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合集下载

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麻醉处理颅内动脉瘤指的是大脑内部的动脉血管异常膨出后所形成的动脉瘤,看上去就像是血管上长了一颗葡萄,里面充盈着血液。

颅内动脉瘤虽然名字上带有“瘤”字,但它并不是肿瘤,而是属于一种脑血管疾病。

当颅内动脉瘤体积较小时,且没发生破裂,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如体积较大,则会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患者会根据压迫位置的不同出现不同的症状,如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导致渗血或出血,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进而意识模糊,甚至休克,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十分危急,需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是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重要治疗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但在手术过程中依然需进行全身麻醉。

那么如何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相信这可能是很多人都十分关心的话题,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什么是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指的是通过静脉、吸入、肌肉注射或者是直肠灌注全身麻醉药物,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患者出现意识消失、全身无痛、自主反射抑制等表现,以到达最佳手术状态的一种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可适用于绝大部分的手术,但全麻技术相对复杂,麻醉的管理也更为精细,风险相对于局部麻醉也较高。

应激反应在全身麻醉手术中较为常见,是身体、心理共同产生的一种反应,会对患者的手术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包括反流误吸、呼吸道感染、低血氧症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全身麻醉根据给药方式,主要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和复合麻醉,由于每种麻醉药品和麻醉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适应证和禁忌证,因此麻醉师会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手术需求加以全面考虑,根据患者病情、疾病类型、麻醉适应证等选择适合的麻醉药品和麻醉方法,严格控制麻醉剂量,既需要保证患者的麻醉效果,同时需要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为什么要进行全身麻醉?首先患者在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前需先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能够清晰的观察到患者动脉瘤与载瘤动脉间的立体关系,从而能够帮助医生准确的测量出动脉瘤的各项参数,并且对其进行详细的分型,以此为重要参考依据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

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观察

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观察

山东医药2024 年第 64 卷第 1 期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观察郭颖莉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天津300350摘要:目的 观察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组接受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治疗3个月后,评价栓塞效果。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活动能力。

统计两组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栓塞成功率分别为92.86%(39/42)、76.19%(32/42),观察组栓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后血清S100β、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100β、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

两组治疗后NIHSS、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高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C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

治疗后3个月内,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38%(1/42)、19.05%(8/4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43%(9/42)、23.81%(10/42)。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密网支架辅助能够提高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并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密网支架;治疗效果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4.01.017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4)01-0072-03颅内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血管性疾病,是由于颅内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所致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起。

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率 , 同时 也 规 避 了 护理 风 险 ,减 少 护 理 纠纷 。 由于 运 行 期 病 历
质 量 得 到保 证 ,质控 护 士 对 终 末病 历 的 质控 负 担 也 得 到 了 大大
的 降低 。
[]叶 丽娟 . 质 控 管 理 中设 置 首席 护 理 质 控 尝试 [ . 学 杂 3 环节 J 护理 】
吉林 医学 2 1年 1月第 3卷 第3 期 00 2 1 6
6 9 83
从 表 1 以 看 出 ,通 过 对 护 理 文 书 质 挎 实 施 改 进 措 施 后 , 可 2 0 年 5 以来 ,护 理文 书 甲级 率 明显提 高 。 09 月
存 在哪 些 问题 和缺 陷 ,同 时也 为护 士长进 行 护理 质量 管理 提供 了
吴 玉 梅 ( 苏 省 苏 北 人 民 医 院 神 经 内 科 ,江 苏 扬 州 2 5 0 ) 江 20 1
[ 要] 摘 目的 :探 讨水 解 弹簧 罔介入 栓塞 治疗 颅 内动 脉瘤 围手 术期 的护 理措 施 。方法 :对 颅 内动脉 瘤患 者经水 解 弹簧 圈介 入栓 塞治 疗 并做 好术 前 护理 及术 后 密切 观 察病 情 ,防止再 出血 ,对 可能 } 现 的出血 、感染 及脑 血 管痉 挛采 取 有效 的应 对 预 防护理 措施 。结 果 : n 颅 内动 脉瘤 患 者经 弹簧 罔介 入 栓 塞治疗 ,经严 密 的 观察 和护 理后 ,全 部治 愈 出院 ,未 发 生护 理并 发症 。结论 :采 用水 解 弹簧 圈介 入栓 塞 治疗颅 内动 脉瘤 具有 创 伤小 、并 发症 少 、恢 复 快等 优点 ,同时采 取 有效 的护 理措施 是促 进 患者 治愈 的重要 保证 。
[] 4 高 玲 , 义 清 . 护理 文 书 全面 质量 控 制有 际护理 学杂 志,07 68:6. J国 l . 2 0 , () 5 2 8

