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河道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探讨——以三峡大学求索溪为例

合集下载

浅议三峡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

浅议三峡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

2020-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议三峡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刘强李观鹏(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三峡大学是一所有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校园景观在三峡大学校园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从建筑在校园景观中的运用、植被在校园景观中的运用、水体在校园景观中的运用、雕塑在校园文化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三峡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2-0170-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2.084一、引言三峡大学坐落于历史悠久、传奇色彩丰富的宜昌市,据史书记载,宜昌已有2700多年历史,这里是关公文化、巴蜀文化和西楚文化的交汇处,故有“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和“三国故地”之称。

这里是古代先贤名人聚集之地,如“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著名学者杨守敬都是这片土地所孕育而成。

并且如唐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北宋“六一居士”欧阳修等诗人大家,也为此地毫不吝惜笔墨。

更有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个故事发生在这里,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长坂坡之战等。

这里也是三国名将关羽的葬正身之处,并为其建造了关帝陵,引人来此研究关公文化。

屈原祠、昭君村、读书洞等历史文化遗迹,这些都赋予宜昌丰富的人文历史文脉,也为三峡大学打造校园文化提供了参考,这些文化元素也在三峡大学校园景观中多有体现。

二、建筑在校园景观中的运用建筑是体现地域性的重要媒介,建筑外观结构要体现建筑的本身功能、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特点,地域性又是建筑设计布局的重要依据。

建筑是很好的校园历史记录者,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它原本的价值,空间物质形态和延续性。

三峡大学水电楼就很好的使地域特点和建筑本身的功能性很好的结合到了一起。

三峡大学水电楼原是三峡大学校级实验室,它的主要用途是教学和水电工程与施工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建筑结构采用轴对称的形式,通体白色,给人以严谨,冷静之感。

基于生态理念的河道优化设计思路探讨

基于生态理念的河道优化设计思路探讨

基于生态理念的河道优化设计思路探讨摘要:河道治理是在防洪、排涝、引水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方法有效恢复并保护河道的生态系统功能,使河道水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完整性及稳定性。

生态型河道能够起到活水效果,有效地防洪除涝。

而建设的第一要素是安全,需探勘现场,因地制宜,保证河道形态的简洁性、朴素性、自然性、通畅性,改善水质,调活水体。

关键词:生态理念;河道;设计思路河道综合治理不仅能够改善和提高河流的排洪能力,还能够保障沿河人民的财产安全,提高河道沿岸景观的观赏性,因此河道综合治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河道治理的断面主要以梯形、矩形以及复合型断面为主要应用形式,而其中复合型断面应用较为广泛,能够同时起到防洪和生态的作用。

一、开展生态水利工程的必要性分析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水利工程在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由于河流生态功能的逐步衰退,对人类长期的利益也将造成不可忽略的损失。

因此,在今后的水利建设中,必须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保护自然生态等方面,找到一个科学的立足点,并进行全面的统筹性规划,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从河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来看,将其与河流环境立法、水资源综合治理、循环经济、传统的污染治理技术相结合,是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

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化管理,是目前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生态性的水利工程,首先要维护和重建多元化的河流。

不同河流的形态、流水状态、土壤状况各不相同,所以,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时,不能一味的模仿,而应针对不同河流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的建设,以保持河流的独特和多样性。

其次,坚持河流自身再生的基本原则。

通过河流自身的恢复功能,既可以降低水利建设项目对河道环境的损害,又可以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促进河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峡大学校园规划doc

三峡大学校园规划doc

前言一、规划范围三峡大学所在地宜昌市被人们誉为“三峡明珠〞、“世界水电之都〞。

宜昌市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气候适宜。

举世闻名长江三峡之西陵峡、三峡大坝、葛洲坝均在此地。

学校占地面积378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3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0亿元,国家及省部级实验室13个。

二、规划性质本规划是对三峡大学校园旅游中远期旅游开发总体部署与近期优先工程开发行动纲领,与谐开展三峡大学校园旅游,提高三峡大学知名度与竞争力,为使三峡大学更好更与谐开展提供参考。

三、规划期限2021年~2025年,规划期为11年。

规划期分近、中、远期,近期为2021-2021 年;中期为2021-2022 年;远期为2023-2025 年。

四、规划任务1、对规划区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构造、消费构造等进展全面分析与预测。

2、界定规划区范围,进展现状调查与分析,对旅游资源进展科学评价。

3、确定规划区性质与主题形象,提出旅游产品营销规划。

4、确定规划区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旅游容量。

5、确定规划区对外交通系统布局与优先开发工程内部游览步道布局。

6、规划优先开发区其他根底设施、效劳设施与附属设施总体布局。

7、提出规划区环保、植物管护与环卫布局规划。

8、提出规划区近期建立规划,对优先开发工程进展详细规划。

9、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与方法,以及规划建立运营中管理意见。

10、对规划区开发建立工程进展总体投资分析。

五、规划背景1、世界旅游经济重心进一步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人均GDP 正在由1000 美元向3000 美元跨越,国人消费向开展型与享受型方向转变,休闲旅游业将呈现速增长态势,度假旅游将成为新旅游增长点;2、旅游业符合构建以人为本、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与谐社会国策取向,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

