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中几道易错试题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中几道易错试题的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林祖荣

——本文载《高考》2011年第12期生态学部分涉及的概念多,容易混淆,而且由于生物与环境间复杂多样的关系,使得这部分的试题往往背景比较复杂,分析与解答容易出现差错。本文择几道试题作分析,供同学们参考。

[例1](2011北京卷)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解析]示踪器与标志环都是示踪作用的,可用于研究动物洄游与迁徒线路,尽管教材中并未涉及,但这属于常识的范畴。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都是教材中介绍的调查种群数量或密度的方法,前者用于分布位置相对固定或移动范围很小的生物的调查,如植物与土壤动物、固着于岩礁上的贝类等;后者用于移动范围较大的生物的调查,如草原上的鼠、蝗虫等。如果考生只是机械地理解样方法是用来调查种群的数量或密度的,那么就非常容易误选C。事实上,样方法研究是取样研究的一

种方法,无论是研究种群密度,还是研究种群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

系)等,只要这些生物相对不移动或移动范围很小,就可以采用取样方

的方法。标志重捕法可以用来调查达乌尔黄鼠的种群数量或密度,但丰

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这里混淆了种群密度与物种丰富度的

概念。

答案:D

[例2]下列与群落、生态系统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B.一个森林中的所有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C.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D.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解析]本题最容易错的是A。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前者指在垂直方向上物种的分层现象,如森林在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分层等;后者指物种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同分布,这种分布常常呈镶嵌分布。高山上从山脚到山顶植物的不同分布并不位于同一垂直空间。从山脚到山顶植物的体现的是镶嵌状的分布,因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选项B与C中的错误比较容易识别。生物群落不仅包括特定范围内动物与植物,还应该包括微生物;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构成食网的生物的种类而不是数量。

答案:D

[例3](10年重庆)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

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和

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类似。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依据实验及坐标曲线,分析清楚每条曲线代表的动物及不同动物间的相互关系,这是最容易出现差错的。

组1中,甲种与乙种动物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表现为S型增长,因食物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为S型增长,应是曲线C、D、E之一。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因食物相同,所以甲种与乙种生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此时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1中单独培养慢,因而组1中乙种生物数量增长要比组2中快,变化曲线应为C(因D、E比F在前面增长慢)。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因组1中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为A、C,所以此时乙种与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应为D、E。据此推测在组2中甲种生物数量变化为曲线就是B。

(1)组1中,由于没有迁入与迁出,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组1中乙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为C,根据曲线,第40天时种群数量为600,而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所以此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30只/mL(600只/20mL)。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显然提示后面的分析应该依据实验中动物间的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3中的乙种和丙种生物相似,由于是种间关系是两种生物,应是两条曲线D和E。不过,组3中两种生物是在容器中上下分层分布,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这两种鱼同在河底,只不过一个是在中央底部,一个是在河岸底部,其分布体现的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属于种间竞争关系,与实验组2中的甲种和乙种生物相似,所以应与曲线B和F的关系类似。

[答案](1)出生率和死亡率 30只/ mL (2)①D和E 水平②B和F

[例4] 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请据图分析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由图可知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