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护理

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护理

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护理颅内动脉瘤是颅内某部位的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大的脑血管疾病,其破裂可致患者致残甚至死亡。

正确及时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进展,目前临床上采用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具有创伤小、预后好、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特点,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但由于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各不相同,动脉瘤破裂后血管痉挛等因素,使血管内栓塞术围术期内仍会发生较高并发症[1],术后病情的严密观察和血压的监测等,可使并发症减少,利于患者康复。

我科2013年1月至12月成功完成动脉瘤栓塞术15例,随访6个月,均预后良好,现就动脉瘤栓塞术的术后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3-01~2013-12 本院住院的15例动脉瘤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28-73岁;未破裂12例,已破裂3例,有头痛者11例,动眼神经麻痹5例,恶心、呕吐3例。

所有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瘤。

1.2 护理1.2.1 全麻术后护理全部患者均在全麻、经口气管插管下行栓塞术,术毕返回本科监护室复苏,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去枕平卧6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心电、指脉氧、血压、呼吸变化,尤其是患者准备苏醒时,特别注意血压的变化,血压的变化可引起脑灌注流量改变,从而诱发动脉瘤破裂或脑血管痉挛[2]。

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时间因人而异,一般1-3小时后清醒,做好撤机前的评估,用程序化撤机方法撤机拔管,并给予低流量吸氧,防止脑缺血、缺氧和脑水肿。

6小时后床头抬高15~3O°,可给予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饮水,前4小时饮水800-1200ml,保证充足尿量,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尽量保持环境安静。

1.2.2 心理护理因术后进入监护室,无亲人在身旁,卧床期间一切生活护理必须由他人协助,如进食、排泄、床上擦浴,使病人暴露了一些隐私,降低了尊严和自身的能力空间,导致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大,病人有一定的心理负担,常有恐惧、害怕紧张心理。

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安 全进 行 的重要 应急 措施 。 全 面 了解 患者 的病 史及 心肺 脑
33 术 后 护 理 .
本组 2例术 中动 脉瘤破 裂 , 例 术 后 穿刺 部 位 1 血 肿 , 及时 妥善处 理 , 经 均康 复 出院 。
3 护 理
31 术 前 护 理 .
3 1 1 一般 准备 ..
临床护理杂志 2 1 年 8 00 月第 9 卷第 4期

27 ・
弹簧 圈栓塞治疗颅 内动脉 瘤 围手术期的护理

关键词

盛传玲
颅 内动脉瘤 / 外科学 ; 塞 , 栓 治疗性 ; 围手术期护理
R7 34 R 7 . 4. ; 436
中 图分 类 号
Ke od it ca i n uym/ug r ;mb l ai ,teae t eiprt en rig yw rs nr rna a ers sreye oi t n hrp ui pr eai us a l z o c o v n
随着介入 放 射 技术 、 料 和设 备 的不 断 进 步 , 材 弹簧 圈栓 塞治 疗 颅 内动 脉 瘤 逐 渐成 为该 病 的主 要 治疗 方法 , 簧 圈作 为 一 种新 型 的栓 塞 材 料 , 有 弹 具 疗效 好 、 创伤 小等 优点 。20 06年 6月  ̄ 20 0 9年 1 2
3 3 1 密切观察 病情 术后监 测体温、 .. 心率 、 呼
吸、 血压 、 识 、 孔 。并 注 意有 无 肢 体 肌 力 下 降 、 意 瞳 感 觉减 退等 神经 系统 局灶症 状 。 33 2 穿刺 部位 护 理 .. 在 穿 刺 、 管及 应 用 肝 素 插 过 程 中均可 产生 局 部 血 肿 , 发 生 在 术 后 6h内 。 易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的护理配合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的护理配合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的护理配合摘要:脑动脉瘤为常见脑血管异常扩张导致的瘤状病变,0.2%~7.9%的患者会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增加了病残病死率[1]。

据报道[2],脑动脉瘤病残率高达50%左右,病死率仅次于脑梗死与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弹簧圈栓塞治疗仍为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单纯应用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难以致密栓塞宽颈动脉瘤等复杂的脑动脉瘤,且复发率高,存在一定局限性。

