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取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取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实施[摘要]过程取向的课程实施是人本主义思想在课程实施中的体现,本文立足高职会计专业课,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服务学生终生三个角度探讨了过程取向价值理念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实施中的应用。
提出了按照学习规律,选择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特点,处理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创新课程实施方法的观点。
[关键词]本质学习规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一、过程取向的课程实施本质:
过程取向的课程实施,本质是以人为本的思维立场。
是一种以人为核心,重视人的感受,将人作为行为主体和判断依据的理念。
此处的人,是指学生和教师。
过程取向的课程实施认为,过程建构的结果才是知识。
教师和学生是在观察、实验、分析、对话和争论中建构知识的。
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
正因为如此,过程取向的课程实施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的体验。
它注重知识,更注重能力,注重认知,也注重情感体验,其目标具有开放性;它关注个性,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独特的创造性表现,鼓励学生独辟蹊径;
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认为教育是师生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共同合作、创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高职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其次高职教育强调职业性,实践性,技能性。
如何将过程取向的价值理念在高职会计课程实施中体现呢?
二、根据学习规律,选择教学方法:
高职会计专业根据岗位不同开设了不同的专业课,这些课程类型不一样,学习方法也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学习规律;各种专业课按照学习特点可以分为知识学习型,项目学习型,动作技能学习型,体验式学习型,智力技能学习型等几种;各种类型学习方式的特征和适应的专业课程分析如下:
(一)知识学习型:适合的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
知识学习的类型包括:
1.符号代表学习:符号代表的事物和观念在头脑中建立对等关系;如基础会计中原材料,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所代表的含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代表的事物;
2.概念学习:基于理解归纳说出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
如,基础会计中,“借”表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有贷,借贷相等”;
3.命题学习:利用概念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命题学习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其一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吸收新知达到识别和记忆的目的;其二,保持阶段,将新知与原有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其三,应用阶段,提取和应用新知识。
基础会计在刚开始时,学生感觉难学,主要是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难以理解,难以识别记忆;所教的新知与原有的知识难以建立联系;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难以赋予其意义的知识,如借和贷的规定,必须机械记忆;其次尽量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如学生在高中学过的一些经济学理论可以尽量应用;知识掌握的是否牢固,与原有知识的可辨识性,已有知识的稳定性有关。
这就提示我们对这类课程要及时复习,强化练习;此类课程,必须遵循知识学习的规律,创新也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
(二)项目学习型:适合的课程有审计,财务报表及分析,财政与金融;
所谓项目学习,又称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从兴趣角度出发的学习。
通常是碰到了问题,需要解决时;其特征是侧重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质是运用新旧知识,技能,生成新问题的解决规则或思维产品的过程。
审计课程中,在审计计划,实施,完成阶段都可以以实际工作
中的问题为载体,对于这种问题的分析应该是有意义的,意味深长的;相比审计课,财务报表及分析,更多是透过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发现问题,揭示现象,解释现象,分析现象;而财政与金融,则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用经济学理论而不局限于经济学理论,在广阔的视野下剖析;
这类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良好的问题,是指目标清晰,结构和条件明确,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问题。
如数学,物理问题;另一类是结构不良的问题,目标有多重含义,条件信息不明,答案是开放的,非唯一的;如“什么是好的经营方式?”对于第一类问题,结果正确,就认为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规则;第二类问题,可以有若干种解决方法,需要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方式;重点考察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运用;提出的论点,方法是否具备科学性,逻辑性,有效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而上述几种课程所遇到的问题,大多数都是第二类问题。
高水平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记忆,复述知识,高水平的学习需要探索发现;只有在这类学习中,思维才能得以训练。
发散性思维是可以引导的,如用想象,假定,改造,设计,推测等方式促使其生成新观点。
可以延迟评价,以鼓励学生大胆去想。
(三)动作技能学习:基本财经技能(支票的填写,阿拉伯数字的书写,珠算等内容)计算机操作;
