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走近高考6修辞手法运用、语言连贯、语言得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的表达需要,以最合理、最流畅的语序来组合、衔接前后
语句。简言之,表达“连贯”要兼顾一个中心话题、合理的语 序和恰当的语言表达三个方面。
2.考查方式 对“连贯”的考查几乎年年都有,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关联
词语填空、句子衔接判断,句子排序等,兼用选择题和简答题 的形式。
3.方法指要
语句排序试题的几种解题思路: (1)善于分类组合 一个语段总是由多个句子组成,它往往有多个信息要点, 这些信息要点的句子要么内容相关,要么表达方式相同,要么 陈述角度相近,要么语句形式相似等等。我们可将每个信息要 点的句子进行分组,从语段的局部内容上归类,使语段的信息 简略化、层次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同情心是寒夜里的一盏明灯,使夜行者明确 了方向。同情心是雨天里的一把雨伞,让雨中人得到了庇护。
典题Ⅲ(2012·天津卷)SOS儿童村是一个以家庭方式抚养孤
典题Ⅲ(2012·广东卷)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 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 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 也会受到影响。 )。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
意的连贯。④句首先提出错误观点,①⑥对应第④句的“艺术 和科学”列举了对艺术家和科学家的错误认识,②对错误观点 及错误认识进行否定,⑤③对应上文的“艺术和科学”表明了 对艺术家和科学家的正确认识。 答案 C
考点十四
语言得体
1.考点解说 考点: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得体”就是在语言交际中,根据语境条件选择最恰当的语
儿的国际慈善组织,天津儿童村是我国首批建立且规模最大的
一个。儿童村中每个“家”都有一个“妈妈”,她既要照料七 八个孩子的生活,还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妈妈们用青春和无
私的爱,使一个个孤儿享受到家的温暖。6月23日是“国际SOS
儿童村日”,请你写一段话,向儿童村妈妈表示敬意和祝福。 要求:感情真挚,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48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典题解析
典题Ⅰ(2012·新课标全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
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
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 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称”。 ②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
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
结构形式如何。 ③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 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 类现象。
(4)排比与对偶的不同点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
(2)注意前后照应
事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的,语段中的句子之间也多是相互
照应联系的。既有关联词语前后搭配的照应,也有语言排序的 照应,还有结构承接的照应、感情色彩的协调照应等等,可以
根据照应关系来判断句子顺序。
(3)捕捉关键词语 考试提供的语段一般都有一个或一些能提纲挈领或提示思 路的关键词语,这些词语可能是动词,可能是代词,也可能是 关联词,做题时要留心这些互相关联的词语。另外,几个句子 组合在一起,总有起始句和收束句,这两种句子有时起着总起 和小结的作用,我们要善于从一组句子中发现并抓住它们。
不要逞强。
(示例二)山泉在崎岖险峻的石缝叮咚,意在教导我们:学 会快乐;青苔于阴暗潮湿的山下翠绿,意在提醒我们:不要放 弃。
典题Ⅱ(2012·辽宁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
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者感到了慰藉; 爱心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案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要求自选话题,必须使用拟人 (示例一)花瓣在生命旺盛的初夏凋零,意在教导我
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们:学会放下;树叶于五彩绚烂的深秋飘落,意在提醒我们:
解析
本题考查运用对偶修辞的能力。林黛玉和贾宝玉初
见时表现出了相似的感受:很面熟。两人有这种感觉不足不
奇,因为他们确实是前世有缘,所以才会有一见如故的感受。 解答此题需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双重要求。
答案
(示例)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
痴宝玉
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
考点十三
语言连贯
1.考点解说 考点: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连贯”就是在语言表达中,根据一定的中心、一定的话题、
①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
成了“茶”字 ②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茶”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③“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④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 都知道的
⑤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⑥“荼”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 C.⑤④⑥②①③ B.⑥②①⑤④③ D.⑥④⑤②③①
2.考查方式 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而是放在
以下题型中去考查:语言运用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 法写作(造句);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
法在内的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
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3.方法指要 (1)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 数要求不甚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
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 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5)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①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
是文学用语,是褒义性用语还是贬义性用语,根据语体特点仔
细审查语言运用的得体与否。 (4)根据语言的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逐句审核语言在使 用对象、使用场合和交际目的等方面的不得体之处。 (5)需要动笔修改时,应注意“手术”要轻,“除病”要 彻底,不能妨碍原意的表达。 (6)修改完毕后,要根据原句表达中心,重新审核验证。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 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
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 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或否定的内容。 ②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
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4.典题解析
典题Ⅰ(2012·新课标全国卷)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
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走近高考(六)
考点十二
修辞手法运用
1.考点解说 考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强调的是“正确运 用”,而非简单辨析;但正确认知仍然是重要的知识基础。
《考试大纲》规定了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
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近年高考修辞考查比 喻、拟人、对偶、排比居多。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一是常 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 灵活的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 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 后者是高考考查重点。
2.考查方式 近年高考得体题考查点主要针对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 求。概言之,即适应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语体。 主要考查形式:或单独设题,或结合修改病句、填写句子综合
考查。
3.方法指要 (1)认真阅读试题,仔细揣摩命题意图,明确题目要求。 (2)精读题面,明确整句(段)文字的表达中心。 (3)搞清语体,分清是书面用语还是口语,是公文用语还
解析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句子的连贯。第⑤句从饮品
的角度,引出“茶”字;第④句提出“茶”字中唐以前的写法
是“荼”。第⑥句、第②句和第①句解释“荼”字写成“茶” 字的原因,第③句追溯简写的源流,并与后文“如在某些汉印
中”紧密衔接。这样⑤④引出话题,⑥②①是解说,③是过渡
句,据此排列出⑤④⑥②①③的顺序。 答案 C
①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 现。
②不同点:a.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
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 用,但总是喻中有代。b.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 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 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c.借喻可改为明喻 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性文段的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横线
前面的句子引出说明对象——葫芦,③⑤④介绍葫芦这种物品, 要注意其中“它”的指代作用。⑥①介绍我国使用葫芦的历 史,②为总结句。要特别注意横线前后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 答案 D
典题Ⅱ(2012·大纲全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 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的写法。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
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
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 象。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⑥④②③⑤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②①⑥⑤③
解析
本题从语段的总领句和句子照应关系的角度考查语
言,从而收到最佳的交际效果。语境包括内部语境(上下文之间
的联系)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具体情境条件,诸如场 合、对象、目的等)。具体说来,在交际中,既要考虑说话者自 己的特点,更要考虑到听话者的种种情况,根据不同场合、对 象、目的等,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材料,恰当地表情达 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
(4)分析内容结构
段、抒情性语段、说明性语段、论述性语段以及综合性语段等 区别,但每一种语段的语言组织都有一定的中心话题和一定的
结构顺序(如描述性语段,应符合观察顺序;阐述性语段,应符
合逻辑顺序)。我们要有这种认识,并掌握其中一般规律,从宏 观上去把握,做到有章可循,不至于颠三倒四。
(2)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主体,重点
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
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
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3)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①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简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把握“儿童村妈妈”这一主体和“节日”这一时间
点,抒发真挚情感。 答案 您用温暖的双手抚慰着一颗颗幼小而孤独的心灵,
您用青春的臂膀托起了一个个明天的太阳,您辛苦了!
典题Ⅳ(2012·湖北卷)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
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