3、国家旅游局“十一五〞将建立一批有代表性旅游目地,长江三峡是国家重点扶持旅游目地之一,宜昌作为大三峡旅游经济圈重要增长极得以优先开展。

索溪河水利景观工程河道治理设计分析

索溪河水利景观工程河道治理设计分析

索溪河水利景观工程河道治理设计分析本文介绍了张家界索溪河水利景观工程中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通过结合工程整体设计思路进行河床改造设计分析。

标签:索溪河;水利景观;河床改造前言:湖南省张家界市是一座新兴的国际旅游城市,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这座旅游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景区之一。

索溪河道位于武陵源区风景区内,通过2005~2007年的河道生态整治,索溪河已经改变了曾经岸坡生硬、河床裸露杂乱无章、缺乏生机的基本面貌,河床生态条件明显改善,但非汛期总体水面面积和水量尚不足,河床两岸景观工程未及时跟上,导致河道沿线整体景观效果不佳,亟待提高和改善。

本工程任务为:河道水系整治后,河道满足防洪要求,保证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河道及其两岸建设自然、休闲、亲水的生态景观,突出以人为根本,以景区建设为目标,体现人与自然景区的和谐。

一、设计思路1.防洪设计在原河道整治的基础上,根据“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近远结合、城市防洪与河道治理相结合、河道治理与城市市政建设相结合”的指导方针进行河道水利景观设计,重点不违背河道主体防洪功能。

2.休闲、景观设计本次景观设计首先应遵循总体规划,按照索溪峪镇城镇总体规划制定的建设区域为依据进行景观设计,全面提高索溪峪镇索溪河沿河整体的景观效果;其次,应突出景观格局,充分利用索溪峪镇山水自然资源,突出索溪峪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特点,将河道与城镇、山林、田园风光融为一体;第三,应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河道绿化和城市美化结合起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组成形式多样的观赏性和经济性相统一的绿化景观效果,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工程设计原则(1)以防洪规划为基础,在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现状地形地质条件、水流特征、建设单位意见,尽量满足各方面要求;(2)以前期已实施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为基础,在不影响河道过流能力情況下,维持已建设的河道线型,保持河道线型自然光滑、曲折优美,同前期河道生态修复设计的要求相吻合。

校园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的规划与探讨

校园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的规划与探讨

一、引言“水者,地之血气,山水相依,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媚”。

水作为一个流动的风景已成为当代校园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景观元素。

水体在校园初建时水面基本保持清澈见底,但是随着水系的蒸腾作用以及受污水体的排入使得水体自净能力丧失,水体再一旦因为缺乏必要的动力以及适当的管理措施势必将给校园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所以,确立具有环境保护意义的水体生态修复规划是当前校园水环境规划的迫切需要,无论对当今的校区建设和将来校园的长期发展都具有长久和深远的意义。

在校园景观水体修复中应充分围绕构建合理的水体生态系统进行,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将池塘、河道、驳岸等整体布局,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校园。

二、校园概况该校园校区占地200余公顷(3000亩),位于浦口区珠江镇的东侧,依山傍水,前临母亲河——滚滚长江,北倚国家级森林公园——青青老山,东靠珍珠泉风景区,东南与市区隔江相望,现在入住学生达到1.1万余人。

校园内植被良好,品种多样,水生态基本保持平衡;流动的水体和标志性水景等已经成为校园的景观游览区,校园中心道路两侧的跌宕水体及其延伸的水环境空间是享受校园文化风情的重要行为场所,自然宁静的水体坡岸则是衬托和扩展这些场所的最佳环境要素。

但随着近年来江浦校区人口的密度和活动频率的增大,出现部分水体水质下降,自净能力变差等现象,校园景观水体修复迫在眉睫。

三、校园水环境存在问题1、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在校园内,主要是随着初期雨水夹带冲击物以及水生生物残骸在水体池底的不断沉降淤积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体生物量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大量死亡的水生生物沉积到湖底,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水质恶化,以致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大大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

