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解及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解及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评析
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邓小平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规定和设想了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对我国的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与引领作用。
我国不同时期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我国当前将教育目的确定为: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强调了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注重促进人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致力于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输送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教育目的的最好理解应当体现在教育活动中。我国中小学学生的培养,依据教育的不同阶段制定了不同的培养目标,而抛开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也存在着不容乐观的现状。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普通高中,四年本科教育,转眼踏上求学之路也近十五年了。十年前还是学生,十年后居然也开始扮演了“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角色,两种截然不通的身份和立场,让心境也有了迥异的变化。不得不承认时代不同了,一切都在改变,教育方式在改变,教育者的素质在改变,被教育者同样也在改变。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才不会被淘汰。而教育在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潮中是不是真的越变越好,这仍是个不能轻易盖棺定论的课题。
就我所了解的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状况,现实是让人沉重的。
我国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规定学生:(1)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集体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我管理、分辨是非的能力。(2)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既有初步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习合理锻炼、养护身体的方法,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初步的环境适应能力。(4)具有较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
可见,对于小学生的基本教育已涵盖了德、智、体、美、劳的“五育”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然而,现实往往脱离了理论的规范和要求。从学前班开始,学生结束了幼儿教育,开始了真正接受正式的小学教育。此时的孩子开始学会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天真美好的童年生活在这个时候也悄悄拉开帷幕。
可是现实呢?名目繁多的课外辅导班也开始将他们纳入了“吸纳”的范围。除去每周五天在公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外,周末还拼音、看图写话、珠心算、少儿英语、情商、绘画、舞蹈...等不胜枚举的培训班在等着他们。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是很幸福的,从小就拥有着上代人没有过的种种物质享受,可是他们也是悲哀的,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学习,才艺,性格,处处都是家长们比较的资本。按教育大纲要求,公立学校务必要安排音乐、体育、美术之类的素质教育课程。但现实中每周一节,最多不超过两节着实让学生不会有太大收获。文化课的分数决定了你在学校,在班级,在集体的地位和尊严,不是弱肉强食,但至少也是优胜劣汰。这种现状和趋势会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而越加明显和激烈。最终的结果是,在老师家长的双重压力下,学生的文化成绩一直在提升,考试水品越来越高,考大学还是那么难,就业还是那么难,生存还是那么难。从小学开始,从来没有结束——成绩就是你的标签。
如果说小学教育把素质教育打入冷宫,初中阶段对于这个问题似乎已没有了讨论的必要。我们要补课,我们要月考,我们要中考,我们没时间理会那些东西。此时的学生已经把考试当成了学习的全部,观念开始扎根,鞭策着他们勇往直前,攀登分数的至高点。
我国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规定学生:(1)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具有守信、勤奋、自立、合作、乐观、进取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2)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3)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4)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
康的志趣爱好。(5)学会生活自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与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相比,初中阶段的要求更加具体详尽,也更具有实践性。此时的学生处在11~~15岁之间,已经初步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开始有想法,有目的,有理解的去认识和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即便他们自己难能体会,但这些无形的意识潜移默化的指导者他们的行为习惯,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初中阶段可大体上分为两部分。前一年到第二年之间,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性格气质,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或者松懈散漫,无心学习,或者勤奋刻苦,积极上进。社会环境让现在的孩子过早的接触到本不该他们所了解的信息,即人们常说的“早熟”。初中生正处在13、14岁的叛逆期,开始将自己的眼光投入到他所接触到的一切,而非对父母老师的管理教育一味的顺从和接受。他们被社会的软环境不知不觉的影响渗透,并将接受到的都吸收消化,而忽略了这些看似“新奇”的信息可能带来的危险和隐患。最终结果是有的学生能够在家长老师的教育下,渐渐的认识自我,明白自己的任务和目标。而有些学生则不那么顺利,或许家长疏于管教,或许老师教育不得法,他们沿着最初的错误方向越走越远,直到初中毕业。
而到了初中的第三年,所有的所有都归结到“中考”二字上来。现在的学业压力与以前相比自然是更大,中考的大旗指引着学生奔向“重点高中”,抛开不切实际的素质教育,高分就是一切。经过高考的人都将中考形容为“彩排”,说高考才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样的盛况中考完全不能与之相比。但作为身在初中毕业班的学生,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比即将到来的“中考”更加令人恐怖紧张了。人生的一大转折在此时出现在他们面前,肩负着老师家长的殷切期望,满怀着未来的美好憧憬,他们走上战场,前途未卜。
我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规定学生:(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甘于奉献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礼貌行为;具有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