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知识宣传word版本
反恐防暴小知识简短
![反恐防暴小知识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e798980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d.png)
反恐防暴小知识简短近年来,恐怖主义、暴力袭击、抗议等活动频繁发生。
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必须加强反恐防暴工作,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立完善的反恐防暴系统,关键在于增强公众反恐防暴意识,掌握一定的反恐防暴知识,以便更好地应对和防范恐怖主义和暴力事件。
一、积极抗击恐怖主义和暴力活动1、在发现可疑活动时,加强警惕,发现可疑对象或存在危险的情况时,及时报警。
2、远离恐怖主义和暴力活动的地点,不参与涉及暴力的集会、游行活动,不携带危险物品,不轻信任何尚未被认为可信的信恐怖组织,不去任何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
3、出现紧急情况时,要立即及时联系当地警察局、消防部门,或者拨打“110”报警电话,向有关部门报告,提供相关信恐怖。
二、维护社会治安1、全民参与社会秩序的建设。
遵守宪法,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严格遵守社会秩序,不从事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
2、增强安全意识,保护自身和他人,关注周围环境变化,发现有可能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时,及时举报。
3、强化舆论引导,把反恐防暴工作摆到社会热点,让大众更多地关注,积极参与反恐防暴宣传活动,增强全民反恐防暴意识。
4、建立完善的法制机制,加强反恐防暴体系的建设,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强对各类恐怖主义和暴力活动的打击和管理,以期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可以采取的防范措施1、加强反恐宣传。
宣传正确的思想理念,激发市民的法制意识,增强全民反恐防暴意识,以积极的力量抵抗恐怖主义和暴力活动。
2、建立完善的安全措施。
加强对恐怖主义及其他暴力行为的监控,构筑有效的防范体系,建立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加强基础设施保护,建立反恐情报系统,提高恐怖主义和暴力行为的发现和处理能力。
3、宣传“友善”文化。
民众要学会和谐相处,友善对待他人,发展“友善”文化,建立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减少暴力冲突的发生。
四、反恐防暴小知识总结1、及时报告恐怖或暴力行为,加强全民反恐防暴意识。
2、远离恐怖主义和暴力活动,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发展“友善”文化。
反恐常识
![反恐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7edd70a1fd0a79563c1e723c.png)
铁路从业人员反恐怖宣传培训手册第一章反恐怖主义基本知识1.什么是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
2.什么是恐怖活动组织和恐怖活动人员?恐怖活动组织是指三人以上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组织。
恐怖活动人员是指实施恐怖活动的人和恐怖活动组织的成员。
3.什么是恐怖事件?是指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危害的恐怖活动。
4.常见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常规手段:(1)刀斧砍杀恐怖袭击。
(2)驾驶机动车冲撞碾轧恐怖袭击。
(3)纵火焚烧恐怖袭击。
(4)爆炸恐怖袭击。
(5)枪击恐怖袭击。
(6)劫持恐怖袭击。
第二章如何应对涉恐嫌疑1.发现涉恐嫌疑人员怎么办?(1)保持镇静。
不要引起对方警觉。
及时使用暗语示意其他人员戒备。
(2)立即报警打110。
在不惊动对方情况下,按照预定途径报警,反映可疑情况。
(3)确保安全。
在警察到达之前,在不被可疑人发觉情况下,做好自身保护,并做好撤离和疏散准备。
2.发现可疑爆炸物怎么办?(1)不要触动可疑物。
(2)立即报警打110。
(3)组织附近人员疏散,有序撤离。
3.发现一般涉恐可疑物品怎么办?(1)先期应对。
迅速确定物主,保存有关信息线索。
(2)立即报告。
报警和报告。
(3)做好防范。
保持高度警惕,严密关注物主或其他可疑人员举动,做好自身和大家的安全防范。
4如何隐蔽引导疏散周边人员?(1)隐蔽启动。
发现可疑后,不要打草惊蛇,及时示意同伴进入戒备状态,实施引导疏散程序。
(2)疏散民众。
第三章如何做好恐怖事件现场处置1.如何正确报警?应在确定安全情况下报警打110,内容主要包括:地点、事件、目前状况及嫌疑人员人数、使用手段、体貌特征等。
3.如何应对发生在铁路的爆炸恐怖袭击?(1)自防报警。
(2)紧急疏散。
(3)救治伤员。
(4)协助调查。
4.如何应对发生在铁路的纵火焚烧袭击?(1)制止点燃。
反恐防暴常识安全教育
![反恐防暴常识安全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f573a2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c.png)
《反恐防暴常识》安全教育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时的应对原则:第一、遇到恐怖袭击事件不要围观,应立即离开;第二、如正处在事件现场,保持镇静,因为盲目的慌乱会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判断;第三、设法判明自己目前是否面临危险,如有危险,做好个人防护,迅速离开危险区域,如无法逃避时,应利用地形、隐蔽物遮掩、躲藏;第四、如遇恐怖袭击事件实施者抛洒不明气体或液体,应迅速躲避,且用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第五、公民被劫持或在偏僻区域遭遇袭击时,尽量保持镇静,避免激怒恐怖分子;第六、观察现场状况,时机成熟时迅速撤走,远离现场;第七、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尽量保持情绪稳定,灵活变通;第八、确保个人安全情况下,要尽快报警。
报警尽量简明,但细节清晰。
