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预案设计简案教案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预案设计简案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23928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14.png)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预案设计简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和和谐生活。
2.品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和和谐生活。
2.品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和和谐生活。
2.播放乡下人家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乡下人家的特点。
第二环节:课堂讲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2.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指导朗读技巧。
4.品析重点语句:(1)引导学生关注“乡下人家,住在小溪边,种着几亩薄田,过着悠悠自得的生活。
”这句话,让学生体会乡下人家的宁静和悠闲。
(2)引导学生关注“小桥流水,鸡犬相闻,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画面啊!”这句话,让学生体会乡下人家的和谐美景。
(3)引导学生关注“那些鸡鸭,悠闲地在院子里散步,有时还停下来啄食地上的虫子。
”这句话,让学生体会乡下人家的生活气息。
第三环节: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乡下人家的理解和感受,组内分享,形成共识。
2.分享交流: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第四环节: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乡下人家的短文。
2.收集有关乡下人家的图片或资料,准备下一课的分享。
第五环节:课后反思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品析重点语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
2.课堂活动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3.作业布置紧密联系课文内容,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四年级下2《乡下人家》第2课时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2《乡下人家》第2课时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7c166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8.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2《乡下人家》第2课时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乡下人家》中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自然和劳动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安排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材《乡下人家》第2课时课文内容。
•准备展示乡村生活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确认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2.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时内容,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结合图片等展示材料,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教学过程1.预习导入:教师与学生共同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预习并提出问题。
2.阅读理解: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理解文字意思,并做适当解释和讲解。
3.词语解释:针对生词或难词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
4.句型分析:讲解文章中的重要句子,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语法结构。
5.课文朗读:学生跟读课文,提高语感和朗读能力。
6.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7.课文复述: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个人或小组复述,锻炼语言运用能力。
8.互动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4.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习要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内容。
•确认学生的学习收获,并提出下节课的预告。
5. 课后作业•布置巩固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思考学习中的问题。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乡下人家》了解农村生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下2《乡下人家》第2课时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乡下人家教案第二课时
![乡下人家教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958393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a.png)
乡下人家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与诗意。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乡下人家生活的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等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
2.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1-4自然段,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
a.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乡下人家。
b.引导学生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与诗意。
2.讲解课文第5-8自然段,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情趣。
a.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绘乡下人家的生活细节,表现其生活情趣。
b.引导学生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悠闲与自在。
3.讲解课文第9-12自然段,理解乡下人家的亲情与友情。
b.引导学生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温馨与和谐。
三、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描绘乡下人家生活的短文,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摘抄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仿写练习。
五、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深入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与诗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
附:课文原文乡下人家乡下人家,有许许多多的风景。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春天的时候,乡下人家家家户户都养起了鸡、鸭、鹅。
这些小动物们,有的在院子里悠闲地散步,有的在屋檐下欢快地歌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34fdb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f.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二课,通过描绘乡下人家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情趣,插图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有较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乡村生活的了解可能有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插图和文字,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激发他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固然、独特”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写作练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课文插图和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乡下人家,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写作练习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和相关的教学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写作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乡下人家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印象,从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和乡村生活的美好。
