其收缩膨胀行为的主要原因。

TEM显微照片显示粘土矿物的大小从十几至上百纳米。

HRTEM观察到粘土矿物轮廓清晰的晶格条纹,显示其有一定形状和良好结晶。

变性土壤中粘土矿物的综合分析,对进一步理解土壤的机械物理性质提供了基础。

2)变性土的机械物理性质和开裂特征对变性土的机械物理性质和开裂特征,包括粒度分布(PSD)、线性膨胀系数(COLE)、抗压强度(TS)、抗剪强度(SS))和开裂参数等进行了测定,并试图建立这些机械物理性质与土壤粘粒含量和粘土矿物的关系。

结果表明:变性土具有较高的COLE值和抗压强度,在测定的剖面中抗压强度在剖面AH-05、AH-09、SD-01、HN-03和HN-10中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剖面AH-05、AH-09、HN-03和HN-10中抗剪强度的内聚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内聚角呈减小趋势。

变性土

变性土

3、地理分布 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河湖的平原、河谷平原 或河谷阶地等低平地区,以及台地丘陵的 坡麓或低洼地 典型地区:澳大利亚、印度德干高原、 非洲苏丹等地 我国分布:零散分布在安徽、河南、江苏、
山东、湖北省部分地区,福建、 广东、海南的玄武岩台地,云南 金沙江及其支流龙川河地带以及 广西的部分地区
4、主导成土过程
(1) 土壤扰动过程(自吞模型) 高胀缩性的黏质土壤干燥,土体收缩裂开,表层 土壤和部分裂隙壁的土壤填充到裂隙中,当土壤 重新湿润后,掉进裂隙的土壤和两侧土壤膨胀产 生了空间挤压,下层土壤向上和向西两侧方向移 动,以缓和膨胀压的过程。 (2)土壤矿物蒙脱石化过程(变性土的重要成土 标志)指土体中蒙脱石的形成与聚集过程的总称。
7.4过渡型土纲
一、变性土 二、雏形土
一、变性土
1、定义:变性土是一种富含蒙皂石等膨胀性粘土矿
物并具高膨胀性的粘质矿物。
2、成土条件:
(1)成土母质主要为黏质河湖沉积物、基性火成岩 (如玄武岩)和钙质沉积岩(如石灰岩、泥岩、 黏土岩)等母质 (2)在亚热带、热带或暖温带具有干湿交替的气 候条件下,经过天然次生林、人工栽培作物 作用下形成的。
5、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征
(1) 主要诊断层: 耕作层Ap层——蒙脱石聚集及矿物风化层Bw层 ——钙化母质层Ck层
(2)诊断特征 ①表土层有机质含量不高,一般在5~30g/kg之间,腐殖质 中富里酸与胡敏酸比值约1; ②土壤多呈现中性至微碱性,pH值在6.0~8.0之间 ③耕性相对较差
6、分类 分类依据: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对土壤过程, 特别是膨胀收缩性能的影响
三个亚纲
①湿潮变性土 ②干润变性土 ③湿润变性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利用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土壤类型特征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苏联的土壤发生学分类对我国土壤学发展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缺乏定量标准。

从2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广为应用的土壤系统分类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

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

首先是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

我,国有机土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盆地及祁连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

通常所在地形为相对低洼、地表潴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滩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碛洼地。

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多数地区为高寒沼泽化草甸,生长耐寒湿,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80%〜95%以上。

有机土发育地区年平均气温-2〜-5°C,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年降水量400〜600mm,蒸发量小,湿度大。

2.成土过程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1)泥炭积累过程。

有机土发育于潮湿环境中,植物生长繁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每年有大量有机残体补给土壤,在长期低温和季节性冻结过湿条件下,增强了厌氧还原过程的作用土壤中几乎缺少纤维分解细菌,使不同时期产生的有机残体以未分解、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积累于土体表层,形成暗色调的泥炭层。