有学者指出[3],当血流能够通过的支架网孔面积与支架金属网格所围成的菱形面积之比值小于0.6时,可使流经支架进入动脉瘤的血流衰减,促进血栓形成,减少预后复发。

[关键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颅内动脉瘤,患者护理配合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导致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因血流冲击、动脉壁薄弱引起,确诊后需尽早采取手术治疗,防止颅内动脉瘤破裂,威胁患者术后生命。

本次研究选取78例行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探究重症护理配合效果,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均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符合手术治疗相关指征,签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手术禁忌症、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

根据患者手术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9例。

常规组中男女患者比例19:20,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0.12±5.70)岁,Hunt-Hess分级:Ⅳ级、V级分别有28例、11例;干预组中男女患者比例18:21,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50.10±5.60)岁,Hunt-Hess分级:Ⅳ级、V级分别有27例、12例;两组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择期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术后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环境护理,调节适应温湿度,保持空气流通,保持绝对卧床休息1天,适当抬高床头,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脑水肿,针对患者心理需求施加个性化心理疏导,缓解负面情绪。

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性及术 中需要 的配合 , 以解 除恐惧 心理 , 促使其积极 配合 治疗 。 患者术前绝对 卧床 , 避免一切不 良刺 激 , 保持室 内通风 , 暖适 冷 宜, 防止着凉 。随时观察生命体 征及 意识的变化 , 理饮食 , 合 保 持大便通 畅。 物 品准备 : 脑血管造 影用 品 I 、 引导 管 、 套 指 微导 管 、 微弹
■ 组国爨窳
患 者体 温 、 托品化 状况 、 阿 时间 、 尿量 、 尿液颜 色 , 因患者人 病 房 时 血压 由 108 m 降至 9 / g 另 开静 脉通道 , 2 /0m Hg 06 mm H , 0 静 脉注射低 分子右旋糖 酐 , 补平衡盐溶 液 , 加%甘露 醇预 防 输 脑 水肿 , 防性抗 感染治疗 , 6 预 每 胃 1 , 50 0m 观 h洗 次 约 0 L,
带加压 l 4h 避 免屈髋 , 2 2 , h 穿刺点沙 袋压迫 4h 6h 穿刺侧  ̄ , 肢体 平伸并 制动 6h 1 , 观察 局部有 无渗血 及血肿 , ~ 2h 并 密切
观察穿刺侧肢体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 设 置专 人看护 , 给予 持续低 流量吸氧 , 持呼吸道 通畅及 保
防止 呕吐物误 吸入 呼吸道 , 清醒后床头 抬高 1 。一 O 5 3 。利 于颅
3 例动脉瘤 9% 塞成 功 , 9 0栓 手术后恢复 良好 , 死亡 1 , 例 余
患者术后 2 出院。 周
3 护 理
31 术前护理 .
对意识 清的患者要 详细讲解手 术的必要
内静脉 回流防止脑水肿 。 术后患者全身肝素化处于高凝状态应 给予 下肢 腓肠 肌处环形按摩 ,力 度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宜 , 以 防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清醒患者应鼓励 多饮水 以增加造影

弹簧圈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

弹簧圈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 出血 , 中 2 其 5例患 者 到达介 入室时均有不同意识障碍 , 其余均意识清
醒。
好护理 。并且观 察生 命体 征 , 意识 状态 , 瞳孔及肢体活动变化 , 如患者 突然 出现 头
治疗 方法 : 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插管 下进 行栓塞 , 全程肝素化 , 穿刺股动脉 , 先
观 察 患 者 是 否 有 躁 动 的情 况 , 旦 出 现 躁 一 动 立 即配 合 麻 醉 师 进 行 麻 醉 药 物 的调 整 ,
d i1 . 9 9 j i n 0 7 —64 . 0 o: 0 3 6/. s .10 s 1x 2 1 1
2 2 6. 92
自己 会 留 有 后 遗 症 , 期 卧 床 , 瘫 , 长 偏 失 语 , 顾 虑 重 重 , 因 护 士应 耐 心 、 致 对 而 此 细
腔, 直接刺激血管或血细胞破坏产生多种
血 管 收 缩 物 质 刺 激 血 管 , 产 生 血 管 痉 可
6 7岁 , 临床主要症状 多 由动脉瘤 出血 ,
瘤体压迫或者 动脉痉挛造成 , 主要表现 为 头痛 、 恶心 、 吐或神经功能障碍 , 呕 意识状
态改 变 等 , 前 经 头 颅 C 术 T检 查 ,5例 是 3
理 : 内 动脉 瘤 破 裂 、 液 流 人 蛛 网 膜 下 颅 血
般 护 理 : 免 诱 发 动 脉 瘤 破 裂 因此 避
在待手术 期 间应 绝对 卧 床休 息 , 保持 安 静, 减少探视 , 免患者情绪激 动 , 避 保持血 压平稳 , 严密监 测血压 , 医嘱应 用 扩张 按 血管药 物和尼莫 通 1— m 2 小时 , 用静脉
弹簧 圈介入 治疗 颅 内动脉 瘤 的 护理 体会

