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淬火钢在回火时的转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一)高碳马氏体分解 1.马氏体双相分解
当温度低于125℃时,回火后可出现两种 不同的正方度。下页表为含碳1.4% 的马氏 体回火后点阵常数、正方度与含碳量的变化。 从表中可看出,125℃以下回火得到的二种 正方度为:具有高正方度的保持原始碳浓度的 未分解的马氏体以及具有低正方度的碳已部 分析出的α相。
400℃550℃,属于高温回火,得到回火索氏体(S')。 这五个过程的温度不能截然分开。
5
7.1.1 马氏体中碳原子的偏聚
马氏体中碳原子偏聚-时效阶段(~100℃)
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存在于体心立方扁 八面体中的碳原子将使晶体点阵产生严重畸变,使马氏体处 于不稳定状态。为了降低能量,在100℃左右,碳原子就偏 聚于位错或孪晶界面,或板条界,形成微小的碳的富集区。
(2).马氏体分解马氏体转变,发生于100℃~350℃;
(3).残余奥氏体转变,发生于200℃300℃, 属于低温回 火,得到回火马氏体(M');
(4).碳化物转变,ε(η)→θ, 发生于~400℃,属于中温回
火,得到回火屈氏体(T'); (5). 基 体 α 相 回 复 再 结 晶 , 碳 化 物 聚 集 长 大 , 发 生 于
9
表7-1 含碳 1.4%的马氏体回火后点阵常数、 正方度与含碳量的变化
回火温 回火时 a 度℃ 间
室 温 10d 2.846
100 1h
2.846
125 1h
2.846
150 1h
2.852
175 1h
2.857
200 1h
2.859
225 1h
2.861
250 1h
2.863
c
c/a
3.02 3.02 2.886 2.886 2.884 2.878 2.874 2.872
3
概述
回火的定义: 度将加淬热火保零温件,重使新淬加火热亚到稳低组于织临发界生点转A变1某为一稳定温 的回火组织,并一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 的热处理工艺过程。 回火目的: (1)使淬火得到的亚稳组织转变为稳定的回 火组织; (2)提高淬火钢的塑性和韧性,降低脆性; (3)降低或消除淬火引起的残余应力,防止 变形和开裂,稳定工件尺寸。
6
7.1.2 马氏体的分解
马氏体的分解--过渡型碳化物析出阶段。 此过程发生在温度高于100℃(80~250℃)时,马氏体
开始发生部分分解,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富 集区的碳原子发生有序化然后转变为碳化物。随碳化物的 析出,马氏体的含碳量不断减少,点阵常数c下降、a升高、
正方度c/a不断下降,并析出弥散分布的过渡型ε碳化物。
时,正方度c/a接近1。
合金元素对单相式分解有 很大的影响。
11
(二)低碳及中碳马氏体的分解
低碳钢及中碳中MS点高,淬火过程中会
发生碳原子偏聚及碳化物析出,这一特征 称为自回火。淬火后,在150℃回火时, 不再发生碳化物的析出。当回火温度高于 200℃时,发生单相分解析出碳化物。中 碳钢正常淬火得到板条与片状马氏体的混 合组织,并有低碳、高碳马氏体特征。
第七章 淬火钢在回火 时的转变
1
本章基本内容
• 回火的定义、目的 • 淬火钢的回火时的组织转变 • 淬火钢回火时力学性能的变化
2
基本要求
1.回火的定义、目的、淬火组织为淬火亚稳组织 2.淬火钢的回火时的组织转变的五个阶段: • 马氏体中碳的偏聚 • 马氏体分解:类型、过程、产物, • 残余奥氏体转变:过程、产物 • 碳化物转变:碳化物类型、方式、过程、产物 • 基体α相回复再结晶,碳化物聚集长大:淬火内应力的变化、 碳化物聚集长大方式、基体α相回复再结晶的过程、产物 3. 淬火钢回火时力学性能的变化 • (1)低、中、高碳钢淬火后回火时力学性能的变化 • (2)回火时强度、硬度、塑性、韧性、淬火裂纹等的变化 • (3)合金元素对钢回火时组织转变和性能的影响 • (4)回火脆性: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减小和防止方法 • 4. 回火转变产物与过冷奥氏体分解产物在组织、性能等方面的 区别
8
