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古今正能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的古今正能量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好养蚕。”这首《节气歌弹词》新颖别致地结合了节气和戏剧名称,由清末同治、光绪年间的苏州弹词艺人马如飞创作编写,文词典雅,巧嵌节气、戏名,且与当时物候丝丝入扣,浑然一体,传诵一时,由此可对古代民间对节气的重视与喜爱程度窥见一斑。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为例,早已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而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中国正统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为适应农业生产而制定。古人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令性质安排日常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生存能力增强,自然时间的变化对人的影响也相对减少,二十四节气是否对现代人已无意义?其实不然,古人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方面,遵循“天人合一”思想,自然节律仍应是现代人遵循的时间框架,因势利导,沿循传承。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民的文化创造,是古人在长期自然生活中的经验总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遗产认知与继承的文化价值。中国文化因地理气侯原因发展成为独特的农耕文化。

二十四节气已然成为一种民族的文化脉络,它是我们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人文科学,例如中医的季节用药习

惯与治疗方式、日常饮食生活的季节调节与身体保健等。立春尝春,迎春、清明品茶踏青,立秋吃瓜秋游,大寒咏雪赏梅也是一种传统的节气生活情趣。

诗话清明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表示春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交清明节气。《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又是一年清明时,放假的人们也开始了奔波。古时候的济南人怎么过清明呢?其实,从古代才子的生花妙笔中,祭祖扫墓、踏青、插柳、沽酒、远足等民间习俗,古今相较而言,传统似乎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反而始终伴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清明祭祖雨绵绵——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唐代诗人杜牧因在清明有感,便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的千古佳作。

踏青郊游总相宜——踏青,是“清明”时节主要习俗之一,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每逢此时,人们相聚、扶老携幼、觥筹交错、夜暮而归。

泉城杨柳最多情——插柳,清明正是“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时节,春阳照临,春雨飞洒,老济南城乡,都有插柳于门,妇女、儿童头戴柳枝、柳球的习俗。

沽酒野餐同欢喜——野餐,很多时令美食会在“清明”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上市,古代清明节就是一个“美食节”,清明踏青、沽酒、野餐的历史,自古有之。

以饶有兴味的每一时节,来对比现今因忙碌失却了兴致的每天,从而让每个都市人学会停留,关注细节关注美好,也许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对于现代人的启示,学会生活,让脚步慢下来。

清明节俗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是因为它符合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敬畏先灵、珍惜现世的共同心理需求。因此,"清明节虽然有祭扫的传统,却丝毫不必哀伤。清明节正值春季,万物复苏,适宜男女出游,相识相恋,尽情欢乐。这个节日显示出中国人对自然、对人生都有独到的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