动作技能学习的特点是有肌肉活动参与;其学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认识阶段:表现为记住操作规则,并用此指导行动;第二是链接阶段,这一阶段有三个步骤,其一是通过练习,逐步减少错误,其二是形成内部感知,其三是自动化阶段;
这类课程如何教?首先是掌握规则,通过示范,反馈,练习的方式;其次,是足够的练习。
需要强调的是,动作技能特别需要反馈,即时反馈和阶段性反馈对提高帮助极大。
(四)体验式学习:企业经营管理沙盘。
这种学习方式是通过体验习得知识;体验学习重视知识的运用。
其特征是学生个性化参与,学习动机内发,对学习者产生渗透性影响,增强情感体验。
体验的方式是:
(1)亲身感受;参加沙盘模拟对抗赛;
(2)反思性观察:对经验和教训的反思;
(3)抽象的理解:既定目标,预算的重要性,现金为王的体现,”黑字破产”的体验;团队精神的意义,生产规划,市场竞争等(4)主动实验:积极投入下一年度的经营。
(五)智力技能学习: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经济事项分析,统计学基础,税收筹划。
智力技能的本质是一套办事的程序,一种操作步骤;核心方面是概念的学习和概念应用的规则,这里的概念,是用概念的属性办事,如”机会成本”,在计算权益成本时要用到,如何计算机会成本?又有一套规则.此处的规则,是指利用规则间的关系做事。
这类学习是有层级的:
(1)辨别学习:如财务管理中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的概念,需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共同点。
(2)概念应用:用概念解决问题,理顺管理思路,形成管理理念;
(3)规则学习:如资金时间价值,财务杠杆原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原理
(4)高级规则的学习:如要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综合应用上述知识。
智力技能习得过程是:
学习陈述性知识(知道怎么做)
意识控制阶段(能做)
自动化阶段(熟练地做,意识控制程度降低)
第一阶段,主要用接受学习的方法,即,规-例法,首先理解学习规则,然后借助例证,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这时,需要用大量的例证来说明规则所反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能用规则在其使用的不同情境中办事。
第二阶段,需要大量的练习,这种练习应该是变式练习,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练习.
三、尊重学生特点,处理教学内容
要提高学习效果,除了研究学习规律,还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高职学生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
不善于理论学习,不喜欢深入思考;根据这些特点,需要将专业课中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形象化,将空对空的理论转化为“空对地”“地对地”,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关注知识获取过程。
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为展示学生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
高职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即使集中了注意力,也难以持久;要求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潜在意义。
学习内容不是僵死的、枯燥无味的,而应该是生动的、富有诱惑力的。
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是有意义的,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意义包括多方面含义,如讲解有意义,发问有意义,活动组织有意义,练习设计有意义,反馈评价有意义等。
教师的教学策略具有感染力,学生的学习才有劲头。
德国文化教育学者福利特纳认为,教育即“意义的生成,即不断以新的视界取代学生原初视界的过程。
”
高职学生多数学习热情不高,应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对“未知世界”的认识欲望,培育求知欲,创造“饥饿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从教学内容着眼,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学习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从优化教学策略入手,通过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学生幸福的经历和愉快的体验。
学习目的不能过的外化,比如分数、谋生,人生的意义被遗忘。
学生仿佛为教材、知识、将来而活着,没有智慧的刺激、审美的体验、生活的感悟,课堂变得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意义的呈现,学生感受不到教学意义何在,一旦外在目的难以达到,学生将对教学失去兴趣。
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课程实施方法:
比利时学者易克萨维耶罗日叶在《整合教学法》中指出,学校教育的学生,很多出现功能性文盲,其表现是:
-----他们会辨读文本,但却不会把握其含义,更不会将其应用于实践;
-----会做加法运算,但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不知道该用加法还是减法;
-----熟记数学公式,不会在既定的情境中恰当运用;①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并富有社会情感,学会在各种类型的情境中做出必要的批判性审视,学会思考人们要求他所做的事情有何意义,学会应该如何回应这些要求。
避免用纯机械性的方式来解决既定的情境问题。
要完成这一任务,应避免把某一既定的能力单单靶定在某一类内容上,避免使学生获得一些有限的,狭隘的,无法迁移的知做技能。
②
故此有必要在强调以能力为导向进行某种具体教育的同时,不忘价值观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这样才是真正
关注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人本主义思想的本质体现。
[注释]
①(比)易克萨维耶,罗日叶,汪凌译.整合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6页
②(比)易克萨维耶,罗日叶,汪凌译.整合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7页
[参考文献]
[1]吉标,吴霞.课程实施:理解、对话与意义建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一期.85-87页
[2]李子建,尹弘飚.后现代视野中的课程实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3月.21-32页
[3](比)易克萨维耶,罗日叶,汪凌译.整合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庞维国.创新观念的生成过程研究述评[j]山东社会科
学.2011年第4期.170-176页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职业技术学院)。