有机质含量200〜500g/kg,泥炭层厚50〜200cm。

(2)潜育化过程。

有机土As层之下,长期渍水处于厌氧环境,土壤中高价铁、锰的氧化物还原为低价形态,溶解度较大,可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并参与某些次生矿物的形成,生成蓝铁矿[Fe3(PO4)4・2H2O],硫铁矿(FeS2)、菱铁矿(FeCO3)、菱锰矿(MnCO3)等,土壤由黄棕转变为青灰,蓝灰、灰黑色,称潜育层。

土壤学专业名词

土壤学专业名词

01.总论01.001 土壤soil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01.002 土壤学soil science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制图和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肥力特征以及土壤利用、改良和管理的科学。

01.003 发生土壤学pedology侧重研究土壤的发生、演化、特性、分类、分布和利用潜力的土壤学。

土壤学名词01. 总论01.001 土壤soil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01.002 土壤学soil science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制图和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肥力特征以及土壤利用、改良和管理的科学。

01.003 发生土壤学pedology侧重研究土壤的发生、演化、特性、分类、分布和利用潜力的土壤学。

01.004 耕作土壤学edaphology侧重研究土壤的组成、性质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通过耕作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能力的土壤学。

01.005 土壤地理soil geography研究土壤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及其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01.006 土壤物理soil physics研究土壤中物理现象或过程的学科。

01.007 土壤化学soil chemistry研究土壤中各种化学行为和过程的学科。

01.008 土壤生物化学soil biochemistry阐明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等物质的转化、消长规律及其功能的学科。

01.009 土壤矿物学soil mineralogy研究土壤中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的类型、性质、成因、转化和分布的学科。

01.010 农业化学agrochemistry研究植物营养、土壤养分、肥料性质和施用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广义上也包括农产品加工酿造等。

01.011 土壤分析化学soil analytical chemistry研究用化学方法和原理测定土壤成分和性质的技术学科。

我国主要变性土的微形态研究

我国主要变性土的微形态研究

我国主要变性土的微形态研究
隋尧冰;曹升赓
【期刊名称】《土壤学报》
【年(卷),期】1992(029)001
【摘要】本文研究了变性土三大土类黑粘土、浊粘土,艳粘土的微形态特征。

通过大形态、微形态、超微形态观察和膨胀收缩试验揭示了变性土的孔隙、结构、粘粒的就地重新排列以及土壤垒结与土壤粘粒含量、粘粒种类以及土壤膨胀势之间的关系,其中福建浊粘土的微形态特征发育最明显。

【总页数】9页(P18-25,T002)
【作者】隋尧冰;曹升赓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1.9
【相关文献】
1.HDPE/UHMWPA层状分散合金的亚微形态,流变性能及体系相容性研究 [J], 崔秀国;冯威
2.我国变性土矿物学特性的研究 [J], 顾新运
3.PP/EPDM/DDCP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亚微形态-力学性能研究 [J], 白宗武;武德珍;金日光
4.我国金缕梅科叶部微形态的研究——气孔器的表面微形态 [J], 方炎明
5.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土退化研究——Ⅱ.紫色土退化的微形态特征 [J], 何毓蓉;潘乐华;文安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变性土的分布,特性和分类

中国变性土的分布,特性和分类

中国变性土的分布,特性和分类
张民;龚子同
【期刊名称】《土壤学报》
【年(卷),期】1992(029)001
【摘要】本文研究了我国主要变性土的区域分布、某些发生学特性和分类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变性土及变性土型土壤有广泛分布,从热带、亚热带到暖温带。

其共同的成土条件是:有一定干湿交替的气候、低平的地势、富含盐基的母质和粘重的质地。

据估计,此类土壤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左右。

变性土是在特殊的地球化学环境和干湿交替的条件下形成的,深受地域性因素的影响,其成土年龄古老而发育程度较弱。

一般变性土带有某些水成土的特征,而钙质变性土兼有水成土和钙层土但又不完全与它们相同的成土地球化学特点。

所研究的11个剖面中,有8个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中的变性土土纲,其余3个则属于潮湿土土纲。