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e oi t n t ame to nrca ila e rs .beh d iy— i ainswi nrca ila e rs r n lzd mb l ai r t n fit rna n uy ms tto s Ff sx p t t t it rna n u ymswee a aye z o e a t e h a
Cl c lVa ue o t ha e M ir - pr ng Co li i a l fDe ac bl c o s u i n End v s u a ni o a c l rEm bo i a i n l to z
Tr a m e to nt a r n a e t n fI r c a i lAae te l i 1vle n oea n eh ius fdtcal o i n oaclr s c be i T eaut h cnc au ad prt g tcnq e e hbe i n dvsu r o i a i o a c l e a
ciia y tms dsp e rd ,t tin T e d tc a l ci c n efciey o cu e c rb a n uy m,w ih i l c l mpo ia p ae .C  ̄ t o h ea h be ol a f t l c ld ee rla e rs n s o B e v hc s a
瘤破 裂 , 继 续栓 塞 止 血 成 功 ; 余 5 经 其 3例 患 者 中动 脉 瘤 栓 塞 后 无 再 出血 , 临床 症 状 消 失 。 结论 : 脱 性 弹 簧 圈 可有 效 可
地 闭 塞脑 动 脉 瘤 , 是一 种 微 创 、 全 、 安 可靠 , 临床 疗 效 显著 . 者和 家属 容 易接 受的 治 疗 方 法 。 患 [ 键 词] 微 弹 簧 圈 ; 塞 ; 内动脉 瘤 关 栓 颅 [ 国图 书 资 料分 类 号 ] R 1.; 7 9 1 【 献标 识 码 】 A [ 中 38 R 3 . 文 6 4 文章 编 号] 10 — 88 2 1 )5 0 6— 2 0 3 8 6 (0 2 0 — 0 8 0

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

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
沙袋压迫 6 h - 8 h , 弹力绷带包扎 2 4 h 。密切观察穿刺侧肢体末
4例 。所有患者意识 清楚 , 在全身麻醉下经股动脉穿刺 , 据动脉 瘤 的大小选 择合适的弹簧圈 , 运用 D S A系统 , 水解弹簧 圈置入
瘤腔 内。
2 结 果
端皮肤 颜色 , 每1 5 m i n 一 3 0 m i n触摸足背 动脉搏动 、 温度 1次。 防止包扎过紧压迫股动脉造成下肢血运受阻 , 包扎过松起不到 压迫效果 , 易 出现皮下 出血等 , 包扎压力 以能摸到足背 动脉搏
将 血压维持在略高于正常水平 ( 1 2 0 1 3 0 ) / ( 8 0 ~ 9 0 ) m m H g 。
3 . 2 . 3 穿刺肢体 的护理 伸髋平 卧 2 4 h , 穿刺侧肢体 制动
1 2 h , 膝关节下放 6 c m ~ 1 0 c m高的小软枕。拔除鞘管后穿刺点
管针 , 保证输 液通 畅 , 便 于术 中给药 。术前遵 医嘱使用 脱水剂
( 如 2 0 %甘露醇 ) , 注意滴速 , 观察不 良反应等。做 好血压监 测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控制血压在 1 3 0 / 9 0 I T l r l f H g , 避免骤 升骤降 , 血压偏低对 患者也
是不利 的 , 蛛 网膜下腔 出血后往往有 血管痉挛 , 引起脑缺血 改
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 内动脉瘤患者 2 2例 ,其 中男 l 5 例, 女
7例 ; 年龄 4 9 岁 ~ 6 2岁 , 平均年龄 5 9 岁 。头颅 C T或 MR I 证实 蛛网膜下腔出血 1 9 例, 脑 出血 3 例。 Hu n t — H e s s 分级 : I 级 l 0例 ,
3 . 2 . 2 监测 生命体征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健康教育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健康教育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健康教育
一、概述
,脑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指在DSA数字血管机引导下,经血管途径借助导引器械递送特殊材料进入颅内大动脉使用弹簧圈,将颅内动脉瘤进行致密栓塞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术前、术后指导
1、向病人简单解释手术的目的、意义、手术方法、手术环境。