一旦水体的高等水生植物遭到破坏,水体浮游藻类将大量繁殖、水质浑浊、散发藻腥异味、间歇发生藻华,失去水体功能。

2、水体滞流水体滞流是浮游藻类恶性繁殖的原因之一。

校园河道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探讨——以三峡大学求索溪为例

校园河道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探讨——以三峡大学求索溪为例

校园河道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探讨——以三峡大学求索溪为例陈小兰;黄绪;陈建军;肖玉辉;丁帮璟;张发;樊宗啸【摘要】针对三峡大学校园河道求索溪水体污染严重以及水生态景观残缺的现状,在实地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外源污染削减—底泥微生物修复—植物强化过滤带构建—河道水生态系统构建及景观优化—生态河道管理及维护”的校园河道生态修复治理思路和模式.介绍了该模式的设计理念和原则,在工程规划中提出了截污及补水、底泥微生物修复、水生植物修复、护岸的生态改造等具体工程,并给出了部分工程平面布置及效果图.该项研究拟为三峡大学及类似的校园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36)001【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校园河道;生态修复;黑臭底泥;景观优化【作者】陈小兰;黄绪;陈建军;肖玉辉;丁帮璟;张发;樊宗啸【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2城市水环境系统是由水源、供水、用水和排水等要素组成的一个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循环链,具有满足城市的合理用水需求,包括生态环境调节、历史文化功能和旅游娱乐、商务、居住等功能[1].而校园水环境系统不仅具有部分城市水环境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其具有独特的景观调节和人文教育功能.健康和谐的校园河道生态系统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也可以是一个无声的课堂,使受教育者感受到心灵的愉悦和放松,达到调节寓教于景、寓教于情的效果.生态修复是当前城市河流水质修复广泛采用的方法,在国内外均有较成功的应用案例[2-3].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项研究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对求索溪的河道水生态环境修复设计模式的探讨,旨在为求索溪及类似的校园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1 工程概况1.1 求索溪概况求索溪是三峡大学校园重要景观水体,是校区排泄暴雨洪水的主要通道,全长2.1km,宽约8m,是典型的大学校园河道.该校园河道水深约0.8m,总水量约2.4万m3,底泥厚度平均50~80cm.求索溪水体主要来源为周边的自然降水和部分校园及周边居民生活污水,水体流量小,且底泥富集了大量的污染物[4-5].近年来,由于校园河道缺水,水体封闭以及污水排入等原因造成水质恶化严重;夏季出现水中的蓝绿藻大量繁殖、部分河段水体黑臭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校园的环境质量.1.2 水质现状分析求索溪的部分水质指标采样和监测工作开展于2013年6月中旬~7月中旬.从求索溪上游到下游依次布设采样点8个,监测频率为每周一次,共采样4次.水样的采集参考《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T14581-93),水质指标的监测方法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监测指标包括:溶解氧(DO)、温度(℃)、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Chla),数据见表1.表1 求索溪部分理化指标监测数据注:上表中的每个数据均为8个采样点的平均值.DO/(mg· L-1)温度/℃CODMn/(mg· L-1)TN/(mg· L-1)TP/(mg· L-1)Chla/(mg· m-3)6月23日2.05 28.3 11.5 10.1 1.00 104 7月5日3.63 29.3 12.0 13.1 0.60 129 7月11日4.46 31.6 12.3 8.60 0.52 100 7月17日7.86 29.6 7.60 9.20 0.47 83根据上表数据,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分析可知在一个月的4次监测期内,求索溪各监测点的CODMn含量有3次的平均值处于Ⅳ~Ⅴ类标准值之间、TP含量有3次的平均值高于Ⅴ类标准值,而4次监测的TN平均含量约为Ⅴ类标准值的4~5倍.因此,根据以上不同位点的水质指标均值的单因子评价结果来看,求索溪的目前水质整体处于劣Ⅴ类的严重污染状况.由该表中Chla的含量,并参考湖泊的富营养化分级标准[6],可知求索溪整体上处于超富营养化水平.1.3 水生植物现状分析目前在求索溪的部分区域有大量生长的挺水植物,植物的种类主要为芦苇、菖蒲、荷花和睡莲.芦苇和菖蒲集中分布在求索溪上游(东西流向)部分河段,其中夹杂生长有块状分布的荷花;这3种植物的分布面积约为3 139m2,植物的生长情况较好且对上游水质有一定的净化效果.然而,该区域植物的生长杂乱,缺乏规划管理因而总体景观效果较差.在求索溪的中下游(南北流向)河段,有零星块状分布的景观水生植物睡莲,然而睡莲的数量较少且分布无规律,因此其景观效果和对水质的生态净化功能均难以实现.图1 三峡大学求索溪景观现状2 设计理念求索溪的生态修复设计应遵循以下理念和原则:1)整体规划、综合整治.对求索溪的生态修复设计应首先确定整体模式和工作思路,鉴于对求索溪概况及其水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外源污染削减—底泥微生物修复—植物强化过滤带构建—河道水生态系统构建及景观优化—生态河道管理及维护”的治理模式和思路,以供进一步探讨研究.2)生态优先,兼顾景观.校园河道的生态修复设计,需要利用生态学原理,从生态学角度考虑水质净化、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河道滨岸带的植被群落配置等问题,以达到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强化河道生态系统对污染的净化能力.另在河道生态系统的植物的配置种植、滨岸带生态改造设计过程中,也需要考虑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斑块和廊道等景观元素的合理设计搭配,实现生态功能与景观效应最大程度的融合.3)经济适用,稳定持续.在工程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技术的适用性以及经济性,进行多方比较和论证;对于生态修复工程,因重点考虑技术和工程效益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对于校园河道的生态修复,工程核心目标应该是构建出一套结构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以实现工程效果的持续性.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满足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功能的前提下,修复工程的设计要兼顾三峡大学校园河道周围的景观特征,使求索溪的水环境与周围景观能够有机融合,共同营造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和谐宜人而有特色的校园美景.3 工程规划3.1 截污及补水工程在校园河道两旁有一些教学区和生活区的排污管,生活污水废水基本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求索溪,这可能是目前求索溪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保障生态修复的效果,生态修复工程首先应实施截污工程.为此,可以考虑在求索溪附近建立一个污水处理站,然后对入河道的排污管网进行改造,将生活污水纳入到污水处理站进行二级处理后再排入求索溪.将来,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三峡大学生活污水站也可以用于科研及教学实习基地.另外,已有研究表明,求索溪(三峡大学内沙河)的生态缺水相当严重[7],而经净化处理的生活污水水量有限.