【总页数】17页(P1-17)
【作者】张民;龚子同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5.1
【相关文献】
1.漳州平原变性土胀缩特性研究 [J], 陈明霞;杨智硕;朱鹤健
2.滇桂地区变性土的发生特性和系统分类研究 [J], 仇荣亮;熊德祥
3.我国变性土矿物学特性的研究 [J], 顾新运
4.湘北地区典型水稻土的发生特性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J], 曹俏;余展;周清;罗卓;欧阳宁相;盛浩;张扬珠
5.变性土分类的变迁和新进展 [J], 曹升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主要土纲特征(1)

主要土纲特征(1)

主要土纲特征土纲名称地理分布成土条件(气候、生物、地形、母质等)主要成土过程剖面构型诊断层及其特性灰土世界: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欧亚大陆北部、北美洲北部)和高山地区中国:大兴安岭北端寒温带湿润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暖季短促,年较差大,亚寒带针叶林灰化过程,针叶林对土壤物质循环,有机物累积过程作用:物质的淋移与淀积O-A-E-Bsh-C灰化淀积层厚度大于2.5cm由大于85%的灰化淀积物质组成淋溶土世界:温带湿润气候区,约占全球温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淀积黏化和次生黏O-A-Bt-C土壤剖面通体无石灰反应,陆地面积的14.7%,横跨了5个大温-1-17°C,年均干燥土壤呈微酸性至酸性,pH值多为化作用:必须具有较自然带。

高的盐基离子交换6.0~7.0,度0.5-1.0中国:约占中国土地面积的13%中国的(寒温带、温带、量土壤阳离子代换量较高,淋溶土暖温带到亚热带)质地黏重,次生黏土矿物以2:1型水云母、蛭石为主富铁土世界:世界亚热带地区亚热带气候,其自然植中度风化作用、强烈Ah-Bs-C土壤剖面通体呈酸性或强酸性,中国:江苏、江西、浙江、安徽、物以常绿林为主,地形盐基淋失作用、明显土壤质地黏重,湖南、湖北、四川、福建大部分地主要以丘陵地山为主。

脱硅和铁铝氧化物黏粒硅铝率在2.0~2.4之间,黏土区,以及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富集作用。

矿物以高岭石为主贵州、云南、西藏部分地区。

铁铝土世界: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季雨土壤矿物的高度风热带雨林气候,Ah-Bms-BC-C其pH值在4.5~5.0之间,林气候区和热带海洋性气候区热带季雨林气候化分解、盐基元素强潜在酸度较强,质地黏重,黏粒中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热带海洋性气候,烈淋失、硅酸强烈淋含量大于50%,黏粒硅铝率在台湾及云南等省区终年高温多雨,风化淋失与氧化铁氧化铝1.5~1.8之间溶,年均气温的相对富集、强烈的19.8-24.9°C生物富集过程Ah-AB-Bk-C土壤pH值在7.0~8.0之间,盐基均腐土世界:温带半干旱及半湿润气候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腐殖质积累作用和中国: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半湿候为主,在中国则以温钙积作用饱和,代换性盐基以钙、镁离子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暖为主,土壤次生黏土矿物以2:1 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型伊利石为主,在土体下部常有弱黏化干旱土世界: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干旱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干干旱表层的形成、钙干旱土的表土层由特征表土、孔中国:西部,包括新疆、甘肃、宁旱气候,气温日较差年积过程、石膏化过程泡结皮层和片状层组成,有机质夏、内蒙古、青海和西藏省区较差较大,降水量稀和盐积过程仅0.5%,土壤呈碱性,土壤剖面少,降水变率大,地表通体具有石灰反应,土壤层中有蒸发强烈,太阳辐射强大量原生物质存在烈E-Btn-Bz-C盐成土有机质含量低,pH值高,盐成土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低平洼是在气候、地形、地质盐化过程和碱化过地、滨海平原以及红树林区水文等自然因素和人程土壤结构差,盐分含量高或代换为因素综合作用下,盐性钠离子含量高类直接参与成土过程而形成的有机土世界:分布广泛,从寒带到热带、气候湿润、因地表富集沼泽化过程,泥炭化H-G泥炭层(H层)有机质含量可达500 从沿海区到内陆区、从平原区到高水分和养分而通气状过程g/kg,以黑棕色或灰棕色为主,潜山区。