介入手术安全性及注意事项。

2、手术当日更换宽松、舒适的衣服,女性病人不穿带钢圈的文胸,手术前一天指导练习床上排便,因为术后24小时不能下床活动。

3、手术前禁食、禁水4~6h、术前排空膀胱,病区护士发的降压和抗凝的药物要按时服用,因为手术中需要平稳血压、抗血凝。

4、进入手术室前,须摘除手镯、戒指、手表等。

5、手术开始后,整个造影过程中头部一定要保持眼睛向上看的正确姿势,不要乱动,否则影像不清晰,影像诊断。

6、股动脉穿刺患者术后绝对卧床12~24h,肢体制动6~8h,伤口沙袋压迫6~8h。

穿刺下肢不要屈曲,不要做抬头的动作,尽量不要用力咳嗽,以免增加穿刺部位的压力,防止发生出血。

7、叮嘱患者多饮温开水,有利于造影剂的排出。

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加强力所能及的运动。

8、指导病人戒烟、戒酒,避免情绪紧张、激动,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参考文献:《介入治疗护理学》第二版拟定人:钟** 审核人:xxx 修订日期:2020年x月拟定日期:2020年x月。

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

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

( 文编辑 : 虹鲁 ) 本 侯

临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研究 Ciia rsac ・ l cl eerh n
支架辅助弹簧 圈介入栓塞颅 内宽颈动脉瘤
王 书 祥 甄 勇 吕朋 华 孙 陵 王 福 安 耿 素 萍 蔡 明 玉 黄 文 诺 葛 俊 王立富
【 摘要 】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 颅内宽颈动脉瘤 的方 法和疗效 。方 法 回顾性
D I1 . 6 d.s.0 8 7 4 2 1.60 4 O :03 9 i n1 0 — 9 X. 20 .1 9 s 0
p t n wh s o d r sd e o a e r s ai t e o h we e i u f n u y m n c a a ea s a sx e k h d r lp e t i mo t s a tr t e nh e h f
所 有 支 架 均 成 功 释
分 析 1 患 者 的 临床 资 料 , 6例 应用 支 架 包 括 N uo r erf m 6枚 和 E trr e1 o nepi 0枚 。结 果 s
放并 行 弹 簧 圈 栓 塞 , 即刻 造 影 动 脉 瘤 获 得 完 全 及 大 部 分 栓 塞 1 3例 , 颈 残 留 1 , 分 栓 塞 2例 。l 瘤 例 部 4例
患者 术后 3~1 2个 月 复 查 , 3例 完 全 及 大 部 分 栓 塞 中 1 例 复 查 未 见 复 发 . 颈 残 留 1 6个 月 后 复 查 1 1 瘤 例
复 发 次 行 支 架 植 入 完 全 栓 塞 , 分 栓 塞 2例 复 查 时 瘤 腔 消 失 。 结 论 通 过 支 架 辅 助 对 宽 颈 动 脉 瘤 再 部 瘤 颈重塑及 弹簧 圈的介入 栓塞作 用 , 动脉 瘤栓塞疗 效满 意。 使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43例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43例