因此,可考虑采取工程措施将三峡大学外沙河的水定期定量引入求索溪以解决其生态缺水的问题.3.2 底泥微生物修复底泥是河道水体中营养物质和污染物的蓄积库及迁移转化的载体,底泥中的污染物会影响上覆水的水质[8-9].在求索溪的部分河段水质已出现严重黑臭,因此需要对求索溪的黑臭底泥进行污染治理.污染底泥修复技术主要分为异位修复和原位修复.其中工程应用成本相对较低、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污染底泥原位生化修复技术在国内更有发展前景[10].硝酸钙介导的底泥土著微生物原位促生技术对城市湖泊黑臭底泥修复效果较好[11],可对该技术的参数进行调整并用于求索溪黑臭底泥治理的研究与实践.3.3 水生植物修复与景观优化植物修复在污水处理中越来越受关注.植物不仅能够直接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且可以输送氧气到根区促进根际好氧微生物的生长,另可以维持和加强湿地系统内水力传输,因此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12].对于求索溪的植物修复,相应设计了“强化植物过滤带构建”和“河道水生态系统构建及景观优化”两项工程.由于求索溪上游是生活污水和实验废水的排放较集中的河段,拟在此区域构建两块“强化植物过滤带”(1区和2区).1区的过滤带主要是种植特定品种的水葫芦,利用其发达的根系实现对污染物的快速过滤和截留净化,考虑到水葫芦的生长繁殖较快,拟用围隔材料对其生长进行控制并塑造景观斑块.2区的过滤带主要是对求索溪上游现有的一片芦苇、菖蒲、荷花杂生区域进行改造,作为1区之后的第二块过滤带,植物仍采用菖蒲和芦苇,改造的考虑依据主要是景观优化和后期的维护管理.“河道水生态系统构建及景观优化”工程主要是在位于校区核心地带的求索溪中下游河段配置种植水生植物,一方面构建水生态系统净化水中的污染物以改善水质,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中心地带的校园景观.拟选择观赏性强的水生植物,植物种类包括挺水植物再力花、鸢尾、菖蒲、芦苇,浮水植物可选用睡莲、萍蓬草,沉水植物拟选用黑藻和菹草.在求索溪两块水面相对宽敞的区域种植荷花,最终建成具备木栈道的荷花景观池,其设计景观效果可参考图2所示.图2 求索溪荷花池的景观设计效果综上所述,求索溪的微生物和植物修复工程可以分为“黑臭底泥修复区”、“植物强化过滤区”、“水生态系统构建及景观优化区”、以上各区的在河道不同区域布置设计如图3所示.图3 求索溪河道生态修复功能区的布置设计3.4 护岸的生态改造生态护岸是现代河流治理的发展趋势,是以河流生态系统为中心,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以河流动力学为手段而修建的新型水利工程[13].生态护岸具有景观连通性,同时可以过滤和截留沉积物、水分和营养物质,并且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在生态修复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直立式结构生态护岸为基础,结合多孔式结构生态护岸的优势,基于求索溪护岸的现状设计出改造型直立多孔式生态护岸,其构造设计如图4所示.该生态护岸在设计理念上体现出现状改造为主,尽量减少施工的工程量;拟保留求索溪原有的直立式结构,在直立式结构上凿开一定数量的石孔.可每隔2m设置一个直径为0.5m的圆石孔.孔的上开口在滨岸散步道上,下开口与水体联通.石孔深为护岸高度的一半,其水平部分与水平线成5°角倾斜.底部水平孔道可填充鹅卵石,有石孔的垂直孔道可填充土壤.如此设计的石孔可为水生物提供产卵繁衍的场所,孔道中的土壤可以过滤从护坡流下来的雨水.另拟在石孔的土壤中种植迎春花、长春藤等常绿景观植物,以减弱直立式护岸给人带来的刚性生硬感觉,改善景观效果并增强石孔对雨水中污染物的截留吸收效果.图4 改造型直立多孔式生态护岸4 求索溪生态河道管理已有研究表明,湿地植物在死亡后如果不进行收割,其残体将重新向水体释放营养盐并影响水质[14],对植物的收割管理可转移出营养盐,避免植物过度生长并解决冬季枯枝残叶影响景观的问题.生态河道的管理既要体现科学性,又要结合校园的实际情况.建议将求索溪综合治理后的生态维护工作形成制度,在校园的绿化或环卫等部门设立相应的岗位并落实人员.具体的生态河道管理维护包括以下措施:1)定期安排工作人员机械捕捞水面上的废弃物和污染物;2)定期对“强化植物过滤带”中生长较快植物以及生长过多的沉水植物进行收割,以输出营养盐净化水体,冬季对重要景观区域的植物残体进行清理以美化河道;3)在枯水期适当引水以保证河道的最低生态需水量;4)学校可定期举办以求索溪环境保护为主体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素质.5 结语求索溪是贯穿于三峡大学的一条重要校园河道.目前求索溪水体的严重污染,影响了整个校园环境和广大师生的生活质量.该河道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迫在眉睫,本项研究根据求索溪的水生态环境现状,基于生态工程学、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套从外源污染控制到生态河道管理维护的求索溪综合治理模式,介绍了该模式的设计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部分工程措施.本项规划设计立足于求索溪现状调研,综合了河道生态、校园景观和区域特色的要求,考虑了生态河道的长期管理和维护,拟为求索溪及类似校园河道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周亚莉.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J].中国西部科技,2011(1):52-54.[2]隋心.布法罗河道散步道项目的设计与理念——城市河道景观基础设施整治与改善的成功案例[J].中国园林,2012(6):33-38.[3] F Douglas SHIELDS JR,S Reza PEZESHKI,Glen V WILSON,etal.Rehabilitation of an Incised Stream U-sing Plant Materials:the Dominance of Geomorphic Processes[J].Ecology and Society,2008,13(2):54.[4]陈明曦,黄钰铃,时晓燕,等.校园生活污水水质时空动态规律初探[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2):104-106.[5]赵小蓉,黄应平,高婷,等.三峡大学文思湖底泥分析与评价[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84-87.[6]金相灿,屠清瑛.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2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7]姚云鹏,刘德富,陈明曦,等.三峡大学沙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58-60.[8]陈建军,黄民生,卢少勇,等.北京六湖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氮污染特征与评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2-20.[9] Sabine E APITZ,Elizabeth A POWER.From Risk Assessment to Sediment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2002,2(2):61-66.[10]吴青梅,邓代永,许玫英,等.土著微生物修复黑臭水体的生物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6):197-201.[11]刘树娟,陈磊,钟润生,等.硝酸钙对河流底泥中含硫化合物嗅味原位控制[J].环境科学研究,2012,25(6):691-698.[12]王骥,张兰英,卢少勇,等.再力花/菖蒲生物湿地床去除河水中氮磷的试验[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0):408-414.[13]陈明曦,陈芳清,刘德富.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城市河道生态护岸[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1):97-101.[14]陈亮,卢少勇,陈新红.人工湿地的运行和管理[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S2):141-142,146.。

