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专家课堂实录(两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在套子里的人》专家课堂实录(两套)

师:同学们,在外国文学中,有三位短篇小说家得到人们的特别推崇,有人称之为“短篇小说大师”,哪位同学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是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和俄罗斯的契诃夫。师:对。你能说说他们的代表作吗?

生:欧·亨利的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等,莫泊桑的代表作有《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还有长篇小说《漂亮的朋友》、《一生》等,契诃夫的代表作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师:很好。这三位“短篇小说大师”,不仅短篇小说的数量很多,而且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欧·亨利以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见长,莫泊桑的小说“以小见大,构思新颖”,哪位同学能根据在初中所学习的课文说说契诃夫的主要风格是什么?

生:幽默讽刺。(板书。)

(以此种形式开讲,好处有三:迅速入题,避免七弯八绕,此其一;文学常识复习,可谓温故知新,此其二;顺势点出学习重点,在于“幽默讽刺”的创作风格,开宗明义,指向明确,此其三。)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进一步了

解这位伟大作家的小说风格。小说的标题叫“装在套子里的人”,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数一数别里科夫身上有多少个套子。请大家边看书边做符号,在套子下面画横线。(“找套子”,这个环节是教者独具匠心的设计。一方面,通过“数一数别里科夫身上有多少个套子”这样一个主问题,组织学生进入文本学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另一方面,通过设问“数不清的套子中哪个是最主要的套子”,了然无痕地过渡到下一步内容的学习。)

(学生看书,做符号。)(大约三分钟。)

师:哪位同学先说说?

生:13个。

师:请具体说说。

生:雨鞋,雨伞,棉大衣,伞套,表套,刀套,脸套子,衣领,黑眼镜,羊毛杉,堵耳朵眼的棉花,车篷,壳子。师:大家先看看有没有重复的。

生:有。“脸套子”就是“衣领”,还有“壳子”是一个总的说法,不能看见一个具体的套子。

师:很有道理。那是不是就是11个套子呢?

生:不是。

师:还有哪些套子呢?

生:古代语言。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古代语言,对于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师:你的分析方法很好。阅读理解就是要善于从文中找根据。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套子呢?

(简单一句话,足见教者的表扬艺术。先肯定学生的分析方法很好,然后,告诉学生好在哪里,这样的表扬是有“技术“含量的,它将学生无意识的思维习惯提炼到科学方法的高度,这样对其他学生的阅读分析,就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我们看,接下来的学生活动就有了章法,都是“从文中找根据”,这样,就能保证学生的活动立足文本语言,避免“空对空”。)

生:还有许多。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政府的告示”、“报纸上的文章”,对他来说,都是套子。

生:还有。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其实也是他的一个套子。

师:大家分析得非常好。其他还有吗?

生:他的房子、卧室、帐子、被子,也都是他的套子。

师:大家找得很细,分析也比较准确。课文这一小节有几个字词要注意一下。(板书:兢、宵、采、僻)那么,他的身上到底有多少个套子呢?

(学生阅读数套子。有人说20,有人说24,发生争论,期待老师的结论。)

师:我看同学们不用再争论了。为什么呢?——因为别里科

夫身上的套子是无法数清的。除了小说里已经具体写出来的以外,其他有没有了呢?我看肯定还有。(板书:数不清的套子)但我想问一问同学们,在别里科夫身上最主要的一个套子是什么呢?

生:是思想上的套子。因为思想总是支配一个人的一切行动的。

师:很有道理。但我以为还不够准确,或者说,我的观点和你的差不多,但又有区别。大家的意见呢?

(学生看书。)

师:在小说中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是哪方面内容呢?

生:恋爱的故事。

师:对。我以为,别里科夫身上最主要的套子就是爱情上的套子。为什么呢?一是作者前面写那么多的套子花的笔墨并不怎么多,而写爱情这个套子,花了很多的笔墨。另一个原因是,任何情况下别里科夫都没有试图走出套子,唯有爱情的套子使他“昏了头”,然而,最终不但没有能钻出套子而且死在了这个套子上。不过,别里科夫的恋爱不同于一般人的爱情故事。那么是一个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请同学看书,然后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给他的“爱情故事”加一个修饰语。想好以后,大家写在一张小纸上。我们马上比较一下看哪一种概括比较好。

(教者以上这段课堂语言着重讲了两层意思,前者精当讲

析,后者精心设问。为什么要“讲”?因为此处是学生的疑点,“讲”是释疑。给别里科夫的“爱情故事”加一个修饰语,则是让学生第三次进入文本,在感受、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教师收集答案。)

师: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下面几个代表性的意见哪一个更好:耐人寻味的、滑稽的、可悲的、可笑的、离奇的、昏了头的、漫画式的、可怜的。大家讨论一下,哪一个好,或者说哪一个不好。

生:“离奇”不好。离奇是说不同寻常,一般指过程比较曲折,别里科夫的恋爱过程并不曲折。

生:“耐人寻味”也不好。“耐人寻味”是说很含蓄,有启发性,用在这里不当。

生:“可怜”也不行。这并不是一个让人同情的故事。

师:大家的分析非常好。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可悲”强调一种悲剧性,或者说手段不正当,用在这里也不妥。

师:现在我们集中看一看,剩下的几个哪一个更好一点。生:“滑稽”和“可笑”意思差不多,可去掉“可笑”。

师:现在还剩三个,我们表决一下。

(举手表决。)

师:我看其中有一个内涵比较单一,不如另外两个内涵丰富,

可以去掉。

生:“滑稽”。

师:我也这么想。“漫画式”的内涵就包括了“滑稽”的意思。那么,另外两个哪一个更好,我看我们就不再讨论了。不过我表个态,我喜欢“漫画式”这一个概括。当然用“昏了头”也不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用这一个概括,应该加一个引号,因为这是——

生:课文中的话。

(对于别里科夫“爱情故事”特点的概括,最后落实到“漫画式”,我们看到,教者着力关注的并不是这个结论,而是得到这个结论的过程。比较、评判、筛选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人物内心世界不断深入的体悟过程。)

师:作者在前文特征夸张的基础上,通过这样一个漫画式的恋爱故事更深一步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不过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漫画式的恋爱故事,尤其是这个情节的结局,可信吗?为了认识这一问题,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果小说人物的结局不这样安排会有怎样的可能?

(这个问题的提出,属于“侧面入手,正面解读”。通过对“别里科夫和华连卡有没有结婚可能”的探讨,分析了人物之间的性格矛盾,或者说是性格对立,这就达到了正面深入解读人物形象的目的。)

生:我认为有可能在校长太太等人的撮合之下,别里科夫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