编成 筐 篮 状 , 别 是 宽 颈 动 脉 瘤 选 择 3 弹 簧 圈 筐 篮 技 术 、 特 D 双
因之 一 , 次 发 病 的 病 死 率 约 为 3 , 第 1次 出 血 后 经 死 亡 , 1 在 5 3 年 5 年 内死 亡 , 此 , 时 、 确 地 处 理 颅 内 动 脉 瘤 就 显 得 极 为 重 因 及 正
以 了 解 有 无 动 脉 瘤 及 动 脉 瘤 的 大 小 、 位 、 状 、 向 , 无 部 形 方 有 多 发 性 动 脉瘤 ; 发 现 颅 内动 脉 瘤 5 共 O个 , 径 2 1 直 ~ 8 mm, 动 脉 瘤 的 部 位见 表 1 。 表 1 4 例 5 个 颅 内 动 脉瘤 的 部 位 ( ) 3 O 个
广 西 医 科 大 学 报 J UR O NALOFGUAN I GX D C I E ME I ALUN TY 2 1 u 2 ( ) V 0 0J n; 7 3
RSI Y T
血 管 内介入栓 塞 治 疗颅 内动脉 瘤 4 3例
唐景 峰 黄永 旺 杜贻 庆 莫万彬 阳永东 夏 学巍
微 导 管 技 术 、 内支 架 辅 助 技 术 、 堵 球 囊 辅 助 技 术 , 后 根 颅 封 然
据 残 腔 大 小 选 择 不 同 规 格 的 弹 簧 圈 将 动 脉 瘤 致 密 填 塞 。术 毕 不 中和 肝 素 , h后 拔 出导 管鞘 , 刺 点 压 迫 止 血 、 扎 。 6 穿 包
( 西 桂 林 医学 院附 属 医 院神 经 外 科 广 桂林
唐 乐剑 周 晓坤 王文 波
5 10 ) 4 0 1
摘 要 目的 : 讨 可脱 性 弹簧 圈血 管 内 栓塞 治疗 颅 内 动 脉 瘤 的 疗 效 及 技 术 要 点 。方 法 : 探 回顾 性 分 析 4 3例 患 者 共 5 O个 动 脉 瘤 栓 塞 治 疗 的 临 床 资 料 。结 果 : O 动脉 瘤 中 完 全 闭 塞 3 5 个 8个 , 塞 9 以 上 7 , 塞 9 以上 4个 , 塞 失 败 1 , 中动 脉 闭 5 个 闭 O 栓 个 术

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护理配合

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护理配合

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弹簧圈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12例颅内动脉瘤的护理配合。

方法: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患者、药品、器械及导管等,术中加强心电监护、观察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变化,术后防治并发症。

结果:术后11例动脉瘤完全栓塞,1例95%栓塞,效果良好。

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护理配合默契,术后治疗各种并发症,做到系统性的护理对手术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关键词]栓塞;治疗性;护理;颅内动脉瘤;介入性;电解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随时威胁患者生命。

自2007年起我院介入放射科采用电解脱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2例均获得成功。

我们认为良好的护理与配合是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1.一般资料自2007年4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26-57岁,平均35岁,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在出血72小时内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确定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所有病例均在1个月内施行介入栓塞治疗。

2.手术过程简介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常规消毒铺巾,经右股动脉穿刺入路,置入导引导管,然后插入微导管至动脉瘤,将铂金弹簧圈送至动脉瘤腔内,经电解脱铂金弹簧圈,根据瘤腔大小置入弹簧圈数枚,直至瘤腔被栓塞,透视下缓慢撤出输送微导管。

3.护理3.1术前心理护理:通常患者本人及家属都会有紧张心理,担心手术是否能成功,担心手术产生的昂贵费用,担心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和风险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用心理分析的方法、通过鼓励、启发、劝导、消除顾虑等精神支持疗法使其增加信心,主动配合工作。

3.2术前常规准备: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胸部dr、心电图、出凝血时间等;术前6小时禁食,腹股沟区备皮,保留导尿;术前30分钟肌注安定及654-2各10mg;患者取仰卧位,去枕平卧保持气道通畅,固定头部,固定四肢并用22g套管针开放静脉通路。

3.3药品及器材准备:多功能麻醉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吸引器、氧气、各种规格注射器、介入手术包、生理盐水、肝素钠、非离子型碘造影剂、20%甘露醇、激素、血管扩张剂、降压药、鱼精蛋白等。

分析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其疗效

分析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其疗效

分析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其疗效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130例接受诊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84例)与常规组(46例)。

常规组采用传统的开颅行动脉瘤颈夹闭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常规组(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的治疗方式,按照动脉瘤的具体形态联合有效的栓塞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动脉瘤栓塞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方法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危害性极高的疾病,在临床中的致残率、病死率均比较高,破裂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其在出血占比当中高达90%。

首次出血之后存活的患者,假设动脉瘤未达到根本性的治疗,便极有可能面临再次出血的可能,同时伴随着出血次数的提升,病死率会逐渐提高,再次出血与脑血管痉挛等是引发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1]。

传统的开颅实行動脉瘤颈夹闭手术创伤更大,同时风险比较高。

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具备低风险、微创、快速恢复等特点,在临床中有着非常快的普及速度[2]。

对此,本文以本院患者为例,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在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患者中选择130例接受诊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84例)与常规组(46例)。

实验组患者中男40例,女44例,平均年龄(58.4±6.2)岁。

常规组患者中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64.8±9.8)岁。

两组患者均接受动脉瘤手术治疗,同时排除张口困难、存在反流误吸因素的患者。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常规组采用传统的开颅行动脉瘤颈夹闭手术进行治疗。