朗读过程中,注意停顿、重音和语气的要求,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注意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
教师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95dacf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e.png)
教案:《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能力以及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乡下人家》第二自然段,理解段落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乡村美景。
2. 学习生字词,巩固字词拼音,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3.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本段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乡村美景。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朗读训练: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体会作者的情感。
6. 生字词学习:针对本节课的生字词,进行认读练习,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乡下人家2. 第二自然段内容概括:乡村美景3. 生字词:蝴蝶、构成、和谐、独特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认读能力。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心中的乡下人家。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生字词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认读能力。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5fb25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a.png)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
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
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⑴ 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⑵ 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2、导入: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陈醉云是怎样描绘的呢?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自学指导”: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4、全班交流:教师导语: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情味,那就要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同学们善于提出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⑴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⑵ 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三、梳理整合,浓缩场景1、小组讨论交流: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已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已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b1b47d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e.png)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 课堂导入1.1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要继续聊聊乡下人家的故事。
哎呀,乡下的生活可真有趣,简直像一幅画,色彩斑斓,让人留连忘返。
谁能想象,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木质地板上,那种温暖,简直让人心都醉了!而且,乡下的人们,个个热情得像火一样,打招呼的时候就像见到了老朋友,特别亲切。
1.2 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想起在乡下的亲戚或者朋友呢?有时候,我们去乡下玩,没准就能遇到那种“多喝热水”的长辈。
他们一边忙着做饭,一边就开始唠叨,真是个风趣的角色!想想吧,乡下的空气特别清新,树木也多,随便一走,可能就能捡到一些小玩意儿,像是小石头、漂亮的叶子,甚至小虫子,哈哈,真是有趣。
2. 乡下生活的魅力2.1 乡下的生活方式和城市大相径庭,真的是有趣得很。
早上,公鸡一叫,整个村子就像被点了火一样,大家都起床忙活。
有人种地,有人养鸡,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而且,乡下的食物,哎呀,味道可真是好得让人流口水。
自家种的蔬菜、新鲜的鸡蛋,别提多美味了,简直可以媲美五星级餐厅。
2.2 有时候,邻里之间的关系也特别好,大家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帮助。
如果有谁家里有个喜事,别的邻居肯定会主动来帮忙。
就算是下雨天,也不会妨碍大家一起聚在一起聊天,感受那种浓厚的人情味。
乡下的夜晚,星空特别美,亮晶晶的星星像撒了一地的钻石,和朋友们一起数星星,那种感觉,真是别提有多开心。
3. 教学目标与活动设计3.1 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让大家更加了解乡下生活的乐趣和美好。
通过讨论和互动,让每位同学都能分享自己的经历。
比如,大家可以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乡下活动,或者有趣的经历。
要知道,这种分享不光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也能让大家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3.2 我们还可以安排一些小活动,比如模仿乡下的打招呼方式,或者讲讲“乡下人家”的趣事,甚至可以让大家尝试做一些简单的乡村小吃。
这样,课堂就不再单调,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通过这样的互动,大家的思维会更加活跃,轻松愉快的氛围也会让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efb1e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1.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农村的生活和生产状况,培养学生对农村的热爱和尊重。
2.能够听懂课文要求,并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农村里的生活场景和家庭生活。
4.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思念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复述。
2.难点: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词语句子描述农村家庭生活场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乡下人家》的教材及教学课件。
2.教师精心准备的图片或实物,展示农村家庭的生活场景。
3.模拟农村生活场景的小道具,如农具、农作物等。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5分钟)老师准备一些关于农村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联想。
引导学生回忆关于农村生活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课题(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乡下人家》,重点讲解生词和难点。
并向学生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农村家庭的生活场景。
3. 学习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农村和城市的不同之处,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农村的优美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4. 课文学习与操练(20分钟)教师为学生播放优秀的语音模仿素材,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随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并互相评价。
5. 创设情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农村家庭的生活场景,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6. 练习巩固(1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按照课上的练习题完成练习册相应部分。
2.让学生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家乡生活,并在下节课上朗读。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农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4baa74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e.png)