双相分解机制: a) 在碳原子的富集区,形成碳化物核,周围碳原子的扩
散促使其长大。但由于温度低,进行的仅仅是近程扩散, 从而形成具有二个浓度的α相,析出的碳化物粒子也不易 长大。
b) 在高碳区继续形成新核,随时间延长,高碳区逐渐变 成低碳区,高碳区减少。
c) 低碳区增多,平均成分将至0.250.3%,与原始碳量、 分解温度无关。
1.062 1.062 1.013 1.012 1.009 1.006 1.004 1.003
碳含量 (%) 1.4 1.2 0.29 0.27 0.21 0.14 0.08 0.06
10
2.马氏体单相分解 当温度高于150℃时,碳 原子扩散能力加大,α相中 不同浓度可通过长程扩散 消除,析出的碳化物粒子 可从较远处得到碳原子而 长大。故在分解过程中, 不再存在两种不同碳含量 的α相,碳含量和正方度不 断下降,当温度达300℃
马氏体的分解有两种分解方式(即双相分解和单相分解),分 解析出的ε碳化物与马氏体保持共格关系。 化ε物碳与化基物体为ε马-氏Fe体xC保(持x共=2格~关3)系,,具存有在蜜一排定六的方晶结体构学,关ε系碳。 ε不是平衡相,而是向渗碳体转变前的一个过渡相。
对于含碳量低的板条马氏体只发生碳原子向位错线附近的 偏聚,没有碳化物析出。
1.板条马氏体 亚结构为位错, 碳原子向位错线附近偏聚形成偏
聚区。C+⊥ = ⊥C
2.片状马氏体 亚结构主要为 孪晶,大量的碳原子向垂直于马 氏体的C轴的(100)面富集, 形成富碳区。
含碳0.21%的Fe-C合金,奥氏 体化后淬火,150℃回火10分钟, 用原子探针测得α基底含碳0.03 %,而板条马氏体的条界碳含量 为0.42 %,说明淬火或回火过 程中,碳偏聚于板条。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1 淬火钢的回火时的组织转变
淬火后得到的组织由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所组成,它们都 是处于亚稳定状态,是亚稳组织,有自发转变为铁素体和渗 碳体平衡组织的倾向。回火可使组织转变,性能改变,内应 力消除。回火时组织和性能的转变称为回火转变。 回火时的组织转变大体上可分为五个阶段:
(1).马氏体中碳的偏聚— 时效阶段,100℃以下;
(一)高碳马氏体分解 1.马氏体双相分解
当温度低于125℃时,回火后可出现两种 不同的正方度。下页表为含碳1.4% 的马氏 体回火后点阵常数、正方度与含碳量的变化。 从表中可看出,125℃以下回火得到的二种 正方度为:具有高正方度的保持原始碳浓度的 未分解的马氏体以及具有低正方度的碳已部 分析出的α相。
400℃550℃,属于高温回火,得到回火索氏体(S')。 这五个过程的温度不能截然分开。
5
7.1.1 马氏体中碳原子的偏聚
马氏体中碳原子偏聚-时效阶段(~100℃)
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存在于体心立方扁 八面体中的碳原子将使晶体点阵产生严重畸变,使马氏体处 于不稳定状态。为了降低能量,在100℃左右,碳原子就偏 聚于位错或孪晶界面,或板条界,形成微小的碳的富集区。
(2).马氏体分解马氏体转变,发生于100℃~350℃;
(3).残余奥氏体转变,发生于200℃300℃, 属于低温回 火,得到回火马氏体(M');
(4).碳化物转变,ε(η)→θ, 发生于~400℃,属于中温回
火,得到回火屈氏体(T'); (5). 基 体 α 相 回 复 再 结 晶 , 碳 化 物 聚 集 长 大 , 发 生 于
9
表7-1 含碳 1.4%的马氏体回火后点阵常数、 正方度与含碳量的变化
回火温 回火时 a 度℃ 间
室 温 10d 2.846
100 1h
2.846
125 1h
2.846
150 1h
2.852
175 1h
2.857
200 1h
2.859
225 1h
2.861
250 1h
2.863
c
c/a
3.02 3.02 2.886 2.886 2.884 2.878 2.874 2.872
3
概述
回火的定义: 度将加淬热火保零温件,重使新淬加火热亚到稳低组于织临发界生点转A变1某为一稳定温 的回火组织,并一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 的热处理工艺过程。 回火目的: (1)使淬火得到的亚稳组织转变为稳定的回 火组织; (2)提高淬火钢的塑性和韧性,降低脆性; (3)降低或消除淬火引起的残余应力,防止 变形和开裂,稳定工件尺寸。