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

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

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郭兰平;龚丽娜;彭莉;林婉丽【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nursing experience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embolothera-py by endovascular coiling. Methods Standardized, systematic and thorough perioperative care was given to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including preoperative, intran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Results Thanks to dedicated nursing staff and their clos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58 out of 62 cases did not have intracranial aneurysms rupture during and after surgery. They recovered well and were discharged.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reatment, the interventional coil embolization therapy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has advantages such as less injury, less complications, faster recovery and lower mortality rate. Adequate items preparation, close observation, surgery co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nursing are important to a successful surgery.%目的探讨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规范化、系统、周密的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操作,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62例患者中58例术中及术后未出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均康复出院.结论采用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较传统开颅央壁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有效降低死亡率的特点,而充分的物品准备,细致的病情观察和术中密切的护理配合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具有重要作用.【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1(015)020【总页数】3页(P40-42)【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寒;介入;护理【作者】郭兰平;龚丽娜;彭莉;林婉丽【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ICU,湖南长沙,410004;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ICU,湖南长沙,410004;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ICU,湖南长沙,410004;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ICU,湖南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3颅内动脉瘤是指由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所产生的脑血管次瘤样突起[1]。

单纯弹簧圈栓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

单纯弹簧圈栓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

单纯弹簧圈栓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宋金海宜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宜兴 214200摘要 目的 研究单纯弹簧圈栓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于宜兴市人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8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 =41)与观察组(n =41),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 )、脑卒中mRS 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Barthel 指数(Barthel Index, BI )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术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2,P <0.05);术后,观察组GCS 、mRS 、BI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63%、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2,P >0.05)。

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可改善患者手术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 735 文献标志码 A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07.10Clinical Comparison of Simple Embolization with Stent-assisted 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ONG Jinhai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Yixing People's Hospital, Yixing, Jiangsu Province, 2142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omparison between simple embolization and stent-assisted 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Methods A total of 82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who receive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in Yixing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ne 2020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as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41)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41).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embolization with spring coil alo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tent-assisted embolization with spring coil. The therapeutic effect, Glasgow Coma Scale (GCS), mRS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Barthel index (BI) and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operatio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68%,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70.7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222, P <0.05). After operation, GCS, mRS and BI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Postoperativ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treatment was 19.63% and 9.76%, respectively,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2=0.402, P >0.05). Conclusion Stent-assisted embolization with spring coil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can improve the surgical indexe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significant.Key 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 Support auxiliary spring coil embolizati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omplication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潜在危险的脑血管疾病,通常位于脑动脉的分叉点或曲折处,若未及时治疗会破裂,* 论著 *收稿日期:2023-05-04;修回日期:2023-05-24作者简介:宋金海(1979-),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血管病与脑外伤、脑出血。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可行性分析报告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可行性分析报告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总结报告名称:颅内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术适应症:1.因动脉瘤难以夹闭或病人全身状况不适合开颅手术者。

2.手术央闭失败或复发者。

3.不完全夹闭动脉瘤的4.与外科手术配合。

禁忌症:1.对造影剂过敏者。

2.严重高血压,收缩压大于200,舒张压大于110mmHg (14.66kPa),未能控制血压者。

3.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明显凝血功能障碍者。

4.近期有心肌梗塞和严重心肌疾患、心力衰竭及心律不齐者。

5.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糖尿病未控制者。

临床应用效果:脑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的肿瘤疾病,起病急,风险大,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控制。

目前,尚无治疗脑动脉瘤的药物,手术治疗是彻底治愈的唯一手段,包括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

如今,大部分颅内动脉瘤均采用微创手术方法,只需要在股部用针穿一个2-3mm的小口,通过股动脉将微导管和导丝插入脑动脉瘤内,再通过微导管输送微弹簧圈等逐步填塞动脉瘤腔,直至完全闭塞动脉瘤,达到治愈的目的。

开展意义:目前颅内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已非常成熟,国内三级医院都已经开展多年;该治疗手段越来越被大多患者优先考虑。

我们医院开展脑血管介入以来,已经开展了XX例颅内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已具备开展该技术的设备及人员要求,每年我院就诊脑血管病的患者较多,同时脑血管病大多属于急危重病人,诊治要求尽早尽快完成,这部分患者转诊风险较大,容易延误治疗。

