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文献综述】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3228ef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66.png)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引导语: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由此从主体、客体、传播三要素角度探讨了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的有效开展。
下面是yjbys店铺为你带来的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经营管理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维护国家安全。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功能.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
通过公共关系组织、机构试图赢得同他们有关的人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借助对舆论的估价,以尽可能地协调它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依靠有计划.广泛的信息传播.赢得更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实现它们的共同利益。
”从词源上看,“公共关系”一词最早出现于1807年.其词义是“大众利益“。
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事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支持,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运用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建立、协调.改善关系的政府行为“。
从上述二者的内涵中可以看到,二者都具有“公共性”的本质特征,并都强调大众的“公共利益”.这表明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内在联系,二者具有共同目标.也说明公共关系能够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1有利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的政策措施.执政行为等具有广泛性的主观反映.是公众对政府的总体性评价.更是政府的重要无形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衡量政府对公众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公信力。
因此,政府形象是政府客观行为、活动与公众主观认知的混合物。
公共危机事件危害性大.影响广泛,社会公众迫切需要获得对危机事件的相关信息,更希望了解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所作所为.如果政府对公众的这一需求无动于衷,或者故意隐瞒.会导致公众集体失望,继而是怀疑与不信任.从而使政府形象一落千丈。
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指出。
现代组织处在一个其活动透明度日益增大的时代里。
若一个组织不能就其发生的危机与公众进行合适的沟通.不能告诉社会它所面对的灾难局面并正在采取什么措施,不能很好地表现它对所发生事故的态度.它无疑将会给组织的信誉带来致命的损害,并有可能导致组织的消亡。
政府危机公关管理文献综述
![政府危机公关管理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2eb75164b73f242336c5fd1.png)
目录一、前言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一)、国外研究状况 (1)(二)、国内研究现状 (2)三、相关概念界定 (2)(一)、公共危机 (2)(二)、公共危机生命周期理论 (3)(三)、政府危机公关 (3)第一、平时政府危机管理 (4)(1)国外平时危机管理体制 (4)(2)我国平时危机管理体制 (4)第二、平战转换(战争动员)体制 (4)(1)国外平战转换体制 (4)(2)我国平战转换体制 (5)(四)、与时俱进的政府危机公关 (5)第一、政府与网络媒体的互动关系 (5)第二、网络媒体环境下,政府危机公关的不足 (5)第三、网络媒体环境下,政府危机公关的改进 (6)五、结语 (6)六、参考文献 (7)关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文献综述一、前言政府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它是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
政府的一切行为在符合宪法和法律的原则和精神下,对其规定的所有适用对象产生效力,并以国家武装力量为后盾强制执行。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到恐怖袭击等人祸,政府这一国家机器在运转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危机,政府能否正确处理公共危机,不仅关系到自身形象的建立,还关系到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直接决定了政府以后日常工作的开展、政策的制定、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甚至关系到国际影响力。
因此政府对公共危机公关的正确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一)国外研究状况危机公关理论是政府公共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的诸多的危机事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引发了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因此如何应对社会和政治领域发生的危机事件成为当时政府部门和普通学者广泛关注的问题。
到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更是一个突发性公共事件爆发频繁的时期,政府如何借助危机公关与公众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处理好危机成为当代整个国际社会关注的主题,也成为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界所一直重视的一个研究领域。
浅析我国政府危机公共关系
![浅析我国政府危机公共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65b637df46527d3240ce0c5.png)
浅析我国政府危机公共关系施倩倩(温州大学法政学院 10法学2班 10102203234)摘要:本论文从“危机公共关系”角度出发,提出了有关危机公关的相关定义和公关的基本原则,以及危及公关应达到的效果,掘出了当前中国政府在危机公关中存在和面对的主要问题。
首先,缺乏常设的机构,没有非政府组织的强有力的帮助;其次,信息发布体制存在问题;再次,危机公关体制存在缺陷;最后,行政问责缺乏法律的惩罚力度等等。
根据当前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外主要学者的观点提出了有关对策,首先,尽快建立政府危机公关的常设机构;其次,加快构建我国协同治理模式;再次,创新双向沟通方式;最后,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依法行政,借鉴并吸收成功的企业危机管理模式。
关键词:公共危机政府危机公共关系危机公共关系对策一、什么是政府危机公共关系(一)、公共危机的概念政府在危机公关中的主要内容为公共危机,而公共危机一般从“公共”和“危机”两个方面理解。
“公共”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共同,即社会的共同领域,共同利益。
可以看出,公共涉及的面很广,它影响到公共利益,需要动用和整合一定范围内的社会资源与社会力量。
而“危机”的定义在学术界可谓见仁见智,意见不一。
危机对策研究先驱赫尔曼将危机定义为某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其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做出决策的反应时间短,且其发生常常出乎决策主体的意料之外。
‘巴顿则认为危机是一个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实践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人员、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