包括:地点、时间、发生事件、后果等。
比如枪击事件,应说:“在位置、有个穿衣服的人,手持武器,打伤人”;比如纵火事件,应该说在××位置发生火灾,附近有无危险物等(位置信息包括:区、路、住宅小区、第几栋楼、第几层楼等);第九、尽快展开自救互救,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呼救。
呼救电话应简单明了,语言必须精炼、准确,讲清重要的,避免耽误时间。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事件类型、受伤人数、伤情情况、受伤时间、候车地点、呼救人姓名身份、联系方法。
在发生恐怖袭击时,迅速撤离险境要做到:第一、要保持镇静,判明所处位置,看准疏散路线。
第二、善于选择通道,不要使用电梯,不盲目跟随人流拥挤。
第三、要把随身小包贴于胸前,不要因为财物重返危险境地。
第四、撤离时要视情侧身、贴墙、溜边、匍匐前行,可用物品遮掩身体易受害部分和不靠近窗户玻璃,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避免被推倒在地。
第五、要服从相关指挥,不盲目拥挤,以免造成更大伤害。
第六、及时自救互救,最大限度避免伤害。
老年人、妇女儿童在遭遇持械袭击时的应对方法:对于老幼妇孺等行动不便的弱势群体,当恐怖分子袭击时,或遭遇持械歹徒进行抢劫、伤害时,能躲则躲,能避则避。
反恐安全知识培训宣传稿
![反恐安全知识培训宣传稿](https://img.taocdn.com/s3/m/eab59d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3.png)
反恐安全知识培训宣传稿
主题:共同守护,反恐安全知识培训
尊敬的各位员工和社区居民,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严重挑战,它威胁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安宁。
为了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我们将举行一次重要的反恐安全知识培训活动,邀请您积极参与,共同守护我们的社区和国家。
日期:[培训日期]
时间:[培训时间]
地点:[培训地点]
在这次培训中,您将学到以下内容:
1. 了解恐怖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威胁,以及如何识别可疑行为。
2. 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反应技能,包括如何报警和采取安全措施。
3. 探讨社会和个人责任,如何预防恐怖主义行为的发生。
4. 讨论社区合作和信息分享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和周围人。
这次培训将由反恐专家和执法人员主持,他们将与您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我们鼓励您提前报名参加,以确保您能够获得培训资格。
恐怖主义不分国界,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我们的社区和国家。
通过学习和传播反恐安全知识,我们可以一起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的社会。
请在[截止日期]前报名参加培训。
如果您需要更多信息或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确保和平与安宁。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您的组织/社区名称]。
反恐防控知识
![反恐防控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9799a7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4.png)
反恐防控知识
反恐防控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恐怖活动的可疑物品判断:在重要地标建筑和人口密集场所附近出现的无人认领或来历不明的物品、发现
疑似宣扬恐怖主义的物品、可疑人员携带的与其身份不符的物品、散发如臭鸡蛋(黑火药)、氨水(硝铵炸药)等特殊气味的物品等。
2.恐怖嫌疑的识别: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季节不符者;冒充熟人、假献殷勤
者;在检查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
疑似公安部门通报大的嫌疑人员。
违反规定停留在水、电、气等重要设施附近或人员密集场所;车内人员异常。
3.反恐安全防范:在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人群密集场所要保持警惕,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遵守安全规定,不携带危险物品;注意个人财物安全,防范偷窃和抢劫;遇到突发事件要冷静应对,迅速离开危险区域或就地掩蔽。
4.报警:发现可疑情况或遇到紧急情况要及时报警,向有关部门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反恐防控知识是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反恐宣传内容
![反恐宣传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e2fa31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6.png)
反恐宣传内容
1.警民联动,反恐制暴,共建共防。
2.加强反恐演练,提高安全意识。
3.讲和谐,促发展,反恐怖,反暴力。
4.加强反恐防恐,维护社会稳定。
5.反恐防恐,全民参与,平安岳阳,人人有责。
6.全民反恐,共建和谐社会。
7.提高公众反恐意识和能力,激发群众反恐防恐热情。
8.反恐防恐,人人有责。
9.履行公民义务,举报恐怖犯罪。
10.加强反恐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反恐意识
11.专群结合,打击暴恐。
12.打暴恐,扬正气,压邪气,树新风。
13.加强反恐防暴教育,提高群防联防意识。
14.共筑反恐防线,同护社会平安。
15.依法打击暴恐犯罪,坚决维护社会稳定。
16.加强基础防范,筑牢反恐防线。
反恐宣传普法宣传内容
![反恐宣传普法宣传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f1fa64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8.png)
反恐宣传普法宣传内容
以下是一些反恐宣传普法内容:
- 《反恐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它是于2015年12月27日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
- 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
- 恐怖活动的具体行为包括: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活动;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或者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的物品,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的服饰、标志;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为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提供信息、资金、物资、劳务、技术、场所等支持、协助、便利;其他恐怖活动。
- 恐怖组织活动是指三人以上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组织。
- 恐怖活动人员是指实施恐怖活动的人和恐怖活动组织的成员。
- 恐怖事件是指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
重大社会危害的恐怖活动。
反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反恐知识宣传资料
![反恐知识宣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a45f4c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b.png)
反恐知识宣传资料恐怖主义是指在政治、宗教、经济等领域使用暴力手段,威胁社会安全、破坏社会秩序、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行为。
恐怖主义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它不仅会危及个人的生命安全,而且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恐怖主义的危害1. 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恐怖主义往往以暴力手段威胁、攻击无辜的民众,造成人身伤害和死亡,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恐惧和不安。
2. 破坏社会秩序恐怖主义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政治、宗教或经济目的,它们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破坏,破坏社会秩序,使社会陷入混乱。
3. 影响经济发展恐怖主义的存在会对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它们会破坏基础设施、破坏商业活动、妨碍人们的生产和消费,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4. 威胁国家安全恐怖主义是一种威胁国家安全的行为,它们会破坏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威胁。
三、如何预防恐怖主义?1. 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意识是预防恐怖主义的第一步。
人们应该认识到恐怖主义的危害,加强对安全的重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加强安全防范加强安全防范是预防恐怖主义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该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加强边境管理,防止恐怖分子入境。
3. 加强情报收集和分析加强情报收集和分析是预防恐怖主义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强情报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防恐怖主义活动。
4. 建立反恐机制建立反恐机制是预防恐怖主义的基础。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反恐机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四、如何应对恐怖袭击?1. 保持冷静在恐怖袭击发生时,人们应该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要尽可能地逃离现场。
2. 寻求帮助在恐怖袭击发生时,人们应该寻求帮助,向警方或救援队伍求助。
3. 遵守警方指示在恐怖袭击发生时,人们应该遵守警方指示,不要擅自行动,以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险。
4. 做好紧急救护在恐怖袭击发生时,人们应该做好紧急救护工作,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五、反恐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反恐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是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的重要手段。
公民防范应对恐怖袭击宣传知识
![公民防范应对恐怖袭击宣传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b47281955270722192ef754.png)
公民防范应对恐怖袭击宣传知识前言恐怖主义活动已成为国际社会一大公害,是反人类和犯罪行径,恐怖分子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公民既是恐怖活动的直接受害对象,也是防范自救与救人的主体。
面对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我们有可能遇到各种恐怖袭击,带来极大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是公民在危急中保护自己,掌握防范应对恐怖袭击常识,公安局特印制公民防范应对恐怖袭击宣传知识。