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学习找中心句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抓住乡村景物的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识字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
教师点拨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的字。
2.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感悟乡村生活的美好。
想象画面。
教学可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开展。
3.表达运用读中悟写。
采取自由读、想象读、体验读、男女生分工读等形式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读后练写。
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1.预习:生字和课文预习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找中心句,能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2.学习作者抓住乡村景物的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找中心句,能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乡村景物的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1.导入新课。
(1)师导入: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到乡下去走走,好吗?(2)课件出示乡下风景的图片。
①师引导:我们来到田野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来到乡间小道上,看着鸭群在水里自由地嬉戏。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农家小院前,你们瞧,这便是自然朴实、亲切祥和的乡下人家。
二、回顾全文,找中心句1.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1)师引导: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谁来读一读?(2)师指名读。
课件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课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
![课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81fae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5.png)
课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檐”、“饰”、“冠”、“捣”、“谐”五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作者描绘的纯朴自然、充满情趣的乡村画面,以及他的感受。
〖教学重点〗把课文读正确,特别是把长句读正确,注意适当的停顿,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描绘的乡村生活的画面,能用概括的语句表达。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是杭州人吧!生活在杭州城,感觉怎样?2、出示乡村的图片:(课文插图),说说是什么地方的风光。
3、揭示课题:师:如果说城市带给我们繁华和喧闹,那么乡村带给我们的是什么?今天,让我们跟随一位名叫陈醉云的作家一起走进乡下人家,走进课文,用心去感受乡下人家的生活。
板书课题:乡下人家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初读:⑴ 陈醉云笔下的乡下人家是怎样的呢?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反馈初读情况:① 学习生字新词:屋檐、装饰、鸡冠花、捣衣、和谐。
② 指名分节读课文。
③ 指导学生读长句。
出示三句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看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zha)到水下去觅食。
谁能读。
(根据学生的朗读随机出示表示停顿的斜杠)2、梳理内容:⑴ 读过了课文,那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交流⑵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描绘的几幅画面。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36d29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f.png)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2. 学生课文文本。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播放乡村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和词义。
3. 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乡下生活的描绘,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品读课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相互评价,教师指导并点评。
5. 实践环节:学生观察周围环境,选取一个景物进行描写,分享自己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乡下人家板书内容:1. 环境优美2. 朴实自然3. 和谐美好4. 独特风情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乡村风景画。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乡村生活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乡村生活的其他方面,如农耕、民俗等,增强对乡村文化的认识。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课文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乡村景物的美好。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和描写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0a186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8.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场景。
3.能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4.能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情境中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乡下人家》的故事情节。
2.描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3.表达自己对故事中的情感与价值观念。
难点1.理解课文中较为抽象的情感与价值观念。
2.运用课文内容进行故事复述。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整理课文教材和相关教学辅助资料。
•准备学生课前阅读习作。
•设置展示课文场景的图片或相关素材。
2. 导入1.复习《乡下人家》第一课时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回忆。
2.展示课文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预热课堂氛围。
3. 学习1.教师朗读课文,重点讲解课文生词和难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复述,帮助他们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学生展示小组成果,互相评价,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4.学生进行课文情感充分探讨,引导他们思考人物情感变化及主题。
5.设置小组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体会课文更深层次的含义。
4. 总结1.教师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2.学生回答总结性问题,巩固对本课时内容的理解。
5. 课后作业1.完成《乡下人家》相关练习题。
2.写一则《乡下人家》情节延伸故事。
3.阅读其他故事,提炼其中的情感与价值观念。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乡下人家》中的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能力有明显提升。
但在课程设计上,可以进一步深化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外延。
下节课应加强对课文情感与价值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以上文档为《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d8d6fbb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d.png)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示例文章篇一:《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同学们,上节课咱们一起走进了乡下人家,领略了那独特又迷人的风景,你们还记得吗?咱们先来看课文第一自然段,“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 同学们,想一想,为啥说乡下人家用瓜、藤、叶装饰比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和大旗杆可爱多啦?这就好比啊,一个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小朋友在欢快地玩耍,一个是板着脸严肃的大人在站岗,你说哪个更让人觉得亲切和喜欢呢?很明显是前者嘛!再瞧瞧第二自然段,“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 这里面的花呀,可不是城市公园里那种被精心修剪、摆放得规规矩矩的花。