中国北方变性土的矿物学、孔隙和机械物理性质以及改良中期报告

中国北方变性土的矿物学、孔隙和机械物理性质以及改良中期报告

中国北方变性土的矿物学、孔隙和机械物理性质以
及改良中期报告
中国北方变性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内蒙古、西北地区等地,其
矿物学、孔隙和机械物理性质有以下特点:
1. 矿物学特点:变性土主要由伊利石成分组成,其他矿物组分包括
高岭石、滑石、蒙脱石等。

其中,伊利石的含量较高,通常超过70%。

2. 孔隙特点:变性土孔隙结构复杂,主要由微孔、介孔、大孔组成。

其中,微孔和介孔的孔径范围较小,主要分布在0.01~10微米之间;而
大孔则具有较大的孔隙体积和孔径,一般在10~100微米之间。

3. 机械物理性质特点:变性土具有较弱的抗剪强度和较大的应变特性,其压缩模量和剪切模量较低。

此外,由于孔隙结构复杂,变性土具
有较弱的渗透性和较大的吸附性。

为了改良变性土的工程性质,常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处理。

其中,物理改良方法包括压实、振实、碾压、加压等方法;而化学改良方
法则包括添加不同类型的胶凝材料、碳酸和硅酸盐等。

通过改良,变性
土的抗剪强度和渗透性等工程性质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可以更好地满
足工程需求。

中国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大部分)

中国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大部分)

名词解释中国矿藏资源大冶式铁矿:内生铁矿的一种,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热液铁矿床。

大红山铁矿(白云鄂博铁矿):内生铁矿的一种,与中性钠质或偏钠质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

攀枝花式铁矿:内生铁矿的一种,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晚期铁矿床。

宁乡式铁矿:外生铁矿的一种,属浅海沉积铁矿,以赤铁矿、菱铁矿为主,北方以宣龙式铁矿为代表,南方以宁乡式铁矿为代表。

綦江式铁矿:外生铁矿的一种,属海陆交互相和湖相沉积铁矿,以菱铁矿为主。

鞍山式铁矿:外生铁矿的一种,属前寒武纪沉积变质铁矿,以鞍山铁矿为代表。

石碌式铁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富铁矿类型。

中国地貌与地质构造红层地貌:是指中生代白垩纪—早第三纪,在几乎遍及全国的大小不同、数量众多的中、新生代陷落盆地中所堆积的一套陆相为主的红色岩系所构成的一种地貌类型。

马兰黄土:中国第四纪黄土分期名称之一(华北晚更新世黄土,典型的风力堆积物),标准剖面地点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川北山坡上,因附近清水河右岸有马兰阶地而命名。

雅丹地貌: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

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

丹霞地貌:暴露地表的为岩性较硬的砾岩、砂砾岩时,受断裂、垂直节理及流水切割等作用,形成峭壁悬崖、石峰林立的丹霞地貌(粤北仁化盆地的丹霞山最为发育,故有此称)。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黄土地貌:发育在黄土地层(包括黄土状土)中的地形,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陆相淡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