希望通过公民防范应对恐怖袭击宣传知识,帮助公民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2014年6月恐怖活动基本常识一、什么是恐怖活动?恐怖活动是指以制造社会恐慌、胁迫国家机关或者国际组织的目的,采取暴力、破坏、恐吓或者其他手段,制造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行为。
煽动、资助或者以其他方式协助实施上述活动及编造、散步虚假恐怖信息,也属于恐怖活动。
恐怖活动组织是指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团伙。
恐怖活动人员是指组织、策划、实施恐怖活动的人和恐怖活动组织的成员。
恐怖活动不但具有普通刑事犯罪的危害性,还具有特定的政治目的性。
二、恐怖活动的主要类型(一)暴力袭击(锐器、钝器、车辆撞击);(二)枪机;(三)爆炸;(四)纵火;(五)投毒;(六)暗杀;(七)劫持人质;(八)劫持交通工具;(九)核生化袭击;(十)网络袭击。
三、恐怖活动的特征(一)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多发生在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期间;(二)地点常发生在重要目标和人员密集场所;(三)主体上具有组织性、狂热性、背景性;(四)行为上有暴力性、破坏性、诡秘性;(五)袭击现场或留有象征恐怖组织的标识和标志。
四、国家对待恐怖主义的立场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无论恐怖活动发生在何时何地、针对和人、以何种方式出现,都坚决予以谴责和严厉打击。
同时反对将恐怖主义问题与特定的宗教、民族或地域相联系。
如何识别恐怖活动可疑人员、可疑信息及应对方法一、如何识别恐怖活动可疑人员及应对方法(一)如何识别恐怖活动可疑人员?1、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明与本人不相符合;2、身负可疑外伤或身染血迹,衣服破损严重;3、携带有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违禁物品;4、在重要目标及人员密集场所神色慌张、举止可疑、衣着反常,或照相、摄像、绘图、打听安保情况等;5、疑似公安机关通报的恐怖活动人员;6、作息时间反常,住所内有异常声响、刺激性气味,经常出现非生活类垃圾等。
反恐小常识内容
![反恐小常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43312e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7.png)
反恐小常识内容
随着恐怖主义的威胁日益增加,反恐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反恐小常识,以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1. 注意人身安全
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注意周围的人和物。
如果发现可疑人员或物品,应该及时报警或向安保人员求助。
此外,我们还应该避免前往危险地区,尤其是恐怖袭击频发的地区。
2. 提高安全意识
我们应该时刻提高安全意识,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或接受陌生人的礼物。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避免泄露个人隐私。
3. 学习应急处理技能
在恐怖袭击发生时,我们应该学会应急处理技能,如如何逃生、如何寻找避难所等。
此外,我们还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理伤员。
4. 支持反恐工作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反恐工作,如向警方提供可疑线索、配合安检等。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反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安全意识、学习应急处理技能、支持反恐工作等多种手段,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反恐防暴 消防安全知识
![反恐防暴 消防安全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be5955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0.png)
反恐防暴消防安全知识反恐防暴消防安全知识第一部分:反恐防暴知识第一节:反恐防暴的意义和目标反恐防暴是指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和暴力行为,维护社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反恐防暴的意义在于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
恐怖主义和暴力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威胁国家统一和人民安全,对于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是一个重大威胁。
反恐防暴的目标在于预防和打击恐怖袭击和暴力行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减少恐怖袭击和暴力行为对社会的伤害,为人民创造一个安全和稳定的环境。
第二节:常见的恐怖主义活动和手段1. 爆炸袭击:恐怖分子利用炸药、炸弹等爆炸物制造爆炸袭击,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恐怖袭击:恐怖分子利用枪支、刀具等武器对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进行袭击,造成人员伤亡和恐慌。
3. 劫持和绑架:恐怖分子对公共交通工具、建筑物等进行劫持和绑架,威胁人质的生命安全,迫使政府和社会做出某种让步。
4. 生化袭击:恐怖分子利用生化武器进行袭击,释放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5. 网络攻击:恐怖分子利用网络渠道对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进行攻击,破坏网络系统,窃取国家机密和个人信息。
第三节:反恐防暴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恐怖主义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避免发生恐怖袭击和暴力行为。