它们就像是一群自由自在的小精灵,按照自己的节奏开放,多有趣呀!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出那种画面吗?还有那第三自然段,“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这母鸡带着小鸡找吃的,像不像咱们的老师带着同学们学习呀?那雄鸡大踏步地走,是不是感觉它特别神气,好像在说:“这是我的地盘!” 哈哈,多有意思!接着是第四自然段,“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 这些鸭子可真是悠闲自在,完全不怕人。
这就好像咱们在课间玩耍,不管周围有多热闹,咱们都能玩得开开心心的。
再说说第五自然段,“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乡下人家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乡下人家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8da1b3e4b73f242336c5fb8.png)
篇一: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陶渊明的眼中,乡下人家是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深深向往,可到了辛弃疾的笔下则变成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恬适安逸的生活。
那么,在陈醉云的眼中,乡下人家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出乡下人家带给陈醉云深切感受的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季节,任何时候、任何季节,一切时间)二、导入新授1、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陈醉云的脚步,一起走进这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
今天的学习,我们要从文章的一段话、一个句子、一个词甚至一个字,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用我们真诚的心去读,去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
我相信,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能够做到!打开课本,来到屋前说说你看到了那些事物?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分享。
三、新授1、学习画面:屋前搭瓜架看到了什么?(小屋、瓜架、瓜架上的丝瓜、南瓜,绿绿的藤、青的红的瓜。
)长得怎么样?(生机勃勃)什么样的瓜?什么样的藤?什么样的叶?颜色有哪些?(红、绿)颜色怎么样?(鲜艳、明丽)读句子(出示课件)这些青红的瓜和长藤、绿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理解“装饰”。
而乡下人家用的什么作装饰?(瓜架)在绿叶的衬托下,这瓜显得——更红了,在瓜的衬托下,这叶显得——更绿了。
这样的装饰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自然、清新、别有风趣、朴素),不仅如此,这道装饰还是乡下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装点而成的。
有人说劳动最光荣,我想说:通过劳动换来的成果他总是最美丽。
所以作者不由自主地说:这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看狮子课件,对比)石狮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威严、不亲近、不自然),想一想,这些色彩明丽的瓜藤叶组合在一起,真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理解“装饰”,农家小院是用什么来装饰的?这道装饰是如此的自然、朴实、别有风趣。
最新乡村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5篇)
![最新乡村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0c5d0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b.png)
最新乡村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5篇)乡村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围绕单元专题“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描绘了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亲切祥和、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本课教给学生抓重点句子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独特、迷人的魅力,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设计理念】课标提出这一学段的学生能“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要求,因此,在解读课文时,我以重点词句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同时进行句子朗读的训练,使课堂融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景物谈体会。
3、触摸乡村,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想象——体会——朗读——感悟”的学习过程体会乡村生活的美;通过品味语言,读出味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田园风光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深情的走进了乡下人家。
这里柳枝摇拽、流水潺潺,野花遍地、鲜果飘香。
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997cc1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f.png)
教案:《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2. 通过学习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并描述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美丽的生活情景。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1. 课文《乡下人家》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的情感态度分析。
4. 想象与描述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乡下人家的特点。
2. 提问:你们对乡下生活有什么印象?乡下人家有哪些特色?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
3.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情感的把握。
三、生字词学习与运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解释词义。
2. 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教师点评。
四、课文的情感态度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对乡下生活的情感态度。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乡下生活的优点和不足。
五、想象与描述能力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乡下人家的画面,学生想象并描述画面中的情景。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描述。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1. 乡下人家2. 朴实自然、和谐美丽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并描述一幅乡下人家的画面。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与理解课文《乡下人家》,学生掌握了生字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编版四年级下2《乡下人家》第2课时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2《乡下人家》第2课时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9fb2b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1.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2《乡下人家》第2课时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从空间和视角两个方面,描绘了乡下人家房屋格局和各项生活设施的特点,以及乡下人家朴实欢快的日常生活。
课文语言朴实,清新自然,描绘出乡村独特的风光和魅力。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学习课文2-5自然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景物和人物的文章,他们能够通过细节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但乡下生活的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乡下生活的场景和特点。
