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预防
一、肥胖病的膳食营养防治
1、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过多,超过机体能量消耗,体内多于能量转化为脂肪,并过度积聚而引起的营养代谢失衡性疾病。
常伴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重慢性疾病。
2、判断肥胖病的常用指标
1)体质指数(BMI)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kg/m)
标准: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我国的居民的判断标准:正常:18.5-23.9;≥24为超重;≥28为肥胖
2)腰围
男性>94cm;女性>80cm
3)腰臀比(WHR)
男性>0.9;女性>0.8,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3)理想体重和肥胖度
A、计算公式: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肥胖度=[(实测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
B、肥胖的判定标准:
>10%为超重;>20%为肥胖;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
>50%为重度肥胖;>100%为病态肥胖
3、肥胖病的饮食管理
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
每天应摄入的总能量(kcal)=理想体重(kg)×(20-25)(kcal/kg)
全天的能量分配:早餐30%;午餐40%;晚餐30%
2)适当的营养素分配比例
A、供能营养素的能量分配比例。蛋白质20%;脂肪20%;碳水化合物60%。蛋
白质中动物性蛋白质占50%。减少烹调油,一天不超过25g,适当增加粗杂粮
限制甜食,含糖饮料。
B、保证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给。
C、增加膳食纤维。30g左右。
D、戒烟酒。
E、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行为。
F、烹调方法的选择。应选拌、炖、蒸、焖方法,忌煎、炸、烧、烤、熏等方法。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膳食营养防治
1、原发性高血压
1)高血压的诊断和社区管理。
A、诊断。
当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B、高血压社区管理。(基357)
2)高血压与膳食营养素的关系。
钠:食盐的摄入量增加可引起高血压升高;钠摄入量每降低100mmlo/日,高血压者
的收缩压下降5.8mmHg,舒张压下降2.5mmHg;血压正常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个下降
2.3mmHg和1.4mmHg。
50岁以上的人及家族性高血压者对盐敏感性较正常人高。过多摄入食盐还可改变血压昼高夜低的规律,是老年高血压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肥胖:成年人体重增加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尤以20-40岁开始增加体重者危险性最大。
酒精;过量饮酒和血压升高有密切的关系。
钾:低钾饮食是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如同时习惯高盐饮食对血压影响更大。
钙:钙的摄入量低可以增强高盐膳食对血压的升高作用。
镁:膳食镁与血压呈负相关。
脂类:脂肪摄入过多可引起肥胖,过多脂肪可引起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相继引起高血压。
膳食纤维:能减少脂肪吸收,减轻体重,间接辅助降压。
3)高血压膳食营养防治
合理饮食、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习惯、以及药物控制。
A、减体重。减轻10%左右。
B、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C、减少食盐摄入量,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为宜。
D、减少脂肪摄入量,减少食用烹调油。
E、适量增加富含钾和钙的食物,最好每天食用250ml奶。
F、限制饮酒。
G、增加体力活动。
2、高脂血症
1)诊断
根据血浆(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进行诊断。(基359)
2)膳食营养因素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A、膳食脂肪和脂肪酸
①饱和脂肪酸可以显著升高血降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②单不饱和脂肪酸又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作用。同时
可升高血清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③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是血浆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并不
会升高TG。
④反式脂肪酸可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HDL-C降低。
B、碳水化合物
可使血清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
平升高。高碳水化合物还可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
C、微量元素
①镁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具有减低胆固醇、降低冠状动脉张力、增加
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作用。
②缺钙可引起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
③缺锌可引起血脂代谢异常,缺锌可升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不重新后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④缺铬可是血清胆固醇增高,并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
D、膳食纤维。
可降低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E、维生素
①维生素C促进胆固醇降解,降低血清TC水平;增加脂蛋白酶活性,加速
血清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降解。
②维生素E缺乏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高脂血症的膳食营养防治
A、我国高血脂的饮食防治方案分为一级方案和二级方案
①第一级控制方案
总脂肪小于总能量30%的饱和脂肪酸占总能量的8%-10%,多不饱和脂肪
酸占总能量的7%-10%,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能量的10%-15%。
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0%-20%。胆固醇
小于300mg/日。总能量达到和保持理想体重。
②第二级控制方案
总脂肪小于总能量30%的饱和脂肪酸小于总能量的7%,多不饱和脂肪酸
占总能量的7%-10%,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能量的10%-15%。
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0%-20%。胆固醇
小于200mg/日。总能量大道和保持理想体重。
B、高血脂症的饮食管理
①防止肥胖。
控制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相结合,是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维持平衡,是最
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肥胖防治办法。
一般健康人平均按30kcal/kg·日,根据劳动强度、体重以及其他因素调
整能量供给标准。
②减少钠盐。
每人每日食盐食用量不超过6g,应从幼年期久仰成吃少盐膳食的习惯。
③减少膳食脂肪。
摄入脂肪酸的比例控制在1(饱和脂肪酸):1(多不饱和脂肪酸):1(单
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摄入量每天应小于300mg。
正常人血脂摄入量控制在25%,肥胖、血脂高及高血脂家族使者应控制在
20%,烹调油每天不超过25g.
④控制单双糖摄入量。
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60%。
⑤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不少于30g。
⑥戒酒。
3、冠心病
1)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①高血压
②高血脂症
③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④超重和肥胖
⑤糖尿病
⑥吸烟
2)膳食营养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