风沙地貌:风力作用于地表,风力与沙质地表相互作用的产物。

大尺度的形态有沙丘沙堆,平沙地。

小尺度的形态有沙波纹,沙垄等。

中国近海平原海岸:在沿海冲积平原和潟(xi)湖平原地区发育的海岸。

台湾暖流:黑潮暖流在台湾东北海域分出的一个分支,沿台湾岛向北流向东海北部。

第十六章 土壤分类与分布1

第十六章 土壤分类与分布1
中国土壤分布概况中国土壤图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有机土histosols?灰土spodosols?火山灰土andisols?氧化土oxisols?变性土vertisols?干旱土aridisols美国土壤系统分类?老成土ultisols?软土mollisols?淋溶土alfisols?始成土nceptisols?新成土entisols?有机土histosols?人为土anthrosols?灰土spodosols?火山灰土andisols?铁铝土ferralisols?变性土vertisols?干旱土aridisols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hinesesoiltaxonomy?盐成土halosols?潜育土gleysols?均腐土isohumisols?富铁土ferrisols?淋溶土luvisols?雏形土cambisols?新成土entisols
第16章 土壤分类与分布 中国土壤 Soils in China
中 国 地 形 图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土壤发生分类在土壤科学的历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 二十世纪50年代,中国土壤分类开始转向引用原苏联 土壤发生分类体系和土壤地带性学说。 在1963年依据土壤发生学原则,拟订了“暂行中国土 壤分类系统”。经过进行大量的土壤调查,逐渐发展为 1978年的《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这一草案在1979— 1994年的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在土壤普查的过程中,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在1992年 正式颁布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hinese Soil Taxonomy)
有机土 Histosols 人为土 Anthrosols 灰土 Spodosols 火山灰土 Andisols 铁铝土 Ferralisols 变性土 Vertisols 干旱土 Aridisols 盐成土 Halosols 潜育土 Gleysols 均腐土 Isohumisols 富铁土 Ferrisols 淋溶土 Luvisols 雏形土 Cambisols 新成土 Entisol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3.5,干态亮度≥5.5,湿态彩度≥2。它以具有变性特征且粘粒硅铝率≥2.4区别于红色
或棕色石灰土。相对于中国其他变性土类型,本土类除土色呈艳色外,pH值和阳离子
交换量均较低。
利用与改良
• 农业方面: • 优点:土壤肥力较高,PH值适中,有机碳含量高,阳离子交换量较高,土壤保水保肥
能力较强,在农业上有诸多优点:入易翻耕,省肥;适种期长,易间种,套种;坡地种 植效果好,耐旱期长;作物产量高,品质优等。 • 缺点:湿时透水性差,凋萎系数大,必须加以改良。 • 采取措施:(1)蓄水灌溉,实行深耕。变形土粘粒含量大等于30%,之地黏重,通透 性差。湿季内部排水缓慢,地表径流流失严重。旱季易产生裂隙,容易漏水。应选择适 当地点挖塘蓄水,实行深耕。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同时提倡喷灌、滴灌和浇灌,减少旱 季裂隙漏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 (2)适施磷、钾、硼、钼肥料。变性土的磷、钾储量低,加上历年来施肥都是重氮轻 磷钾,势必造成营养失调。缺硼的情况下,籽不能正常发育,甚至完全不能形成,严重 影响作物生长,缺钼则降低了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对豆科植物影响很大(例如花生等) • (3)增施有机肥,促进土壤进一步熟化。可以采用套种或者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以 及秸秆还田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熟化土壤。
(五)植被

变性土在自然条件下的典型植被是草地或萨瓦纳。
成土过程
变性土的形成经历了蒙脱化过程和开裂过程。
• (一)蒙脱化过程
• 蒙脱石占优势的粘粒矿物组合是变性土中活跃成土过程的基础。 • 变性土的蒙脱石由两个途径而来:
一是由母质中继承下来,如较湿润气候下的冲积物、钙质岩以及火山碎屑物质多富含蒙 脱石矿物,成土环境延续了蒙脱石的存在; 二是新生成作用,即在含有盐基和二氧化硅的碱性水溶液作用下,通过非膨胀性铝硅酸盐 粘粒的复硅作用而产生,或者由原生矿物向次生矿物转化而成。
• 自翻转作用的意义 • 这种机制赋予变性土剖面性状的特殊性: • 一是剖面均一化,即在裂隙所达到的颇大深度内,土壤变成了均质体,发生层分异不明
显,土色、质地、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有机质与矿物质充分混合而高度复合; • 二是具有滑擦面和楔形结构,表下层土壤受挤压而相对移动过程中造成明显程度不同的

变性土膨胀系数很大,干湿体积变化范围为25—50%;持水量大,但有效性差;湿
时可塑性强,耕性很差;