国内学者薛澜认为危机指危机通常是在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速决策等情景的汇聚。
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学者有关危机的不同定义,不再一一论述,但一般有以下几个共同要素:一是突发性,且难以把握控制;二是人员与财产的损失;三是结果的不确定性或者说两面性,可能为“危”也可能是转“危”为“机”;四是产生社会影响,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
公共危机管理文献综述范文
![公共危机管理文献综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faed35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1.png)
公共危机管理文献综述范文
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涉及到政府、企业和组织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情况。
在文献综述中,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和理论,首先可以介绍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框架和学术观点。
可以探讨公共危机管理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以及不同学者对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2. 公共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危机事件,例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危机等,对这些事件的应对和管理进行分析。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如政府应对、公众参与、媒体报道等,探讨不同因素对危机管理的影响。
3. 公共危机管理的策略和实践,可以从政府、企业和组织等不同主体的角度,介绍其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策略和实践。
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不同主体在危机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4. 公共危机管理的评价和展望,最后可以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现
状进行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
向和研究重点。
可以提出一些建议,促进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和实践
的进一步完善。
文献综述应该全面、系统地介绍公共危机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
和进展,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和探讨相关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路,为公共危机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
的参考和借鉴。
危机管理下的政府公共关系
![危机管理下的政府公共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3bf841203d8ce2f00662342.png)
危机管理下的政府公共关系作者:田懋乾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4年第04期摘要当前的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突出,问题频发,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尤其是危机状况下公共关系的建立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梳理政府危机公关的问题并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危机政府管理公共关系一、危机管理下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公共关系,一般认为是指利用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的双向沟通。
基于这个理解,可以认为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事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支持,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运用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建立、协调、改善关系的政府行为。
公共危机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当社会发生了不可逆的紧急情况,且这种情况的影响很大、涉及很广时,政府所采取的行动或措施,以求尽最大的力量联合政府、社会团体等各方组织把危害降到最小。
公共危机的类型多种多样,可分为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等,其主要特点就是突发性和发生的不可预期性,另外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和一定时间内的社会不安心理。
公共危机下的公共关系就是强调在突发性社会公共事件面前,政府运用传播手段稳定社会情绪、迅速处理事件的能力。
同时也包含了对可能有的问题的应急机制、事件发生时对外宣布消息的及时性和与公众互动的程度、事件发生后的妥善处理等等相关内容。
二、当下政府危机公关的问题近几年中央政府的公关工作可以说是很出色的,有了很大的发改善,但是一些地方部门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越往基层走政府危机公关的能力就越受到社会环境的挑战,相关问题也就比较突出。
(一)信息的发布存在问题当危机事件发生以后,相关负责部门不及时公开真实有效的信息,也拒绝社会媒体的采访。
他们试图封锁消息,不与外界沟通,不与外部协调。
更严重的可能运用政府权力对要反映情况的人员采用人身压制。
相关部门所有这样的做法最后大致都是一个解释:不发布信息是为了维稳,避免引起社会恐慌造成大规模的群体冲突事件。
而事实上,相关部门越是不发布消息,社会公众的猜忌就越大,最后事情反而越闹越大,从地方性事件一经媒体报道成为全国性事件给政府的公信力带来一定的损失。
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开题报告】
![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cb30a9af45b307e971972e.png)
开题报告行政管理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选题依据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不断加深,公共危机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远到美国的“911”事件、印度洋海啸、中国SARS事件、汶川地震等等,近如三鹿劣质奶粉事件、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等,这些危机事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就我国而言,一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起始阶段以及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各种危机的高发期。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和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对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种种危机事件将起到绝对的主导作用。
而我国政府在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处理公共危机长处在摸索阶段,在危机管理方面的问题不仅暴露出体制上出现的弊端,也暴露在政府管理职能上的漏洞。
我国现行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现有的行政设置,缺乏常设的政府危机管理机构或部门。
一旦危机爆发,各个部门往往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缺乏一个将政府各个相关部门组织起来共同行动、共同面对危机和解决危机的协调机构。
除此之外,我国政府公关人员男多女少;专业契合度高的少;年轻的骨干力量少,其结构十分不合理。