2. 全面安全:建立和完善各类反恐体制机制,加强各个层面的安全防护,形成全面的反恐体系。
3. 纵深防御:通过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防御体系,遏制恐怖分子的活动,减少恐怖袭击和暴力行为的发生。
4. 精准打击:加强情报收集和信息共享,提高打击恐怖主义和暴力行为的精确度和效果。
第四节:反恐防暴的工作方法1.情报工作:加强情报收集和分析,建立完善的情报体系,提高对恐怖威胁的预警和判断能力。
2.防控措施: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关键部位的安全防范,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物理手段,提高安全防护水平。
安全宣传资料之反恐防暴篇
![安全宣传资料之反恐防暴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77f41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5.png)
安全宣传资料之反恐防暴篇常见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常规手段:1.爆炸: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
2.枪击: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
3.劫持:劫持人、劫持车。
4.纵火:故意对一个或多个目标进行纵火。
5.利用交通工具自杀式冲撞人群或利用管制刀具随意砍(刺)杀无辜群众。
非常规手段:1.核与辐射恐怖袭击: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
2.生化恐怖袭击:利用有毒有害生化品对人、食品、饮用水、基础设施等进行生化污染。
3.网络恐怖袭击活动:利用网络散布恐怖信息、组织恐怖活动、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
如何识别恐怖袭击嫌疑人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贴有标记,但是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例如;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
遭遇爆炸恐怖袭击后怎么办1.拼眼力,远离爆炸源。
2.爆炸发生时镇定第一,自救首先“趴下”,寻找掩体,最大程度降低爆炸所带来的伤害,还可以防止吸入过多有害气体。
3.观察有无二次爆炸,避免二次伤害,切忌不要惊慌乱跑,容易成为袭击者的目标。
身上着火不要奔跑,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
遭遇车辆冲撞、刀砍(刺)、棒击等暴力袭击怎么办1.不要围观、不要慌张、迅速撤离,注意不要发生踩踏事故造成伤害。
2.如果无法撤离,就地寻找遮挡物躲避,并及时听从现场安保人员的指挥,有序疏散或者有组织进行自卫反击。
被恐怖分子劫持后怎么办1.保持冷静、不要反抗,相信政府。
2.不对视、不对话、趴在地上、动作要缓慢。
3.尽可能保留和隐藏自己的通讯工具,及时把手机改为静音,适时用短信等方式向警方(110)求救。
4.在警方发起突击的瞬间,尽可能趴在地上,在警方掩护下脱离现场。
反恐怖主义宣传知识
![反恐怖主义宣传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cdbe5aa65ce0508763213ba.png)
反恐怖主义宣传一、常见的恐怖暴力袭击手段(一)常规手段:1.袭击:①爆炸;②枪击;2.劫持;3.纵火破坏。
(二)非常规手段:1.核辐射恐怖袭击;2.生化恐怖袭击;3.网络恐怖袭击。
二、如何识别恐怖嫌犯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季节不符者;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4.在检查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5.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6.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7.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
三、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自救互救1.止血:①先转移到安全或安静的地方,检查伤势,判断清楚出血性质,如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②可采取直接用手指压在出血伤口上或出血的供血动脉上进行止血;③对四肢受伤出血的,使用腰带、领带、证件带、粗布条、丝巾,也可将自己衣服撕成条状代替,在上臂上1/3处和大腿中间处进行绑扎止血。
2.对骨折、关节受伤的进行固定:①开放性伤口先包扎伤口再固定,不要送回刺出的骨折端;②垫高或抬高受伤部分,以减慢流血及减少肿胀;③对脊柱或怀疑有脊柱损伤的不要移动;④固定时必须将骨折端上下两个关节一起固定,如小腿骨折应将踝、膝两个关节固定。
3.烧伤急救:①用大量洁净的水清洗伤口,除非伤口烧黑、变白或太深;②不要直接用冰敷在伤口;③不要刺破水泡;④轻轻除下戒指、手表、皮带或者紧身衣服;⑤用干净、无粘性的布盖住伤口。
4.休克急救:①避免伤者过冷或过热,利用毛毯或大衣保暖;②若无骨折,伤者双脚抬高30CM左右;③不要给伤者饮水或者喂食;④留意伤者的清醒程度;⑤向救护人员报告。
5.呼吸受阻的急救:①可使用身份证或其他非吸水性卡片贴住身体压住伤口;②也可以使用保鲜膜类的薄膜,撕下约20×20CM 大小,贴住伤口,用胶带固定住上、左、右三个边,留出下方,以便让伤口流出的血水排出;③也可以张开手掌紧贴身体压住伤口。
(这一段不是呼吸受阻的急救)。
6.腹部受伤的急救:①止血。
反恐安全知识讲座材料
![反恐安全知识讲座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25481a0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5.png)
〔2〕及时报警;
〔3〕迅速撤离。疏散时,有序撤离,不要相互拥挤,以免发生踩踏造成伤亡;
〔4〕协助警方的调查。目击者应尽量识记可疑物发现的时间、大小、位置、外观,有无人动过等情况,如有可能,用手中的照相机进展照相或录像,为警方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5、遇有匿名威胁爆炸或扬言爆炸怎么办.