土壤质地:一般为粉砂质黏壤土,黏壤土和粘土

Ph:河湖相沉积物上的变性土呈中性至碱性反应,玄武岩上发育的 变性土一般呈中
性Ph6.2--7.4,少数为微酸性

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变化幅度大,但有随着深度增加而明显递减的趋势。
变性土
定义 地理分布 成土条件 成土过程 主要性状 分类 利用与改良
定义
• 变性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
• 变性土=ST(变性土)

=联合国FAO制图单元(变性土)

=土壤地理发生学分类(黑粘土,艳粘土,浊粘土)
• 它相当于美国分类的变性土土纲和联合国分类的变性土单元。本土纲包括我 国现行发生分类制的砂姜黑土、潮土、石灰土、赤红壤、水稻土诸土类中具 备变性特征者,因为我国以往未设立变性土独立单元,1985年初拟的中国土 壤系统分类才将其列为独立土纲。
地。变性土分布区常可见到特殊的土壤发生地形——粘土小洼地(gilgai),这是一种
小盆和小丘组成的微地形,起伏高度一般不超过1米,水平距离2至100米,是因不同的
内压力而引起地表面弯曲。粘土小洼地在各地出现的频度不同。
(三)气候

变性土在热带、亚热带以至温带均可发生,分布区气候的最普遍特征是季节性干旱,
依据:土壤颜色
(一)青粘土(Greenclaysoil)
本土类分布于安徽、河南、山东以及湖南、湖北等省,以淮北平原分布最广,与砂姜黑 土呈复区分布。除具有潮湿变性土的诊断特征外,还具有下列特性:湿态亮度<3.5,干态亮 度<5.5,湿态彩度<2,有机质含量<15克每千克土。形态特征明显,在暗灰色或灰棕色的 表层(耕作层)之下,有一厚达40—60厘米的粘质黑土层,往下过渡到具有明显水成特性的 底土层,常见有各种形状的砂姜(石灰结核)。

阳离子交换量:阳离子交换量大[25~80cmol(+)/kg],交换性盐基(尤其是Ca离子和
Mg离子)含量也很高,盐基饱和度多在50%以上,并随深度增加。

世界各地变性土的表层PH在7.4--8.4之间且有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土壤分类
• 国外对变性土的分类研究较细,如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变性土续分为4个亚纲7个土类。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变性土
分类
• 依据:土壤水分状况对其土壤过程,特别是膨胀收缩所产生的性质的影响 • (一)潮湿变性土 • 1.钙积潮湿变性土 • 2.简育潮湿变性土 • (二)干润变性土 • 1.钙积干润变性土 • 2.简育干润变性土 • (三)湿润变性土 • 1.腐殖湿润变性土 • 2.钙积湿润变性土 • 3.简育湿润变性土
中更新世或更早;而在经运移的土壤物质或其他沉积物上发育的,则在中更新世或更迟
变性土的相对年龄属于幼年。
•问题:使变性土处于发育幼年阶段的原因有哪些?
答:许多变性土是在冲积、湖积以及火山物质等近期母质上发育的; 变性土的自翻转作用是使其保持幼年性的另一个因素; 在半干旱气候区,由于缓慢的风化速度限制了剖面发育; 基性母质不断释放出丰富的Ca、Mg盐基使土壤中蒙脱石矿物保持稳定; 在坡地,则因迅速的剥蚀作用,表层不断遭冲失,使土体保持浅薄和幼年状态。
厘米深处的宽度≥1厘米);④至少具备下列特征之一:滑擦面、粘土小洼地、楔形结构
(长轴与水平方向成10°—60°夹角,出现在25—100厘米深度范围内)。
• (二)形态特征

由于变性土形成过程中的自翻转作用,使其剖面均一化,发生层分异不明显,土体
构型大致呈A或Ap-Bw-Ck或C,发生层之间渐变过渡。
以及近代河流沉积物等,但以石灰性母质为主。