另一方面,我国有的政府及其公务员在处理公共危机时,缺乏公关技巧,不能及时有效地表达自己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策略、方式或方法,无法与媒体、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但公民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控制舆论反而造成公众对危机状况不理解,加深危机的影响和扩散,更容易使公众对政府及其公务员产生不信任。
也是由于过去我国国际公共关系能力的缺失与不足,在非典之时国际上提出隔离中国,甚至取消中国女足世界杯举办权。
由此可见,我国政府的公共关系迫切需要转型,从而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信息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传统的政府公共关系策略已经难以解决公共危机事件,因此有关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的研究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
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研究:以我国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路径为视角【文献综述】
![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研究:以我国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路径为视角【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91ea74feff9aef8941e0677.png)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行政管理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研究:以我国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路径为视角一、引言公共危机多发已成为社会管理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重大挑战,公共危机对社会的安全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危害无疑是巨大的,造成的损失也往往是难以估量的。
如何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值得研究探讨的一大课题。
在2003年的非典危机爆发后,社会各层面都关注着危机管理,研究也越来越多,政府也颁布了大量的应急条例,以减少突发的危机所带来的损失。
但是对比国外,我国的危机管理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
特别是,在我国已形成了危机管理的“政府中心论”,政府是公权力的代表,但是社会是产生危机的根源,也是危机产生后的直接受害者。
因此,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政府、公民社会、企业、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的协作伙伴关系,实现危机的协同治理。
在协同治理的多元主体中,公民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其广泛参与,可以解决政府在一些危机事件处理中的失灵状态。
基于这些想法,本文笔者是在基于危机管理协同治理的前提下,对政府与公民社会如何建立良性关系这一角度来阐述的。
二、主题当前,中国正处于危机多发的时期,如何把握机遇,变危机为契机是如今政府危机管理的一大课题。
中国当前危机管理面临着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在过去,政府在危机管理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忽视其他社会组织的参与。
然而,随着我国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格局和民主观念的深入,单纯依靠政府应对危机事件忽视其他社会组织功能的发挥已成为过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危机管理的有效性离不开其他组织的积极参与。
危机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公民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既是危机协同治理的基本性措施,又是提高有效危机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应对公共危机具有长足有效的意义。
我国在经历非典危机后,社会各界产生了对危机管理的高度关注和研究,也开始了更多的探索。
也让我们更多的意识到,在强调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的同时,必须形成最大可能地调动社会资源,努力扩展社会参与渠道,形成全民动员、集体参与、共度难关的局面,协调合作应对危机,实现危机协同治理。
MPA论文~政府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
![MPA论文~政府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2d5bdca58da0116c17490c.png)
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一、公共危机与政府公共关系的涵义政府公共关系指以政府为主体,通过发挥传播沟通、行为规范等职能,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以维护政府良好形象,体现政府管理思想的一种传播活动。
其中包含这样几层意思:一是政府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有社会公益性和政府行为权威性;二是有传播沟通、行为规范的职能,有政策导向性和传播垄断性;三是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有全民参与性;四是体现政府管理思想,维护政府良好形象。
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管理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密切联系,但从管理的手段上看,二者是有区别的,公共危机管理主要是以法律、规章制度为准则,以行政技术、经济等为手段的硬性管理,具有明显的权力特征;政府公共关系是建立在没有权力强制的、平等的和自愿选择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沟通、劝服方法的柔性手段进行的协调管理。
二、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的作用与特点在公共危机中,政府面对的是危险境况和紧张状态,面对的是种种复杂的矛盾和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政府通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有效地缓和社会矛盾,化解危机。
因此,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的必要性在公共危机中,通过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活动,与社会公众直接沟通、交流,对于危机救治是很有必要的。
1.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是政府调动社会力量、社会资源进行危机救治的必要手段在公共危机中,仅凭政府的号召和权威是远远不够的,要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危机应急机制,要有应对危机的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的社会网络,否则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应对突然爆发的危机。
政府公共关系以维护广大社会公众利益为根本目的,决定了它的全民参与性,这是政府公共关系的价值所在。
政府的公共关系活动,常常会包含在公共事物、公共信息或公共传播之中,并逐渐发展为一种用来完成不同组织目标的政治和行政手段。
它们成为行政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尤其是旨在填补大众政府与官僚政府之间的鸿沟。
危机公关中的政府关系与公共事务处理(1)
![危机公关中的政府关系与公共事务处理(1)](https://img.taocdn.com/s3/m/ae7d86a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d.png)
危机公关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透明和广泛关注、影响重大且难以预测、 风险与机遇并存等特点。
危机公关的重要性