〔1〕信:"宁可信其有〞要比"不可信其无〞好,不能心存幸运心理;
〔5〕进展必要的自救互救。采取催吐、洗胃等方法,加快毒物的排出。
〔6〕听从相关人员的指挥;
〔7〕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后续工作。
14、报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保持镇静,不能因为恐慌影响了正常的判断;
〔2〕判明自己目前是否面临危险,如有危险,做好个人防护,迅速离开危险区域或就地掩蔽;
〔3〕首先报告最重要的容,包括地点、时间、发生什么事件、后果等。如枪击事件位置、嫌疑人数、体貌特征、衣着打扮、伤亡人数等;纵火事件说清发生火灾地点,如哪个区、哪条路、哪个住宅区、第几栋楼,几层楼,附近有无危险物等。
〔1〕不要惊慌,进一步判明情况。化学恐惧袭击多为利用空气为传播介质,使人在呼吸到有毒空气时中毒。常伴有异常的气味、异常的烟雾等现象;
〔2〕尽快掩避,利用环境设施和随身携带的物品遮掩身体和口鼻,防止或减少毒物的侵袭和吸入;
〔3〕尽快寻找出口,迅速有序地离开污染源或污染区域,尽量逆风撤离;
〔4〕及时报警,请求救助。可拨打110、119、120报警;
④留意伤者的清醒程度;
⑤向救护人员报告。
〔5〕呼吸受阻的急救:
如果您胸部受伤出现呼吸障碍,维护胸腔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的压力差,是保障呼吸能够顺畅的关键。具体方法:
①可使用或其他非吸水性卡片贴住身体压住伤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恐知识宣传
1、常见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
常规手段:
(1)炸弹、汽车炸弹、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
(2)手枪、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
(3)劫持人、劫持车、船、飞机等;
(4)纵火。
2、如何识别恐怖嫌疑人?
(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
(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4)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5)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
(6)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
(7)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
3、如何识别可疑爆炸物?
在不触动可疑物的前提下:
(1)看。
由表及里仔细地观察,识别、判断可疑物品或可疑部位有无暗藏的爆炸装置;
(2)听。
在寂静的环境中用耳倾听是否有异常声响;(3)嗅。
如黑火药含有硫磺,会放出臭鸡蛋(硫化氢)味;自制硝铵炸药的硝酸铵会分解出明显的氨水味等。
4、爆炸物可能放置在公共场所什么地方?
(1)标志性建筑物或附近的建筑物内外;
(2)重大活动场合,如大型运动会、检阅、演出等场所;(3)人口相对聚集的场所,如体育场馆、影剧院等;(4)行李、食品及各种日用品之中;
(5)宾馆、洗浴中心、歌舞厅及其易于隐蔽且闲杂人员容易进出的地点;
(6)各种交通工具上;
(7)易于接近且能够实现其爆炸目的的地点。
5、发现可疑爆炸物怎么办?
(1)不要触动;
(2)及时报警;
(3)迅速撤离,疏散时不要互相拥挤;
(4)协助警方的调查。
目击者应尽量识别可疑物发现的时间、大小等特征,如有可能,进行照相或录像,为警方提供线索。
遇到以下情况我们怎么做
6、车站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爆炸怎么办?
(1)撤离时要注意观察安全疏散指示和标志保持镇静,迅速选择最近安全出口有序撤离现场;
(2)工作人员应根据沿途的疏散指示和标志通过内部通道疏散;
(3)注意避开脚下物品,—旦摔倒应设法让身体靠近墙根或其他支撑物;
(4)实施自救和救助他人;
(5)不要因顾及贵重物品而浪费宝贵的逃生时间;(6)注意观察现场可疑人、可疑物,迅速报警,客观详细地向警方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很多人原以为恐怖袭击只是发生在美国、伊拉克、阿富汗、和我们无关,然而,看看08年上海公交车燃爆案3人死亡12人受伤;09年成都“65”公交车纵火案27人遇难74人受伤;还有刚刚发生的厦门BRT燃烧案47人死、34人伤,原来恐怖袭击就发生在我们身
边!