同时,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通过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描绘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通过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描绘乡下生活的目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乡村美景和美好生活。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用具:课文文本、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乡村美景,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默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部分内容主要描绘了哪些乡村美景?3.操练(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乡村美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描绘景物的方法。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d5127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6.png)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乡下人家》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乡村孩子的生活,展现了他们的天真、纯朴和可爱。
本课为第二课时,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孩子的乐趣与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村孩子的快乐生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乡村孩子的纯朴、善良,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拔节”、“割稻”等,以及乡村孩子的生活场景。
2. 体会乡村孩子的快乐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插图、课堂活动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乡村生活。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乡村风光,引导学生回顾乡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村孩子的快乐生活。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乡村生活经历。
4. 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乡村孩子的快乐生活来源于辛勤的劳动,引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板书设计1. 课题:《乡下人家》第二课时2. 课文结构:乡村孩子的快乐生活3.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村孩子的快乐生活4.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乡村孩子的快乐生活场景。
2. 拓展阅读:推荐阅读陈伯吹的其他作品,了解更多的乡村生活故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了乡村孩子的快乐生活,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乡下人家》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乡下人家》优质教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4bbe96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e.png)
2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
2.品读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提高审美能力。
3.随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导入新课: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1.互动课堂(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找出作者描写了哪几幅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图。
学生朗读汇报,预设生:作者描写了乡下人家屋前的不同风光,瓜藤攀架图为我们展现了可爱的瓜架、花开三季图为我们展现了顺着时令盛开的花丛、雨后春笋图为我们展现了茂盛的竹林,春笋、鸡鸭觅食图为我们呈现了神气的大公鸡,负责的母鸡和水中游戏的鸭群、还有与美景为好友,温馨的摆桌吃饭图、伴着纺织娘的歌声的月夜入梦图。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各图景的独特、迷人之处。
(1)①教师引导:这样的图景都有哪些独特迷人之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请同学们先看到瓜藤攀架图,认真读一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读汇报,预设生:我发现这一段中出现了许多动词。
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思考:很棒!由此可见,你读的很认真。
请同学们把表示动作的词圈起来。
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这处景物描写为什么要用这么多表示动作的词呢?教师点名答。
预设生:这是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这样写可以让景物更加生动。
教师点评并补充:非常正确,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用几个动词写出了瓜藤生长的过程,静中有动,把景物写活,写出了生气和活力。
②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手法:请同学们再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认为瓜架比石狮子、旗杆“可爱”多了呢?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见过石狮子吗?石狮子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点名答。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课《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课《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70c23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e.png)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乡下人家》是一篇描写乡村生活的优美散文,通过丰富的细节,展示了乡下人家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本节课将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1. 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理解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2. 语言风格的理解:通过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乡村美景,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3. 集体讨论:分组讨论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 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乡村生活的作文。
板书设计1. 课题:《乡下人家》第二课时2.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 教学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语言风格的理解。
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主阅读→集体讨论→课堂讲解→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乡村生活的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第21课《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授课者黄鉴强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一篇描述“乡村生活”的精读课文。
那些简朴的农舍前,挂满瓜架的是青、红的瓜,朴素而艳丽的是各色的花,屋后或是一片青翠的竹林,母鸡带着小鸡们在林中悠然地觅食,鸭子在小河中嬉戏……文章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情趣,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四年级下册课标中有一个学习要求,即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
本课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对文章的重点段落反复阅读与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文的每一个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处处讲,处处读,这就要有选择的读和讲。
对于较难理解的及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都要重点来阅读、理解。
如: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对“探”字的理解,对鸡的描写,纺织娘唱歌等等,都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不仅要在充分的读中感悟,还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导入。
1、简单谈谈看后感受。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
3、检查词语读音、难理解的词语。
4、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陈醉云先生走进了乡村人家,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乡下人家留给你的总体印象?【课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书:(独特、迷人)生:齐读中心句。