(二)地形

变性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坦地貌面(如高原面、平原和台地)或低洼地(坡
地下段及盆谷地)都有分布,以海拔低于300米的地形为多。地形坡度一般不超过2—3°,
但有些地区(如火山地区)坡度达15—16°,也有变性土发生。中国变性土多分布在低
平洼地,但在一些低丘、台地上也有发育,如福建漳浦县和龙海县沿海、广东省海康等
(三)黑粘土(Blackclaysoil)
黑粘土相当于美国分类的暗色湿润变性土,是分布在石灰岩地区平浅坝地上的黑色厚层 粘重土壤,与黑色石灰土构成复区。黑粘土除符合湿润变性土诊断特征外,具有以下特性: 表层湿态亮度<3.5,干态亮度<5.5,湿态彩度<2,有机质含量≥40克每千克土,且有石灰 反应。在中国各类变性土中,本土类有机质含量最高(多为50—100克每千克土)且有机质层 深厚(20—30厘米);碳酸盐常以假菌丝、白色粉末或结核等形式出现于剖面中。
地理分布
• 世界范围 本土纲分布在南、北纬45°之间,大面积出现在热带、亚热带季节性干旱地区。 世界上三大片变性土分布区位于澳大利亚、印度的德干高原、非洲的苏丹, 其余地区分布面积较小。中国典型的变性土面积不大,分布零散,多与其他 土壤类型呈复区分布,而变性土性土壤的分布较为广泛。
• 中国地理分布范围
(四)暗粘土(Darkclaysoil)

暗粘土相当于美国分类的艳色湿润变性土,零星分布在海南岛北部、雷州半岛以及闽东南
沿海一些低丘台地上,曾称为黑赤土或暗赤土,与砖红壤或砖红壤性红壤成复区分布。本土类
除具备湿润变性土诊断特征外,具有下列特性:表层湿态亮度<3.5,干态亮度<5.5,湿态彩
度2—3.5,有机质含量<50克每千克土,无石灰反应。暗粘土以其彩度较大、有机质含量较小、
以上,地表附近的宽度可达10厘米。
• 自翻转作用(又称自幂作用)
• 深大裂隙的形成,对掺混土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干燥时,大裂隙的边缘受到降水、 动物活动、人类耕作等作用,上层物质向下跌落,填充于裂隙内,重新湿润时,土壤膨 胀,裂隙闭合,土体底层因增添了额外物质,膨胀后必然要产生较大的体积,造成挤压 使土壤向上运动。如此经过多年循环,下层物质进到表层,而上层物质降到下层,这称 为自翻转作用(又称自幂作用)。
成土条件
• (一)母质

变性土在各种基性母质上发育,包括钙质沉积岩、基性火成岩、玄武岩、火山灰以
及由这些物质形成的沉积物。这些母岩母质中丰富的斜长石、铁镁矿物和碳酸盐有利于
变性土的发育。据报道,印度变性土的母岩为:从玻璃质玄武岩到粗粒玄武岩、泥质石
灰岩等多种母岩。中国变性土涉及的母岩母质有石灰岩、玄武岩、第三纪河湖相沉积物
劈理和磨光面(滑擦面)。楔形结构是土壤基块受到由倾斜方向膨胀压产生的剪切力作 用而造成的; • 三是地表出现粘土小洼地,是由干湿交替引起两裂缝间土壤“隆起”而产生的小起伏微 地形。
主要性状
• (一)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变性土没有特定的诊断层,以下列变性特征作为诊断依据:①土体厚度超过50厘米;
②各层中至少含30%粘粒;③在多数年份中的某些时候,土壤出现深而宽的裂缝(在50
• 中国变性土和变性土性土壤的分布区均在受夏季风影响的区域内。黄瑞采等报道过中国 变性土和变性土性土壤的十大地理分布区,指出中国变性土主要见于淮北平原、河南省 西南部的南阳盆地、山东半岛西部和北部平原、海南岛北部和雷州半岛四个地区,以淮 北平原分布最为广泛,变性土性土壤则多分布在其他六个地区。全世界变性土总面积约 为34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2.27%。中国变性土总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约占 我国陆地面积的0.28%。
• 中国变性土分类研究起步不久。据初步研究资料,中国的变性土可分为2个亚纲5个土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