反恐手册每一个公民都要有防暴防恐意识不管过去了多少年,五年十年抑或是更久远的时间,那轰然倒塌
的五角大楼与冒着白烟的世贸中心大楼都成了很多人心中难以抹去
的梦魇…
9-11事件后,世界各国也都投入力量开展对各种恐怖分子的打击,但是,恐怖事件仍然不断出现,尤其是针对普通老百姓的恐怖事件大有增加的趋势。
这给无辜的老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那么,'手无寸铁'的你,如何面对各类恐怖事件呢?
如何识别恐怖嫌疑人?
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贴有标记,但是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例如:
(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
(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4)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5)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
(6)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
(7)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
暴力袭击手段:
1、常规手段:
(1)爆炸: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
(2)纵火:交通工具上,如:公交车、地铁、客船;商场里,高层建筑,娱乐场所等;
(3)枪击: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
(4)劫持:劫持人、劫持车、船、飞机等;
2、非常规手段:生化恐怖袭击
(1)核与辐射恐怖袭击: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
(2)生物恐怖袭击: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产品侵害人、农作物、家畜等。
如发生在美国9.11事件以后的炭疽邮件事件;
(3)化学恐怖袭击: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食品与饮用水等。
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
(4)网络恐怖袭击活动:利用网络散布恐怖袭击、组织恐怖活动、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
杀伤力巨大的爆炸恐怖袭击
大多数市民被问起恐怖分子使用的手段,第一反应是爆炸。
恐怖事件中爆炸算是杀伤力比较强的一项了。
爆炸一般有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一般来说我们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有防恐的意识,需要知道自己在关键时刻都要做些什么。
如何识别可疑爆炸物?
在不触动可疑物的前提下:
(1) 看。
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上到下无一遗漏地观察,识别、判断可疑物品或可疑部位有无暗藏的爆炸装置;
(2)听。
在寂静的环境中用耳倾听是否有异常声响;
(3)嗅。
如黑火药含有硫磺,会放出臭鸡蛋(硫化氢)味;自制硝铵炸药的硝酸铵会分解出明显的氨水味等。
爆炸物可能放置在公共场所什么地方?
(1)标志性建筑物或其他附近的建筑物内外;
(2)重大活动场合,如大型运动会、检阅、演出、朝拜、展览等场所;
(3)人口相对聚集的场所,如体育场馆、影剧院、宾馆、运动员村、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码头、学校等;
(4)行李、包裹、食品、手提包及各种日用品之中;
(5)宾馆、饭店、洗浴中心、歌舞厅及其易于隐蔽且闲杂人员容易进出的地点;
(6)各种交通工具上;
(7)易于接近且能够实现其爆炸目的的地点。
发现可疑爆炸物怎么办?
(1)不要触动;
(2)及时报警;
(3)迅速撤离。
疏散时,有序撤离,不要互相拥挤,以免发生踩踏造成伤亡;
(4)协助警方的调查。
目击者应尽量识别可疑物发现的时间、大小、位置、外观,有无人动过等情况,如有可能,用手中的照相机进行照相或录像,为警方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被恐怖分子劫持后怎么办?
(1)保持冷静,不要对抗;
(2)不对视,不对话,趴在地上,动作要缓慢;
(3)尽可能保留和隐藏自己的通讯工具,及时把手机改为静音,适时用短信等方式向警方(110)求救,短信主要内容:自己所在位置,人质人数,恐怖分子人数等;
(4)注意观察恐怖分子人数,头领,便于事后提供证言;
(5)在警方发起突击的瞬间,尽可能趴在地上,在警方掩护下脱离现场。
'首先,遭遇恐怖分子劫持后一定要镇定,千万不能慌。
'劫持事件具有突然性,人质往往来不及反应,只好任由恐怖分子摆布。
这时,如果不能马上镇定,很容易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搞得不知所措,甚至由于过度紧张,在心理上把自己打垮。
'第二,在被劫持的过程中,一定要节省精力,保存体力。
'遭遇劫持后,节省精力和体力至关重要。
从国外发生的劫持人质事件看,解决起来都需要经过长时间较量,事件的进展也难预测。
例如,200 2年10月,发生在莫斯科轴承厂剧院的大规模劫持事件中,人质被困长达1个星期的时间,人质既受到恐怖分子的折磨,又要面对生存危机,一些人质精神过度紧张,造成了生理机能急剧衰退,免疫力减弱,在特种部队释放特殊气体解救时,一些人质出现了严重的生理反应,甚至中毒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