校园的河流生态研究

校园的河流生态研究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一条小小的河流。

它虽然没有长江的波澜壮阔,也没有黄河的雄浑浩荡,但它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这条河流就像一位默默奉献的守护者,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日子。

这条河流的水非常清澈,可以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

河水缓缓地流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仿佛在演奏一首动听的乐曲。

河边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嫩绿的小草、五颜六色的花朵,还有高大的树木。

这些植物不仅为河流增添了美丽的风景,还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校园河流的生态情况,我们成立了一个小小的研究小组。

我们首先对河流的水质进行了检测。

我们发现,河流的水质非常好,没有受到任何污染。

这让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条河流。

接着,我们对河流中的生物进行了观察。

我们发现,河流中有很多小鱼、小虾和小螃蟹。

这些生物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着,给河流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我们还发现,河边的草丛中生活着很多昆虫,如蝴蝶、蜻蜓、蚂蚱等。

这些昆虫也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校园河流的生态环境,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我们在河边树立了一些警示牌,提醒同学们不要往河里乱扔垃圾。

我们还组织了一些志愿者,定期清理河边的垃圾。

此外,我们还向学校领导提出了建议,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对河流的管理和保护。

通过对校园河流的生态研究,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生态环境的知识,还增强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我们知道,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关注校园河流的生态情况,为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校园河流的生态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

河流生态系统论文生态修复目标论文:浅议河道生态修复的理念和措施

河流生态系统论文生态修复目标论文:浅议河道生态修复的理念和措施

河流生态系统论文生态修复目标论文:浅议河道生态修复的理念和措施摘要:在河道治理工程,传统的方法对生态破坏较大。

采用生态修复的方法能恢复已受破坏的河道生态环境。

作者通过分析受损河道生态系统在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河道生态修复的先进理念和技术。

提出了河道生态修复的目标和措施。

关键词:河流生态系统传统治理生态修复目标技术措施植物措施0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对河道的过度开发利用而不加以保护。

传统的河道治理工程往往局限于防洪、排涝、引水和航运等基本功能而很少考虑河道的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其他功能。

河道治理中大量的采用混凝土浆砌石等硬质材料使自然水体形态渠道化或水池化,水岸混凝土化,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使得河道无法自净;隔断了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联系,使得水质恶化,水生生物锐减,河道生态系统退化。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天然,提倡和谐发展、建立生态型社会等并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河道环境,修复和构建生态型河道已是势在必行了。

河道是水陆交错带,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洪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

健康的河道生态系统能使物质通过其界面区的速度和形式保持适当,从而使陆地加强了“水土保持”,水体防止了“富营养化”的出现。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高强度的开发,会导致河道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在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河道生态修复的目标正是为了重建受破坏的河岸生态系统,恢复水文、地质、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目前国内对河道生态修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护坡上,而往往忽视了对河道功能恢复,对其河道生态治理整体上认识不足。

本文研究了国内外河道生态修复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探讨河道生态功能修复的目标和措施。

1 传统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河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是水环境的重要载体,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的和河流争夺空间和资源,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更加加重了对河道的索取,然而传统的河道治理技术中,特别是对城市河道,为了争夺有限的土地和控制河势、确保河道的防洪安全,人们着力于运用块石、混凝土等硬质材料的结构设计。

生态自然观在校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_以三峡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为例_黄净萍

生态自然观在校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_以三峡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为例_黄净萍

生态自然观在校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三峡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为例黄净萍(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 结合三峡大学的校园规划,以生态自然观的视野探究校园规划的生态设计原则和具体方法,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练实践生态校园的具体方法,从而推动我国大学校园实现物质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综合发展,特别强调了精神生态对生态校园的重要意义,为其他生态校园的设计提供了实践上的借鉴作用,从而契合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全球共识。