安全性和合法性:我科多名从事脑血管介入医师先后到省级医院进行神经介入专项进修学习,具备开展颅内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术资质。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作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医疗技术之一。

以其微创、安全、术后并发症较少的特点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我科室开展该技术以来,操作技术成熟、规范,未出现严重的医疗事故,为我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未破颅内动脉瘤(UIA)栓塞

1、除了极个别情况,所有症状性UIA应予治
疗。

2、所有偶然发现的直径<5mm的动脉瘤应该
保守治疗。

3、年龄<60岁的患者若动脉瘤直径>5mm,
是否手术要慎重考虑。

4、年龄<70岁的患者,若偶然发现的动脉瘤
直径>10mm,基本上都应该接受手术治疗。
五、急性脑室积血患者栓塞前处理
七、术后脑脊液置换
• 由于在动脉瘤处理之前进行腰穿脑脊液 置换有诱发动脉瘤再次破裂和脑疝的危险 ,所以不主张术前进行。但是术后应及时 进行脑脊液置换,尽快将蛛网膜下腔积血 清除,以缓解患者头痛等临床症状,同时 对减少脑血管痉挛有所帮助。一般一日一 次,一次置换50-80ml。
谢谢!
漏。
• 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1)立即让助手按 压同侧颈动脉;(2)快速植入弹簧圈;(3)如 果发生弹簧圈破出动脉瘤,在不解脱状态下,立 即植入另一枚弹簧圈。(4)术后立即复查CT, 根据临床情况做进一步处理。
三、术中弹簧圈脱出

术中由于微导管移位或过度牵拉弹簧圈,导
致弹簧圈脱落或弹簧圈自动脉瘤腔内外溢,是非
一、术中血管痉挛

引起术中血管痉挛的原因有:(1)手术操
作时间太长;(2)手术操作粗糙,不太轻柔;
(3)指引导管位置不合适。

术中血管痉挛表现:(1)远端血管闭塞;
(2)大血管呈串珠样改变;(3)造影发现动脉
血流延迟。

术中血管痉挛处理:(1)给予罂粟碱
30mg动脉推注,可反复应用;(2)尽快结束手
术;(3)调整指引导管位置;(4)术后给予扩
容抗凝及钙拮抗剂治疗。
二、术中动脉瘤破裂

术中动脉瘤破裂是介入栓塞手术最严重的
并发症,临床情况危急,需要紧急处理。术中动
脉瘤发生破裂的临床表现:(1)突然发生抽搐;
(2)患者呼吸急促,躁动;(3)心率加快、血
压升高,个别患者一侧瞳孔散大。(4)造影剂外
常严重的术中并发症。为了预防该并发症发生,
首先微导管在动脉瘤腔的位置要深一些,一定要
注意不发生移位,另外弹簧圈的大小选择要合适
且不要过度牵拉弹簧圈。弹簧圈被拉直后外溢抗
凝治疗后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三、多发动脉瘤栓塞
• 颅内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脉瘤 即多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经 DSA发现的多发动脉瘤并不少见,但 是同时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脉瘤破裂未 见报道。介入栓塞的应该是发生蛛网 膜下腔出血的责任动脉瘤,其他动脉 瘤按未破动脉瘤处理。直径5—10mm 应该慎重处理,直径> 10mm者一定要 给予栓塞治疗。

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果出血量
大,造成脑室积血呈铸型,患者往往
出现昏迷加重、呼吸暂停,如果不及
时处理,就不可能有手术栓塞或开颅
夹闭动脉瘤的机会。此时应该立即在
床头行钻颅脑室外引流术,以缓解颅
内压,解除呼吸暂停的危险,为下一
步治疗打下基础。
↖脑室引流管
六、术后血管痉挛
• 动脉瘤栓塞术后,再出血的危险性立即下降, 而血管痉挛的危险一直存在,成为主要的预防目 标。术后立即行脑脊液置换或脑室外引流术是清 除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手段,也是预防血管痉挛的 一个重要方法。另外3H治疗(升高血压、扩容、 血液稀释)也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药物 治疗中尼莫地平目前是美国、加拿大及意循早期、全程、足量、 安全的原则。
LOGO
介入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有关临床问题
介入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有关临床问题
• 一、术中血管痉挛 • 二、术中动脉瘤破裂 • 三、术中弹簧圈脱出 • 四、多发动脉瘤栓塞 • 五、未破动脉瘤栓塞 • 六、急性脑室积血患者栓塞前处理 • 七、术后血管痉挛 • 八、术后脑脊液置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