保护组织形象
在危机发生时,及时、有效地进行危机公关可以减轻负面信息的 传播,维护和重塑组织形象。
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通过危机公关,组织可以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协调,提高应对危机 的能力和效率。
风险和损失。
政府关系有助于企业了解和适应政策环境,提高企业的社会责
03
任感和公信力。
政府关系的策略与技巧
建立良好的政府关系需要企业具备诚 信、专业和责任感。
企业应当尊重政府权威,遵守法律法 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了解 政策走向和需求,及时调整自身策略 。
企业应当通过多种渠道与政府部门建 立联系,如参加政府活动、担任政府 顾问、参与政策制定等。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01
政府在,在危机公关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
角色。政府需要积极应对危机,保护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02 03
公共事务处理的复杂性
公共事务处理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如政策制定、公共服务、社会管理 等。在危机公关中,政府需要协调各种资源,应对各种挑战,确保公共 利益的最大化。
促进组织变革与发展
危机公关可以促使组织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强内部管理,推动 变革与发展。
危机公关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危机公关起源于20世纪中叶,当时西方国家开始重视公共关系在应对危机中的作 用。随着媒体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危机公关逐渐成为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 分。
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要求提高,危机公关面临着更 多的挑战和机遇。许多组织不断加强危机公关建设,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效果 。
区域公共危机视域中的府际合作治理机制文献综述
![区域公共危机视域中的府际合作治理机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dcad7e1eefdc8d377ee32c6.png)
区域公共危机视域中的府际合作治理机制文献综述现今区域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很多学者开始意识到公共危机跨界传播,并认识到实现对跨界公共危机的府际合作治理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从相关概念的界定、区域公共危机治理研究、区域公共危机治理个案研究、区域公共危机的府际合作治理机制研究四个部分进行文献综述,为今后区域公共危机的府际合作治理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区域公共危机;府际合作治理;机制一、相关概念界定(一)府际合作治理从府际合作治理的研究成果来看,理论界对府际合作治理的界定大多以府际关系为焦点。
何精华认为府际合作治理是构建中央与地方、地方政府间以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营利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战略伙伴关系,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或增进公共利益[1]。
汪伪全基于谢庆奎教授提出的“四重关系”[2]的府际关系理论,认为府际合作治理的本质是包括政治、经济、甚至生态环境等多重利益诉求,它也是府际合作治理的基础[3]。
王蕾指出地方利益在不同领域具有差异性,但它们都可以划分为一致性利益和差异性利益两种,而府际合作治理是对政府间的一致性利益构建合作双赢机制的治理方式,而对地方差异性利益则应构建良性竞争机制[4]。
一些学者认为府际合作治理是府际关系和现代治理两个理念交融发展的产物,因此,他们从府际关系和治理这两个概念解读来界定府际合作治理。
还有学者从博弈论视角界定府际合作治理,认为府际合作治理是一种从“零和博弈”转向“非零和博弈”的治理。
例如刘祖云提出了政府间关系的“十字型博弈”框架,她认为政府间关系不仅仅是纵向的上下级政府间关系,也不仅仅是横向的同级政府间关系,而是一个十字型的关系模式,府际合作治理是在这种政府间博弈关系中实现从“零和博弈”转向“非零和博弈”的治理[5]。
何精华、张明军等对府际合作治理的特点进行概括,何精华认为府际合作治理具有不可分割的公共性、跨越区域的外部效益、政治性特点,府际合作治理的属性可以概括为府际合作治理的权力主体趋于多元化、府际合作治理是作为工具的治理、府际合作治理是一种制度设计、府际合作治理是一种网络治理、府际合作治理是一种多中心治理、合作与协调是府际治理的主要管理方式[1]。
基于公共危机视角的政府公共关系沟通综述
![基于公共危机视角的政府公共关系沟通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226452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4.png)
• 案例四:某地自然灾害后的政府公共关系沟通 * 背景介绍:某地发生自然灾害,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 沟通效果评估:通过媒体发布灾 情信息,组织新闻发布会,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效缓解社会恐慌情绪。 * 总结:政府在危机事件中迅速、透明地与公众沟通,有助于增强公众信任,减少负面影响。
P公A共R危T机5视角下的政府公共关
系沟通效果评估
政府公共关系沟通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评估指标的选取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 评估指标的构成:传播效果、公众满意度、危机处理能力 评估指标的权重分配:根据公共危机的结合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专家评估、案例分析等
政府公共关系沟通效果评估方法与流程
评估指标:包括传播效果、公众认知度、公众满意度等 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 评估流程:明确评估目标、制定评估方案、实施评估、分析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 注意事项: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充分考虑不同受众的差异,合理选择评估指标和方法
政府公共关系沟通效果评估实践案例分析
倾听和回应公众 关切:政府应积 极倾听公众的意 见和建议,及时 回应关切,增强 公众对政府的信 任和支持。
跨部门协作与沟 通:政府各部门 之间应加强协作 与沟通,共同应 对公共危机,确 保各项措施的有 效实施。
P公A共R危T机4视角下的政府公共关
系沟通实践
自然灾害类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沟通
自然灾害类公共危机的特点: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危害性大等
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文献综述】
![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5d1dd57a76e58fafab00377.png)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行政管理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一、前言本毕业论文题目是《公共危机下政府的公共关系》。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逐渐显现并不断激化,公共危机多发时期。
特别是2008年后几次大的公共危机给中国民众和社会带来的更广泛和深入的影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也随之进入了高潮。
从目前我国学者对公共危机应对理论研究的情况看,研究的重点是以政府危机管理为核心而展开,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活动都十分丰富。
但是专门对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比较缺乏,说明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是比较滞后的。