关键词 生态自然观;校园规划;精神生态中图分类号 TU 98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1)06-03461-03Study o n Appli catio n of Ecological Nature View i n Ca mpus P l ann i ng a nd Designi ng HUAN G Ji ng -ping (Co llege of C i v ilEng i neeri ng and A rchitecture ,Three G orges Universi ty ,Y i chang ,Hubei 443002)Abstract Co mbi ned w it h ca mpus pl anni ng o fThree G orgesU ni versity ,t he ecolog i cal desi gn pri nci ple and s pecifi c m et hod for ca mpus pl anni ng were di scussed f ro m the eco l ogical v i ew o fnat ure .The exper i enceswere s u mmar i zed ,aswell as specificm et hods ,s o as to pro mote co mprehensi ve develop ment ofm ater i al and s pirit eco l ogy in ca mpus .Especi a ll y ,it w as e mphasi zed t hat s p i rit ecology i s very m i portant for eco l ogy ca mpus ,wh i ch can prov i de reference f or practi ce of eco l og ical ca mpus planni ng ,and fit t he g l obal consensus that peopl e s houl d li ve i n har mony w ith na -ture.Key words Eco l ogica l v i e w o f nature ;Ca mpus planni ng ;Spirit ecology作者简介 黄净萍(1989-),女,湖北松滋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规划设计,E-m ai:l huangji ngp i ng999@163.co m 。

水环境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备课讲稿

水环境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备课讲稿
1)通过查阅文献收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的三峡库区相关资料。
2)掌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程序。
参考资料:
[1]黄闰泉,袁传武,潘磊,等.三峡移民区生态系统概念模型及生态环境建设对策[J] .水土保持通报, 2000( 4)
[2]任朝霞,杨达源,任福文,等.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水土保持通报, 2003,( 2)
参考资料:
[1]夏汉平.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机理与效率.生态学杂志[J].2002,21(4):51-59
[2]季兵.人工湿地系统处理上海崇明高浊度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3)
[3]王飞宇,洪剑明,靖德兵,阮晶晶,姜冰冰.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污水净化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12).
院别
水利与环境学院
专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班级
20101501
课题概述:
“水环境保护”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紧密随着人类社会相继出现的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因此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主要进行水环境评价与保护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具体进行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影响预测实例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水环境保护措施。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内容,并将水环境评价与水环境保护的理论与环境问题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求学生既运用课堂所授的理论,又要查阅有关文献,上机,写出课程设计报告,既能够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又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更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设计成果要求:
系统评价三峡大坝对库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尝试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完成6000—8000字的课程设计;

新时期大学校园规划模式初探——对三峡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思考

新时期大学校园规划模式初探——对三峡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思考
新理念对景观 、 生态的新 要求 , 营造 自然 、 人文与 开放的校 园景观 , 进 而为新时期大学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与借鉴 。 l 对 目前高校规划现状 中的不足分析 高校校园规划由于历史和经济 的原 因出现 了很多的不足 , 已经不 能适应 当社会和教育的要求 , 主要存在 于五个方 面 : 一是原体 制 的局 教学 区、 学生公寓和大学生活动 区分开 。三是充分利用 自然地形并加 以改造 , 形成以求索溪为脉 , 以山丘为肺 的生态环境体系 , 以学生 为 并
本, 把环境最好的地方作 为学生 生活 、 习的空间 。整体而言 , 学 三峡大 学利用其在地理位置上的特点 , 在建设 上依 山就 势 , 形成 曲折多变起 伏错落 的空间形态 , 虽然没有 校园 的宽 阔宏大气 魄 , 但是却 也克服 了
限性。我国文理分科的办学模式造成 高等教育体制以条块 分割 , 单科 平原地 区建校模 式过于开阔的空 间而造成单调而刻板的气氛。
设计 、 环境优化 、 空间布局 等方面对高校校 园规 划模 式作 出一个初 步的探 索。 关键词 : 三峡大学 ; 园规 划 ; 校 景观生 态学; 楼群 式
中 图分 类 号 :U 4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66 (0 8 0 T 24 3 A 10 7 5 2 0 )6—00 0 18— 2
. 性 院校较多 , 许多大学教学环境单一 , 只重视科技 知识的传授 与专业 22 建 筑 楼 群规 划 设计 技能的训练 , 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教育 。二是受经济 因素影响。过去 的 “ 建筑群是校园形态 环境 的主体与骨架 , 建筑群落的构成机理 、 空
校 园规划经常 由于经 济条件 有限 , 把解决 建筑设 施 的有无放 在首 仅

创新大学环保教育——以三峡大学为例

创新大学环保教育——以三峡大学为例

创新大学环保教育 ——以三峡大学为例发布时间:2022-10-20T05:44:20.441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2期作者:石小涛杨敏胡慧聪胡双修蔡宜洲[导读] 近年来,在三峡大学宣传部的领导下,教务处、团委、学生会、石小涛1,杨敏2,胡慧聪3,胡双修4 ,蔡宜洲1*1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宜昌4430022黄冈市生态环境局麻城市分局,麻城4383003黄冈市麻城市交通运输局,麻城4383004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宜昌443002摘要:近年来,在三峡大学宣传部的领导下,教务处、团委、学生会、各学院不断创新大学环保教育方式方法,把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学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把环保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环保教育寓教于乐。

环保教育成效显著,广大师生环保意识极大提高、生活习惯更环保、更低碳,随手丢垃圾不良习气明显减少,三峡大学校园环境更美丽。

对三峡大学创环保教育的方式方法、有益经验、有效措施进行总结,可供其它高校、中小学、社会各界借鉴,促进全民环保教育,促进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提高。

关键词: 贯彻; 生态文明思想;创新大学环保教育一、大学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3]。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耻,关系民族未来。

