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对高校食堂经营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价上涨对高校食堂经营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湖北大学后勤集团饮食中心郭银阶

摘要:本文针对物价上涨对高校食堂经营的影响加以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及对策。关键词:物价上涨、经营现状、对策思考

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饮食物资价格全面上涨,涨价品种量大面广,涨幅高且长时期一直保持在高价位,对高校伙食的稳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近期,伙食物资还有不但上涨的趋势,特别是猪肉、食用油、禽蛋类最基本的副食品原材料涨幅占很大的比重,人力资本成本也是大幅提高。由于涨价幅度大、范围广、时间长,教育部、省教育厅多次下发通知,要求保持高校伙食供应和价格的稳定,高度重视伙食质量和校园稳定工作。这些,给高校食堂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使经营处于两难的境地。高校的伙食工作将如何面对经营上存在的困境,如何化解目前所面临的难题。下面就物价上涨对高校食堂经营的影响和对策加以探讨、分析和思考。

一、目前高校食堂在物价上涨情况下的经营状况

(一)大幅上升的运营成本使食堂处于亏损运行的边缘

多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食堂逐步实行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基本上实行了全成本核算。在政府、学校的大力支持、扶持下,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成果蜚然,市场化运行的机制初现,在物价、人力成本相对稳定的时期内,食堂在为师生服务的前提下,基本上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毛利率,在依靠学校给予一定的水、电、燃料补贴,及房屋、大型设备的大力投入和支持下,整个食堂基本上保持正常的运行,并保持一定比例的积累,初步具备自身不断的完善和造血的功能,使高校饮食行业的改革稳步的向前推进。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全国性食品类物资价格持续上涨,使饮食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打破了高校食堂经营脆弱的平衡,在政府、学校要求高校伙食价格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面对大幅、持续上涨的饮食物价,食堂的经营就处于亏损运行的边缘。

1、直接饮食生产原料的大幅上涨,是造成亏损的主因

从2006年7月份开始,各类饮食原料开始上涨,2007年下半年,特别是猪肉、食用油等常用原料的成倍涨价,燃料成本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也在快速上涨,这些给食堂的经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压力。根据湖北省某重点大学统计,2008年6月与2007年6月累计经营情况对比,同比主营业收入增加13.8%,主副食成本增加1.1%,毛利润减少2.1%,利润减少13.4%。通过统计数据显示,保持伙食价格的稳定,使食堂的进餐率有了大幅的提高,在物价近乎成倍增长的情况,食堂

努力控制成本,使主副食成本仅增加1.1%,但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伙食质量肯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从长远看,是不利于高校伙食长期稳定的发展的。营业收入增加,利润相应减少,是目前高校食堂经营不争的事实。

2、人工费用的不断增加,给食堂的运行带来沉重压力

2008年1月1日,新的《劳动合同法》颁布执行,对用工制度规范化和劳动者权益保障要求更趋完善。人工费用随着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由460元提高到580元,到2008年7月份的700元,再到2010年的900元,基本上按每年20%的增幅递增。除人工工资的增幅外,社保支出也是一项庞大的支出,按最低缴纳标准计算,社保费用支出,单位为个人缴纳比例就达工资总额的20%左右,也就是说人工费用每年将增加20%左右。虽说维护职工的合法权利是高校食堂应履行的义务,但陡然间增加的费用,给食堂的经营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使食堂的经营达到一个雪上加霜的地步。

3、其它费用的投入,也在逐步增加

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进餐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高校食堂作为高素质人群的进餐场所,其要求就更高了,首先是食堂硬件方面,如装修,要达到整洁明亮,赋予文化气息,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预期。必要设备、设施必须具备,如电视、空调、卫生保洁用具等,让进餐者能有舒适的环境。这部分的投入是一个巨大的支出,虽说学校在新建食堂之初就进行了一次的投入,但日常的保养、维修、运行费用的支出,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如空调费用的支出,以每个食堂十台4匹的空调计,按每天9小时运行计算,每天运行费用就为216元左右,每月近6480元的额外费用支出,这还不算维修保养费用。除此外,房屋维修、机械炊具维修,也是日常必须支付的费用。

(二)高校饮食服务价格受严格控制,不能轻易调整价格

高校饮食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而学生又是一个消费群体,这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贫困学生,他们对食堂的伙食价格非常敏感,价格的调整,对他们的影响最为明显,政府部门在物价上涨的时期,三番五次的重申,要保持学校伙食价格的稳定,物价部门也经常对食堂的价格进行监控。饮食物资价格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是随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变化,食堂物资原料的采购当然而受市场因素的制约。这样就产生了饮食物资采购市场化与食堂价格福利化之间的矛盾,高校食堂的经营就陷入了两难的困境,政府不让提价,物价又飞涨,多年改革了取得的一点积累就这样慢慢消耗掉,饮食行业的发展处于停止状态,政府的微薄补贴不能从根本

上解决问题。从长远看,是无法持久的,也不利于高校饮食行业的发展进行。

(三)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缺乏活力,责、权、利关系模糊。由于饮食行业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对饮食部门的管理都是首先从一个“稳”字出发,任何管理、新举措都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在安全的前提下再谈经营、谈创新,这种从上自下的指导思想导致食堂的经营管理者不敢越雷池半步,一切工作按步就搬,只要能保证供应,满足基本的需要就万事大吉。工作干得好是上级部门领导有力的结果,不出问题是工作的最大追求,既使干得再好,又不能多拿一分钱,干得再不好,只要不出问题,又不少拿一分钱,责、权、利关系模糊,使管理者、工作人员得过且过,面对巨大的市场缺乏应有的作为。

2、员工素质不高,造成整个行业竞争力不强。高校饮食行业大部分员工为聘用的合同工,其中大部分为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绝大多数文化程度低,也没有受过正规的培训。由于工资待遇的因素,职工队伍的流动性也很大,职工学习技术,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也不高,这样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工资待遇不高,留不住人才,造成竞争力不强,市场流失,经营状态不好,工资待遇更低,更留不住人才等如此反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