加强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如何科学应对并及时、有效地运用政府公共危机处理公共危机,构建一个反应快速、运行高效、统一协调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是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这对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题(一)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及其特征罗森塔尔在《The Management of Disasters》认为,“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所产生的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做出关键决策的相关事件。
王晓成在《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提到,“公共危机”是指由于内部或外部高度不确定的变化因素,对社会共同利益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境况和紧张状态。
关于政府公共关系的定义《大英百科全书》中对于公共关系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旨在传递有关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其它组织的信息,以改善公众对他们的态度的一种政策和活动。
”格伦·布鲁姆等三位公关专家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建立并维护一个组织和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
这个概念式的定义把公共关系实践中的许多活动和目标定位于管理功能。
”关于政府公共关系概念的内容相当广泛,众学者对此的定义大相径庭。
在上述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政府公共关系”指以政府为主体,通过发挥传播沟通、监测、决策等职能,与社会组织和民众建立良好双向沟通关系,以维护政府良好形象,体现政府管理思想的一种传播活动。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c370050284ac850ac0242e4.png)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本文在探讨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共关系涵义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由此从主体、客体、传播三要素角度探讨了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的有效开展。
标签:公共危机危机管理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源于20世纪60、70年代西方企业管理的实践,随着危机事件的影响范围超出单一组织,今天所指的“危机管理”已经不再单指企业管理范畴,而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公共关系等各个方面,凸现了危机的“公共性”特征,如2001年美国“9.11”事件,2003年我国SARS疫情,2008年初我国南方雪灾,2008年汶川地震……在各种各样的公共危机中,需要高度重视政府公共关系的开展,以促进公共危机管理,塑造政府良好形象,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一、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危机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源自希腊一个用于描述濒临死亡的医学术语。
罗伯兹1991年对危机做出如下定义:危机是一个心理失去平衡的时期,个体遇到了由重大问题所导致的危急后果,或处于危险的情境之中,而其无法采用以往的应对策略应付此情境。
美国著名学者罗森塔尔(Rosenthal)的定义得到了广泛认可,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无论是自然原因、社会原因还是综合因素引起的公共危机,都具有明显特征:1.突发性,不确定性,突发性是指相对于人们的心理准备与应对能力来说,公共危机表现出突然爆发的特征,即使先期有征兆,但这些征兆也往往以分散、零星的形式表现,使人难以完整把握。
公共危机的不确定性是指其无规则性和无程序性。
无人知道何时发生,以什么方式发生;不知它向哪个方向发展,会造成多大危害,它的发展趋势更是难以预测。
2.破坏性、危害性。
公共危机造成社会生活秩序的混乱,国家管理的混乱以及严重的经济损失等。
公共危机视角下的我国政府公共关系
![公共危机视角下的我国政府公共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d3e7bf2f705cc17552709f9.png)
害 的 小能 , 往 往会 强 烈要 求 了解 事 灾及 其与 [ J 身 的关 系 。但 由 于 闻 际公 火 系能 力 的缺 失与 不足 , 使 得作 为 政 : 公 哭 系于
段 的政 J : 新 发布 不 及时 , 难 免会 造 成 际 _ I 的i 吴解 。所 以政
府 必须 在 …现 危机 时 , 采片 j 完善 的新 I ' l l J = 发 布制 度 , 造 该 Ⅲ政 府 在 际j - 的 良好 形 象 。
衷, 或故意隐瞒, 会 导 致 公众 失望 , 从而 使 政 ’ 形 象 一落 丁 丈 。 个地 政 腑 也需 要建 常 设的 、 统 。 的机 构 负责 小 竹范 Ⅲ 内突 在 公 危 机 管理 巾币视 f : 保 证政 府 公 关 系 作 常运 转 , 同 发事 什 公火 : 作。 应 公众 的 常 需求 , 对 丁 政府 形 象 的保 持 与提 升非 常 必要 , ( 二) 树 立政 府 工作人 员的公 关 意识 , 提 高人 员素 质 。 时 能够 使政 府 公 父 J 作 与 公j 危 机 管 理形 成 良性 互 动 政府 公 火 系意 识代 表着 一 利 开 明的政 府 管理 观 念 , 是 顺 ( 二) 有 利 于促 进公 共危 机 的解 决 。 利有 效 地 开展 公 关系 [ 作 的 思想 基 础 。提 高 政府 及 其 公 务 公 危 机 具彳 丁 极 强 的破 坏 , 紧 迫 性及 不 确 定性 , 此 政 员 的公 火意 识 , 是获 墩 公 民 解 和 信任 的 币 = 要 办面 。针 埘公 府 公 危机 管理 需 要 动 员 …切 社 会 力 量 。政 府 公j 火系 在 这 关系 人 员素质 不 高的 问题 , 政 府十 f 1 火 r J 可 以通过 教 育和培 训 力‘ 面具 有 先天 优 势 , 政府 公 关系 可 以通 过 引导 公众 情绪 与 社 的方 式来 进行 , 具 体可 以借 助 于 当地 的 人学来 个面 系 统地 掌 会 力量 , 进 行 广 泛 的社 会动 员 : 另外, 政 府 公j 灭 系能 够通 过 公 公兆 火系 的基 小理 论和 知 识 , 也可 以通 过 参加 培训 或 [ J 我 学 习 危机 的教 育 , 引导 个 体 公 民防御 公 危 机 的破 坏 ,以尽 可 能 束提 高 [ j 己的 素质 。另 外在 实 践 活动 巾注 意 经验 的私 { 累和 总 结, 也 是提 高 政腑 公 关 系人 员素 质 的 要 途径 。 ( 三) 有 利 于获得 国 际社 会 支持 与援 助 。 ( 三) 提 高政 府 国际公 关 能力 , 实现 危 机 国 际合 作治 理 。 公 t - 危机事{ , { = 术身 具彳 丁 跨越 尉界 扩 散影 响 的可 能性 , 这 也 在 个球 化 形势 F , 公 危机 的解 决 必 须借 助 丁… 际组 织 的 使 得 在 管 理 公j 危 机事 什 时 , 单 凭一 阳力 量是 远远 不 够 的。政 力 量 来』 I 划应 对 治 。政 府 利用 公』 父 系 网络 使 外 Ⅲ 政腑 府 公 关 系可 以 发抨 在 际社 会传 播信 息 , 树 或 修 复 家形 与 际组织 及 时 、 客 、 准确 地 了解 公J 危机 发 生 、 发展 的州关 象 的功 能 , 通过 火 系 的协 调 和利 益 的整 合达 剑 获取 … 际社 会更 信 息 , 不 仪是 危机 管 理者 确决 策 的前 提 , 也 赴 I 外组 织 参 与 广 泛 支 持与 援 助 , 促 进 公』 危机 的有 效管 理 。 危机 治 的 要 条 件 。口
试论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关系
![试论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d17f4d728ea81c758f57890.png)
论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关系论文关键词:政府公共关系;公共危机;危机治理论文摘要:有效的政府公共关系工作,对于危机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缺少专门的政府危机公关机构,政府公关人员素质低下,与媒体及公众的沟通不畅等原因,不能很好的发挥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
为此,必须通过设立专职危机公关中心,切实转变政府公关理念,配置合格的公关人员,加强沟通以及提高政府国际公关能力来提高公共危机治理的效率。