校园的河流生态研究

校园的河流生态研究

在我所在的学校,有一条约百米长的河流,它静静地穿梭在校园之中,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河流的两岸绿树成荫,各种花卉争相斗艳,而河里则生活着许多可爱的小生命。

作为一名热爱自然的小学生,我常常会观察这条河流,想了解它的生态状况。

河流的生态研究首先需要了解它的水源。

我向环保老师请教,得知我们的校园河流水源主要来自于校园内的雨水收集和地下水。

学校在设计校园规划时,特意保留了这片自然景观,并采用了环保材料进行治理,使得河流的水质始终保持清澈。

接着,我开始观察河流两岸的植被。

河流两岸种植着各种树木,如柳树、杨树、桃树等。

这些树木不仅美化了校园,还给小动物们提供了栖息地。

春天,柳树吐出新芽,杨树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为行人遮阳挡雨;秋天,枫叶飘落,给河流增添了一份浪漫;冬天,柳枝披上了银装,展现出另一番风姿。

河里的生物也引起了我的关注。

河流里生活着鱼、虾、蟹等多种生物。

每当我沿着河边散步,总能看到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动,仿佛在向我招手。

虾和蟹则在水底的石头缝隙中穿梭,好奇地探头探脑。

这些小生命为河流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然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同学在河边乱扔垃圾,甚至直接将吃剩的零食丢入河中,这严重影响了河流的生态环境。

还有些同学喜欢在河边玩耍,不慎将河里的石头搬走,破坏了河床的平衡。

这些问题让我深感担忧,我决定向学校提出建议。

首先,我建议学校加强环保教育,让同学们认识到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组织环保主题活动,如“河流清洁日”,让同学们亲自参与到河流保护中来。

此外,学校还可以在河边设立警示牌,提醒同学们保护环境。

其次,我建议学校在河边设置监控设备,防止有人随意丢弃垃圾。

同时,学校可以加强对河道的治理,保持河床的平衡。

此外,学校还可以在河边种植更多的植物,增加绿化面积,进一步提高河流的生态环境。

通过我的努力,学校终于采纳了我的建议,开始重视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

如今,河流两岸的垃圾少了,河水变得更加清澈。

受损地区生态修复方法浅议——以三峡坝区生态修复研究为例

受损地区生态修复方法浅议——以三峡坝区生态修复研究为例

图2
图2.三峡生态修复风貌规划圈图3:t峡生态待复奇级规*1田
212生杰城市的空问艺术
陆地面积约18平方公罩.水域面积
约12平方公里,水岸线长约5公里。

人类活动密集区(二级):因
人类活动频繁使得这一范围内生态
系统破坏比较严重。

一方面因三
峡工程的施工造成对山体植被的破
坏;另一方面由于小镇的无序发
展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其中陆地
面积约40平方公里,水岸线长约7
公里。

外围山体(蔓级):外围山体
因三峡施工的影响造成一定的山体
和植被破坏。

生态修复主要是靠自然的力量和人为管理让其自然恢复。

其中修复区域约200平方公里,长江岸线长约20公里。

(图3)
3)生态修复各个项目——生态修复具体实施项目
(1)地形地貌修复导引规划
对于三峡管理区地形地貌修复应分区域,分阶段,多成面的来进行。

对紧邻规划红线的外围周边地区进行修复控制,由于该地区是整个地区与三峡管理区的过渡区域,对干修复整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尤为重要;同时该地区也是破坏较小地区,修复起来较易
实施。

校园生态河道复育

校园生态河道复育
河道治理缺乏系统性
校园河道治理多以应急措施为主,缺乏长期、系统的治理方案。
03
生态河道复育理念
生态修复原则
自然恢复为主
优先利用自然力量进行自我修复,Fra bibliotek少人为干预,保 护河道的自然生态。
生态平衡
保持河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促进水生生物的繁 衍和生长。
长期监测与评估
对生态修复效果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不断调整和优 化修复方案。
务和措施。
工程实施
按照方案进行生态河道复育工 程,包括河道清淤、植被恢复
、生态系统重建等。
监测与评估
对复育后的河道进行长期监测 ,评估复育效果,并根据评估 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时间安排
前期准备(1个月)
完成调查评估,制定生态河道复育方案。
工程实施(6个月)
按照方案进行河道清淤、植被恢复和生态系 统重建等工程。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河道的生物多样性, 维护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 衍。
预防与控制
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防 止生态系统的进一步退化。
04
校园生态河道复育方案
水质改善措施
物理过滤
通过设置过滤设施,去除 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杂质, 提高水质。
化学处理
采用氧化还原反应,分解 水中的有害物质,如有机 物、重金属等。
当前校园内河道的生态环境状况并不 理想,存在水质恶化、生态失衡等问 题,影响了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 定。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生态河道复育,改善校园内河道的生态环境,恢复和提升河道生态系统功 能,提高河道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意义
生态河道复育对于提升校园环境质量、促进生态平衡、提高师生的生活和学习 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求索溪水污染治理

求索溪水污染治理

《环境污染与控制》设计报告课程名称:《环境污染与控制》设计题目:求索溪水污染治理*名:**学院:生物与制药学院专业:生态学学号:*************一、区域概况及污染现状地理环境求索溪是三峡大学水流的主干,是校园内一条景观河流,全长2500m,宽15m,贯穿整个校园,上游为莲心湖(现已干涸),途经科技楼、护理学院、生命科学楼、沁苑足球场、行政楼、计算机信息楼、图书馆、大学生体育馆、综合训练馆和接待中心,最后止于下游的文思湖。