6
7.1.2 马氏体的分解
马氏体的分解--过渡型碳化物析出阶段。 此过程发生在温度高于100℃(80~250℃)时,马氏体
开始发生部分分解,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富 集区的碳原子发生有序化然后转变为碳化物。随碳化物的 析出,马氏体的含碳量不断减少,点阵常数c下降、a升高、
正方度c/a不断下降,并析出弥散分布的过渡型ε碳化物。
时,正方度c/a接近1。
合金元素对单相式分解有 很大的影响。
11
(二)低碳及中碳马氏体的分解
低碳钢及中碳中MS点高,淬火过程中会
发生碳原子偏聚及碳化物析出,这一特征 称为自回火。淬火后,在150℃回火时, 不再发生碳化物的析出。当回火温度高于 200℃时,发生单相分解析出碳化物。中 碳钢正常淬火得到板条与片状马氏体的混 合组织,并有低碳、高碳马氏体特征。
第七章 淬火钢在回火 时的转变
1
本章基本内容
• 回火的定义、目的 • 淬火钢的回火时的组织转变 • 淬火钢回火时力学性能的变化
2
基本要求
1.回火的定义、目的、淬火组织为淬火亚稳组织 2.淬火钢的回火时的组织转变的五个阶段: • 马氏体中碳的偏聚 • 马氏体分解:类型、过程、产物, • 残余奥氏体转变:过程、产物 • 碳化物转变:碳化物类型、方式、过程、产物 • 基体α相回复再结晶,碳化物聚集长大:淬火内应力的变化、 碳化物聚集长大方式、基体α相回复再结晶的过程、产物 3. 淬火钢回火时力学性能的变化 • (1)低、中、高碳钢淬火后回火时力学性能的变化 • (2)回火时强度、硬度、塑性、韧性、淬火裂纹等的变化 • (3)合金元素对钢回火时组织转变和性能的影响 • (4)回火脆性: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减小和防止方法 • 4. 回火转变产物与过冷奥氏体分解产物在组织、性能等方面的 区别
8
双相分解机制: a) 在碳原子的富集区,形成碳化物核,周围碳原子的扩
散促使其长大。但由于温度低,进行的仅仅是近程扩散, 从而形成具有二个浓度的α相,析出的碳化物粒子也不易 长大。
b) 在高碳区继续形成新核,随时间延长,高碳区逐渐变 成低碳区,高碳区减少。
c) 低碳区增多,平均成分将至0.250.3%,与原始碳量、 分解温度无关。
1.062 1.062 1.013 1.012 1.009 1.006 1.004 1.003
碳含量 (%) 1.4 1.2 0.29 0.27 0.21 0.14 0.08 0.06
10
2.马氏体单相分解 当温度高于150℃时,碳 原子扩散能力加大,α相中 不同浓度可通过长程扩散 消除,析出的碳化物粒子 可从较远处得到碳原子而 长大。故在分解过程中, 不再存在两种不同碳含量 的α相,碳含量和正方度不 断下降,当温度达300℃
马氏体的分解有两种分解方式(即双相分解和单相分解),分 解析出的ε碳化物与马氏体保持共格关系。 化ε物碳与化基物体为ε马-氏Fe体xC保(持x共=2格~关3)系,,具存有在蜜一排定六的方晶结体构学,关ε系碳。 ε不是平衡相,而是向渗碳体转变前的一个过渡相。
对于含碳量低的板条马氏体只发生碳原子向位错线附近的 偏聚,没有碳化物析出。
1.板条马氏体 亚结构为位错, 碳原子向位错线附近偏聚形成偏
聚区。C+⊥ = ⊥C
2.片状马氏体 亚结构主要为 孪晶,大量的碳原子向垂直于马 氏体的C轴的(100)面富集, 形成富碳区。
含碳0.21%的Fe-C合金,奥氏 体化后淬火,150℃回火10分钟, 用原子探针测得α基底含碳0.03 %,而板条马氏体的条界碳含量 为0.42 %,说明淬火或回火过 程中,碳偏聚于板条。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1 淬火钢的回火时的组织转变
淬火后得到的组织由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所组成,它们都 是处于亚稳定状态,是亚稳组织,有自发转变为铁素体和渗 碳体平衡组织的倾向。回火可使组织转变,性能改变,内应 力消除。回火时组织和性能的转变称为回火转变。 回火时的组织转变大体上可分为五个阶段:
(1).马氏体中碳的偏聚— 时效阶段,10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