5、是呀,那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先小组回忆交流后指名说。
【根据学生发言课件出示: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院里鸡群觅食--小桥流水戏鸭--傍晚门前吃饭--秋虫伴人入眠】6、过渡: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6个生活场景,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品味那独特、迷人的美。
二、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生活场景来体会。
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说明:以下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
)生活场景一:长藤绿叶瓜架1、(如学生读第1自然段)看来,你从那屋前搭的瓜架中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让我们一齐来看看这瓜架。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生:自由读。
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那份独特、迷人?生:自由发言。
3、根据学生的发言【课件出示句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shì),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4、自己再读读看,你尤其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那份独特、迷人的?(1)“一个个”师: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生:几生尝试朗读。
评价(预设):看来,你只看到了两三个瓜。
给你这么一读,瓜可真多呀!看来,沉甸甸的瓜果真的挂满了枝头。
这真是果实累累呀!(2)“青、红、绿绿、碧绿”师:看来,你从瓜架的色彩上感受到了它的迷人。
谁来读?生:尝试朗读。
评价:是呀,红绿相间,多么鲜艳的瓜架呀!师:谁再来读?生:尝试朗读,表达感情。
评价:听你这么一读,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看来这迷人的瓜架一下就把你的目光吸引住了。
看图【课件逐一出示图片后画面定格】。
5、想想我们常常在城市中看到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再来看看我们眼前的瓜架,你又想说什么?生:各自发言,表达感受。
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师:是的,这不仅是可爱的、别有风趣的装饰,还给乡下人家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怪不得……引读【课件出示第一句话: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yán)。
】6、小结:屋前长藤绿叶瓜架是独特、迷人的。
【课件返回目录页】生活场景二:春雨竹笋鲜花1、穿过这瓜架,让我们来到门前的场地上,看看那儿还有什么独特、迷人的风景?2、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3、根据学生的朗读【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4、看来,这门前的鲜花把你的目光吸引住了,自己读读看,你能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鲜花的独特、迷人?(1)“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师:我们来欣赏欣赏。
【课件出示图片】师:这些鲜花是农村里最常见的,却开得如此旺盛。
真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师:再读读看,你还读出了什么?(2)“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师:这两个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
师:【课件点红】是呀,一年四季都有鲜花陪伴,这农家小院真是迷人!谁来读?6、过渡:乡下人家时时刻刻都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惬意,让我们在春姑娘的带领下,来到屋后的竹林中。
【课件出示: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7、自己读读看,漫步竹林中,你最喜欢什么呢?师:【课件出示描写竹子的两句: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你还喜欢什么呢?如生读春笋的。
师:读了这句,你能告诉大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
师:从“探”字体会到什么?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为什么?【课件点红:探】生: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表演:假如你们就是那些竹笋,谁能探一个头给我们看看?生:尝试表演。
师:我们来欣赏欣赏。
【课件出示竹笋图片】师:你能把这份可爱读出来吗?生:尝试朗读。
评价:作者多喜爱他们啊,把他们当成了人来写!谁来读?生:尝试朗读。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文字,感受这份生机。
【课件出示竹林、竹笋的句子。
】小结:屋前鲜花开,屋后春笋冒,乡下人家简直成了一个天然的植物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这独特、迷人的农家风光。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8、师小结过渡:看来,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春雨竹笋鲜花是独特、迷人的。
【课件返回目录页】生活场景三:院里鸡群觅食师过渡:再看看课文,你还能从哪些地方地方感受到这份独特、迷人呢?1、如生说鸡【课件出示课文第3段: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经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师:指名读,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评价:多么温馨的一家人呀!谁来读!2、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
师:有了这浓密的竹林,这空阔的场地,乡下人家自然总要要养几只鸡,所以说,引读:“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3、小结:威风的雄鸡,忙碌的母鸡,可爱的小鸡,生活得多么欢畅啊!【课件返回目录页】生活场景四:小桥流水戏鸭1、乡下人家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引读“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课件出示课文第4段: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dǎo)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师: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呢?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
2、引导理解:捣衣【课件出示图片】师:即使声音再响,激起的水花再大,它们也,引读:“也从不吃惊。
”可见这些鸭子怎样?生:自由表达看法。
(大胆、人与鸭为善、习惯成自然……)师:多么自由多么快乐的一群鸭子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本段。
4、小结:确实,引读……(最后一段)。
鸭子与人类就像朋友一样,和睦相处,真好!【课件返回目录页】生活场景五:傍晚门前吃饭1、我们刚才跟着作者的脚步来到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
时间过得真快,此时太阳已经落山了,正当我们准备回去的时候,热情的乡下人家邀请我们留下来吃晚饭。
2、【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xié)的田园风景画。
】师:自己读读这段话,此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呀?生:自由读本段。
师:随意地走向学生中间,亲切地问:“你坐在哪里吃晚饭呀?”亲切地问另一学生:“你边吃晚饭看到了什么呀?”有意识地引导,抬头望望屋前,低头看看脚边,那小河里呢?再问另一学生:“你听到了什么呀?”(农民们在谈论什么呀?)师:在这种环境下吃饭,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
师: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生:尝试朗读。
师:口中品着美食,眼中赏着美景,心中想着丰收,心情能不舒畅吗?师:谁再来读?生:尝试朗读,抒发情感。
3、天上红云片片,鸟儿鸣声啾啾,周围花儿朵朵,屋后绿竹摇摇,身边微风习习,晚餐笑声串串,这样“天高地阔”【课件点红】地吃饭,能说不独特、迷人吗?生:齐读本段。
4、【课件出示乡下人家吃晚饭的图片】这就是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这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变红:自然、和谐】师: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幅自然、和谐的画面展示在我们眼前?生:指名一人读(配乐)。
评价:这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怎能不激起我们对乡下人家的向往之情?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人,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生动有趣的田园风景画啊!师:来,咱们再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
(配上音乐)生:齐读。
师:我们不禁感叹:引读……(最后一段)。
5、看来,他们相处得很自然、和谐。
【课件返回目录页】生活场景六:秋虫伴人入眠1、秋天的夜晚,如果住在乡下人家你还能听到什么?2、【出示第6自然段: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师:那你来读一读。
生:尝试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