一、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内涵诠释当今世界,任何组织都处于一个极其复杂的公共关系网络之中。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以及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也必须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保持国家稳定与和谐,人民幸福安康以及国际威望的提升。
所以,一个有效的政府,必须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
正如美国公共关系学者哈洛所言:“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它帮助组织建立并维持与群众间的双向沟通,了解、接纳及合作;它参与处理组织面临的各种问题与纠纷;它帮助组织了解公众舆论并作出反映,促进公众了解组织和事实真相;它强调组织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它帮助组织随时掌握并有效利用变化的形势,预测发展趋势,使之成为组织的警报器;它使用有效、正当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主要的工具”。
[1]依据这个公共关系的权威性定义,可以得出公共关系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或职能。
由此,政府公共关系是以政府为主体,为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建立和谐的公众关系,顺利完成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双向沟通与互动的管理活动。
具体来说,政府公共关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2]一是政府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有社会公益性和政府行为权威性;二是有传播沟通、行为规范的职能,有政策导向性和传播垄断性;三是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有全民参与性;四是体现政府管理思想,维护政府良好形象。
现代政府作为一个有限的政府,其主要职能在于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而有效的政府公共关系则是发挥其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中的沟通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中的沟通机制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e6d1eff5ef7ba0d4b733b0b.png)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中的沟通机制研究文献综述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社会所遇到的各种危机事件日益增多,这些危机事件不仅仅包括一些自然灾害,还包括很多人为的事件,由于危机事件的增多就对于政府单位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政府单位在处理危机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也逐步暴露出来,尤其是政府单位在对于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很好的协调沟通信息和沟通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就使得政府单位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不能作很好地满足当前的生活需要,政府体制构架上的弊端暴露出来,由此,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所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从政府单位组织机构的角度上来看,我国的政府单位拥有十分复杂的组织构架,从国务院到省、市、县、乡等各级人民政府,分层分级,节节管辖。
在这样的组织系统当中,能够有利于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沟通,通过党中央的集中领导能够保证政务处理方向的正确性,通过层层节制的部门构架方式,能够很好地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虽然这种构架模式拥有极大的优势,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足,由于,组织层次分布过于严格,导致整个组织机构显得比较臃肿,这就使得在处理一些危机事务的时候容易误时误事,组织上下机构之间的沟通显得十分的不便,由于这种沟通的不顺畅心往往会导致对于事物的判断过于草率,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保证其时效性。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西方社会对于公共危机理论的研究比较早,因此西方学者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从公共危机理论的历史角度来看,这才是人们所关注的公共危机,主要是指政治层面的公共危机,包括国内的政治变革和冲突,国家外部的战争和争端,最开始人们希望通过对于这个理论的研究,能够更好的找到政治危机产生的根源,从而找到一些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政治上的争端。
但是在早期人们并没有对于灾害学理论进行研究,一直持续到上世纪末,人们才开始将灾害学理论作为一个研究的方向来进行研究,但是在这个阶段,只是研究灾害学理论的相关概念或定义,产生了一些学说,重点还是对于防范自然灾害的技术进行研究,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西方学术界,才开始涌现出大量关于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资料,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则是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导致的,在这个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动荡不安,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在国际上的竞争日益激烈,都想实现全球制霸,而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家,比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这些国家在完成民族独立战争之后,内部政局十分的不稳定,国内冲突不断,战争也在持续,全球的南北差距过大,各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加剧,并且伴随着美国国内的种族冲突,能源危机的情况出现,在这一时期,对于危机事件的研究成为当时国际范围内的一个重要课题。
网络环境下政府危机公关的特征研究和对策分析的文献综述
![网络环境下政府危机公关的特征研究和对策分析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1c5e0a151e79b89680226ee.png)
网络环境下政府危机公关的特征研究和对
策分析的文献综述第一部分引言近年来网络开始成为大众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问责的一种新途径,这与传统的监督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政府在应对公
共危机事件中面临着新的挑战,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
事件中需要转变观念、采取新的应对手段以提升政府
形象和公信力。
政府需要合理并有效的引导网络舆论,避免网络舆论对社会和政府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
此政府必须首先对网络环境下的危机公关有着清醒的
认识。
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在此我们仅以网络环境
下的危机公关的特征为研究视角,研究网络环境下政
府危机公关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并基于这一特
征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二部分相关的概念界定界定相关概念是开展本选题研究的重要前提,在前人
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本项目研究的需要,对网络
环境下政府危机公关的相关概念做出了界定,以作为
开展本次研究的基础,更好地把握研究的方向。
2.1网络环境网络环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主要指随
着互联网,电子公告,手机网络等新媒介的迅速发展
