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与升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雁行模式理论
雁行模式理论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后逐渐完 善。雁行模式理论主要用来说明日本的工业成长模式。赤松要认为, 日本的产业通常经历了进口一当地生产一开拓出口一出口增长的四个 阶段并呈周期循环。某一产业随着进口的不断增加,国内生产和出口 的形成,将上述情形绘制成图,就如三只大雁在展翅飞翔。在一国范 围内,“雁行产业发展形态”先在附加值低的消费品产业中出现,然 后在整个制造业的结构中都出现雁行变化情况。日本学者山泽逸平将 其扩展,提出了引进一进口替代一出口成长一成熟一逆进口五个阶段。 从而更加详尽地展示了后进国家如何通过进口先进国家产品和引进技 术,建立自己的企业进行生产以满足国内需求,同时进行出口,而且 后来居上取代领头雁的地位,实现经济起飞。赤松要等人更是将雁阵 理论引申为解释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国家国际分工和结构变化的过程, 阐释这些国家经济依次起飞的历史过程。
4.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ຫໍສະໝຸດ Baidu
刘易斯从二元经济现实出发,指出在开始阶段,现代产业部门由于面 临着几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现代产业部门的工人工资只得长期保持 低水平;节约资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迅速扩张。随着劳动密集型 产业的扩张,传统部门的劳动力逐渐被吸纳,劳动力无限供给结束, 城市现代产业部门的工人工资会快速上升,投资者就会把眼光转移到 开发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上,工业化就进入了新的阶段。现代部门 工资从长期徘徊不前到快速提升的转折点被称为“刘易斯拐点”。刘 易斯认为,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导致了熟练劳动力 不足,引起劳动力成本上升,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 于是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加速调整国内产业结构。 该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指出了“刘易斯拐点”是产业转移的时机。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日本成为这一时期产业转移的主导国家,向东亚 和部分拉美地区转移。由日本所推动的东亚地区产业转移,引领了东亚地区 的“雁阵飞翔”,催生了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奇迹。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输出国为美、日、德、亚洲四小龙,输入国为发展中 国家,亚洲新兴经济体承接了美、日、德等国家转移出来的重化工业和微电 子等高科技产业,并且把部分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部分资本 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 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 熟、衰退等四个阶段。
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 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产业转移分类
涉及地域范围不同:国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和跨 国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转移客体中最突出生产要素特性的不同:劳动密集型产业 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与升级
广东财经大学MBA中心
中国招商乱象
沿海地区去海外招商 内地省份来沿海招商 全民招商:每部门都有招商任务
广东如何发家
港澳台商 三来一补 前店后厂
上世纪80年代,香港的大部分轻纺、玩具、钟表、消费电子、 小家电等轻工和传统加工业的转移;90年代初,台湾地区以及日 本、韩国的电子通讯类低端加工和装配业的大规模转移;第三次 则从2002年开始直到现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以制 造、产品设计、研发及采购中心为代表的高端产业转移。
转移主体的性质、转移的内在机理不同:市场扩张型产业 转移和成本节约型产业转移
转移的空间流动方式不同:水平转移和垂直转移
产业转移理论依据
1.梯度转移理论
梯度转移理论最初来源于美国费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处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梯度上,世界上每出现一种新 行业、新产品、新技术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处在高梯度上的地区 向低梯度上的地区传递;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优 劣,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其主导专业化 部门在工业生命周期中的阶段。如果一个地区的主导专业部门都是由 那些处在成熟阶段后期或衰落阶段的衰退部门所组成,这个地区属于 低梯度地区。创新活动包括新兴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 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 周期阶段的变化,按顺序由高梯度地区逐步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梯度 转移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产业发展在客观上存在的区域性梯度差异, 使产业转移成为可能,梯度差异是产业转移发生发展的客观基础。
国际上五次产业大转移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英国逐渐对外进行产业转移,开启了第一次 国际性的科技与产业转移浪潮,输入国主要是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及 北美国家,美国成为第二个“世界工厂”。
20世纪50—6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爆发,美国对其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了 重大调整,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移到日本和德国,进行海外投资和资 本、技术输出,德国、日本迅速新的“世界工厂”。
雁行图
3.边际产业理论
边际产业理论是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首先提出的,该理论的基础是李 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对外投资的产业应首先选择本国 的边际产业,即在投资国内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首 先进入边际产业行列,该行业中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比例的高低形 成边际产业序列。在同一行业中效率较低的企业较之效率较高的企业 先进人边际企业。依次细分,在同一企业中可以分出部门间和生产环 节的边际序列。小岛清边际产业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对外投资应从本 国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投资是先进生产函数向东道国的转移和普及, 主张向发展中国家工业投资,并从差距最小、容易转移的技术开始, 按次序进行,通过投资促进东道国的比较优势产业,特别是要适应发 展中国家的需要,依次转移新工业、新技术。小岛清的理论对日本的 对外投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使日本对发展中国家的投 资中很少出口高技术。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出现双向转移现象,产业高端链条回流欧美发达国家, 产业低端链条开始从中国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
一 产业转移相关知识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 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 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 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 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