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浙盐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浙盐研究

导言: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

1.论文的背景和依据

盐是维系人类日常生活的的必需品。虽然他构不成人体的必要之素,但是却又少之不可。盐本来写作“監”,是把天然形成结晶用竹子做成的器皿赏赐给部属和臣民的意思,正是这种象形的古汉字把盐自身的涵义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也影射了盐在日常政治、社会生活中是尤不可少。

历史上与盐有关的事件很多。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就被认为与易于得到天然形成结晶的盐一解盐一事有关。据说殷王朝的统一天下就是由于控制了这种解盐的缘故。而从西方兴起的周,从殷人那里学会盐的交易,获得了盐利,是周王朝存在的基础。这也说明了盐能使得一个国家得以建立,让一个民族会获得强盛,正是因为盐有如此大的能力,才让历代的统治者对盐极为重视,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的获取专营独断。

自太祖960年立国,到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城灭亡南宋,宋王朝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在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国家对经济、社会、人民生活、乃至人们的思想控制都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广大的劳动人民在享受成熟封建社会体制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却也不自觉的当了这种繁荣的牺牲品。在社会生活中,恐怕没有哪一种产品像盐一样,能一次次的创造奇迹,甚至不惜让众多的平民百姓、达官贵人铤而走险,游贩私盐,以蘸取封建社会的一杯羹汁。在西北边疆,若遇上少数民族的骚乱,一包盐可以让交战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同样,也是因为一包盐的缘故,双方会发生大规模的交战,死伤累累。在商品经济的比较发达的四川地区,盐可以作为“秤提”,来抑制纸币“交子”贬值的狂潮;在放贷和交引生意中,盐钞可以带来巨额的利息,也正是由于这种盐买卖带来的丰厚利润才得以让宋代无数盐官皇族获取了数不尽的财富和爵位。有宋一代,盐钱在中央和地方的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曾经占到了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比重。这在以人头税为主的封建财政里实在也不多见。

之所以将时段选择在宋代,是因为它上承盛唐之世,期间虽经历了短暂的五代割据之乱,但归于大一统后,实施了一系列强干弱枝的政策,依旧延续并强化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支配功能。加之五代钱氏子嗣统治两浙之地时,以保境安民为重心,绝少发生战乱,大力发展经济,及宋之时,通过和平手段,将一个美丽富饶的两浙过渡到国家体系中,这样,宋的实力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大大的增强。

地处东海之滨的两浙,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大片滩涂,其地理条件非常适合进行盐业生产,加之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得该地区终年温暖湿润,对植物生长十分有利,这为煎盐所需的大批柴草有了保证。自两晋开始,中原战乱频繁,北人大规模南迁,并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两浙便开始逐渐取代中原成为中国的富庶之地,特别宋室南渡以后,两浙路成为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有这些,都为两浙盐业开辟、生产和革新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据《宋会要·食货》所列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为例, 该年榷货务茶、盐、香、磐、杂物等之总收入为2,156万余贯钱, 其中仅盐一项就有1,797万贯钱, 占百分之八十三, 可见盐利之大。仅以淮、浙一隅计之, 岁收1,340万。由此看出,南宋半壁河山能支持150多年偏安之局, 浙盐收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支柱之一。

两宋,鉴于盐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立国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加之为了应对国内庞大的行政费用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岁币支出、军事进攻,整个宋一代都对盐实行了严格的管制,确立榷盐制度,坚决打击私人买卖,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两浙地区的制盐业在继承以往优势的前提下,大力鼓励发展盐业生产,鼓励开辟新的盐场,革新制盐工艺水平,优待制盐的灶户、灶丁。

以往对盐的关注,大多集中在盐政方面和宏观全局上,虽然学术界对宋盐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多如牛毛,但是能集中深入在某一地区的区域性研究却相应的少之又少。正鉴于此,笔者就以断代、区域性的方式研究这一内容。

2.论文研究的意义

(1)历史意义:两浙路在北宋时包括杭、秀、湖、苏、常、明、越、温、台、处、婺、衢、十二州和江阴军。府二:平江、镇江。在南宋初期分为浙东、浙西两路,其范围与北宋同。相当于今天的浙江全省和江苏省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要比今天的浙江省,大出许多。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宋时两浙路居于全国首富之区。当时中央财政的收入,通常有占近四分之一的收入来自盐,盐业的收入对当时保证政府的各项支出起到了支撑作用。伴随金人南侵,北宋覆亡,丢掉半壁江山的宋室只能苟延残喘江南一隅,两浙路便成为南宋政权直接管辖的腹地之一。因此,腹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收入对于南宋政权存亡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同时统治者为了维护其政权的稳定,允许发展商品贸易和自由交换,商人和富民阶层大量崛起,这位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打下了有力基础。

(2)现实借鉴意义:两浙地区的广大劳动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才智,大力发展盐业生产,提高我国的盐业工艺,为当时政府提供巨大的财政支持;并利用自古以来就有着“喜游贩鱼盐”的习俗,较全国其他地区,能更快的积累起财富,满足自身的需求。这一方面与该地富庶的自然条件分不开,另一方面也展现了该地区的人民具有颇为强烈的商业意识。

二、学术回顾和最新研究成果

1、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动态概述

2.1.1 通史性盐业研究

对于宋代盐,自民国以来所出版的盐政通史中已经有所涉及。田斌《中国盐税与盐政》(江苏省印刷局1929年版)、林振翰《中国盐政纪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欧宗佑《中国盐政小史》(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曾仰丰《中国盐政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蒋静一编著的《中国盐政问题》(正中印书局1937年版—)、何维凝《中国盐政史》(台湾崇文行印务局1966)、田秋野、周维亮《中华盐业史》(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3月版)。虽然他们都较早的描述了关于宋盐的生产和政策管理,但是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点,局限于通史的性质,对宋盐的描述都过于简略。更别说对某一区域的深入研究了。日本学者佐伯富出版的《中国盐政史研究》(法律文化社,1987年)集从古代至清朝的学者多年研究之大成,其中关于宋代的内容约占120页,也算是划时期的著作之一。我国当代学者郭正忠是研究我国古代盐业的第一人,尤其是对宋盐的研究,在我看来,已经大大超越了前人,堪称第一人,他的《中国盐业史·地方编》和《中国盐业史·古代编》也都记述了对宋盐的研究,尤其是《中国盐业史·古代编》用近200页的篇幅阐述了宋盐的生产、流通,以及私盐的产生、矛盾等。

2.1.2 宋代盐专著研究

对于以断代宋盐的研究,早在建国初就有戴裔煊《宋代钞盐制度研究》(商务印书馆,1957年)。在该著作中,开头以较为简略的文字阐述了宋代的盐业生产和盐产地,将全国的食盐产地分为八个地区(解州区、京东河北区、两淮区、两浙区、福建区、两广区、蜀盐区,以及其他地区),并对每一区的食盐产地进行了研究和考证,在该书中,他的着眼点不是盐业的生产和产地研究,而主要戴是从经济史的眼光详细的阐述了宋代钞盐制度(食盐的运销制度)。在这一方面,从整体上来说,至今还无人超越。九十年以来,郭正忠先后出版了《宋盐管窥》(山西经济出版社,1990年)、《宋代盐业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通过这两部著作(前一部是论文集)奠定了中国宋代盐研究第一人的地位。尤其是《宋代盐业经济史》作者用长达六年的时间将宋盐的生产技术,流通(包括收购、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生产关系,榷卖制度,盐税、盐利和价格,私鬻贸易和海盐政策的变迁通过运用大量的史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