而形成的由新媒体所主宰的生态环境。
这一概念,是
特别针对过去由那些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的主流
媒体占传播主导地位的一个生态环境而提出的,要与。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以非典事件为例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以非典事件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d38d06b27d3240c8447ef59.png)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以非典事件为例班级:11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姓名:李磊学号:111611040137[摘要]2003年的非典标志着中国政府危机时代的到来。
由于经济和政治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公共危机成了当今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政府在危机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公众极大的关注。
在公共危机中,如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已经成为对我国各级政府的重大挑战,这既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又关系到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和影响。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政府对公共危机的有效处理对于提升政府在公众的公共关系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非典、危机管理、政府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危机事件多发期。
2003年的非典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从政府管理层看,非典暴露了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存在的很多问题,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但与此同时也为政府如何应对危机事件,起到了一个警示作用。
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政府要想有效地应对危机事件,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就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危机处理体系,逐步提升危机管理能力。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和职能危机(Cri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kinetin,原始含义是游离于生死之间的状态。
危机对策研究的先驱赫尔曼曾对危机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危机是威胁到决策集团优先目标的一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下,决策集团做出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且形势常常向令决策集团惊奇的方向发展。
”危机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潜伏的祸根;而是指严重困难或生死的紧要关头,如经济危机。
它指的是突如其来的、严重危害社会公众的生理和心理安全事件,如海啸、地震、流行性传染病等。
公共危机管理,从危机的生命周期角度,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
从危机管理方法的角度,认为危机管理是为了降低灾害性事件的危害,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和发展机理以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科学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有效地应对、控制和处理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行政管理
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
一、前言
本毕业论文题目是《公共危机下政府的公共关系》。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逐渐显现并不断激化,公共危机多发时期。
特别是2008年后几次大的公共危机给中国民众和社会带来的更广泛和深入的影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也随之进入了高潮。
从目前我国学者对公共危机应对理论研究的情况看,研究的重点是以政府危机管理为核心而展开,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活动都十分丰富。
但是专门对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比较缺乏,说明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是比较滞后的。
加强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如何科学应对并及时、有效地运用政府公共危机处理公共危机,构建一个反应快速、运行高效、统一协调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是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这对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题
(一)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及其特征
罗森塔尔在《The Management of Disasters》认为,“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所产生的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做出关键决策的相关事件。
王晓成在《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提到,“公共危机”是指由于内部或外部高度不确定的变化因素,对社会共同利益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境况和紧张状态。
关于政府公共关系的定义《大英百科全书》中对于公共关系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旨在传递有关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其它组织的信息,以改善公众对他们的态度的一种政策和活动。
”格伦·布鲁姆等三位公关专家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建立并维护一个组织和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
这个概念式的定义把公共关系实践中的许多活动和目标定位于管理功能。
”关于政府公共关系概念的内容相当广泛,众学者对此的定义大相径庭。
在上述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政府公共关系”指以政府为主体,
通过发挥传播沟通、监测、决策等职能,与社会组织和民众建立良好双向沟通关系,以维护政府良好形象,体现政府管理思想的一种传播活动。
(二)政府公关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
陆季春在《公共危机视角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策略》中提到:“政府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特定的管理活动或手段.其目的是为了确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争取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保持社会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当公共危机爆发后,由于政府工作本身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时刻处在危机处理的主导位置。