文思湖文思湖位于学校北门旁,是宜昌市沙河的一段,属于自然水体。

而沙河属于长江水系,是长江的二级支流,流经宜昌市西陵区,下游直通黄泊河,汇入长江。

2000年三峡大学校园扩建,沙河被拦腰斩断,一直到文思湖前。

求索溪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四座桥,分别为九章桥,天问桥,求索桥和修远桥。

除九章桥外,其它三座桥梁附近均仿照世界名坝修建了极富观赏性的小型水坝,水坝上下游形成水位差,而且两岸种植了草地护坡,以及人行道及树木、教学楼、学生公寓等。

下图中蓝色区域为求索溪所处位置区域,其中上游的莲心湖现已干涸。

社会环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21672人,硕士研究生1789人,留学生773人,占地面积378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29.3万m²,建有3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座体育馆,1座综合训练馆,5个学生公寓小区,5个标准化食堂。

污染现状由于三峡大学师生及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粪便污水、洗涤污水和废弃食物)、实验楼化学物品及废水的排放以及人为的向河流乱投乱扔行为,自然土质岸坡的水土流失、冬季水量不足而断流等造成溪水污染,导致水质恶化、杂草丛生、鱼类死亡、藻类大量繁殖。

求索溪污染物负荷总量逐年增加,氮和磷污染程度日益严重,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水藻规模大爆发,水体浊度加重,部分流域甚至出现刺鼻气味。

学校的生活用水以及四零三厂的污水都是由铺设在求索溪下面的管道从学校运向由宜昌市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但老校区(即现在的西苑那部分)由于建设的比较早,相应的排水工程不一样,污水并没有通过铺设在求索溪下面的管道流到污水处理厂,而是直接流向文思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校 园河道 生 态修 复工程 研 究 与实践提 供 参考.
关键 词 : 校 园河道 ; 生 态修 复 ; 黑 臭底 泥 ; 景观 优化
中图分 类号 : X 5 2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9 4 8 X( 2 0 1 4 ) 0 1 — 0 0 2 9 — 0 4
Re s e a r c h o n De s i g n Mo d e o f Ec o l o g i c a l Re s t o r a t i o n o f Ca m pu s Ri v e r
A C a s e S t u d y o f Qi u s u o x i Ri v e r i n C h i n a T h r e e Go r g e s Un i v e r s i t y
C h e n X i a o l a n Hu a n g Xu C h e n J i a n j u n Xi a o Yu h u i D i n g B a n g j i n g Z h a n g F a
( Co l l e g e o f Hy d r a u l i c&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Ch i n a Th r e e Go r g e s Un i v ., Yi c h a n g 4 4 3 0 0 2,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t h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s e r i o u s p o l l u t e d wa t e r a n d b r o k e n l a n d s c a p e o f t h e Qi u s u o x i Ri v e r i n
2 0 1 4年 2月
校 园 河道 大 学 求 索 溪 为例
陈 小 兰 黄 绪 陈 建 军 肖玉辉 丁 帮 骠 张 发 樊 宗啸
( 三峡 大 学 水 利与 环境 学 院 ,湖北 宜 昌 4 4 3 0 0 2 )
摘要 : 针 对 三峡 大学校 园河道 求 索溪 水体 污 染 严 重 以及 水 生 态 景观 残缺 的现 状 , 在 实 地 调 查和 监
第3 6 卷
第 1 期
三峡大学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o f Ch i n a Th r e e Go r g e s Un i v . ( Na t u r a 1 S c i e n c e s )
Vo 1 . 3 6 No . 1
Feb .2 01 4
测 的基 础上 因地 制 宜地提 出 了“ 外 源污 染 削减一 底 泥微 生物 修 复一 植 物 强化 过 滤 带构 建~ 河道 水
生态 系统构 建及 景观 优化一 生态 河道 管 理及 维 护” 的校 园河道 生 态修 复 治理 思 路 和模 式. 介绍 了
该模 式的设 计理 念和 原则 , 在 工程 规 划 中提 出 了截 污 及 补 水 、 底 泥 微 生 物修 复 、 水 生植 物修 复 、 护 岸 的 生态 改造等 具体 工程 , 并 给 出 了部分 工 程 平 面 布 置 及 效果 图. 该 项研 究 拟 为 三峡 大 学及 类似
s i g n i d e a s a n d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t h e mo d e ,o f f e r e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me a s u r e s s u c h a s p o l l u t i o n c o n t r o l ,wa t e r s u p p l y, s e d i me n t mi c r o b i a l r e me d i a t i o n,a q u a t i c p l a n t s r e s t o r a t i o n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 o f t h e r i p a r i a n a r e a .I n
Ch i na Thr e e Gor ge s Uni ve r s i t y c a mp us,we pr o po s e d a c a mpu s r i v e r e c ol og i c a l r e s t or a t i o n mod e o f ex o ge no us po l l ut i on r e d uc t i o n — s e di me n t mi c r ob i a l r e me d i a t i on — e n ha n c e d f i l t r a t i o n p l a nt c o ns t r u c t i o n - c o ns t r uc t i o n o f wa - t e r e c o s y s t e m a n d l a n ds c a p e o pt i mi z a t i on — e c o l o gi c a l r i v e r ma na ge me n t a nd ma i n t e n a nc e .W e de s c r i be d t he d 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