政府通过危机公关对于唤起公众的理解与支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构建良好的政府形象,成功控制和解决危机事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通过对传统政府公关的反思,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登哈特夫妇在批判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建构出系统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对此,国内学者王晓成在《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一文评述道:“在公共危机中,通过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活动,与社会公众直接沟通、交流,对于危机救治是很有必要的。
”
政府公关理论和学者的观点恰好契合了我国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因此,无论是从顺应全球行政改革的发展潮流和历史趋势,还是从坚持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看,注重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理应作为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主导方向和目标选择。
通过几次应对特大公共危机事件是我国政府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逐渐建立全国性的公共危机管理的常设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全国性的公共机应急系统。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政府能在该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三)完善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建设
任晓娜在《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一文中提到: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我国政府和社会经受住了一次次的考验,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与国外相比、与我国的现实国情来比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独立常设的危机管理与协调机构;2、缺乏危机统一立法;3、缺乏财政资源支持;4、缺乏信息支持和信息沟通机制;
5、决策者综合素质不高。
房美凤在《浅析公共危机管理与矫正型政府公共关系的运用》一文中提及: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1、公关危机意识不强,没有专门的危机处理部门;2、隐瞒危机信息,缺乏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3、信息沟通机制不畅通,危机信息不对称;4、乏灵敏的公共危机管理预警系统。
另外,刘静青《危机管理中政府公共关系策略的转型》一文通过对比中国政府在处理“非
典”事件和汶川地震中运用的政府公共关系,解释了我国政府公共危机公关滞后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从危机管理中政府公关的主体意识、政府形象表达、客体参与以及媒介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强化危机管理中政府公共关系的对策。
因此为了避免政府应对公共危机时的问题,远离传统体制的影响,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我们必须有一个长期的正确的理念做引导。
周晓丽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首先,设立专门的政府危机公关中心来处理公共危机。
其次,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
第三,建立合理的公关人员,提高政府危机公关的能力。
第四,实现媒体的双向沟通,提高政府公关效率是危机治理的重要渠道。
最后,提高政府国际公关能力,实现危机国际合作治理。
”
另外,杨明在《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及其对中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启示》中指出:“我们在借鉴新公共管理对我国建立服务型政府有益启示的同时, 还应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 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上全面推进服务政府的建设;2.要在现在各地有效益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形成政府建设新机制;3.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注重完善公共服务法律体系和公共服务制度。
”
作为公共行政危机的拯救者,我国政府需要在传统的公共危机管理中进一步加强危机公关,增强政府危机公关意识,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明确各危机管理机构的权责关系,更加注重公民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参与和监督。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转型期社会中公共危机产生的原因具有不确定性,我们不能轻易地将一种理论完全不加修改的运用其中,我们要在保持好的现状的前提下,坚持实事求是和辨证发展的原则,研究我国政府公共危机应对中出现的问题,并从各个角度研究其原因,防止某些方面的片面性,清醒的对待问题以及国外经验的借鉴。
这篇文献综述的目的也就是希望通过理论学习,能够结合我们的实际,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的路径和目标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参考文献]
[1]Rosenthal Uriel, Chares Michael T., ed. Coping with Crises: The Management of Disasters, Riots and Terrorism [M]. Springfield: Charles C. Thomas, 1989:32. [2]王晓成. 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6):23-24.
[3]居延安,赵建华.公共关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39.
[4][美]格伦·布鲁姆.有效的公共关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4.
[5]唐钧.政府公共公关策略与实务[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41.
[6]常春圃.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J]北京:商场现代化,2009(589):25-26.
[7]周晓丽.论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的治理[J].北京:理论月刊,2008(5):97-98.
[8]M. Regester. Michael. Crisis Management[M].外文出版社,2008:105
[9]JamesLeigland. Public Authorities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Their Use by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J].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1994(4):521-544.
[10]陆季春.公共危机视角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策略[J].北京.经济导刊,2009:93-95.
[11]任晓娜.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J].新疆: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9(6):9-11.
[12]房美凤.浅析公共危机管理与矫正型政府公共关系的运用[J].宜宾:宜宾学院学报,2007(4):69-71.
[13]张雅静.试论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J].无锡:科学管理,2010:101-103.
[14]李严.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状况探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